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優化與挑戰

2019-09-10 07:22烏佳偉郭全嶺
新教育論壇 2019年5期
關鍵詞:資助育人新時代優化

烏佳偉 郭全嶺

摘要: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教育教育扶貧的重要組成,是幫助高校貧困學子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也有了新內涵、新目標,隨之而來的是新挑戰。本文將從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新內容,以及工作現狀及其優化方案等幾個方面淺談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關鍵詞:新時代;資助育人;優化

資助育人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 是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中的重點環節。高校資助工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尤其是資助育人成效問題, 需要從制度、監督、機制等領域入手, 尋求有效解決方案。高校資助工作評價是上級主管機構對下級資助實施部門關于資助政策落實情況的綜合考核, 是對精準資助與資助育人成效的有效檢驗。鑒于資助評價的重要地位, 資助評價的功能已不限于考核工作本身, 更重要的是一種導向, 引導高校資助工作者為實現資助目標而追求工作方式的改進。因此, 優化資助工作評價體系, 創新資助工作體制, 更好地發揮資助評價對育人工作的導向監督作用, 是探索建立資助育人長效機制的有力舉措。

新時代資助育人的使命、內涵得到豐富, 實現路徑多元化、體系化,開展新時代資助育人研究成為新的方向。本文將從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新內容,以及工作現狀及其優化方案等幾個方面淺談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1.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新內涵

新時代背景下, 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一是新的資助育人工作目標。從“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到“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質”, 體現了高校學生資助目標從“應助盡助”到“應助盡助和資助育人”的轉變, 且更加注重資助育人,注重貧困生的全面發展。二是新的資助育人工作重點。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圍繞“精準”, 探索識別精準、發放時間精準、指標分解精準等, 實現資助精細化;二是圍繞“科學”, 探索資助育人的內涵、載體、工作評估等, 實現資助育人的科學化。

2.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會議上精辟闡述了扶貧開發在“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 總體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貫徹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發展, 是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扶貧工作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再次重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 2020 年全員脫貧。高校作為教育扶貧主陣地,高校精準資助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教育公平和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1實現高校精準資助是打贏扶貧攻堅的必然要求

全面脫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標志性指標。如今,扶貧脫貧工作進入白熱化攻堅階段, 面對貧中貧、困中困的現象,許多常規方法和思路在復雜的形勢下已然奏效緩慢。制定科學精準有效的扶貧舉措迫在眉睫。目前,高校精準資助工作亦十分復雜。我國高校在校生人數約 2700 萬, 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遍布各高校,幾乎一個學生就代表一個家庭。只有全盤了解學生家庭詳細情況,找準思路,構建機制,才能真正把困難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從而確保識別的精準,從根本上解決“資助誰”的問題。對于不同致困家庭學生,高校需采取合適的方式,結合物質資助和教育引導,確保脫貧的持續性,從根本上解決致貧問題。高校精準資助工作的開展與精準扶貧國策密不可分,做好高校精準資助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必然要求。

2.2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要求

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貧困生往往因生長環境的特殊性而傾向于自卑和放棄自己。這也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應當把對貧困生的教育幫扶工作,作為重中之重進行開展。高校資助工作的出發點是通過物質的幫扶傳遞人文情懷,更好地促進貧困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幫助大學生克服思想上的包袱、心理上的自卑障礙,樹立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觀需要,兩者緊密結合,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現實,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 。

2.3實現高校精準資助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給國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誠實守法、技藝精湛、博學多才、多專多能的人才。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教育者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受教育者的發展。高校資助的目的在于讓每一位大學生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高校精準資助一方面將有限的資助落實到需要資助的學生;另一方面,高校以嚴謹、公開、公平、公正的態度貫穿于資助全過程,實則在為學生做榜樣,傳遞教育公平的理念。

