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產業型獨立學院旅游管理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

2019-10-21 17:14洪啟穎邵敏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關鍵詞:旅游管理獨立學院

洪啟穎 邵敏

摘要:對于高等教育激烈競爭中夾縫求生的獨立學院而言,通過培育和建設特色專業,形成特色辦學優勢和專業特色典型,進而影響帶動學院整體發展前進,成為獨立學院發展的當務之急和必由之路。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通過十余年的探索和建設,逐步建設積累適合自身實際的、順應地方旅游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的特色專業模式,為獨立學院服務地方特色專業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服務產業;獨立學院;旅游管理;特色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7517(2019)04-0242-03

1 當前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改革開放40年全國旅游產業從小到大,規模和品質逐年飛躍,截至2017年底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達到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統計結果:旅游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990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8%。

旅游產業飛速發展,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質量需求驟增,然而各級院校的人才培養與現實需求形成較大反差。截至2017年全國各類院校開設的旅游及相關專業合計招生27.7萬人,其中各類本科院校共計招生5.9萬人,雖然我國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加速了各類型旅游教育規模的逐步擴大,并逐步形成完善為中職、大專(高職)、本科和碩士、博士多層次、類型齊全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但是實際情況是各類型的旅游教育所培養人才對旅游產業的貢獻率偏低,本科及以上的高層次、高學識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往往很難得到旅游企業對應的中高層次崗位,也很難在短期內迅速融入旅游企業發揮相應的素質能力。

在各類高校特別是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高就業率、低專業對口率、高流失率”的就業現狀較為明顯,加上近年來我國高等旅游教育的超規模發展,獨立學院的旅游管理專業教育遇到不少問題: 招生每況愈下、師資力量單薄、培養目標落空、培養計劃老套、實訓設施缺乏、校企合作淺顯等[1]。因此,旅游教育與旅游產業之間銜接的問題、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量與質同實際產業需求的差距加大,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和供給的競爭日趨激烈,對于夾縫中求生存的獨立學院而言,培育旅游管理特色專業已成為當務之急。而特色專業的培育實際上是要解決特色專業的質量問題,具體涉及政策引導與學院自覺等兩個方面的因素[2]。有學者認為,高校特色專業建設應通過發揮學科優勢、突出專業特色、深化內涵建設和強化建設管理四條路徑來實現[3]。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借鑒國內外相關特色專業建設成果的基礎上,以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 以下簡稱“東方學院”) 作為獨立學院的旅游管理專業十四年的探索和實踐經驗為例,思考特色專業發展建設的路徑,以期為獨立學院服務地方特色專業建設提供參考。

2 旅游管理服務產業特色專業建設路徑

2.1 循序漸進改革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確立循序漸進、小步快跑的思路,緊扣時代發展和產業需求推薦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根據國際酒店管家服務、金鑰匙服務、導游及領隊服務管理崗位要求等設置專業培養方向,通過海西旅游區區域內旅游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和兄弟院校經驗的借鑒,結合福建省主要市縣旅游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特別是福建沿海區域處于鄉村振興戰略、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2020脫貧攻堅和供給側改革經濟轉型期的多維背景下美麗農村建設,持續更新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內容,每個學年適時調整和修訂專業培養計劃,堅持緊跟地方旅游產業發展,并根據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配套改革并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循序漸進改革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需要以旅游行業為依托,以永泰經濟區旅游產業發展為平臺,逐步探索和建立起東方學院、福州旅游行政主管、旅游行業協會、區域旅游企業等多方互動、互助共贏、協調發展的路徑,加深融理論教學同專業實踐的融合度,堅持旅游管理專業發展與旅游產業發展緊密相連。將應用型特色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做實做細做精,針對國際化酒店品牌及高品質管理服務技術理念的引入現狀,適時調整《酒店經營與服務管理》《酒店前廳與客房服務管理》《酒店餐飲服務管理》等多項課程與共建的國際品牌酒店合作,逐步修改課程培養方案和課程實踐教學安排。帶動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師資建設、課程建設、科研建設和地方服務能力建設等多層次多要素實現真正的聯動,以此形成的旅游管理專業聯動培養特色才是“接地氣”的。針對福州市永泰縣和周邊縣區市的旅游景區、酒店、旅行社等各類產業一線發展現狀進一步調整課程結構體系,適當刪減低關聯度課程并逐步增加行業發展亟須人才相關課程,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比例,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保證學以致用。

