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經典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互動共生

2020-05-20 15:08禹權恒
文學教育 2020年4期
關鍵詞:文學經典共生互動

內容摘要:文學經典教育構成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途徑。通過開展經典作家進校園活動、實行駐校作家制度、經常舉辦文學社團活動等多種形式,能夠有效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同時,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也有利于文學經典的傳播接受,二者具有互動共生的內在關系。

關鍵詞:文學經典 校園文化 互動 共生

文學經典是指在漫長歷史進程中經過不同時代讀者反復閱讀、闡釋、評判之后,獲得公認地位的文學精品,是一個國家、民族長期沉淀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文學經典教育構成了校園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任務,是落實學校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有效載體。廣大青年學子閱讀文學經典不但能夠增長科學知識,開闊文化視野,也可以提高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陶冶情操和砥礪品質,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途徑。因此,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文學經典的傳播和接受,二者具有互動共生的內在關系。

一.開展經典作家進校園活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閱讀文化氛圍

一般來講,經典作家都是被不同時代和讀者遴選出來的佼佼者,其作品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具有深刻蘊涵,值得青年學子認真領悟和學習借鑒。經常開展經典作家進校園活動,不但能夠開闊青年學子的文化視野,提升他們對社會歷史的認識能力,也可以增強其對文學經典的閱讀興趣,切實感知經典作家對國家、民族、時代等問題的基本看法。在中國古代,孟子提出“知人論世”的重要觀點,意在闡釋家庭出身、時代背景、求學經歷等對理解作家作品的價值意義。因此,除了認真研讀作家個人傳記、訪談錄、作家評傳、作家年譜、研究資料之外,與他們進行直接對話也是了解經典作家的基本途徑。作為一種具有儀式性的“文學現場”,作家進校園活動通常會選在學校的學術報告廳、圖書館、會議室等重要場所,內部設施齊全,空間寬敞明亮,秩序分明,彼此之間進行對話交流和思想碰撞,這本身就構成了文學經典傳播接受的別樣形式。近年來,中國大陸高校舉辦過無數的經典作家進校園活動,比如,蘇州大學的“小說家講壇”和北京大學的“中國作家北大行”等等,都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轟動效應,值得我們深度探究。

2001年10月,蘇州大學在林建法、王堯等人共同倡導下,決定設立“小說家講壇”,不定期邀請國內知名作家來校演講,并在《當代作家評論》開設專欄刊載其在“小說家講壇”上的演講文稿。據初步統計,蘇州大學“小說家講壇”邀請莫言、張煒、余華、李銳、賈平凹、韓少功、格非、閻連科、阿來、遲子建、王安憶、蘇童、馬原、陳忠實等國內一流作家進行文學交流,這就實現了廣大師生與經典作家進行對話的基本目標?!霸谀撤N意義上,對話是發現和解釋諸多問題的最好方式。因此,建立起凸現作家主體而又易于與學者、批評家、文學讀者溝通的充滿活力的文學現場,是小說家講壇的又一企圖。在這樣一個文學現場,作家的言說是自由的、樸素的,讀者的質疑也是自由與樸素的,它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對話?!盵1]其中,作為“小說家講壇”邀請的第四位作家,余華以《我的創作道路》為題,具體講述自己是如何從一名牙科醫生最后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現實一種》《第七天》等都受到許多讀者的高度評價,在中國當代文壇具有崇高聲譽。實際上,余華之所以能夠創作出風格獨特的優秀文學作品,除了個人努力和寫作天賦之外,主要在于他善于汲取中外經典作家的精神營養。在演講過程中,余華首先談到,自己早年受到汪曾祺《受戒》、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卡夫卡《鄉村醫生》、喬伊斯《尤利西斯》、??思{《沃許》、司湯達《紅與黑》、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等經典作品的深刻影響,是他后來從事文學創作的重要思想源泉。之后,余華根據個人的創作體驗,特別強調作家在觀察能力、心理描寫、細部呈現、人物對話等諸多方面對文學創作的重要意義。最后,余華和青年學子進行了深度的文學對話,回答了他們在閱讀和創作過程中的疑難問題。2002年11月,史鐵生以《宿命的寫作》為主題,深刻闡述了個人對于寫作作為一種職業、信仰、命運的認識看法??梢哉f,“命運的無?!焙汀靶闹覉@”看似是一個矛盾體,但在史鐵生的精神世界里,他卻克服種種生理和心理障礙,在沉靜、想象、玄思的心理狀態下,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方式完成了自我超越。作為一種存在方式,寫作已經成為史鐵生尋找生命價值和宗教信仰的基本途徑。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務虛筆記》《我與地壇》等早已進入青年學子的閱讀視野,成為他們錘煉品質和凈化心靈的文學經典??梢哉f,余華、史鐵生等著名作家在蘇州大學“小說家講壇”進行文學演講,有利于青年學子和經典作家進行近距離對話,也肯定會增強他們閱讀經典作家作品的濃厚興趣,其現實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2009年3月,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陳曉明教授的呼吁下,“中國作家北大行”活動在北京大學拉開帷幕,先后邀請劉震云、蘇童、王蒙、莫言、閻連科、張煒、格非、嚴歌苓等著名作家到北大開展文學交流活動?!白骷易哌M校園,可以了解現在大學里的青年人的精神狀態和想法、他們對文學的態度和看法,青年學生也可以了解中國最好的一批作家的思想和文學追求,以及他們的文學作品;這對于文學應該是一項積極的有意義的活動?!盵2]作為“中國作家北大行”系列活動之三的劉震云在《從<手機>到<一句頂一萬句>》的主題報告中,親切回憶個人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學習的美好歲月,幸運地遇到王力、吳組緗、孫玉石、嚴家炎、袁行霈等資深教授。劉震云以講故事方式再現袁行霈講白居易《琵琶行》和吳組緗講曹雪芹《紅樓夢》的動人情景。之后,他具體闡述自己對《西游記》《水滸傳》《論語》《魯迅全集》《圣經》等中外文學經典的理解認識,可謂闡釋視角獨特,見解匠心獨運。2010年5月14日,閻連科在《小說與因果——文學中的“小歷史”思考》的演講中,首先認為19世紀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爭與和平》,以及屠格涅夫、契科夫、巴爾扎克等人的經典作品,基本都是從外部走向內部,從社會走向人,走向人物的內心。緊接著,閻連科進一步指出,與前者不同,20世紀西方經典文學的流行趨勢則是由內部走向外部,小說的因果關系也發生顯著變化。比如,卡夫卡的《變形記》《城堡》《等待戈多》《禿頭歌女》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人寫信給上?!返鹊冉浀渥髌?,很多已經具有明顯的荒誕色彩,也是全面闡釋“內因果”含義的典型文本。這種小說創作內外視角的顯著差異,表明西方經典作家對時代、社會、歷史等問題的認識變化,也是我們理解思考西方文學經典的基本方式。

