?

新媒體在書畫文物鑒定中的實踐探討

2019-09-10 07:22李曉筠
廣告大觀 2019年8期
關鍵詞:新媒體實踐

李曉筠

摘要:文章以新媒體在書畫文物鑒定中的實踐為研究對象,首先對應用新媒體開展書畫文物鑒定的意義進行了討論分析,隨后針對于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在書畫文物鑒定中的實踐進行了探討,最后討論了新媒體背景下書畫文物鑒定面臨的新挑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書畫文物鑒定;實踐

前言:

書畫文物鑒定自古以來都是是一項非常專業且難度較高的工作,如今隨著新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書畫文物鑒定帶來了諸多便利,在書畫文物鑒定中進行新媒體的應用,能夠有效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將相關文物鑒定專家集中在同一平臺之上,從而更有助于提高在書畫文物鑒定的準確性,同時對于在書畫文物鑒定保護也有著較為積極地影響意義。

一、應用新媒體開展書畫文物鑒定的意義

提到書畫文物鑒定,必然繞不開書畫文物造假,早在古代,古人在書畫造假方面便已經“造詣頗深”,通過采用做舊的紙張、墨水等,然后仿照作者筆跡進行臨摹,能夠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如今到了現代,通過各種高科技技術的應用,書畫文物造假技術更高,相應文物鑒定的難度也在逐漸增大。專家在實際進行書畫文物鑒定時,需要認真觀察作者的相關繪畫作用,了解作者的繪畫風格、筆法習慣等,同時書畫真跡由于注入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因此本身會透露出一種獨特的韻味,這種韻味本身較為抽象,同時也是作者當時的心跡、審美情趣等內在精神的集中反映,有時甚至僅僅是作者當時的“靈光一現”、“妙手偶得”,才形成了傳世佳作,這些都具有“瞬時而逝”的特征,再高超的書畫文化造假技術也只能完美復刻紙張、筆畫技術,真跡本身神韻特點是無法模仿的,這也是鑒定書畫文物真跡的一種重要方法。

由于書畫文物鑒定本身較為復雜,涉及領域比較廣泛,需要從多個層面入手來進行書畫鑒定,才能確定是否是真跡,有的專家針對于一些特定領域或不擅長的領域,會因個人知識不足或經驗欠缺,從而判斷失誤,導致贗品流入市場,甚至真跡被當做贗品處理掉,最終帶來重大損失。而新媒體的出現,則為書畫文物鑒定者們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全新的書畫文物鑒定技術,從而能夠有效提升書畫文物鑒定結果的準確性,避免因書畫文物鑒定失誤帶來重大的損失[1]。

二、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在書畫文物鑒定中的實踐分析

如今在新媒體時代下,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應用普及,當下針對于書畫文物的鑒定,筆者通常會先利用智能手機的高清攝像功能將其拍攝下來,除了拍攝書畫文物的整體圖像進行保存,還會特別對具有鑒定意義的書畫文物局部部分進行拍照,比如書畫的落款、印章等,由于拍攝比較仔細,需要耗費一定時間,從而使得書畫作品儲藏室柜中拿出來展示的時間變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書畫文圖損壞的風險,因此這會讓一些負責文物保護的工作人員感到不理解,甚至表現出抵觸的情緒。但對于一個文物鑒定工作者而言,拍照是一項非常關鍵的鑒定工作程序,通過進行拍攝留存原始的書畫文物圖像,有利于文物鑒定者在鑒定工作過程中對文物書畫進行細細的研讀,這是因為書畫文物鑒定是一個耗時耗力的過程,絕非一眼即能辨別真假。因此拍照留圖更有利于書畫文物鑒定工作開展,不僅如此,如果在鑒定中沒有十足的把握,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強大的即時通信功能,將圖片信息發送給全國各地文物鑒定機構的書畫鑒定專家,共同合作進行文物鑒定,更有利于提高文物鑒定成功率。

在當前眾多新媒體軟件工具中,筆者認為,最適合應用于書畫古文物鑒定的是微信。究其原因,可歸結為以下三點:

一是微信通信功能強大,能夠圖文并存,既能發送語音表述,也能進行文字表述,還能夠進行視頻通話,從而更加有利于鑒定工作者進行書畫文物形象展示,呈現相關的數據,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達。二是微信作為一個社交通信軟件,本身有著一定的私密性,能夠設置朋友圈權限,比如“僅微信好友可見”,從而避免一些外來不法分子進行相關信息的竊取。三是微信可以進行群組設置,能夠建立一個公共的通信交流平臺,將分布在不同地區的同行集中在一起進行討論,從而圍繞書畫文物鑒定,更能夠集思廣益,提高書畫文物鑒定的準確性,同時微信群組有著強大的即時通信功能,打破了時間、空間限制,便于文物鑒定工作者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文物鑒定探討,通過進行互動交流探討,彼此分享看法與經驗,不僅有助于文物鑒定結果準確性提升,還有助于提高同行群體整體鑒定專業水平[2]。