2.2 強化多元實踐和科技創新提升教學治理

根據學院“三全教育”內涵特色分析打造多元結合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深化專業認知,先后通過旅游產業區域發展宏觀態勢認知、旅游服務禮儀實訓、區域旅游業態發展現狀調查、旅游企業觀摩考察、旅游企業頂崗綜合實習等內容達成;旅游服務技能、服務禮儀技能等實踐,通過將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關聯、理論課時和實踐課程的拆分組合,組織形成旅游企業服務技能的專項崗位考察實踐和頂崗綜合實習實訓; 從日常出發側重抓好服務與管理技能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校內相應學生組織、專業協會、賽事活動,先行體驗學習簡單服務與管理,再通過社區服務、志愿者服務、重要會議活動接待等多形式實訓體驗;同旅游企業合作,參與旅游企業人才梯隊培養計劃合作共贏,旨在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專業課程綜合頂崗實習實訓,將安排在第7學期執行,實習時間不得少于4個月;根據管理系實際建立畢業論文導師制,采用導師制的形式來完成[4],通過導師制推進專業學術研究,培養學生專業理論的研究與應用能力。

相對于重點高校豐富的經驗和優越的資源,獨立學院抓住教育科技創新的機遇能有效實現彎道超車。通過教育科技的創新,依托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能方便的借鑒優秀兄弟院校及其他獨立學院教學管理經驗,更好地結合學院自身建設發展實際條件,緊扣區域旅游產業的人才素質需求結構進行改革創新:與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獨立學院上級學院、兄弟學院和其他合作院校、校企合作旅游企業和區域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通過互聯網進行多方面交流合作,再組織引導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實地參加學習培訓和專業教育,立足區域旅游產業發展實際針對性改進教學方法并充實課程案例,組織校內校外專業教學觀摩和生產科研交流活動,積極探索并實踐網絡云班課、翻轉課堂與MOOC結合、體驗式和啟發式互動教學等多元教學模式,特別是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手機終端普及的科技發展大背景下,引入網絡和科技力量幫助學生及時了解區域旅游產業現狀并進行研究分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啟發學生正確用好網絡終端并用于探索思考學習應用,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2.3 重視精品金課和校企合作教材建設

通過區域內旅游企業的合作改革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積極推進精品課程建設。依次根據永泰縣、福州市、福建省不同層次區域旅游經濟產業的發展需要,適時的調整完善既有課程、并嘗試開發新課程,根據校企合作經驗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汲取兄弟院校和旅游產業一線發展經驗更新調整教學內容,形成教學精品案例。在深入調研校區合作企業的基礎上,突出服務地方旅游產業需求,基本內完成2門院級精品課程建設,并根據省級精品課程建設標準進一步改進完善,打造院級“金課”,嚴把教學質量關,通過系、校內合作和行業企業支持,對標省級精品課程條件繼續改進完善精品課程教學內容,爭取兩年內申報成為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應能實現課程大綱、教案、課件、案例、習題、教學微視頻、以及其他教學資源、素材和參考資料等上傳互聯網進行分享和交流,并通過校企合作企業的崗位培養體系改進完善和繼續更新修訂,通過旅游行業企業的實踐檢驗并完善。

同時進一步鼓勵專業教師深入旅游企業一線調研,多層次與旅游行業企業溝通合作在教材自編方面,引導旅游專業教師利用校企合作交流活動、會議、橫向課題調研合作、頂崗綜合實習指導等機會更多地融入旅游行業企業一線,保證合作自編教材的專業性、實踐性、實用性; 積極同福州市、特別是學院所處永泰縣主要旅游行政主管機構、企業和行業協會開展合作尋求支持幫助,保證教材的編寫看齊區域旅游產業發展的實際和獨立學院旅游專業教育建設的實際,把握住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特點并積極引導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包括教材在內的學習過程的完善改進,在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下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4 夯實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1)立足實際實現校內實訓室功能綜合

硬件方面,根據學院辦學實際條件完善教學實訓中心,以有限資源設施盡力達到實訓室功能綜合達到實訓利用率和效果最大化。結合東方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實際和服務地方產業目標導向,對即將建成完工的“方廣書院”校內酒店實訓基地進行對接,完善現有茶藝實訓室、客房實訓室、餐廳實訓室建設,新建西點烘焙與服務實訓室、多功能模擬導游和旅行社服務實訓室等兩個校內實訓室。將有限的、既有的設施設備靈活組合科學安排,在現有的場地、空間內展開針對行業的實際操作訓練,通過自有師資掛點訪問旅游企業合作學習后回校授課和派員現場指導等形式,在校內現有實訓條件下展開專業技能實訓,未來還將逐步引進VR虛擬仿真和AR現實增強等技術,通過高科技的利用并改造升級現有實踐教學設施設備,以逼真的仿真教學改進實訓效果,