2.4促進貧困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

高校通過構建科學的資助體系、嚴謹的工作方式客觀公正地辨識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結合“獎、助、勤、貸、補、減”方式在經濟上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幫扶,解決學生學習所需費用困擾;貧困學生由于成長環境、家庭條件等的各種影響,多少都有自卑等不同程度、類型的心理問題,面對不同情況學生采取心理輔導和合理化的教育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感恩意識,解決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困擾;通過創新資助模式,培養自立自強、勵志成才、報效祖國的大志向大情懷,使學生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對夢想的追求,安心投入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為其自身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校精準資助是大學生三觀教育的重要抓手,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有力保障。

2.5促進校園的和諧穩定

高校資助工作的持續開展,使貧困大學生感受到了大學生活的溫暖和公平,使他們在和同學相處的時候,彼此之間不會再有因物質問題產生的貧富之間的差距和成見。在幫助貧困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的同時,使高校大學生彼此之間能夠更加真誠友善、和平相處。進而,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可以無憂無慮地投身到大學的學習生活中,合理地解決了貧困學生的經濟和心理問題。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助于弘揚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使其更加和諧穩定,使貧困大學生在相對公平的學習環境中,實現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

3.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問題

近幾年高校不斷擴招,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增多,在當今時代背景下,貧困生的思想、心理等特征發生變化,從貧困生認定到補助發放到位過程中實際操作環節很多,難免存在一些問題,為資助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增加難度。

3.1完成時效短

有關學生資助工作是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有關政策要求也是極高的。但目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大都集中在每年的9-10月份,時間短,任務重,資助工作的高要求與工作完成時效短是一對矛盾問題,這也為很多輔導員的工作開展帶來了很 大的壓力。資助工作的開展包括困難認定和 數據錄入等諸多方面,這也對輔導員自身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3.2資助名額有限

高校的擴招進一步帶來了困難學生比重的增加,很多貧困學生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父母收入有限,且家庭子女多,這無疑 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新形勢下,高校的資助比例雖然在進一步擴大,但是畢竟名額 有限,面對比重較大的貧困生數量,資助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因經費的限制,也不可能完全照顧到每一位貧困生,更不可能徹底解決貧困生在大學期間的經濟問題。

3.3貧困生的認定機制不夠完善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是依靠《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地方開具的貧困證明材料、生自述及民主評議等就可以對貧困生的貧困程度做出公平、公正、科學、全面的判斷,其中包含諸多復雜因素,其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于各區經濟發展不一樣,各地民政部門對家庭經濟困難的認定標準不一樣,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部門和學校都搞不清困難程度等級的概念,導致學生家庭所在地的官方認定的可信度和精確性不高, 這就給學校對貧困生的鑒別造成一些影響。

第二,新時代大學生具有自尊心強的特點,資助申請由學生本人主動提出的方式導致部分貧困學生因個人認識的偏頗,害怕被同學尤其是異性同學瞧不起等因素,不愿提出資助申請 ;相反,想法活躍的部分學生卻因利益驅動,投機取巧,利用民政部門出具貧困證明時審核家庭經濟情況不嚴的漏洞,獲得不真實貧困證明材料,雖不貧困卻提出申請。

第三,按照高?,F有貧困生認定辦法中,除學生家庭所在的地方部門開具證明之外,還需在班級內部以投票方式進行民主評議,對于剛入學新生來說,他們接觸時間很短、彼此之間缺乏了解,因此評出班級內部真正需要獲得資助的同學難度很大,導致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更加困難。第四,綜合數據的獲取需要跨部門跨領域合作,由于高校資助缺乏一個完整的數據庫,雖然高校每年都通過電話、班級民主評議、走訪等方式對貧困生資格進行復查,但是在實操過程中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問題,導致無法確保精準認定。并且,隨著每年貧困學生數目的擴大,使得資格復查工作難度不斷加大。

