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020-05-20 15:08王怡君
文學教育 2020年4期
關鍵詞:學習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內容摘要:語文本是一種文化交流的工具,而如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逐漸成為一門系統的、規范的且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增強中學語文“聽說讀寫”教學的品質,全面提升中學語文綜合能力,是目前中學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課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習能力 聽話能力 說話能力 閱讀能力 寫作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顒邮莻€人能力形成并發展的主要途徑,也是能力得以表現的唯一形式。雖然能力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可以通過一定的活動加以培養和提高。

一.能力與知識的關系

這里我們需要區分的是“能力”與“知識”的差異。所謂知識,是人類歷史經驗的概括與總結,具有客觀性,不存在個體差異,屬于頭腦中的經驗系統。能力屬于個體已經固定下來的心理活動系統,較知識具有更為廣泛的遷移作用。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知識與能力事實上處于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狀態。掌握知識以一定的能力為前提條件。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發展并不總是同步的,就一般情況而言,知識的掌握較之能力的發展要迅速一些。

二.語文學習能力概念的界定

那么,什么是“語文能力”呢?語文能力是個體運用組織語言文字,在與他人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能對自己的言語實踐活動(聽說讀寫)直接起穩定的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特征。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一個具有較強語文能力的人并不一定在其他領域中能表現出同樣強的能力,反之亦然。語文能力是“運用語言文字工具進行信息傳遞的條件”。強調的是語文能力和文學創作以及鑒賞能力區分開。

語文學習能力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聽話能力、說話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但是它是建立在一般能力基礎之上的。沒有一般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的支撐,語文能力就無由形成。

(一)聽話能力

1.概念?!奥牎钡倪^程是一個接受、理解、存儲語言信息的循環往復的過程。語言的接受主要是對語音的感知和辨析;理解是對所表達的意義的分析、領會;儲存是指言語信息被大腦理解后進行編碼和記憶。這幾個方面相互交織、協同作用。

2.聽話能力的要素

(1)對語音的聽覺識別和記憶能力。主要指對語音的正確感知,及辨別音節、音調的能力;辨識各種音變現象,如輕音、兒化音以及各種特殊變調的能力。要聽清語音、語調;其次,因為語音具有臨時性,必須要快速記住話語的內容要點?,F代人利用聲音傳遞信息的機會愈來愈多,聽覺識別能力的重要性會日益突出。

(2)對語義的理解能力。指對聽覺感受到的語言信息進行分析、綜合、領會的能力,包括對詞義、句型的理解,把握順序排列,能夠概括中心,猜測隱語,推斷結論等,這是有效接收他人信息的前提條件。

(3)對語義信息的選擇、概括和評價的能力。這是有效接受他人信息的關鍵。我們不可能記住他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但我們要對他人所說的一段話的要點要能夠予以把握,能夠予以概括,從而了解說話者的思想和意圖。同時我們還需要能夠對說話者的觀點、所描述的事實與現象作出個人的評判。

(4)對他人非語言信息的接受能力。在口語表達中,說話人發出的非語言信息:語音、語調、表情、動作、姿勢對于聽話人非常重要。信息總量=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二)說話能力

1.概念。說話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將自己的復雜思維結果借助詞語和句子,快速轉換為外部語言的過程。

2.說話能力的要素

(1)語言材料與法則的內部儲存。自己的意思能否準確清楚地進行表達,讓別人能夠聽懂明白,取決于說話人言語內部是否存儲足夠地語言材料和對語法規則的掌握情況。語言材料掌握的越豐富,言語表情達意就越可能準確;語言的法則掌握得越熟練,言語者說話就越容易讓人聽明白。

(2)語言組織力。即快速組織內部語言的能力。其外現為說話時的邏輯順序,語義連貫,語言的流暢等。

(3)說話方式的抉擇和調節。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情境,調節和選擇說話的方式,根據聽眾反饋信息及時調節內容,修正說話的方式。說話過程與寫作過程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說話的過程是一個直接的雙向信息表達的思想與情感,還需要考慮讀者的反應。

