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探索

2020-07-09 09:04孫趁
新紀實 2020年1期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道德與法治教學

孫趁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有:師生交流不充分,課堂管理不到位,分組規劃不科學,教學設計不合理,時間分配不恰當,成員參與不均衡。解決這些問題,要合理構建合作學習小組,預設教學設計內容,提供合作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改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法,而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小組合作模式是近年來運用較為廣泛、成效非常顯著的教學模式,對推動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出現了很多問題。本文在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分析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交流不充分

盡管教育改革中倡導“師生平等”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教師在學生心中仍是權威的代表。在面對存疑時,不敢對教師的觀點提出質疑。這樣的情況,出現在小組合作中很普遍。學生有疑問,不敢對教師提出,也不敢反駁教師的觀點。這就使合作學習中的師生交流變成單純的教師灌輸知識點,無法發揮合作學習中師生合作的特點。

(二)課堂管理不到位

調查發現,部分《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對課堂的管理欠缺。由于《道德與法治》課在中考的分值占比小,因此很多同學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夠重視,甚至教師也不夠尊重。合作學習中的交流很重要,有的中學生打著交流學習的幌子嬉戲打鬧,導致合作學習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分組規劃不科學

合作學習中,如何分組是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關鍵。如果教師對學生了解不到位,甚至簡單地根據班級座位的排列或用其他學科的分組方法來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小組合作學習,是無法達到《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目標的。

(四)教學設計不合理

并不是每一課都適合使用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并不等于討論學習,實際上,并非所有內容都適合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不能為運用而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將問題設計的非常簡單,答案也是單一的,失去合作學習的意義。問題的設置,是在教師已經深入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后,通過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反饋出來的。要使合作富有成效,引起合作的問題就要有價值,要能引起學生合作的興趣。在什么場合下需要采用合作學習,這個問題要依據教材的內容、知識的前后聯系以及所涉及問題的性質等諸多因素而定。

(五)時間分配不恰當

部分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時間安排不合理,突出表現為合作學習的內容與時間不匹配。合作學習重在對于問題的探究、歸納總結和認知統一、提高,如果合作學習中交流的時間分配不足,那就讓合作學習流于表面,無法落到實處,導致學生無法進行思想的碰撞,也與教師交流不充分,就無法發揮合作學習自身的作用和優勢。另一方面,交流時間過長,加之引導不力,就會內容發散沖淡主題,長而久之使學生失去合作學習的興趣。

(六)成員參與不均衡

分組是合作學習的一個關鍵因素。小組內的同學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來進行分工收集資料共同探究,以小組為單位探索答案。但因為不可避免個體差異性,小組內的幾位小組成員可能出現參與程度不同、參與比例不均衡的問題。不能以家庭背景、性格溝通能力等因素導致每一位同學角色定位都一成不變,造成組內合作不和諧的局面。每一位同學的家庭背景都不相同。在面對一些特定的場景,就無法保證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能充分地參與。在教師設定好一個問題時,因客觀因素沒能充分地參與本次合作的同學,可能會出現沮喪情緒。更嚴重的同學可能會出現自卑情緒,以后都以消極態度進行合作學習活動。

二、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合理構建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小組作為承載啟發與引導的重要載體,是對學生單打獨斗模式的根本性改變,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小組的設置一定要體現科學性和因地制宜。筆者認為,合作小組要數量適中,小組成員可保持在 6~8 人,小組數量保持在 6~8 個,這樣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掌控課堂。每個小組還應確立一名學習基礎較好、有一定組織能力的組長,牽頭負責整個學習活動的開展。

(二)認真預設教學設計內容

教師要發散自己的思維,從學情出發,靈活處理教材的知識點。在素材、案例的選擇上,要以貼近學生原本生活為原則,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注重學生的探究與參與程度,要以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接受能力和內化能力為宗旨,讓學生對這門課程不再厭學,而是產生認同感,從而激起學生的感情共鳴。

(三)提供合作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要想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小組合作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與空間,并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享有充分的學習主動權,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給學生提供觀察與實踐的機會,使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實踐應用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四)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教師與學生都是平等的,雙方需要不斷交流、合作、理解和體諒。這就要求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和關注,要更加全面地評價他們,為他們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注重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關注學生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注重對學生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和積極評價,以幫助學生個體認識自我,悅納自己,擁有自信,挖掘潛能,發展特長,最大可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

猜你喜歡
小組合作學習道德與法治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合”樂而“不為”
高中歷史“自主導學”模式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