二.實行駐校作家制度有助于破解文學經典教育的現實難題

近年來,由于受到國外大學創意寫作的深刻影響,上海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陸續開設創意寫作專業,有效催生了駐校作家制度在中國大陸高校的落地生根。比如,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聘任莫言、歐陽江河、蘇童、西川、余華等為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延攬閻連科、劉震云、王家新等等為駐校作家,南京大學引進畢飛宇,復旦大學聘任王安憶,北京語言大學吸納梁曉聲等等。駐校作家制度在中國高校相繼實施,許多專業作家有機會進駐大學校園,有助于破解文學教育改革的現實難題。實際上,文學教育的核心理念不僅是知識教育,還要培養人文主義情懷,寫作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針對我國高校文學教育工作的真實現狀,作為大學教育溝通互補、培養專門寫作人才的一種創造性構想,駐校作家制度是一種柔性引進智力的全新探索模式,在繁榮校園文化和促進人文學科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傮w來講,國內大學駐校作家制度主要具有兩種形式:一是長期聘任制,即高校把作家聘任為正式教師,作家的人事編制和檔案也轉到學校,平時正常開設課程講學,或者招收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工作任務;二是短期聘任制,就是高校聘請作家為兼職教授或指導教師,不定期進校講課或開展與學生之間的文學交流活動。著名作家莫言說:“作家從封閉的書齋走出來,進入學校,設帳收徒,直接和年輕人打交道,會使自己年輕起來。在社會生活中,大學總是站在時代潮流的最前端,與他們交往,肯定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一個作家要想使自己的作品保持銳氣,必須不斷地從外界汲取新鮮的東西。作家進入校園,對作家的寫作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如果直接和作家打交道,聽作家談創作,也會獲得許多從正兒八經的高校教師那里得不到的東西。所以,我覺得作家進校園,對作家和對學生都是好事情?!盵3]駐校作家制度不同于以往“作家講堂”“文學論壇”之類的學術交流活動,而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活動內容更豐富、影響力較大的教育探索模式?!榜v校作家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走形式,更不是讓駐校作家為高校臉上貼金,而是要推動原有教育理念的變革、推動教育要素的結構性變化,使寫作技能的培養成為一種習慣和機制,以此推動教育本身的變革?!盵4]2013年5月13日,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正式成立,莫言擔任中心主任。研究中心的重要職能是定期邀請國內重要作家或詩人擔任駐校作家,具體從事文學交流、文學創作、文學教育、文學研究等多項工作。2012年,莫言獲得世界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當代文壇影響深遠的事件之一。作為一種國際性的榮譽獎項,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可謂名副其實,也會帶來諸多社會轟動效應?!拔覀兟齾R集在莫言先生的精神感召下,在他這桿高高飄起的旗幟下面,已經吸收的十位駐校作家和詩人,他們都是中國當代最優秀的作家,大家的氣息相聚在一起,生發出超越每一個個體的力量,最終生成了一種場域,一種氛圍,一種精神?!盵5]事實證明,駐校作家制度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落地生根,許多大學生的寫作熱情日益高漲,閱讀興趣逐漸增強,他們的文學作品集也相繼出版問世。因此,駐校作家制度有利于活躍校園文化氛圍,必然會對當下我國高校文學教育改革工作具有助推作用。

