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誦歷史·傳承文化·連接未來的文化行者

2019-12-20 02:08扶燕
藝術評鑒 2019年22期
關鍵詞:傳承文化

扶燕

摘要:流傳于麻山地區的苗族唱誦史詩《亞魯王》是一部“活態人民口頭創作”,敘述了苗族數千年的歷史。東郎(苗族歌師)作為麻山地區死亡儀式的主持者及《亞魯王》的領誦者,承擔著傳承民族歷史及教育后人之責。本文以東郎(苗族歌師)楊松為個案,從教育社會學的視角探析東郎(苗族歌師)在苗族歷史傳承和社會文化發展中的重要貢獻。

關鍵詞:《亞魯王》 ? 楊松 ? 傳承 ? 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22-0001-02

一、苗族唱誦史詩《亞魯王》與傳承者東郎

2009年,貴州省紫云縣麻山地區發現苗族唱誦史詩《亞魯王》?!秮嗶斖酢肥且徊繎{東郎(苗族歌師)的記憶用苗語唱誦并傳承至今的英雄史詩?!秮嗶斖酢肥敲缱迦嗣竦囊徊靠谑鰵v史,無任何文獻資料作為參考依據,完全依靠東郎(苗族歌師)的口頭傳承得以保存,這是東郎(苗族歌師)對苗族傳統文化傳承作出的巨大貢獻?!案鑾煹目谑鍪酚∽C了《亞魯王》在苗族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生態環境的變化對史詩《亞魯王》傳承的影響?!盵1]它敘述了苗族數千年的歷史,以“歷史征戰、逃亡、遷徙、開拓為經”,以幾千名古代苗族人物、四百余個古苗語地名、二十余個古戰場的壯烈場景為緯,展開了極其波瀾壯闊的英雄歷史畫面,將一個民族和其先祖的創世史、征戰史和遷徙史融合成一部宏偉的歷史詩篇,而死者的回歸則是其整個敘述的主線。死亡不僅是作為開端,而且是整個敘述結構的基本架構?!盵2]這部苗族人民的口述歷史以唱誦和聆聽的方式在麻山地區流傳,唱誦是連接歷史文化最直接的途徑,是打通血脈之情最生動的方式。麻山地區的死亡儀式上,東郎(苗族歌師)唱誦亞魯王的歷史,每一個逝者和他的后代子孫在聆聽中獲得心靈的啟迪和情感的聯結。一代又一代苗族人民通過這種肅穆的方式在廣闊的時空中得以血脈相依,共同目光的投注在祖先的居所,從根源上強化苗族人民對民族歷史的認知,連接逝者家屬所在的家族內部的血脈之情,使苗族人民獲得民族傳統文化及家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東郎(苗族歌師)通過唱誦史詩《亞魯王》對群體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在《亞魯王》的唱誦中聯結了歷史與現實之間的紐帶,使《亞魯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激發群體的文化自覺意識。苗族唱誦史詩《亞魯王》依靠東郎(苗族歌師)的唱誦這種人際傳播的方式得以在麻山延續,一代又一代東郎(苗族歌師)以代際傳承的方式成為苗族唱誦史詩《亞魯王》堅定的守護者。

現行紙質文本《亞魯王》以大量的田野調查為基礎,經過苗族青年楊正江以及社會有識之士的努力得以公開發行?!秮嗶斖酢烦霭姘l行后,引起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且有不少研究成果?!帮嬎荚础?, 東郎(苗族歌師)是《亞魯王》口頭傳承活動的主體,決定《亞魯王》活態傳承的走向,亦是《亞魯王》這部苗族史詩得以面世的前提條件。東郎(苗族歌師)通過唱誦這種肅穆的教育形式向苗族人民傳遞著民族歷史和家族文化生生不息的薪火。著名音樂學家郭乃安先生曾提出:“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盵3]將目光投注在《亞魯王》傳承者東郎(苗族歌師)的身上,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分析東郎(苗族歌師)在《亞魯王》傳承活動中的積極作用,探討東郎(苗族歌師)在麻山地區歷史傳承與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影響,具有積極的社會教育意義。

