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大學生的雙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2020-04-22 06:51張銀
高教學刊 2020年13期
關鍵詞:混合教學

張銀

摘 ?要:學術論文寫作是高等教育階段學術素養培養的核心,寫作質量是評價高校學科教育的重要指標,更是關系到大學生當前學業發展以及未來學術成長的重要保障。從全球范圍來看,盡管日益嚴重的學術寫作問題已經引起教育領域學者的廣泛關注,但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在分析當前大學生學術論文寫作中的問題表征以及現有學術寫作教學的局限和不足的基礎上,提出面向寫作問題解決,尤其是針對文本抄襲和文獻使用問題的雙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方案。該方案的特點不僅在于設計并應用新ICT工具,更在于強調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以及學術寫作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的雙重混合。為了驗證該方案的效能,準實驗研究在內地某師范類高校教育學專業的121名大學一年級學生中開展。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對該教學方案有著較高的接受度,該教學方案不僅促進了學生在認知層面對文獻使用和避免抄襲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學生在文獻使用和避免抄襲上的寫作表現。

關鍵詞:學術寫作教學;混合教學;在線寫作系統;抄襲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3-0056-05

Abstract: Academic writing is at the heart of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the increasing academic writing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source use problems and textual plagiarism,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o fill the gap, this study proposed an ICT supported double-hybrid academic writing pedagogy based on making analysis on the academic writing problems that undergraduates encountered and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academic writing instruction in coping with source use problems and textual plagiarism. The new pedagogy featur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mixture of subject instruction with academic writing instruc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proposed academic writing pedagogy on students' plagiarism-free academic writing, a semi-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newly designed academic writing instruction not only improved students' perception of understanding of source use and plagiarism but also enhanced their performance of understanding in plagiarism-free academic writing.

Keywords: academic writing instruction; hybrid instruction; online writing system; plagiarism

一、大學生學術論文寫作中的問題分析

學術論文寫作被視為是高等教育階段學術素養培養的核心和保證,它要求學生既要有對學科專業的理解,也要有對學術主題的批判性思考,更需要基于論據支撐的合理論證和運用學術專業詞匯組織和表達見解的能力(Hyland, 2013)。學生進入大學階段,需要開展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期間有很多機會參與學術論文寫作。例如,完成某門專業課程的學術寫作作業,撰寫學位論文或準備學術文章發表等。學術寫作具有較強的學科性、綜合性以及批判性,是對學生專業學習的一種綜合考察,因此常作為重要的課程或者學業評價指標。對于很多剛剛進入專業領域開展學習的大學生而言,學術論文寫作與他們之前在高中階段所接觸的寫作方式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完成學術論文寫作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研究表明,學生在學術寫作中常見的問題包括:對寫作內容和形式缺少把握,文獻理解能力差,難以提出自我觀點,缺乏文獻使用知識和技巧,以及存在大量的文本抄襲(Al Badi, 2015)。有學者進一步指出,這些問題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當學生無法理解文獻或無法基于文獻論據提出自我觀點時,重復使用文獻文本內容且缺少合理文獻使用的情況就會頻現,例如文本借閱(Textual Borrowing)、拼湊(Patchwriting)以及重復文本(Repeated Text)。進一步地,如果這些情況得不到及時的干預,文本抄襲就不可避免了(Gullifer & Tyson, 2010)。

近年來,盡管學術寫作教學已在高等教育領域陸續開展,但是筆者發現,現有學術寫作教學在幫助學生規避抄襲風險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盡管很多學術寫作教師會在布置寫作任務時提醒學生注意避免抄襲,卻很少向學生提供避免抄襲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指導;而且當前的學術寫作教學多重視語詞運用、語法結構等方面,卻忽視文獻使用(Shi, 2018),使學生常因文獻使用不當而引發抄襲問題,例如,將文獻的文本內容或觀點加入寫作作品中而不標注文本或觀點來源。另一方面,與專任學術寫作教師相比,來自其他學科的專業教師往往錯誤地認為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基于文獻論據產生自我觀點,因此很少關注學生寫作作品中可能存在的文獻使用不規范,甚至是抄襲問題(Pecorari, 2013)。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以學術寫作中的文本抄襲和文獻使用問題為研究內容,提出一種雙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方案。具體的教學設計思路以及教學活動安排將在第二節進行討論。之后,通過開展實證研究驗證該教學方案的有效性。最后,對面向學術寫作問題解決的教學研究做出總結和展望。

