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

2019-09-10 08:21楊靖穎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楊靖穎

摘要:對文章的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目的,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成為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學會“聽、說、讀、寫”。而完成這一系列教學任務,首要的工作就是培養出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養成閱讀習慣??萍嫉倪M步誕生許多新的技術,將新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該文章將結合作者本人多年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利用新媒體環境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所得心得,為廣大教育界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引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能否學習好一篇文章取決于學生是否有自主完成閱讀的能力,能否閱讀好一篇文章。對于學生來說,如果能自主地閱讀一篇文章,那么在學習文章時會更加容易,因為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學生會伴隨著自己的不斷思考和聯想以及想象。在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過程中教師應作為良好的引導體引導學生,為學生指引正確的閱讀方式。在引導的過程中,新媒體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媒介手段,可以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尤其是小學生十分好動,新媒體環境給小學生營造了輕松、愉快的氛圍,更加有利于小學生培養閱讀能力。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問題。

(一)沒有從課堂教學出發

我們所提倡的閱讀教學模式是為了學生可以盡快的并且熟練的掌握多種多樣的閱讀方法,可以初步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了解基本的語文知識并且有足夠多的閱讀量,從而在以后的閱讀中可以培養具有和本人習慣相符合的閱讀習慣。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的教師常常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結論和閱讀感悟,并且要對文章的主題思想花費大量的功夫,沒有考慮到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沒有很好的體現出語文工具化的特點,缺乏了對于知識本位的尊重。例如在學習《故宮博物館》這一篇文章時,有些老師為了緩解上課的枯燥無味,會為學生展示出許多關于故宮的照片,并且讓學生談談自己對于游覽故宮的感受。實際上,這些方法看上去可以提高學生的樂趣,但是卻是脫離了文本本身,及其缺乏教學深度。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1]。

(二)教學缺乏問題意識,一味的追求現實意義

在進行閱讀教學進行實踐的時候,許多教師比較喜歡讓學生從現實的角度去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考慮。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既可以使得學生從多角度對文本進行理解,也可以鍛煉學生進行換位思考。但是,這樣做之后,常常會有一些教師出現教學過度的現象,比如在講解《黃鶴樓》的時候,許多教師往往在進行對全文進行講解后,會讓學生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談談自己對于對于這首詩獨特的理解。這種方法固然十分優秀,但是,在學生講解完自己的意見之后,教師卻沒有及時的進行總結和歸納,也沒有將學生的理解進行及時的評價,這樣會導致學生的理解不全面,甚至出現誤讀的情況。

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人們是否想去做某一事物的先到因素,因此要想讓學生能夠積極自主獨立地讀好一篇文章,就要先促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時刻捕捉感知學生的興趣點,利用新媒體環境,抓住機會引導學生投入到閱讀中去。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這一環節看似與閱讀關聯不大,實則興趣是打開學生閱讀大門的鑰匙?,F針對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給出以下三點培養方法。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新媒體閱讀教學的方法來啟發學生進行閱讀。

(一)營造閱讀氣氛

人的感官是最能觸及內心世界的,人的心情也通常跟著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而變換。因此在引導學生產生閱讀興趣時,可利用感官效果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使學生閱讀之前,可根據文章內容播放相關圖片或視頻及音樂來營造一個與文章內容息息相關的閱讀氛圍,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般,在帶著自己的聯想進入到文章的正式閱讀中。如在《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可以通過多媒體搜索有關西沙群島美景的照片或者視頻,在學生對西沙群島是一個什么樣的環境有了大致了解后引導學生開始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可輕聲播放海浪的聲音,營造一個仿佛身臨其境的閱讀氣氛[2]。

(二)借助多媒體通過音視頻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除了介紹課文的一系列背景外,對于一些寫景的課文還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課文中所描寫的景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視覺是人們感知事物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視覺沖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將自身完全融入到課文學習中。

如在《觀潮》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課文所描寫的是整個錢塘江大潮來前,潮起,潮落,潮去的景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搜索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視頻,使學生最直觀的方式知道課文所描寫的景觀,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3]。

(三)利用微課平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對于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可以采取引入微課教學,幫助小學生理解課文中的關鍵字來理解課文思想,更好的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說小學的經典課文《憫農》,全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但是卻有著豐富的意境,通過抓取關鍵字來更好的理解詩人表達的內容。老師通過播放微課視頻,來指導學生在閱讀詩句時抓住“日”、“汗”等字,從而體會到詩人對勞苦大眾的同情之心。微課在教學中的使用,遵循了學生的獨立思考,促進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正是語文課堂的魅力所在[4]。

(四)閱讀渠道的多樣化

在新媒體的環境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閱讀方式,從大的方面來看,新聞電視、網絡報刊,從小的方面來看,手機上的各種APP,大街上的廣告標識,等等,都是可以獲得閱讀的渠道,這些事物正在改變以往的閱讀方式,這樣的話,學生可以更加便捷高效的獲得海量、豐富的閱讀資源。從另一方面來看,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獲得閱讀的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十分符合新課標對于學生的閱讀要求,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自己的閱讀水平也會隨之進行提高,對于學生來說益處很大。

三、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因此一口氣將整篇文章讀完有些困難,或者是在閱讀中逐漸失去興趣甚至是即使一口氣讀完,但由于逐漸失去興趣而導致無法知道寫了什么,只是在字面上讀完了而已。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可以用新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閱讀講座來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形成閱讀習慣。教師可以不定期的給學生播放一些由書籍改編的兒童電影,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這個環節還可以講解電影中出現的字詞、成語等,這樣不僅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在學生閱讀中,不僅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還穿插著講解了字詞,完成了教師課堂教學任務,使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讓學生主動學習,不知不覺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5]。

結束語:

歸根結底,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最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擁有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引導教育,而不是老式的灌輸課本性的硬性教育??偟膩碚f,要將語文教學理念深刻與新媒體環境進行融合,在這個過程中,要主動的積極探索具有創新性與實踐性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擁有閱讀能力是為以后更好地學習語文打下更深、更牢靠的基礎,為此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楊愛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歷史知識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2]劉培培.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6.

[3]史艾麗思.新媒體背景下小學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及指導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6.

[4]杜銳,鄭清華,周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歷史教育的路徑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8,20:60-63.

[5]于秀芳.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28:57-58.

猜你喜歡
新媒體環境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新媒體與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策略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數學教育方法的優化
試析央視六一晚會的視覺傳播及創新路徑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