作為一所以理工科專業為主的高等院校,華中科技大學非常重視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教育,許多做法值得我們關注。2012年3月31日,華中科技大學成立“中國當代寫作研究中心”,并和湖北省作家協會聯合舉辦“喻家山文學論壇”,近年來,曾經邀請張煒、韓少功、蘇童、賈平凹、畢飛宇、劉震云、王安憶、阿來、遲子建、格非、克萊齊奧等著名作家,以及張新穎、謝有順、吳義勤、陳思和、張清華、丁帆、陳曉明等評論家進駐校園,主要采用授課、演講、研討、采風等交流方式。此時,著名作家和批評家共同進駐高校,與廣大師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溝通交流,必將激活他們的研究興趣和創作潛能,推動作家創作理念和創作方式的更新變化,也能夠促進校園文化生態的整體提升。目前,華中科技大學“喻家山文學論壇”已經成為華中地區重要的文學批評盛宴。2015年4月12日,阿來和於可訓、陳曉明、徐新建、王春林等評論家圍繞著“秘聞與想象”主題展開互動交流,對阿來《空山三部曲》《格薩爾王》《瞻對》等作品進行研討,認為“阿來的小說以特異而冷僻的題材、富有描述性的語言以及獨特創造的文體吸引了眾多讀者”。作為“消散文明的打撈者”,無論是“土司制度的終結”,還是“終于融化的鐵疙瘩”,阿來都以獨特的跨文化視角為讀者帶來一場震撼心靈的旅行。我們知道,阿來早年憑借長篇小說《塵埃落定》一舉獲得茅盾文學獎,在小說故事題材、語言風格、情節類型等方面都有獨特貢獻,成為中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經典作家。2016年4月11日,著名作家賈平凹在華中科技大學開始進行為期兩周的駐校作家生活。期間,他不僅要給大學中文系學生上課,與廣大教師和研究生共同座談,而且要在“喻家山文學論壇”進行文學演講,之后,還將在武漢天地舉行賈平凹作品朗誦和無主題對話。4月17日,賈平凹和著名評論家丁帆、吳義勤等共同參加“喻家山文學論壇”,他們以“浮躁與虛無”為題主要從三個層面對賈平凹小說展開研討:一是關于賈平凹新世紀以來的創作成就、賈平凹的鄉土寫作、文體創新與傳統文人文學之間的關系;二是關于當代文學創作和閱讀出現的雙重困境、回到文學本體的話語建構和當代文學敘事的深度論;三是關于賈平凹小說敘事倫理及其自覺的空間意識?!陡≡辍贰稄U都》《秦腔》《老生》《極花》《山本》等長篇小說,都是賈平凹貢獻給中國當代文壇的代表性作品,具有地域性、民間性和民族性等鮮明特征,受到許多讀者的共同贊譽。許多在校大學生和社會文藝青年熱情高漲,積極參與研討活動,他們不但親自領略了經典作家的形象風采,也可以開闊文化視野,深入閱讀經典作家的代表性作品,這就能夠達到舉辦文學論壇的預期目標。

三.經常舉辦文學社團活動有利于文學經典的傳播接受

實際上,中國古代社會具有文人結社的優良傳統,文人之間借助結社談古論今,相互唱和,切磋學問,成為古代文人雅集的重要方式。進入現代社會以后,隨著現代大學制度的確立,北京大學的“新潮社”和“國故社”,清華大學的“游藝社”和“清華文學社”,南開大學的“新劇團”,西南聯大的“南湖詩社”“新詩社”“南荒社”“冬青社”“文聚社”“文藝社”等等,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文學社團,成為民國時期文學青年的精神家園。他們依靠文學社團廣泛結交文友,相互交流心得體會,后來很多都成為聲名顯赫的文壇巨星。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北京大學的“五四”文學社、“我們”文學社、北大劇社、未名詩社,華東師大的“夏雨詩社”和“夏雨散文社”,復旦大學的復旦詩社,南開大學國學社、紅學社、詩詞楹聯學會,武漢大學“浪淘石”文學社等等,都是影響深遠的重要文學社團。2014年11月,為了在文學領域引領青年學生思想,服務青年學生成長,經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批準,決定成立全國大學生文學社團聯盟,并有全國學聯秘書處和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共同擔任聯盟指導單位??梢哉f,全國大學生文學社團聯盟在指導高校文學社團建設工作、培養文學新人、傳遞時代強音方面發揮著特殊作用。