(4)發音的準確性及語調語速的控制。具體表現為說話語音的準確、清晰、響亮,語調的高低、語速快慢掌握恰當,節奏感強等。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和發音技巧,發音具有節奏感,聲音有力度,強弱有序,高低適當。

(5)體態語的恰當運用。體態語在語言表達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如說話人采用的手勢和身體姿態,以及不同的面部表情,能有效地表達各種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閱讀能力

1.概念。閱讀包括一系列的心理過程,先由視覺感知文字信息,再由傳導神經將文字信息傳入大腦,然后由大腦的中樞神經從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如果是朗讀,還要有言語運動中樞指揮發音器官,把無聲的文字轉換為有聲的語言,同時聽覺器官感知并監聽口讀,大腦要辨別口讀傳遞的信息與文字符號的一致性。

2.閱讀能力的要素

(1)理解語言形式的能力。文本形式指的是文字,文本內容指的是它的意義。一個人的閱讀能力首先表現在對文本形式即漢語文字和詞句的認讀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再閱讀一頁文本材料時,若遇到的生字詞超過四個,其閱讀興趣就將被破壞殆盡,對文章的整體理解也將出現障礙。

(2)處理語言意義的能力。閱讀的本質是讀者所掌握的背景知識與閱讀材料所輸入的文字信息交互作用的過程,背景知識在閱讀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達到理解交際意念的能力。要體驗文本的言外之意,理中之理,需要閱讀者的概括、推理、想象、聯想,去猜測并獲取意象中不能得到的那部分意念。

(4)閱讀技能。讀者想要快速閱讀,就必須首先提高眼腦的反應速度,掌握用眼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成年人的精讀能力為每分鐘閱讀250字以下,理解率達到90%;略讀能力每分鐘250-500字之間,理解率在80%左右;速讀能力為每分鐘500字以上,理解率達到70%。

(四)寫作能力

1.概念。一般認為由兩部分組成,一般能力和習作專門能力。一般能力前面有所介紹,習作專門能力是指如搜集素材能力、選材立意能力、構思組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修改能力等。

2.寫作能力的要素

(1)搜集素材的能力。習作是一個“內化——意化——外化”的心理過程。內化是習作素材的積累吸收,意化是對材料的加工思考,外化則是用語言傾吐表達。觀察是作為信息內化的主要手段,是習作的前提。所謂觀察,“觀”就是“看”,“察”就是開動腦筋仔細地“看”,通過五感獲得對客觀世界、現實生活的認識。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然、社會、人生,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培養學生觀察的敏感度。

(2)選材、立意的能力。習作動筆之前,一般要考慮好兩個問題:一是根據習作題目或要求,這篇文章應該寫什么,即選材的問題;二是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即立意的問題。

(3)構思組材的能力。指對文章的內容進行組織安排,進行布局謀篇的思考過程。就像造房子之前,一定要打好圖樣,寫文章也是如此,把有關材料組織成字詞句段篇,形成整體。

(4)語言表達的能力。指把思維活動的內部語言轉化為表情達意的外部語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轉化為文字符號組成的文章形式讓別人能夠讀明白。習作能力的第一要素就是必須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5)語言修改的能力。修改能力使習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好文章是改出來,如果學生認真改一篇文章,他所得到的收獲有時甚至會超過寫一篇文章所能得到的收獲。

三.小結

說話能力、閱讀能力同為一種“輸入”的能力,而聽話能力、寫作能力同為一種“輸出”的能力。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系統的語文知識的掌握,把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和規律,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期以促進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和諧發展。語文,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不斷融合,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軍成.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剖析[J/OL].學周刊,2020(03):125[2019-12-19].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120.

[2]陳綠海.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河教育,2019(12):57-58.

[3]楊興群.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表現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86-87.

[4]張文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9(09):57-58.

[5]陳朝蔚.語文學習之“用”的三維辯證[J].教育評論,2019(08):152-155.

(作者介紹:王怡君,江蘇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在讀學生)

猜你喜歡
學習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淺析(二)
中學數學教學方法初探
學業導師制對本科生學習能力和素質教育造成的影響
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立體化地培育學生的寫作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