軟件方面,通過實踐課程實訓內容、改進實訓室使用方法等,轉變傳統實踐教學的被動形式。從服務地方產業角度出發,針對旅游行業當前服務和管理細節進行情景實訓模擬教學,根據學期初改進更新的教學目標、案例、主要內容等展開現場教學,通過于學生的互動交流,把握地方旅游產業現狀和學生興趣的契合點,依托上述的互聯網云平臺課程和技術展開多形式的混合式教學,改變傳統填鴨、機械的單一教學形式,引入更豐富更生動的案例進行翻轉課堂、案例教學、互動討論以及啟發體驗等多形式實踐教學,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將實踐技能傳授給學生。

2)提升校外實踐基地實習實訓效能

隨著旅游產業結構的不斷改進升級,單純的增加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并不能有效提升實踐教學效果,更需要深入展開合作抓住實踐教學的質與量的提升。

圍繞專業方向全面開展實習基地建設。在進一步鞏固現有與福建省海外旅行社、福州泰禾凱賓斯基酒店、福州世茂洲際酒店、福州融僑皇冠假日酒店、福州陽光希爾頓花園酒店、永泰青云山旅游景區、永泰冠景溫泉大飯店、永泰幸福小鎮、福州美侖華美達大飯店、泉州悅華酒店等旅游企事業單位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深度合作實習基地,逐漸充實和擴展旅游管理專業實習基地網絡。旅游管理專業立足學院所處的永泰縣,針對地方服務產業,向福州市、省內各區縣市輻射,充分利用海絲核心區和海西經濟區的地緣優勢,廣泛開展與海西經濟區旅游企業旅游企業的深度合作,再逐步拓展向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區以及海外旅游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共建校外專業實踐基地開展多層次的實習實訓。

2.5 持續推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服務產業型旅游管理特色專業建設必須重視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立足獨立學院實際和地方產業的發展采取“雙腳交替,小步快跑”的方法,以高學歷、高職稱、“雙師型”的師資隊伍為發展目標,從校內、校外兩個方向協同建設專業師資團隊。根據學院的政策條件引導青年教師在職攻讀旅游專業相應博士學位,注重對地方產業所需的旅游專業職業技能資格的學習和考證,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國內外重點院校學術交流、培訓以及地方產業發展交流、服務活動等,利用學院“美麗鄉村研究所”研究平臺逐步擴大旅游專業服務合作外延,對接地方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和扶貧攻堅任務。重視行業兼職教師師資隊伍的聘任與引進,邀請所在地方的旅游產業專家和成功人士加強合作、交流經驗,并為其參與專業教學、專業建設而營造條件,盡力準確對接服務地方一線實際崗位人才需求。通過不斷磨合逐步形成老、中、青結合,職稱結構逐漸趨向合理,專業能力逐步增強,發展成為福建省一流、具有地區影響力的教學團隊。

3 結語

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建設發展尚處于發展起步的初級階段,必然經歷風雨歷練,但是相信通過特色專業的建設和專業團隊持續不懈努力,一定能在現有較好的發展平臺上取得更高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伍先福,陳攀.獨立學院旅游教育的困境及其職業本科定位[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2(3): 68-72.

[2] 王保華,張婕.關于特色專業建設的幾個理論問題[J].中國大學教學,2012(5) :30-34.

[3] 楊新海,徐宗寧,付保川等.高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的路徑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6):17-19.

[4] 伍先福.論旅游管理專業“職業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設計[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1):128-129.

[5] 王能河.地方高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 : 157-159.

[6] 伍進.國家特色專業建設與發展——以桂林理工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2012(3):82.

[7] 何仁芳.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項目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文教資料,2017(7):184-185.

[8] 楊主泉,伍進.加強特色專業建設培養區域特色的旅游管理創新人才[J].學理論·經濟研究,2009(10):94-95.

[9] 李若熙.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8(5):116-119.

[10] 伍先福,陳攀.獨立學院旅游管理特色專業建設探析——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為例[J].教育觀察,2016,5(1).

[11] 茍雪芽.獨立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實施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為例[J].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3(2):210-213.

【通聯編輯:張薇】

猜你喜歡
旅游管理獨立學院
一種旅游管理教學板的設計
關于新時期獨立學院基層共青團組織引領青年工作的思考
獨立學院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旅游管理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研究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紅色旅游產業現狀分析及發展中管理問題研究
獨立學院法學專業的學科特色及其發展研究
以微課教學促進獨立學院國際經濟學應用性教學轉型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