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2019-10-11 07:38范穎一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7期
關鍵詞:工匠實效性體系

范穎一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工匠精神是職業人在特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下,體現在職業界域的職業精神取向和主動行為表現。著名企業家、教育家聶圣哲最早提出工匠精神,他強調了工匠精神是中國工業的靈魂,從“匠心”到“匠魂”,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精造”。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梢?,工匠精神是新時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核心環節,是高技術技能人才培育的關鍵步驟。但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對技術技能理論學習、實踐應用的積極性、主動性降低,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的滿意度下降。隨著市場對高技術技能人才需求不斷增加,與高職院校人才質量逐漸下降的矛盾日益突顯,因此高職院校迫切需要研究和構建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融入工匠精神的人才質量評價體系。

一、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人才質量評價體系普遍存在重定性研究、輕定量分析,重框架設計、輕實際操作,重物質成果、輕素能內化。人才質量的實效性研究體系面廣、量大、角度多、層次細,往往大多傾向定性評價,圍繞學生實習情況、單位滿意度評價的評價形式占主流,該評價指標內容重視素材而忽略過程,重視目標效應而忽視學生綜合素能發展。這些將影響實現人才質量提升的根本目的,無法體現學生在校期間對知識理論、技術技能的整合與應用、創新與創造以及準職業人的核心素質養成。

當前現有的評價體系所反應的問題是社會、院校、用人單位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缺乏正確認識的投射,并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實際開展產生負面影響,造成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指標模糊、評價結果弱化,最終導致以一份評價報告敷衍了事,未體現對人才培養的實踐意義和價值旨歸。

二、構建以工匠精神為培育核心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實效性評價體系

人才質量實效性是高職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標志,是檢驗人才培養成效的積極手段。將工匠精神滲透到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過程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進產教深度融合,提升內涵發展質量,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一)構建體系的原則

1.總體原則

以國家政策、法規為基礎,以教育育人為目的,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抽繹工匠精神理論,遵循一般原則與特殊原則相結合的規律進行設計。其中一般原則是前提和基礎。

2.具體原則

(1)評價體系遵循的四大原則。一是主體性原則。評價體系的構建主要服務于高職生自身的全面發展,滿足市場對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客觀性原則。構建評價體系的各項指標選取應當注重客觀性、實踐性和現實性。三是科學性。評價體系的框架設計既要符合人才質量研究的邏輯要求和其發展的普遍規律,同時體現科學性和合理性。四是層次性。高職生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指標設計要有層次性和系統性,它是一個與人才質量培養工程協同互促的層次系統。

(2)人才質量實效性指標遴選遵循的三大原則。一是簡明性原則。評價體系的指標內容選擇容易理解、便于提取,簡單全面地反映了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的各個方面。二是代表性原則。評價體系面廣量大,既不能點到為止,又不可面面俱到,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標,能清晰明了設計指標。三是動態性原則。評價體系站在時空變化的基點,把控每項指標,用創新發展的戰略目光以及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縱觀過往、當下與未來的動態過程。

(二)評價體系指標的設置

在研究了教育部、教育廳相關政策與文件,調研當地省屬高職院校校人才質量實效性情況,邀請校內外專家分析診斷后,依托現有的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體系,融入“工匠精神”,立足高職生人才質量評價的若干指標,抽取5項重要指標設定為一級指標,即政策因素(B1)、學習因素(B2)、教學因素(B3)、實踐因素(B4)和環境因素(B5),在一項一級指標下拓展3項二級指標及其對應的觀察描述。

1.政策因素

人才質量實效性的政策層面是學校與用人單位在人才質量評價中的主要依據與標準,包括政策制定、資金保障和領導重視三個方面?!罢咧贫ā笔歉呗氃盒X瀼芈鋵嵳呒跋鄳膶嵤┡e措?!百Y金保障”是評價人才質量培養過程中資金投入與使用,保障培養方案、項目落地生根開花?!邦I導重視”是評價校內校外領導對人才質量培養的重視程度,主要觀察高職院校及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情況,是“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質量實效性的政治保障。

2.學習因素

該指標包含理論學習、專業學習和技能學習。根據學習的內容、層次、類別不同,劃分體系指標,理論學習側重于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專業學習強調與專業緊密結合的核心課程與非核心課程的學習,技能學習突出實踐實訓條件下的技術技能的學習。其觀察點是各類知識與學生學習的難易度、專業貼進度和市場需求緊密度??疾鞂W生專業理論基礎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和技術技能創新發展能力,檢驗學生知識儲備的完善情況,試煉技術技能的掌握程度。這些評價指標與工匠精神“潛心鉆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價值取向一脈相承。

3.教學因素

教學因素是對人才質量實效性的評價指標之一,包括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和信息化建設。從學校角度出發,這三個觀察點對應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教育客體、教育主體和教育手段。主要觀察內容為以學校為主體的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教師隊伍是聚焦人才培養質量成效的突出問題,主要圍繞教師專業能力對接市場需求、產業創新發展的融合度,教師教科研能力和職業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新媒體的應用對于深化教學改革、轉變教學方式、引領課堂改革有著積極的影響,該指標是工匠精神融入人才質量實效性的教學保障。

表1 高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有效性評價指標權重

4.實踐因素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定位技術與技能人才并重。尤其是人才對技術的實踐應用能力。企業、行業專家帶頭參與人才培養評價過程,高職院校育人標準對接用人單位用人標準,搭建產教融合平臺,支持專業(群)的實習實訓、技術服務、學生發展。該指標緊扣實踐項目、實訓能力和實踐態度三個觀察點,將學校與企業緊密聯系,評價學生在學校、用人單位、實習崗位等實踐情況,通過觀察評價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現的溝通協調能力、愛崗敬業精神、團隊協作能力、創新創造能力……尤其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產生經濟效益而獲得的精神層面的提升。

