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用本土文化資源 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

2019-09-10 07:22譚瓊念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4期
關鍵詞:本土文化德育工作文化

譚瓊念

摘 要:高中德育應該講究實效性。文章以德育特色項目——“岡州‘仁’”文化為例,論述了“岡州‘仁’”文化的緣起、“岡州‘仁’”文化的涵義,并探究了用“岡州‘仁’”文化育德的做法,從而實現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切實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

關鍵詞:本土文化;“岡州‘仁’”文化;德育工作

學校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實施的德育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個體的未來成長,更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國家整體文明的發展。目前,我們的德育工作普遍還存在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偏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弊端,不斷改進德育工作的形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刻不容緩。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而要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家鄉歷史文化不是遙遠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可觸摸的存在。為此,我校嘗試開展“岡州‘仁’文化”德育特色項目研究,對使用本土文化資源,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一、“岡州‘仁’”文化的緣起

新會,舊稱岡州,是一座有著近1800年歷史的南粵歷史文化名城,曾經與廣州、潮州并稱為嶺南三大古州,是廣東歷史上文風最鼎盛的地區之一。新會學宮始建于宋慶歷四年(1044年),自學宮建成后,便成為儒家思想在新會傳播的起點,是儒家思想傳播的載體?!叭省笔侨寮夷酥林袊幕詈诵牡母拍?,孔子將“仁”看作是最高的道德范疇,因此,儒家“仁”思想在新會放光芒,是造就岡州人杰地靈的思想淵源。新會一中創辦于1905年,是在清末光緒年間“廢科舉,興新學”背景下由譚鑣校長首倡和興學立校的。從歷史上看,新會學宮是新會一中的發源地,新會一中是對學宮在“體”上的繼承。

二、“岡州‘仁’”文化的涵義

岡州“仁”文化的培養,簡而概之就是引導學生“文以修身,學以報國”。希望一代代一中人能學習學宮儒家“仁”思想;能秉承岡州名人陳白沙、梁啟超、陳垣等人的思想主張,有“仁者之愛”、立“仁者之品”和求“仁者之學”;能樂觀堅韌、至正至剛、兼濟天下、德才兼備。

三、用“岡州‘仁’”文化育德

“岡州‘仁’”文化特色項目建設有三條主線,一是課程線,二是活動線,三是環境線。

(一)課程線

課程線,是指編著德育課程,有序運用本土德育課程育德。學校將挖掘到的“璀璨的岡州文化”中的名人、名篇和著名歷史故事等,匯編成德育讀本《少年志——仁者精神》,組織全校師生深挖陳白沙、梁啟超兩位大家的詩詞作品,編寫出校本教材《梁啟超詩詞選讀》和《陳白沙詩選讀》,共同構成一整套新會特有的挖掘本土文化的德育校本課程。

德育讀本共三冊,分別從四個角度來進行思想引導。

1. 文化概覽,“學”而愛鄉

在組織學校師生開展挖掘“岡州‘仁’”文化內涵系列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大家對新會及五邑地區名勝古跡、名人名家和民俗民謠等有了深入的了解。讀本《少年志——仁者精神》的第一部分,就是對五邑本土文化進行概述,以期讓學生概覽優秀本土傳統文化,真正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都切身感受到本地文化的美好,樹立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油然而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做到接納并主動傳承傳統文化。

2. 以詩育德,以“文”修身

以“文”修身,文即文章,修身是指修養身心。文以修身的具體行為表現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博學于文,并約之以禮,擇善而從。新會文化名人很多,其中著名的名人有陳白沙、梁啟超、陳垣等。由本校師生編寫的校本教材《梁啟超詩詞選讀》和《陳白沙詩選讀》等,能引導學生誦讀本地圣賢的詩書,讓他們耳濡目染于圣賢的智慧思想之中、潛移默化于仁者的道德大觀之中,達到陶冶心靈、開闊心胸、端正品行的“以詩育德”的效果。

3. 故事育德,以“學”報國

在新會僑鄉這塊熱土上,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口口相傳:南宋覆亡的崖門海戰、抗戰時期鄭潮炯“賣子救國”、現代眾僑胞捐助家鄉建設等。德育讀本《少年志——仁者精神》,收錄了新會本土愛國愛家的故事,希望學子們在品讀本土的愛國故事中,激發愛國情感,增強報國覺悟。青年學生重任在肩,每次研讀時,“少年強,則國強”的振聾發聵的豪言定然在耳邊響起,使學生做到努力學習,擔當起強國使命,真正做到學以報國。