3.4部分貧困學生心理問題明顯

根據有關貧困生心理的調查顯示,49.5%的特困生心理壓力很大,而且特困生的抑郁因子測試比非特困生高。新時代大學生尤其是 95 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自負、自卑、焦慮無助等心理問題。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新時代大學生大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父母關愛下成長,容易經常以自我為中心,集體意識淡薄,而且意志薄弱,抗壓抗挫能力較弱,一旦遇到困難易產生焦慮無助的心理。例如,在參加校園競賽或評獎評優失敗時易激發自負自卑的消極心態。其次,對于剛進入大學的大一貧困生,生活環境和學習方式的突然變化導致其出現生活與學習上的雙重壓力,日漸形成心理落差,更易激發其自卑感。同時,當他們遇到難處卻沒有人關心幫助時,孤獨感 逐漸在其內心萌芽。對于高年級貧困生,面臨學業和就業壓力及 戀愛情感問題時自我調節能力有限,其心理同樣敏感脆弱。這些心理或能力層面的問題制約著貧困大學生今后的成長成才,同時,也導致高校在開展資助工作中一些資助政策在推行時遇到阻礙。

在貸款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誠信意識不強的學生,他們為了達到貸款的目的,以夸大、虛假材料騙取貸款資格,以取得優惠政策和照顧,甚至一些大學生畢業后不履行還款責任,逾期不歸還貸款,損壞高校助學貸款的信譽環境。 一些貧困生感恩意識淡薄,將自己受到資助當作天經地義的事,缺乏責任感,不參加任何公益性集體活動,不認真學習,沒有一點感恩之心。

3.5資助育人理念待提升,資助滿足層次低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則指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必須契合人民的滿足感,將人民的滿足感作為評判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43 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一直以來,各高校并未從根本上確立資助育人理念,大部分高校把貧困生認定和助學金的發放作為資助工作的主要任務,并未對資助后的育人工作給予充分重視。高校資助工作的基礎是經濟保障和物質支持,本質在于思想育人和精神激勵,但教育工作者對思想育人和精神激勵缺乏重視。受助者則缺乏主動接受教育的意識,認為資助學校開展的教育活動漠不關心。工作就是資金發放,經濟幫扶,不需要接受相應的教育,對學學校開展的教育活動漠不關心。僅能滿足受資助學生的低層次需要。部分高校在資助過程中為確保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會在一定程度上公開受助學生的部分信息, 甚至在遇到學生提供信息與其他信息不對稱時要當面核實,從而導致受資助學生對于當前高校資助工作不滿意不接受。

3.6育人功能不突出

育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育人是資助工作的靈魂。然而,高校在貧困生資助工作實踐中,往往表現出對資助政策機械地執行,而忽視對貧困生的思想培育。高校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誠信教育方法舉措,一些教育活動坐而論道,流于形式,缺乏實效。高校外延式資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內涵式資助育人體系尚未建構完善,學生資助工作正經歷著資助結果顯著和育人效果不佳“兩重天”。

育人機制不健全。目前常規性資助、發展性資助項目也僅僅局限在經濟幫扶、技能培訓上面,沒有把學校的資助工作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高校內部相關部門并沒有形成聯動,沒有形成包括從學生處、資助管理中心、團委到二級學院、輔導員,從行政部門到教學部門這樣“一體化”的思政工作體系,造成“有事臨時處理,沒事無人問津”的局面,導致資助工作在現實中出現學生資助工作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兩張皮”的分離狀態。部分專職負責人員單純地認為完成相應資助工作就是自己的職責,育人認識不到位,甚至缺乏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從根本上無法保證工作的系統性和長期性。

整體育人的導向不明顯。一是在資助過程中學生缺乏主體意識,參與性不強,只是被動地接受資助,而高校資助基本上是程序性、行政化的操作流程,育人導向性不強,僅僅將學生當作是受助者,難以增強受助學生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和成才意識等;二是高校對學生受助后的資金使用以及個人的消費行為沒有相應的管理約束,影響育人作用的發揮。少數受助學生拿到了助學金,進行高消費肆意揮霍,而高校資助只管給學生發錢不管學生如何用錢的資助制度會導致學生節約、奮斗意識的淡薄。