盡管在書畫文物鑒定中應用微信能夠推動相應工作實現更好的開展,但在實際使用微信時,仍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才能夠充分發揮微信作用價值。具體來說,可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在使用微信進行圖像數據發送時,應選擇高清的圖像數據,其次,針對于發送的圖像數據,還需要控制好矯正與幾何畸變,最后,在此基礎之上,為了便于書畫文物鑒定工作者更好的進行細節查看分析,還應做好對圖像色彩和灰度值的控制與校正。此外,在微信端進行書畫文物圖像數據發送時,不僅要發送整體的照片,還應發送一下關鍵的局部影像,比如文物書畫的印章、題款等,從而便于其他書畫鑒定專家進行針對性的鑒定查看研究,注意做好上述四方面的應用,才能夠為遠程的書畫鑒定專家提供更多真實有效的信息,實現對書畫文物的準確的判斷。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在微信這一新媒體工具之上開展的書畫文物鑒定,主要目的是并不是鑒定“真文物”,而是“排除假文物”。這是因為在書畫文物鑒定中,講究眼見為實,在僅有圖片的情況下,即使圖片再清晰,仍無法明確斷定書畫文物的是否為真。但一般假的書畫文物均可以通過研究圖片看出端倪,如果參與網上討論的專家都認為是假,那么這一文物必然為假。例如針對于一些名家法帖,經常會存在一種“雙鉤填墨法”的造價手法,這種造價手法非常高明,僅僅通過網絡圖片,無法進行真假的分辨。雙鉤填墨造價手法在書法文物仿造方面,可以說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因此造假技術也應用的非常成熟。比如當前絕大多數流傳的所有版本的“蘭亭文集序”,包括非常著名的“神龍本”、“定武本”等,都是出自于雙鉤填墨造假法所仿制,真正的蘭亭集序至今仍未有下落?!半p鉤填墨法”在具體實施方面,通過將文物真跡將向光放置,然后采用薄油將真跡上的筆畫臨摹下來,這種油紙沒有透墨性,因此不會對真跡造成污染,在完成臨摹后,通常會以油紙作為媒介,轉接到普通的畫紙上,如此便能夠完美的復刻書畫文物的內容。因此由“雙鉤填墨法”所復制的原帖,不僅能夠更好地展示真跡的形象,同時在工藝上也有著較高的鑒賞價值,因此歷代的評書者將這些摹本稱之為“下真跡一等”。雖然無法從表面上分辨真假,但這畢竟不是書畫文物真跡,因此采用微信進行書畫文物鑒定時,仍需要格外注意。

三、新媒體背景下書畫文物鑒定面臨的新挑戰

如今隨著新媒體以及背后的數字技術飛速的發展,針對于書畫文物的鑒定與保護,應積極借助信息化技術所具備的優勢,通過建立國家“文物數字化工程”,從而對這些文物予以更加全面的保護。例如由故宮博物院領導帶頭所建立的“中國古代繪畫數字博物館”便是一項典型的“文物數字化工程”。該項目能夠依托于互聯網強大的信息傳播功能,打破地域時間的限制,從而將存有中國古代書畫文物作品的博物館聯系在一起,增進彼此的溝通與交流。在此基礎之上,通過采用物理分隔邏輯統一的技術策略,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國古代繪畫,從而能夠讓中國文化的愛好者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到高清、保真的中國古代書畫影像信息,不僅如此,這一工程項目還能夠以使用者不同的需求為依據,通過在網絡空間之上建立虛擬社區,從而便于不同的人進行訪問研究,讓他們有針對性的找到自己所要查詢的書畫作品圖像信息。同時對于一些專業人士,比如資深文物鑒定專家學者,他們也能夠利用這些真實的影像資料,來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更好的促進文物界學術交流[3]。

但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數字化新媒體技術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夠為書畫文物鑒定提供較大的便利與幫助,另一方面,有可能會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來進一步提高書畫文物贗品的“真實度”,從而為古代書畫的鑒真識偽帶來新的挑戰。比如在以往進行書畫文物贗品仿造時,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一個“技術活”。且實際操作難度也比較大,他們需要對貼樣進行認知細致的描摹,或者采用操刀重刻的方法進行重做,這種人為的做假多少還會留下一些失誤破綻,因此與真跡仍有著一定的差距[4]。但如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電腦數字技術,在印章造假方面,可以采用電腦進行激光刻章或者利用電腦照相進行制版刻章,前者是通過將原印譜掃描到電腦上,然后經過電腦的計算處理,轉化為一些數據參數信息,在將這些信息上傳至激光刻章機后,就可以在機玻璃材料的章坯之上完美的刻出原印,簡稱電腦章。后者則是是利用印刷制版的原理,先對原印譜進行拍照處理,然后采用一些特殊的化學藥劑,在銅板或鋅板上腐蝕而成,簡稱制版章。這兩種方式印章造價方式可以說是完美的印章復刻,很難通過人為的觀察來分辨真假。但仔細研究,仍能夠從其他方面進行鑒別,比如不論印章本身形狀,可以從印章的制作的刀痕、金石氣入手進行判斷,仍能夠看出破綻來[5]。

總結:

綜上所述,書畫文物鑒定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對于文物鑒定者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傳統的書畫文物鑒定較為復雜,而通過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為書畫文物鑒定提供良好的便利,提高書畫文圖鑒定的準確性,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實踐,從而推動書畫文物鑒定工作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候雪梅. 新媒體在書畫文物鑒定中的應用[J]. 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2)47-48.

[2] 陳燕青. 新媒體在書畫文物鑒定中的應用[J]. 東南傳播,2015(3):97-98.

[3] 秦中剛. 新媒體在書畫文物鑒定中的應用[J]. 藝術品鑒,2015(12)34-35.

[4] 史清君. 新媒體時代下書畫鑒定的方法研究[J]. 藝術品鑒,2019(14)235-236.

[5] 張雪. 淺談書畫文物鑒定中應注意的問題[J]. 卷宗,2015(7):463-464.

(作者單位:泰山學院歷史學)

猜你喜歡
新媒體實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語文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實踐與思考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