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渝舞的藝術特點研究

2019-12-23 07:26李明春
新一代 2019年23期
關鍵詞:藝術特點傳承

李明春

摘 要:巴渝舞是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集體武舞,在我國舞蹈藝術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對巴渝舞的藝術特點進行具體分析,旨在進一步傳承巴渝舞。同時,由于巴渝舞對土家族的音樂影響較為深遠,因此,通過研究巴渝舞的藝術特點,使土家族音樂得到有效的傳承與發揚。

關鍵詞:巴渝舞;藝術特點;傳承

引言

民族音樂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音樂中通常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眾多民族音樂中,土家族音樂擁有強烈的地域特色,其與巴族音樂密切相關。巴渝舞深受楚文化的影響,是漢高祖劉邦的鐘愛舞蹈。當漢王朝建立后,漢高祖并沒有拒絕楚文化,甚至對楚文化不斷繼承和發揚,這就使得巴渝舞融入更多文化色彩,更有歷史底蘊,同時具有與眾不同的音樂美學。本文主要探討巴族中的巴渝舞的音樂美學,以期對土家族音樂有更好的傳承。

一、巴渝舞的起源和發展

據史料記載,巴族人起源于今川、陜間大巴山一帶。到了西周,巴族人來到長江以北定居;春秋戰國時期,巴族人被迫遷徙到今天的四川東部;公元前312年,巴國被秦國消滅。雖然巴國已經滅亡,但巴族人的巴渝舞卻流傳下來。巴渝舞是一種鼓舞士氣的武舞,能夠有效威懾強敵。到了漢代,巴渝舞經過有效的提煉后收入到燕樂百戲之中。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巴渝舞不斷被人改編,從魏景初元年到咸寧元年,再到東晉桓玄將篡位,巴渝舞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到了宋代,巴渝舞的地位不斷下降,并且不再出現在宮廷歌舞之中,而是流傳到民間。也正是如此,巴渝舞被賦予更多的內涵,擁有更加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民間,巴渝舞又被稱為“渝兒舞”。在唐代,巴渝舞在巴州廣為流傳。時任梁州刺史李勉募中任職的唐代詩人韓弘(河南沁陽縣人)在千山口所寫《送巴州楊使君》詩中留下“萬里歌鐘相慶時,巴童聲節渝兒舞”之詩句(《巴州志?藝文上》)。詩中“萬里歌鐘”指遼闊的巴州(古稱野巴州)人民唱歌擊鑼鼓。該詩主要是楊使君來到巴州后會取得成績,會得到巴州人民的愛戴與擁護,人民會跳著巴渝舞表達感激之情。

《薅草鑼鼓》主要是由鑼鼓伴奏,是典型的巴渝舞山歌。在巴渝舞中作為伴奏樂器的有鑼和鼓,《薅草鑼鼓》的伴奏正是源于此。在今天的巴渝地區,仍然流傳著與之有關的文藝。在《巴州志?風俗篇》中,記載著古代人民集體勞動時所跳的舞蹈,“春田插秧,選歌郎二人擊鼓鳴鉦于隴上,曼聲而歌,更唱迭合,麗麗可聽”,可謂惟妙惟肖,其與巴渝舞實屬一類。

舞者以鼓聲為節拍,踏足而舞,展示出巴渝舞獨特的風采??蓪陀逦枰曌髅耖g藝術的明珠,同時,土家擺手舞賦予巴渝舞以更多的生存機會。土家族擁有穩定的文化習俗,其文化生態環境相對穩定,這就使得土家族舞蹈充滿勃勃生機。舞者通過土家擺手舞展示出巴渝舞的音樂美學,其淳樸、悠久的特質吸引著人們。

二、巴渝舞的藝術特點

巴渝舞是我國漢代西南地區非常富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舞蹈,歷史悠久,在我國舞蹈史上占據重要的位置。

(一)武舞

公元前10世紀,武舞正式誕生。武舞,顧名思義,是一種與戰爭有關的舞蹈。這種舞蹈主要是對戰勝敵人的過程進行還原,用夸張的藝術手法展示出勝利的心情。舞者通常手持兵器,向敵人炫耀實力,展示出強大的力量與輝煌戰績。舞曲主要包括《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臺本歌曲》、《行辭本歌曲》四章。巴渝舞曾受到漢高祖劉邦的高度認同和欣賞。