4.新形勢下開展資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徑

4.1建立科學有效的貧困生評定機制

大數據是新時代的重要資源,使用校園卡消費是高校大學生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可以積極探索以分析校園卡消費記錄的方法輔助認定。其次,加大實地考察范圍,實地調查核實爭取學生生源地基層政府的配合與支持,保障信息的真實可靠。后續構建以學生的家庭人口和收入狀況、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家庭的教育支出以及當地居民生活保障線等多個因素相結合的輔助認定模型,建立動態貧困生電子檔案,建立學生貧困程度的量化公式,實現貧困大學生多方位準確的科學認定。同時,完善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反饋機制,通過問卷調查以及班干部、班主任、輔導員的反饋信息了解貧困生認定中出現的問題,對貧困生的電子檔案數據進行動態管理,實時更新數據并據此及時完善認定機制。

4.2資助育人隊伍建設

高校資助關乎教育公平和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目前負責高校資助的一線工作人員均由專職輔導員兼任,因此要提升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效率,首先要從核心力量輔導員隊伍入手。一方面需要輔導員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以優良的品質,公正的態度對待學生的貧困認定,對所有學生盡心盡責,以此來取得工作實效,輔導員要善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做好貧困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貧困學生對學校的資助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并能以樂觀成熟的心態面對自己的經濟狀況,維護學生在資助工作中的權益,另一方面,學校要對輔導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提高輔導員資助育人工作的理論和實際能力,尤其要加強輔導員的心理咨詢能力、團隊輔導能力、主題教育能力。幫助輔導員有針對性地開展資助育人工作,并對所開展的資助育人工作進行理論性研究,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輔導員的科學文化水平。除此之外,高??筛鶕ぷ鲗嶋H需要設資助專干人員,專門從事學生資助工作。另外對于資助工作者而言,新時代干好資助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絕非易事,高校在績效分配等方式上也需進行適量傾斜確保資助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質量。

4.3強化對貧困學生的心理教育

貧困生的認定工作,要取得所有學生的滿意,必須要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進行,這就要求加大在學生當中的誠信教育力度。誠信關系到一個人的未來與命運,只有大學生對家庭情況如實上報,學校才能根據學生的貧困程度做出真實的預判,才能使真正貧困的學生得到資助,真正實現高校資助育人的目的。所以高校應當加強誠信教育工作,從學生入校時就教育學生要誠信應考、誠信待人,整個誠信教育要貫穿整個大學生活,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使高校資助工作能夠在公正公平的環境中運行下去。

貧困學生最容易出現自卑和自棄心理,隱刺高校資助工作不僅要幫助解決貧困大學生外部的經濟困難,更要從身心上給予關懷和引導,即“經濟扶貧”與“身心扶貧”相融合,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地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吧硇姆鲐殹?關鍵是加強貧困大學生的自強自信教育,教導貧困大學生要樹立必勝的信心和信念,使其從內心深處逐漸產生對自身強烈的自信心和認同感。

貧困大學生能夠吃苦耐勞,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舉辦先進事跡報告會,主題演講,通過一個個鮮活典型的實例感染學生,從平凡的事跡中走入貧困學生的內心,告訴他們貧困都是暫時的,將來美好的生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來創造。要鼓勵他們在學有余力時組隊參加校內外各項大賽,在大賽過程中不但能夠激勵受助生的上進精神,而且有助于提升受助生的自信品格。另外,鼓勵貧困生課余時間勤工助學或從事一些兼職,當他們以自己的雙手贏得報酬時,那份成就感會進一步促進其自強自立的。作為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老師,真誠關心,溫暖關注貧困生的同時,更要給他們加大“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自立自信教育,引導他們遠離自卑自負,克服消極心理,逐漸培養自強、自信、自立、自愛的品質。

