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結構平法施工圖識讀》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

2019-09-10 11:25姜曄
新教育論壇 2019年5期

姜曄

摘要:結合多年對混凝土結構平法施工圖識讀課程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套適合高職類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幫助他們提高識圖水平和專業技能。

關鍵詞:平法識讀;合理選圖;現場觀摩;識讀技巧;讀圖訓練

《混凝土結構平法施工圖識讀》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職業技能課程,主要培養學生識讀結構施工圖的能力、鋼筋翻樣能力以及鋼筋工程驗收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職業素養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面較廣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在教學中遇到兩大難點:一是該課程信息量大,學習資料有多本標準圖集和各種不同結構的施工圖紙,在引導學生讀圖過程中需要對平法制圖規則、節點構造詳圖和結構施工圖紙等對應知識點進行連貫性講解,對學生融會貫通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學習效果難以保證。二是該課程實踐性較強,學生既缺乏感性知識,且空間和平面互換對應想象能力一時難以提高,學習難度較大,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該課程的教學。經過最近幾年對“平法識讀”課程的教學研究和實踐,總結了一套適合高職類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此教學模式能有效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提高學生將“平面圖文”轉化為“空間形體”的能力和將“空間形體”轉化為“平面圖文”的能力,最終形成較強的施工圖識讀能力;從而為學生進行工程估算技能訓練,施工技能操作訓練等方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如何根據目前高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素養認知特點和職業成長規律,來逐步推進識讀能力的提高呢?我從以下幾個教學環節進行展開。

1、結構拆分,典型構件選圖

一套完整的結構施工圖由基礎、柱(墻)、梁、板、樓梯等基本構件組成,所以我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六大構件,即基礎、柱、剪力墻、梁、板、樓梯,每一構件的學習均下列程序進行:講解制圖規則→分析構造詳圖→分組識讀圖紙→實訓練習→進行考核。由于該課程課時少,時間緊,不可能面面俱到分析講解。根據學生就業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結合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即16G101-1、16G101-2、16G101-3,我們選擇了真實工程--我院綜合辦公樓框架--剪力墻結構作為教學資料,學生每人一套圖紙。從圖紙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各類構件分別進行講解。如框架梁、非框架梁、懸挑梁各一例;邊柱、中柱和角柱各一例;連續板和懸挑板各一例;剪力墻墻身、墻柱、墻梁各一例;條形基礎、獨立基礎和筏形基礎各一例。教學方法上,將圖集和實際工程圖紙進行對照講解,通過大量的“前后對比,系統梳理,歸納總結”的獨特教學方法,講述結構施工圖的識讀技巧,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平法圖集的鋼筋構造要點,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教學安排上,注意幫助學生排疑解難,假以任務為驅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訓為手段,設計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2、現場觀摩,建立構件實體印象

結構施工圖的識讀過程中,如果給學生提供一個身臨其境詳細觀摩的機會,則會引人入勝。為此,我們選擇框架和剪力墻結構作為典型工程,利用課余和雙休日時間,組織學生到附近工地觀摩鋼筋排布和節點構造,讓學生拍攝各種構件的鋼筋實物圖片,如獨立基礎、柱、梁、樓板、樓梯、剪力墻等構件,以小組為單位,將每個學生在工地上拍攝的實際圖片收集起來,然后在課堂上一一展示,并且讓學生上講臺用語言解釋圖片的含義,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與平法圖集進行對照,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性,為進一步看懂圖紙提供了很好的圖物相符的案例。通過現場觀摩,學生對鋼筋的錨固、鋼筋的連接、鋼筋的截斷等有了一個個直觀的互動銜接,對一些抽象的知識難點加深了理解。

受建筑工地安全生產條件制約,組織學生到工地參觀駐留時間不宜過長,學生在工地也只能是初步瀏覽,形成的印象比較籠統和粗糙,我們就充分利用校內實訓中心的教學模型或模具,將課堂搬進實訓室內講授,教師邊講解邊帶領學生觀摩1:1的實物模型,如: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框架梁、框架柱,梁柱節點,連續板,剪力墻,板式樓梯等基本構件以及現場展現的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這些模型具有準確性和完整性,能達到教學示范的效果。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使學生有融入工程實際的感覺,而且實訓室采用開放式的管理模式,學生可隨時觀摩學習。充分發揮我院實訓室專業裝配建設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傳授識讀技巧

學生在學習平法的時候,抱怨平法圖集多,構件錨固搭接格式多種多樣,節點繁多,投入了很多精力,一頁一頁的看,可是到頭來還是記不住,不得要領。我覺得主要是缺乏系統的學習方法和整理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總結了一套平法的識讀技巧,歸納為:系統梳理、要點記憶、構件對比和規律總結。

(1)系統梳理

工程中的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支承,以形成一幢完整的建筑物。這樣,構件中的鋼筋也相應的相互關聯。它們之間的聯系是:基礎是柱或墻的支座,柱墻的鋼筋要錨入基礎內;柱或墻是梁的支座,梁的鋼筋要錨入柱墻內;梁或墻是板的支座,板的鋼筋要錨入梁墻內。它們之間又相對獨立,即這些構件相對獨立自成體系,都有各自的構造詳圖。教學中我幫學生弄清誰是誰的支座,構件的鋼筋要錨入支座內,建立荷載傳承力學體系印象,同時加深理解和掌握各個構件的構造詳圖。教學中以單根鋼筋為基礎,緊緊圍繞三項核心內容,即鋼筋的錨固、連接和根數,對各類構件的鋼筋進行梳理。