二、問題解決新思路——ICT支撐下的雙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

與傳統學術寫作教學相比,本文提出的基于ICT(即信息和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雙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以促進學生對文本抄襲和文獻使用問題的理解以及問題解決為目標,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強調對新ICT工具的設計和使用。盡管當前已有不少面向學術寫作的ICT工具,如Criterion, MyAccess, Dwright,但是鑒于現有ICT工具強調資源提供而忽視對寫作過程和交互的關注等問題,筆者開源學習內容管理系統(LCMS)Moodle設計開發了新ICT工具,即一款在線寫作系統,該工具不僅支持教師對于寫作過程的指導,而且提供促進交互協作的互評機制。更為重要的是,該工具能夠提供文本分析和抄襲問題分析結果供師生診斷寫作狀態和水平。

雙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的特點二是強調線上和線下學術寫作教學活動的融合以增強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靈活性。此外,混合的必要性也源于當前學術寫作教學在師資上的不足,希冀ICT能夠在彌補師資不足的情況下為學術寫作教學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空間和資源。

雙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的特點三是強調學術寫作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的融合,將學術寫作教學引入專業課程的學術寫作任務中,引導學生通過“做中學”獲得規避抄襲和文獻使用的知識和技能。圖1為該教學設計方案的框架,由圖可見,該教學方案由六組線上或線下教學活動組成(見圖中間?髴-?髸的教學活動,深灰色方向箭頭表明教學活動的順序),教學活動圍繞學生的學術寫作任務展開,而寫作任務的內容和任務要求則由專業課程教學來決定。此外,借助在線寫作系統的幫助,專業課程教師能夠對學術寫作過程進行整體的監控和教學指導(圖中白色方向箭頭表示對學術寫作教學活動產生作用的影響來源)。具體地,該教學方案的教學活動和策略設計將在本節進行討論。

為了促進學生對文本抄襲和文獻使用問題的理解以及問題解決,本文在學術寫作教學設計中引入混合教學的理念,提出了基于ICT的雙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方案,具體的設計如下:

(一)將學術寫作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融合

現有的學術寫作教學多是由學術寫作教師以課程的形式獨立開展,而且存在忽視文獻使用以及無法有效應對文本抄襲的問題。為此,本文借鑒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Mowl & Pain, 1995),提出將學術寫作教學引入專業課程的學術寫作任務中。這一做法的優勢在于:首先,學生在完成真實學術寫作任務的過程中接受寫作指導,能夠在遇到文本抄襲和文獻使用問題的第一時間得到教學支持,保障了教學干預的及時性;其次,與寫作課程中的寫作訓練相比,專業課程中的學術寫作任務最能反映學科特點,因此學生在專業課程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術寫作任務更符合學術寫作教學的長遠目標,即學術素養培養;最后,與局限于固定教學時長的學術寫作課程相比,在專業課程中開展學術寫作教學能夠保障寫作教學支持的連續性和長期性。如果學生自進入大學之后就能在不同的專業課程中獲得持續的寫作教學支持,他們在文獻使用和規避抄襲風險上的能力將得到增強,學術寫作質量和水平也將獲得持續穩定的提高。

(二)將在線教學與線下教學融合

設計在線和線下的教學融合是為了實現三個目標: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靈活性以及提升教育成本效益(Graham, Allen,&Ure)。除了以上三個目標外,本研究面向高校學術寫作開展線上和線下的混合教學也是為了解決當前學術寫作教學的一個現實問題:師資不足。師資不足一直是影響高等教育階段學術寫作質量的一大難題,這個問題在我國內地高校尤其突出。首先是承擔學術寫作教學的師資嚴重不足;其次,在應對文本抄襲和文獻使用問題時,現有學術寫作教學的師資具體存在以下兩點不足:(1)很多教師缺少在避免抄襲和文獻

使用方面的教學經驗(Toma, 2010)。(2)有些教師曾抱怨開展避免抄襲和文獻使用教學會占用更多教學時間和教學精力,增加其教學負擔(Howard, Serviss, & Rodrigue, 2010)??偠灾?,有限的時間、精力、相關知識以及教學經驗會影響專業課程教師開展相關學術寫作教學的意愿和動機(Séror, 2009),但是我們不能期待師資問題解決后再實施相關教學。在師資資源不足的現實問題面前,曾有學者指出,信息和通訊技術(即ICT)可承擔起部分教學角色(Liu, Lo, & Wang, 2013)。為此,筆者基于開源學習內容管理系統(LCMS)Moodle設計開發了在線寫作系統,以支持學術寫作在線教學和學習。