4.4注重人文關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專門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备咝K枷胝喂ぷ饕呀鉀Q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 心的工作,在關心人、幫助人中教育人、引導人,為社會和諧穩定注入正能量。學生資助工作從 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學生資助工作的服務對 象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為本,關注他們的成長訴求,助力他們的成長成才,是學生資助工作的著眼點。資助工作應當是 一個有溫度、充滿愛的育人事業。家庭經濟困難 學生作為高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成長過 程中往往會伴隨著自卑、敏感、焦慮等情緒的影響,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予以更多的人文關懷則 顯得非常重要。在資助過程中,我們要始終貫徹 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聚焦人文關懷,打造“情感化”資助育人特色,推動資助育人工作可持續發展,真正將這項做人的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彰顯資助的人文關懷、開展隱性資助。相比于冰冷、僵硬化的顯性資助而言,隱性資助是一種充分關照學生尊嚴的資助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講,“貧困”也是一種需要保護的隱私。在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弱化“貧困生”的概念,有意識地避免將學生的家庭貧困等信息曝光于公眾視野,變顯性資助為無痕扶志,在進行“經濟上助困”的同時,實現“精神與心理層面的助心”,體現出制度層面更多的人文關懷。高校學生資助的每一項工作、每一個 環節都要體現人文關懷,做到見人見物見思想。對于一些家庭經濟有困難但自尊心強又不愿主動申請資助的學生,恰恰可以通過借助大數據了解其貧困指數,實現隱性資助,真正踐行以人為本,確?!安蛔屢粋€學生因家庭經濟苦難而失學”。

二是充分保護學生的個人信息和隱私。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充分的保護空間,以制度化的手段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隱私權保護,例如尊重保護學生個人隱私,在公示學生受助情況時,學生的個人及家庭隱私一律不得公開; 在宣傳受助學生典型上,擰緊“保護學生個人信息和隱私”這根弦,涉及學生個人的事項,發布前必須征得學生本人的同意。在發放資助物品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不能大規模集中發放明顯將困難學生和非困難學生割裂區別開的物品,鼓勵采用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隱性資助方式。要堅決杜絕公開演講比慘、當眾訴苦,挑選所謂“貧二代”現象的發生,避免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造成心靈上的“二次傷害”。

三是瞄準學生發展需求,提升能力資助水平。為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提升其科學文化素養、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則顯得尤為重要。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自身特點不同、發展訴求不同,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其面臨的困難也各不相同,因此產生的資助需求也有所差異。新時代資助育人工作應從學生個體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條件、優化環境,為他們拓展更多更好的發展平臺。

4.5回歸育人本質

新時代背景下,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已基本實現,讓高校學生資助回歸育人本質,推動資助育人工作全面落地生根,是新時代高校學生資助實現可持續、內涵式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展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新作為、開創學生資助新局面的實踐路徑。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 本任務,也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根本任務。學生資助的形式是助學,助學是為了筑夢,但最終目的是為了樹人。新時代資助工作要回歸育人事業的高度,堅持育人導向,將育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發揮學生資助的育人功效,護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長成才,致力于開創學生資助工作的新局面。

5.總結

資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直接影響到學生身心發展,在工作過程中要建立適宜的評定機制,加強資助育人隊伍建設,強化對貧困生的心理教育,注重人文關懷,回歸育人本質,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貧困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希.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8(41):282-283.

[2]金淼.信息時代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改變與創新[J].文教資料,2018(25):93-94.

[3]李陽.關于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8,33(03):107-112.

本文系西北大學2018-2019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專項課題(名稱:班級建設角度下的大學生班級學習動力調查與提升對策研究)。

作者簡介:烏佳偉,生于1987年12月,男,漢族,陜西乾縣人,研究生學歷,西北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資助育人新時代優化
營商環境五方面持續優化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
促進學生認識發展 優化初中化學復習
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探析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