20世紀80年代,華東師大校園的文學社團林立,自由討論的氛圍濃厚,一大批大學生在文學社團活動中成就了青春夢想,比如,“夏雨詩社”“夏雨散文社”“散花社”“太陽河文學批評社”等等,都是深受華東師大學子青睞的文學社團。當時,華東師大中文系不僅匯聚著施蟄存、錢谷融、徐中玉等文學大家,而且趙麗宏、格非、陳丹燕、孫颙、王小鷹、宋琳、徐芳等一大批文學青年也在校學習。比如,在中文系讀書期間,格非就積極參與“散花社”的文學社團活動,當時社團印有《散花》雜志專事刊發散文,格非擔任雜志副主編,主要負責日常編輯工作。在平時閱讀過程中,格非不但喜愛歌德、卡夫卡、博爾赫斯、卡爾維諾、托爾斯泰、福樓拜等西方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而且也對中國古代文學經典懷有濃厚興趣,“在重讀傳統的過程中,他個人尤其喜愛明清之際的章回體長篇小說,特別是《紅樓夢》《金瓶梅》《鏡花緣》《醒世姻緣傳》《西游記》《儒林外史》等,而對宋元以后的白話短篇小說并無太多好感。文言小說中他對《世說新語》,唐傳奇中的《任氏傳》《李娃傳》,宋人的《錯斬崔寧》以及《聊齋志異》”[6]之后,格非經常主動和文友們交流閱讀體會,逐漸形成了志趣相投的文學圈子?!俺谛〗M、座談會、文人交往外,更多是朋友之間的清談。清談本來是華東師大的傳統,《師大憶舊》的‘清談篇中,憶及了與八十年代諸師友的交往。所謂‘清談,不過是各路人馬忙過了白晝的生計與寫作之后,于夜晚幽靈般出沒,找朋友聚會聊天,常常通宵達旦。卻也大有龔自珍‘幽光狂慧復中宵的況味。陳村、姚霏、李劼、余華、蘇童、北村、吳亮、程永新、孫甘露、宋琳、吳洪森等都是清談的???,這其中包括了很多在八十年代聲名顯赫的人物。他們所討論的話題,除卻文學之外,亦兼及哲學、宗教、音樂、思想史等等?!盵7]可以說,正是這種自由開放和輕松愉快的文學氛圍中,才成就了80年代“華東師大作家群”的顯著成就。作為一種文學現象,“華東師大作家群”可以說是文化環境和時代歷史共同作用的結果,成為許多作家懷念和憧憬的光輝歲月。

總而言之,文學經典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存在著密切聯系。一方面,文學經典作為一種超越時空的精神存在,凝聚著經典作家對時代歷史、國家民族、社會文化等的獨特思考,在培育人文精神素養和提升思想境界方面具有特殊價值。鐵凝說:“文學可能并不承擔審判人類的義務,也不具備指點江山的威力,她卻始終承載理解世界和人類的責任,對人類精神的深層關懷。它的魅力在于我們必須有能力不斷重復表達對世界的看法和對生命新的追問;必須有勇氣反省內心以獲得靈魂的提升?!盵8]因此,閱讀文學經典是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自由寬松、平等開放的校園文化氛圍對文學經典傳播具有積極意義,有助于提升青年學子的審美能力和精神品格,是他們實現茁壯健康成長的潤滑劑。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文學經典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具有互動共生關系,都是學校教育生活中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林建法、王堯:《小說家講壇總序》,《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第1期。

[2]陳曉明、艾克拜爾·米吉提:《著名作家在北大的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頁。

[3]莫言:《莫言對話新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第78頁。

[4]舒晉瑜:《駐校作家制度能否推動大學教育變革》,《中華讀書報》2017年5月10日.

[5]舒晉瑜:《駐校作家制度能否推動大學教育變革》,《中華讀書報》2017年5月10日.

[6]褚云俠:《格非與華東師大——大學、讀書與文人圈子》,《文藝爭鳴》2019年第1期。

[7]褚云俠:《格非與華東師大——大學、讀書與文人圈子》,《文藝爭鳴》2019年第1期。

[8]趙艷:《文學·夢想·社會責任——鐵凝自述》,《小說評論》2004年第1期。

基金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6G031);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2019M650936);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資助項目(2019GGJS156)

(作者介紹:禹權恒,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

猜你喜歡
文學經典共生互動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在體驗中走向共生
漢人政治權力與文學經典傳承的關系
永恒的莎翁
我眼中的莎士比亞
淺談粉絲經濟與網絡造星的互動關系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從文學名著到舞劇成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