(二)集體舞蹈

由于巴人一度處境艱難,并長期受到楚國等強大國家的牽制,因此,巴族人內部十分團結,部族成員團結一心,守望相助。當遭遇外地入侵時,巴人會團結起來,手持兵器捍衛自己的部族權益。長期以來,巴族人團結有愛,互幫互助,這些珍貴的品質已經與整個民族融為一體,不可分割。巴族人的舞蹈大多為集體舞蹈,在班固的《漢書?禮樂志》中記載城鄉孔光與司空何武的奏疏就有所記錄,其中“三十六人”可以說明巴渝舞是集體舞蹈。

(三)以鼓伴奏

漢代的舞蹈并沒有獨立的藝術形式,更多是以百戲為主。巴渝舞大多是以鼓伴奏,可將這一伴奏的鼓稱之為“八仙鼓”。舞者需要跟隨鼓的伴奏而有節奏的起舞,由于鼓點的節奏非常明顯,舞者很容易把握這一節奏,并保證步調一致,動作舒展,給人以氣勢磅礴之感。八仙鼓通常頗有氣勢,能夠為舞蹈增光添彩。

(四)“線的藝術”

巴渝舞有多種類型,每一種類型的音樂各自有其規律與發展之路。在不斷演變和傳播的過程中,巴渝舞一直處于穩定的狀態之中。音樂中所呈現的情感與個性,可用“線的藝術”來解釋。這一類型的藝術所帶來的美可通過音樂中的特別要素來體現,同時要有對細節良好的把握能力,以及敏銳的聽覺。與之相比,歐洲傳統音樂作品之美更多是通過某種體裁手法和結構來體現。巴渝舞曲“線的藝術”的單個音內涵豐富,具有獨特的表現手法。有些音高雖然會模糊和游離,但正是由于這種不確定性,才會展現出音樂的生機勃勃。除了單個音之外,一個樂句、小調或者某種節奏也會與歐洲傳統音樂作品結構呈現出顯著的差異,具有更加獨立的美感。據《后漢書》所證,土家擺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因此,以土家舞中的土家山歌為例,其高腔和絲弦分別是根據音色的特別性與唱段中的重點細節而命名,這充分體現出“線的藝術”之美。土家族音樂的節奏比較自由,其旋律中的每一個細節均處理得十分到位。土家族音樂中的音腔會受到音高、音色和力度的影響,而這也是“線的藝術”中美的價值體現。

因此,巴渝舞中的音色同樣具有濃厚的“線的藝術”特征。從單個音來看,巴渝舞曲中的山歌、民歌和絲弦在演唱時有各自的方法,音色、氣息運用的區別比較大。打擊樂的打擊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擊、綽、卜、散、按等各種音色意味的變化,使巴族打擊樂的音響十分豐富。巴渝舞有很強的節奏,音樂鏗鏘有力,與之相比,巴渝舞常常與血雨腥風的戰場相關,前面唱歌,后面跳舞,舞蹈風格剛猛有力?!皠﹀簖R列,戈矛為之始。進退疾鷹鷂,龍戰而弱起?!薄巴巳艏?,進若飛,五聲協,八音諧?!卑陀逦钃碛袆尤诵钠堑乃囆g表現力,每一次表演均有“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虛,建翠華之旗,樹靈龜之鼓”的場面。巴渝舞音樂擁有自然流淌的情感與鏗鏘有力的氣質,置身在音樂之中的人,不僅會有共鳴,還會與之共舞。

隨著巴渝舞音樂的不斷發展,人們越發感受到音色的重要性。首先,巴渝舞音樂的音色是個人情感的體現。人們通過音樂表達和抒發情感,就要利用不同的音色。第二,由于巴渝舞音樂的音色十分敏銳,這就對人們的聽覺提出較高的要求。第三,巴渝舞音樂主要是源自世代口耳相傳、口傳心授,側重實踐,強調舞蹈、歌唱和演奏的整體之美。

三、巴渝舞的傳承

每一種音樂形式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傳承。音樂與人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規律密切相關,當一種音樂可以與聽眾產生共鳴時,就可以自然而然激發人們的美感,這是音樂通過流動的音響和有組織的節奏所形成的藝術形象,喚起人們的情感,甚至使人們能夠感同身受。