4. 檢視自我,以“學”致用

通過對德育系列讀本的學習,學校還進行“岡州‘仁’”文化影響熏陶下的新會一中優秀學子介紹。通過展示杰出校友和優秀學子,激發學生以杰出校友和優秀學子為榜樣,回顧反思自己、檢視自己,找準自己的奮斗目標,立志成才,奮發圖強,學以致用,在祖國各領域各建奇功,報國榮校。

德育讀本希望以多種教育方式將“岡州‘仁’”文化對學生進行熏陶,學子們做到“文以修身,學以報國”,走出一批批具有“仁者精神”的人物。

(二)活動線

活動線,是指創造性地整合校園文化活動,在活動中育德。為傳承“仁”文化的魅力與精髓,培養新時代的“仁者精神”,學校將德育活動序列化,有序開展“仁之禮、仁之志、仁之學、仁之美”系列德育活動。

1.“仁之禮”系列課程(活動)

(1)成長禮:舉行“敬學禮、青春禮、成人禮”系列活動。

(2)孝道禮:每年舉行“孝心之星”評選活動。

(3)女子禮:進行高中女生禮儀教育。

2.“仁之志”系列課程(活動)

(1)愛國主義主題教育:中國夢·我的夢系列教育、愛國主義主題班會等。

(2)勵志系列活動:國旗下講話、十八歲成人宣誓活動、高考100天動員會和高考50日沖刺動員會等。

(3)學雷鋒講奉獻系列活動:一中校內校外義工服務隊活動、青少宮科技講解員活動、無償獻血活動等。

(4)巾幗之志成才教育活動:高中女生健康講座、高中女生成才教育講座、新會一中優秀女校友風采展示等。

3.“仁之學”系列課程(活動)

(1)學科教學活動:以“養仁傳薪”引領學科科研教學活動,讓“岡州‘仁’”文化滲透到各學科課堂學習中。

(2)科技節:圍繞“仁者精神”開展科技節系列創新設計活動。

(3)研究性學習活動:圍繞“養仁傳薪”開展人文社科研究性學習活動。

(4)社團活動:以攝影隊、辯論隊、文學社等開展“岡州‘仁’”活動。

4.“仁之美”系列課程(活動)

(1)心靈之美系列活動:現場心理活動、心理電影鑒賞、心理主題班會等。

(2)藝術之美系列活動:書法比賽、攝影比賽、十大歌手等。

(3)語言之美系列活動:經典國學朗誦會、岡州“仁”文化分享會,辯論社、文學社活動等。

(4)運動之美系列活動:體育節、足球聯賽、游泳比賽、趣味運動會等。

(三)環境線

環境線是指利用學校內的環境讓學生隨時隨地接受“岡州‘仁’”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說到新會一中,有三大標志讓學生畢生難忘。一是學校的仁面樹,一是規模宏偉的風采堂,一是古樸典雅的新會書院。

走進新會一中這座歷史悠久的百年學府,迎面而來的是筆直的校道兩旁高大茂密的“仁面樹”,校園內19棵“仁面樹”郁郁蔥蔥。仁面樹寓寄著一中人的精神追求,也承載著學宮“仁”文化。

風采堂這座規模宏偉、裝飾華麗的的古建筑,是新會一中的圖書館。風采堂全稱“余風采紀念堂”,原為“余忠襄公祠”,用于紀念北宋“風采第一,廣南定亂,經略無雙”的名臣余靖,始建于明末。正中懸掛匾額“風采堂”三個鑲金箔大字,為新會明代大儒陳獻章(白沙)茅龍筆書跡。

雄偉壯觀又古樸典雅的新會書院同樣是所有一中人的驕傲。坐落于新會一中校園“書院區”內的新會書院,是新會闔邑族群于民國初年籌建的合族祠堂。這樣一座具有晚清嶺南祠堂風格的建筑巨構,歷經九十多載風雨,依然屹立在圭峰山下這塊鐘靈毓秀的南國土地上。

讀懂新會一中的辦學歷史、讀懂新會一中的建筑,讀懂新會一中的“仁面樹”,學子就能感受到新會一中的“岡州‘仁’”文化,受到良好的文化環境的熏陶。學校堅守“立德樹人”的德育目標,正是在這種潛移默化下,在這種潤物無聲里,培養出一代代具有新時代“仁者精神”的“梁啟超”“陳白沙”。

猜你喜歡
本土文化德育工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淺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誰遠誰近?
教育部下發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討如何提高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資源提升語文綜合課的教學效果
管窺高中英語教學問題及解決措施
內蒙古從10方面加強德育工作
反觀中國電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活用教材,讓學生成為本土文化的傳播者和繼承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