5.環境因素

環境是人才質量實效性的隱性影響因素之一,以校園文化環境持續浸潤學生,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塑造學生言行舉止養成,提升德育水平等起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職場文化主要觀察學校如何將職場文化滲透“準職業人”,使其具備不懈奮斗、勤學樂業、追求創新等可持續的全面綜合素質。校企合作主要觀察學校、企業雙元主體深度融合的成效,學生在企業的認可度和滿意度等。校園建設主要觀察學?;A設施、實訓條件等對人才質量實效性的保障作用。此層面所涉及的內容為高職院校深化校企融合,服務地方經濟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三)評價體系的構建

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要符合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其首要的任務是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及遞階關系。在建立評價體系時,要充分考慮教育整體目標與學生全面發展的關系,同時兼顧學校自身發展的需求,從定量與定性、宏觀向微觀的角度對人才質量實效性進行分析,做好評價指標的刪選與細分,逐層設置指標,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為此,評價指標體系中設政策保障、學習保障、教學保障、實踐保障、環境保障5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具體見表1所示。

三、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指標的權重

(一)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指標權重系數確定的方法

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體系內部存在質與量的比較關系。其中,指標體系的模型反映了指標體系內質關聯,權重系數則反映各指標體系量的聯系。所謂權重系數,指某一指標通過兩兩比較判斷顯示在指標體系中的比重大小和反映各指標之間的重要性。在確定評價體系內各指標的權重系數時,包含三個因素:評價主觀性差異、指標的客觀性差異和采集信息準確性。鑒于以上因素考慮,本評價體系中權重設計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完成。

20世紀70年代,美國運籌學家SAATY T L教授提出了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AHP)。該分析法的主要內容是:在復雜問題系統中,歸納出各類因素,并將其劃分為有序、條理化的遞階層次結構,根據各類因素之間兩兩比較(以主觀判斷為主),把專家、評委意見和分析者的客觀判斷綜合整理、對應結合,確定各備選因素相對重要性的總秩序。整個過程體現的邏輯線索是要素分解——條件判斷——綜合梳理,因而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運用AHP法比較合理。

(二)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指標權重系數計算步驟

第一步,根據實際需要構建層次結構模型。

表2 判斷矩陣標度定義

第三步,各指標權重的計算,并對此作一次性檢驗。當CR<0.1時一致性檢驗完成,否則未完成,并將有關數據結果反饋給評委專家,分析者對判斷矩陣展開修正,直至一致性檢驗通過。

(三)應用實例:以一級指標為例,計算權重如下

1.構建判斷矩陣。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由觀察對象(包含校內外專家、評委及部分學生)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實效性評價體系指標進行兩兩判斷,比較的次數為n(n-1)/2,取判斷值的平均值后建立一個一級指標判斷矩陣(數據要求:四舍五入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其一級指標判斷矩陣模型為:

2.計算判斷矩陣的每行元素積Mi。根據公式Mi=可以得出 M1=0.024,M2=0.143,M3=16.803,M4=110.720,M5=0.152。

3.計算Mi的n次方根根據公式

4.對向量 W=(W1,W2,W3,W4,W5)T歸一化。由方根公式

特征向量 W=(0.057,0.089,0.293,0.470,0.090)T

5.計算最大特征根λmax

二級指標的各自權重也按以上方法按步驟得出。

(四)結果討論

根據上述研究指標權重做以下說明:(1)將工匠精神培養滲透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評價體系中,可最大限度提升人才質量評價的實效性。一級指標中“實踐因素”比重較大,說明通過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能,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度和滿意度。(2)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職院校人才質量評價體系,更加精準地引導技術技能人才提升專業能力、創新能力。一級指標“實踐因素”的二級指標中“實踐項目”權重為0.12,“實踐能力”權重為0.57,“實踐態度”權重為0.31,是要求學生在人才質量培養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以銳意進取的態度,努力提升溝通協調能力、愛崗敬業精神、團隊協作能力、改革創新能力等,進而由“工匠精神”培育的融入和滲透得以實現。(3)工匠精神培育對接社會需求、匹配產業發展,加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成效。一級指標“教學因素”的二級指標專業設置權重為0.55,是要求學校在設置專業時緊跟市場規律,聚焦經濟發展,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主導,不斷為中國制造提供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

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評價體系初步建立,從理論的角度上分析其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實際,可以從中探討三個方面:一是深化高職院校技術技能型人才對于工匠精神內涵的理解??梢圆捎弥黝}教育、視頻觀看、演講討論、微電影制作等方式進行內涵滲透教育。二是創新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路徑。在工匠精神培育的理念下,創新培育類型,搭建共育平臺,與政府、企業、社區加強合作,資源共享。三是評價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高職院校人才質量的實效性研究離不開科學、高效、規范的評價體系,前期的數據積累、測評、分析數據至關重要,數據系統的研究和開發能更好地服務評價體系的構建,在實踐中建立符合經濟形勢、學校實際、學生特點,且體現工匠精神的高職院校人才質量實效性配套評價系統。

猜你喜歡
工匠實效性體系
90后大工匠
工匠風采
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提高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怎樣增強人大專題詢問的實效性
工匠神形
工匠贊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協商民主的實效性
老少互動 提升關工委工作的實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