1. 在線寫作系統、策略和活動設計

在線寫作系統的功能構架包括“作品準備模塊”、“作品互評模塊”、“互動交流模塊”以及“作品分析模塊”。其中,“作品互評模塊”支持學生評價同伴的寫作作品并在互評中反思自己作品。在“作品分析模塊”中,學生的寫作作品以可視化的方式供教師進行質量評價(具體從任務回應、組織結構、語詞運用以及文獻使用四個評價維度進行)。

與以往的學術寫作ICT工具相比,在線寫作系統重要且具有特色的功能是同伴互評和作品分析。有學者曾指出,學術寫作是一項技能學習而非知識習得,應改變傳統相對孤立的寫作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以多角色積極參與和同伴互動(Pecorari, 2016)。因此,提供同伴互評機會正是筆者在這一觀念下的設計實踐。

作品分析模塊是在線寫作系統的另一個重要的功能。隨著寫作作品中的抄襲問題日益嚴重,研究者們已設計了大量ICT工具用于抄襲檢測,如Turnitin,ArticleChecker等工具,已經在世界范圍內的各個高校、科研機構得到應用。在我國,以中國知網的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 (http://check.cnki.net)為代表的漢語抄襲檢測工具也已經在全國各個高校得到廣泛使用。但是,這些工具的應用效果并不樂觀,其主要原因在于,除了提供檢測結果外,現有工具無法為學生提供任何教學、學習反饋,學生更無法通過使用這些工具來獲得關于改善和提高自身學術寫作的知識和技巧。為了讓作品檢測服務于寫作教學和學習,筆者在所設計的在線寫作系統中加入了作品分析模塊。該模塊可以將學生寫作作品與文獻作品進行文本對比,在提供抄襲分析結果的同時,能夠支持教師和學生在線對作品的寫作問題,例如文獻引用情況、相似或連續復制文本字塊數量等進行診斷分析。

2. 線下活動設計

為了更好地實現本文所提出的學術寫作教學目標,不僅需要基于ICT的在線教學,也需要面對面教學的支持。具體來說,在實施同伴互助建構策略后,學生對于同伴的評價會產生認同、質疑甚至反對等心理變化,進而有較強烈的面對面溝通需求。這就需要組織一次面對面課堂討論活動,以促進學生對于有爭議的學術寫作問題展開討論。進一步地,教師可以就學生所討論的典型文本抄襲和文獻使用問題開展集中教學反饋??紤]到教師的教學負擔,1-2學時的教學是適宜的,拓展型的教學資源可以通過上傳至在線寫作系統由學生自主學習。

三、實證研究及發現

為了驗證ICT支撐下的雙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方案的效果,筆者開展了實證研究,研究對象為內地某師范類高校教育學專業的121名大學一年級學生。學生被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學術寫作過程中,實驗組學生能夠借助ICT工具(即在線寫作系統)參與混合學術寫作教學活動。與實驗組相比,控制組學生不參與混合學術寫作教學,但是也能接觸到相關學習資源,不同的是,控制組學生僅對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實驗數據來自兩個方面:學生的反饋問卷和所提交的寫作作品。反饋問卷由實驗組學生在提交論文最終稿后完成,用于了解學生參與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的感受和體會,以及對新設計的ICT工具效能的反饋。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所提交的寫作作品由筆者和課程教師借助在線寫作系統的“文本分析模塊”進行分析和評價,以了解兩組學生作品在寫作質量上的差異。

通過分析學生的反饋數據,筆者發現,學生對ICT支撐下的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表現出較高的滿意度,對問卷第一部分所有問題的評價都高于李克特量表的平均值(即3.5)。大部分實驗組學生認為該教學方案有助于提高他們在識別和避免文本抄襲方面的能力,也有助于促進他們對避免抄襲重要性的理解。

經過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的干預,實驗組學生的寫作作品在四維度寫作質量評價中的分值都高于控制組學生的作品,尤其在“組織結構”和“文獻使用”兩方面與控制組存在統計學的顯著差異。而且,干預后實驗組學生作品中的抄襲程度大幅下降,學生作品中的最大連續復制文字數量的從85個中文漢字(均值)降至52個中文漢字。這一結果與控制組學生作品中的抄襲程度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說明本文提出的ICT支持下的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不僅提升了學術寫作質量,而且有助于降低文本抄襲程度。