(一)傳譜與記譜

巴渝舞與土家族音樂息息相關。據悉,土家族人在進行音樂的傳譜時,主要是以口耳相傳和口傳心授等方式,作為傳譜的主要手段。人們首先是通過耳朵聽到音樂,因此口耳相傳是一種簡單、直接有效的方式。隨著音樂的不斷流動,音符的不斷跳躍,采用口傳心授進行傳譜也很有效果。如果記譜方式并非口耳相傳,則可以歸納到創作范疇。這種創作與歐洲音樂的創作還有一定的區別,通常,歐洲作曲家以總譜作為創作的作品。如果記譜以口耳相傳為主,就必須考慮到不同樂派、不同人所擁有的不同理解。許多人并不理解巴族文字,為保證音樂順利傳承,巴族人在進行口耳相傳時,一般會有其獨特的標記和術語,從而保證演唱技巧與演奏技巧得到正確的繼承與發揚。在巴渝舞曲中,絲弦對于高音采用符號表示,高、中、低音各自有符號;在節拍中,則利用中音符號對其進行劃分。巴渝舞韻味獨特,意境深遠,之所以可以傳承至今,與其傳承人的音樂素養密切相關。

(二)闡釋之獨特性

在巴渝舞音樂中,有一項重要的特征是重視闡釋。雖然記譜很重要,但記譜的目的在于記住關鍵內容,學習者和解讀者會有許多想象的空間,因此,闡釋更側重于從情感和思想上傳達音樂的真諦。音樂寄托著創作者的情感,聽眾對音樂擁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想法,這是音樂的魅力所在,也是巴渝舞的特色。通過對音樂的一次次解讀,會使得音樂中許多隱晦的情感得以顯現,使得音樂充滿無限生機,形成其獨特的美學。巴渝舞具有隨性、自然的氣息,這固然與其在民間成長、流傳有關,然而,更多則是因為巴渝舞曲中所包含的行云流水之旋律能夠使人感受到自由奔放的氣息,這也是巴渝舞獨特的美學特質。巴渝舞曲的闡釋更多的強調對直覺的把握,可以調動人的所有感官,使人認真感知音樂。當創作和表演合二為一時,當構思與旋律界限不復存在時,音樂美學特質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使人們可以真實地釋放個性。此時,人的身體與音樂音響關系更加密切,這種感覺已經超出單純的聽,因為所有感官已經被調動,人們能夠充分接受音樂所帶來的信息,身體隨著音樂舞動。在表演中,人們會更加深刻體會到音樂的韻律之美。

土家族人經歷口傳時,大多是對經驗信息的處理,傳授者和學習者需共同參與其中。土家族音樂的學習與傳播主要是以師徒相承、口傳心授為主要方式。與歐洲音樂的“視唱練耳”體系有較大的區別。歐洲音樂重視理論,強調對曲調的認知。土家族音樂的傳承與學習更加強調旋律的不可分割性,這就需要學習者通過良好的感性思維去接觸、學習。

總之,巴渝舞音樂需要通過整體的音樂活動才能充分顯示出其音樂的完整性。若是只用音樂運動形式來解釋巴族音樂,則顯得比較牽強。要傳承巴渝舞音樂,就要將舞蹈、演唱、演奏進行有機結合。

結束語

巴渝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舞蹈種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自漢代開始,巴渝舞擁有輝煌的歷史,唐代后逐步沒落。在漫長的時光里,巴渝所呈現出的影響力比較持久,其鮮明的民族氣息、深厚的文化底蘊均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巴渝舞豪氣沖天,氣勢磅礴,充分展現出古代巴族人的驍勇善戰與團結友愛,巴渝舞所呈現出的音樂美學特質也展示巴族音樂的與眾不同。作為流傳于民間的藝術奇葩,巴渝舞使得土家民間舞蹈煥發出持久的活力。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為其營造更加優越的文化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項奇奇,孫德朝.文化分層理論下巴渝舞文化剖析研究[J].軍事體育學報,2018,37(02):107-109.

[2]祁佳.巴渝舞初探[J].黃河之聲,2017(12):116-117.

[3]王密.巴渝舞的發展過程探析[J].中華文化論壇,2017(04):167-170.

[4]胡帥,柳亞奇.川東北民間傳統體育文化符號:巴渝舞考[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35(04):77-80.

[5]孫亮亮.巴渝舞文化的異化與重構研究[J].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6,19(01):32-34+58.

[6]尹發艷.試論擺手舞與巴渝舞的關系[J].品牌(下半月),2014(08):85-86.

[7]宋瑾瑜.探源民俗文化之巴渝鼓舞[J].音樂時空,2014(06):104-105.

猜你喜歡
藝術特點傳承
淺談工筆女畫家蔣采萍的繪畫
淺析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隆回灘頭年畫”的特點研究
淺談《玫瑰三愿》的藝術特點和美學思想
文學作品與舞蹈的藝術融合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河南箏曲《漢江韻》的藝術特點與演奏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