(2)要點記憶

平法學習過程中,有些基本的要點知識是需要記憶的:如各類構件的制圖規則;各種構件的識別符號和字母所表達的含義;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同時還要明白一些基本表達式的意思,如:雙控制、三控制等知識,這些是平法識圖的基本要點。

(3)構件對比法和總結規律

在16G101圖集里,比較難以理解的是節點構造詳圖,即使是同類構件,如樓面與屋面、地下與地上、抗震和非抗震等構件節點構造也不相同,所以需要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出其中的規律,然后進行對照講解。 例如在講解屋面框梁和樓面框梁時,總結出兩者縱向鋼筋構造規律,除了端支座上部縱筋不同外,其余縱筋構造均相同。即:梁的底筋一般不連接,過了中線加5d(d為鋼筋直徑),上排支座負筋延伸長度為ln/3,下排支座負筋延伸長度為ln/4,兩端都要箍筋加密等特點,而不同的地方就是端支座的錨固,樓面框梁端支座縱筋應首選直錨,只有當直錨不能滿足錨固長度要求時才選擇彎錨或錨板錨固,即上部縱筋直錨長度≥Lae且≥ 0.5hc+5d時可不必往下彎錨,也就是支座寬度減去保護層厚度≥Lae且≥0.5hc+5d 取錨固長度;屋面框架梁端支座上部縱筋不存在彎錨與直錨的判斷問題,均應彎折到本梁底面標高處。

而對于不同類構件,也可以采取同類鋼筋對照講解,如筏型基礎底板受力筋、分布筋,與樓面板屋面板的受力筋、支座負筋、分布筋進行比對講解?;A梁縱向鋼筋配置方式與樓蓋梁正好相反。盡管構件節點構造繁多,但是它們之間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柱的中間節點和梁的中間節點構造就有類似之處-----能通則通、不通則斷,直錨優先;框架柱主筋的彎錨彎鉤長除柱頂柱中為12d之外其余均為15d。柱變截面位置縱向鋼筋構造分非連通和連通兩種形式,非連通方式我總結了“本層封頂,上層反插”8個字。

4、強化徒手繪圖演練,提升圖示能力

高職學生雖然思想較活躍,但多數學生自我學習能力較弱。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的學習注意力較難持久集中,教學組織難度大。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課堂教學亟需解決的問題。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如果將一項任務落實到每個學生,就能增強學生的任務意識與責任壓力,產生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明確任務布置、中間環節的過程檢查、結果分析點評反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成效。在教學中,我結合真實工程圖紙講解構件的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并讓每個學生準備幾張A4紙,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各種構件構造詳圖,講解演示繪制過程,學生在紙上動手繪制配筋圖、截面圖、鋼筋分離圖等,對學生完成情況當場進行考核記分,并作為平時成績。教師巡視指導,教學互動,以學生為主體,較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5、選擇典型工程案例,進行詳細讀圖訓練與考核

通過徒手繪圖,學生對基本構件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有了一定理解,初步掌握了識讀方法。但此階段學生尚缺乏實際項目圖的閱讀訓練。為此我們安排了一周時間,讓學生小試牛刀,進行實訓練習。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套我院建筑工程分院綜合辦公樓圖紙--框架結構,分小組進行圖紙識讀,每組選定一名組長,組長負責根據任務要求,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相互配合協作,共同完成案例中的閱讀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是利用第一個階段所學的平法知識點分析理解具體工程實例的過程,也是對所學知識點進行加工﹑組合和升華的過程。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使學生充分思考每一個步驟和每一處細節,在案例應用中把知識點進一步梳理和鞏固,將圖紙中的某些典型構件作為題目,要求學生完成立面圖、截面圖、鋼筋分離圖的練習。通過練習促進了知識的消化與吸收,使學生從知識的掌握進入到了實際工程應用的高級階段。任務完成后,小組成員詳細介紹鋼筋計算過程,口頭回答教師及其他同學的提問,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計入個人成績,責任到人,教師嚴格把關,促進學生踏踏實實完成學習目標。教師加強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6、組織學生參加技能大賽

高職院校土建類的技能大賽主要有:“魯班杯”建筑工程識圖大賽、全國高等院校廣聯達軟件算量大賽等。針對這些大賽,我院組織動員學生積極報名參賽,安排專職教師進行輔導培訓,以賽促學、以賽促練,讓學生在競賽中增強自信,同時,鍛煉其承受壓力和挑戰的心理能力,為將來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需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改革與創新平法識讀課程的教學模式,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教會學生能準確識讀工程結構設計與施工圖,在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目的指引下,內容由簡單到復雜、由構件到結構,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遞進提升,自覺或不自覺地養成崗位意識和責任意識,有利于學生未來職業素養的盡快養成,從而使高職類建筑工程專業教學質量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徐錫權,建筑結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王慶華,面向鋼筋翻樣崗位的“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課程教學探索。江蘇:職教通訊,20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