總的來說,實證研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通過將ICT支撐下的雙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引入專業課程的學術寫作過程,不僅促進了學生在認知層面對文獻使用和避免抄襲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學生在文獻使用和避免抄襲方面的寫作表現。

四、結束語

本文針對學術寫作中的文本抄襲和文獻使用問題,在剖析現有學術寫作教學局限性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ICT的雙混合型學術寫作教學方案,并且通過實證研究驗證了該方案的積極教學效果。實證研究表明,該教學方案不僅能有效促進學生對于避免抄襲和文獻使用的認知和理解,而且能夠引導學生習得相關的學術寫作技能,有效提升了寫作質量。由于本文所提出的學術寫作教學方案是通過干預專業課程中的學術寫作過程而發揮作用,學生對該教學方案的積極反饋將鼓勵該方案在不同專業課程的學術寫作任務中獲得廣泛應用。此外,學生對于新ICT工具效能的較高評價也將提升專業課程教師對于該工具的認可度和使用度,促進該工具在更廣泛學生群體中的使用,從而幫助更多學生改善學術寫作質量。

參考文獻:

[1]Al Badi, I. A. H. (2015). Academic writing difficulties of ESL learn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e 2015 WEI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Bensal, E. R., Miraflores, E. S., & Tan, N. (2014). Plagiarism: Shall we turn to Turnitin.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Electronic Journal, 14(2),2-22.

[3]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1997). Code of Conduct and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Journal Editors. Retrieved from https://publicationethics.org/resources/guidelines.

[4]Dant, D. R. (1986). Plagiarism in high school: A survey. The English Journal, 75(2),81-84.

[5]Entwistle, N., Karagiannopoulou, E., ?lafsdóttir, A., & Walker, P. (2015). 1-Research into student learning and university teaching. Researching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heory, Policy and Practice, 190.

[6]Graham, C. R., Allen, S., & Ure, D. (2005).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Encyclopedia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rst Edition ed., pp. 253-259). Hershey, United States: IGI Global.

[7]Gullifer, & Tyson, G. A. (2010). Exploring university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plagiarism: A focus group study.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35(4),463-481.

[8]Graham, C. R. (2006). Blended learning systems: definition,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Global perspectives, local designs (pp. 3-21). San Francisco, United States: Pfeiffer Publishing.

[9]Howard, R. M., Serviss, T., & Rodrigue, T. K. (2010). Writing from sources, writing from sentences. Writing and Pedagogy, 2(2),177-192.

[10]Hu, G., & Sun, X. (2017). Institutional policies on plagiarism: The case of eight Chinese universities of foreign languages/international studies. System, 66,56-68.

[11]Hyland, K. (2013). Writing in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reputation. Language teaching, 46(01),53-70. [12]Liu, G.-Z., Lo, H.-Y., & Wang, H.-C. (2013). Design and usability testing of a learning and plagiarism avoidance tutorial system for paraphrasing and citing in English: A case study. Computers & Education, 69,1-14.

[13]Mowl, G., & Pain, R. (1995). Using self and peer assessment to improve students' essay writing: A case study from geography.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l, 32(4),324-335.

[14]Pecorari, D. (2013). Teaching to avoid plagiarism: How to promote good source use.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UK).

[15]Pecorari, D. (2016). 15 Writing from sources, plagiarism and textual borrowing. Handbook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11,329.

[16]Séror, J. (2009). Institutional forces and L2 writing feedback in higher education.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66(2),203-232.

[17]Shi, L.(2018). Reading and Writing Connections in Source-Based Writing. The TESOL Encyclopedia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6.

[18]Toma, Z. (2010). Addressing pedagogy on textual borrowing: Focus on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Writing & Pedagogy, 2(2),223-250.

猜你喜歡
混合教學
線上線下(O2O)混合教學法在生化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MOOC+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二外韓語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大班教學環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設計與效果分析
《高級食品化學》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移動環境下高職金融課程混合教學的研究
混合學習視角下《建筑水電工程計價》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
慕課環境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監督考核機制
“混合教學”在開放大學教育模式中應用的思考
論混合式教學模式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力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