二、以唱誦連接古今和未來的文化行者

東郎(苗族歌師)是麻山地區死亡儀式的主持者。麻山地區有人逝世則必須完整吟唱史詩《亞魯王》。特殊的身份使東郎(苗族歌師)成為麻山傳統文化的持守者。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東郎(苗族歌師)需要持續的學習及實踐,經過刻苦磨煉,掌握嫻熟的技能方能獲得認同。一名優秀的東郎(苗族歌師)對麻山地區的傳統文化教育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本文以麻山地區的楊松作為東郎(苗族歌師)群體的代表,以個案分析的形式探析東郎(苗族歌師)在麻山歷史傳承和文化教育發展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楊松,麻山地區的一位東郎(苗族歌師),亦是紫云縣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亞魯王研究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他出生于苗族歌師世家,其曾祖父楊老會是麻山的大歌師,其爺爺和父親是東郎兼寶目,自小接受家庭文化的熏陶,血脈中的文化基因促使他成為麻山地區傳統文化的持守者。楊松8歲入學,成績優異,小學畢業時免試直升初中。據他自述,七八十年代的麻山地區,通曉漢語的人才稀缺,一個寨子僅有一兩個人初中畢業生。楊松初中畢業后在當地小學校長的邀請下到大壩地小學擔任民辦教師,直到1985年國家清退民辦教師。楊松離開大壩地小學后,考慮到寨子里的孩子上學艱難,在當地創辦民辦小學,請熟悉的朋友到學校任教,后因當地教育部門認為辦學條件不成熟而停辦。這段教育工作經歷,可看出楊松作為麻山的地方性文化人才所具有的文化情懷及擔當。楊松曾對筆者講述過這么一件事,他從事民辦教育工作時,寨子里的孩子到8、9歲聽不懂漢語,這一現象使他更堅定讓寨子里的孩子學習漢語的決心。多年后,他曾經教過的孩子在為人父母后,會在孩子年幼時用漢語和孩子交流。楊松說,這種學習漢語所帶來的變化讓他欣慰。楊松的身上,我們看到一種多元文化共存的智慧,既堅守苗族傳統文化,又以開放的胸襟學習外來文化,且積極傳播這種文化智慧。

楊松離開教育事業后,曾外出務工。2003年,楊松放棄在北京務工掙錢的機會,選擇回大地壩村任村委會副主任,他利用工作之余積極收集民間故事、歌謠,虛心向老人請教。2009年,楊松參加先期的亞魯王古城墻普查,同年9月21日至24日,楊松積極配合中國作家協會專家組對《亞魯王》歌師進行錄音錄像的資料收集工作。2009年9月,楊松與楊正江在擺弄關拜了楊光順為師,跟隨楊光順和楊光東二位歌師學習唱誦《亞魯王》。此后,楊松堅持學習唱誦《亞魯王》并在實踐中提升自己,同時積極開展《亞魯王》的傳承保護工作。作為具有多重文化視角的歌師和基層文化工作人員,楊松對《亞魯王》的傳承保護工作有更直接的認識。他說:“真正推動《亞魯王》的傳承保護工作,不是簡單的事,需要觸動村民心靈深處的情感,激發村民的自尊心,使村民認識到學習唱誦《亞魯王》關乎家族榮譽和尊嚴?!雹俾樯降貐^,每一個村寨因為地緣和血緣的不同,禮俗文化也所不同,一個家族有東郎(苗族歌師)不僅是家族榮耀的體現,也是家族歷史傳承的保證。關于這種現象,楊松曾舉例說明。一個家族若在死亡儀式上是外請東郎(苗族歌師)主持儀式,請到的東郎(苗族歌師)對家族歷史的源流認識有限,可能是三代人,若自己家族有東郎(苗族歌師),可以上溯的歷史更悠久。對于家族觀念仍有重要影響力的麻山地區,這種認知更能激發村民在歷史傳承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追根溯源,只有喚起村民心里的民族文化自我認同,激發村民的文化自覺意識,并產生文化自信,才能真正使《亞魯王》的傳承保護工作健康持續開展。

前述可見,作為東郎(苗族歌師)的楊松,不僅連結了自身多種文化身份,實現了對民族文化觀察與審視中內外視角的切換,思考著傳統文化遭遇全球化沖擊下應該如何持守苗族傳統文化。

全球化的到來,使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在全球化中保持自身文化特性,又與他者文化實現對話與交流,為文化多元化提供更多可能,是學界一直探討的問題。而東郎(苗族歌師)的楊松的個案分析,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視角。

注釋:

①文中關于楊松老師的資料由楊松老師本人提供。

參考文獻:

[1]貴州省文化廳編,曹維瓊,麻勇斌.亞魯王書系·歌師密檔[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

[2]貴州省文化廳編,曹維瓊,麻勇斌.亞魯王書系·史詩頌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

[3]郭乃安.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J].中國音樂學,2017,(01).

[4]余未人.《亞魯王》的傳承和唱誦[J].當代貴州,2015,(40).

猜你喜歡
傳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誰遠誰近?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傳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