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裂霉素聯合經尿道電切治療腺性膀胱炎的療效評價

2020-06-22 02:47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26期
關鍵詞:腺性絲裂霉素膀胱炎

陳 健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科技城醫院泌尿外科,江蘇 蘇州 215000)

腺性膀胱炎是一種膀胱黏膜化生性或腺性增生性病變,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尿不盡和尿痛等,可出現腰脹和腰酸等不適癥狀[1],具體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數醫者認為病因與膀胱的梗阻、結石、慢性炎性反應、膀胱外翻以及神經源性膀胱有關[2]。目前腺性膀胱炎的病變主要是膀胱頸和三角區,易出現下尿路梗阻,是一種潛在的癌前病變[3]。目前臨床治療方法存在分歧,絲裂霉素聯合經尿道電切治療方法報道較少。本研究詳細分析了腺性膀胱炎患者經絲裂霉素聯合經尿道電切治療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9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排尿費力34例,尿急、尿頻、尿痛30例,陰部及下腹不適19例,無痛血尿9例;發病部位在膀胱頸部及膀胱三角區37例、膀胱三角區28例、輸尿管口16例、散在分布11例;乳頭狀瘤型22例、絨毛型21例、團塊型16例、濾泡型14例、紅潤型12例、炎癥增厚型7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43~73歲,平均年齡(59.7±6.3)歲;病程0.7~5.8年,平均病程(2.6±0.7)年;觀察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8.8±5.9)歲;病程0.6~5.9年,平均病程(2.7±0.8)年。納入標準:所有患者臨床指標均符合均符合急診腺性膀胱炎相關診斷標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嚴重心血管疾病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性膀胱惡性腫瘤患者;嚴重精神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進行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全麻起效后,采用美國CirconAcmi電切鏡,取膀胱結石位,電凝功率設置為80 W,用鏟狀氣化電極氣化切除腺性膀胱炎病變,電切功率100~120 W,切除病變組織及周圍2 cm的膀胱黏膜,切除深度至固有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前列腺氣化術切開后用蒸餾水或生理鹽水連續沖洗?;谏鲜鲋委煷胧?,觀察組患者術后1周給予膀胱藥物灌注治療:20 mg絲裂霉素溶于40 ml蒸餾水,混勻后用注射器注入患者膀胱,藥物于膀胱內保留30 min后排出,1次/周,連續6周,之后1次/月,共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和干擾素γ(IFN-γ)水平,并進行比較。②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局部疼痛、下腹部不適和排尿困難三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③臨床療效:無效:病情加重出現新的病灶或臨床癥狀未改善;有效:生命體征正常,臨床病癥有所好轉,膀胱頸大小正常,病理活檢正常,偶爾出現血尿;顯效:體溫、心率和血壓等生命體征正常,尿頻、尿急、血尿和尿痛等臨床癥狀消失,膀胱黏膜復查正常,尿常規各項指標正常,病理活檢報告正常??傆行?(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率(%),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s),采用t檢驗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TNF-α、IL-6和IFN-γ水平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IFN-γ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上述三項指標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患者降低程度更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NF-α、IL-6IFN-γ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NF-α、IL-6IFN-γ水平比較(±s)

注:組內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TNF-α(ng/L) IL-6(pg/ml) IFN-γ(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78±6.13 20.66±3.55* 40.59±10.37 32.52±11.74* 76.28±20.03 68.38±16.75*觀察組 26.02±6.08 14.34±3.23*# 40.72±9.83 21.69±7.55*# 76.08±19.78 46.39±11.24*#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0.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

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3 討 論

腺性膀胱炎屬于一種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性病變,患者臨床表現多為尿痛、尿頻、尿急,少數出現下腹部墜脹[4]。因此,對于久治不愈,病情反復者應考慮該疾病。腺性膀胱炎病灶主要影響的是膀胱頸部、膀胱三角區以及雙側輸尿管口周圍組織,伴隨水腫或發濾泡樣病變,進而導致慢性炎癥[5]。目前病因尚不明確,有研究顯示[6],病程、接觸毒物的時間、排尿不暢以及伴膀胱結石等均可使腺性膀胱炎轉變為膀胱癌。該病易反復、不易治愈,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應積極、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并定期隨訪、體檢。目前,腺性膀胱炎的臨床治療方法多為經尿道電切術治療,切割溫度較低,對患者道括約肌的損傷較小,輸尿管開口較小,不會對手術造成影響,同樣不對誘發閉孔神經反射[7]。有研究結果發現[8],經尿道電切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少、簡單易操作和膀胱穿孔并發癥少等特點。但也有研究顯示,經尿道電切術不能有效控制腺性膀胱炎患者的病情,總體有效率無明顯提高,易復發。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腺性膀胱炎的治療方法不斷增加,由于腺性膀炎容易復發且有癌變的風險,因而臨床治療主張術后灌注抗腫瘤藥物解決病癥惡化的風險[9]。近幾年,絲裂霉素治療腺性膀胱炎的報道逐漸增多。絲裂霉素是一種常見的抗腫瘤藥,進入人體細胞后迅速分布與細胞核內,通過抑制DNA聚合酶進而阻礙核酸的合成;也可影響細胞周期變化,使腫瘤細胞分化周期阻滯在G2/M期,最終導致腫瘤細胞死亡[10]。藥物經膀胱灌注后迅速被膀胱粘膜吸收進入粘膜下層,有效治療手術殘留、分散的病灶,降低復發的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絲裂霉素聯合經尿道電切術治療腺性膀胱炎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總有效率高達93.5%,顯著高于單純經尿道電切術治療。兩組患者術后血清中TNF-α、IL-6和IFN-γ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但觀察組降低的更顯著,6個月后基本接近正常水平,說明絲裂霉素聯合經尿道電切術能夠顯著改善機體免疫功能,能有利于控制炎癥和病情的復發,說明TNF-α、IL-6和IFN-γ水平與提高臨床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及預后相關。

綜上所述,絲裂霉素聯合經尿道電切治療腺性膀胱炎效果較好,可調節患自身免疫功能及炎癥因子水平,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歡
腺性絲裂霉素膀胱炎
絲裂霉素治療食管良性狹窄的臨床應用進展
膀胱炎的日常保養及治療
行為治療在非潰瘍性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
電切鏡聯合輸尿管鏡在腺性膀胱炎中尋找困難輸尿管開口的應用
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治療青光眼臨床意義探析
吡柔比星與絲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療防治腺性膀胱炎術后復發的效果比較
絲裂霉素C與5氟尿嘧啶在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應用的預后比較
腺性膀胱炎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