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2020-07-23 16:23高紅艷
小學時代·下旬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部編教材閱讀教學核心素養

高紅艷

【摘? 要】?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承擔著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思維能力和培養審美鑒賞能力的責任。本文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理念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落實“課程導入生動有趣,激發學生互動熱情;夯實基礎知識,展現課程的內在美;增加課堂活動,多方式詮釋文本;布置思考性作業,訓練獨立寫作能力”等教學策略,以提升語文教學實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 核心素養;閱讀教學;部編教材

一、核心素養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

1.熟練掌握文字,學會運用語言。漢字是語文學科的基礎,也是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更是核心素養內容。部編版語文教材閱讀文本內容豐富,對小學生熟練掌握文字和運用語言有著積極幫助。低年級的四冊教材中,除一年級上冊外,其余三冊教材不再設置單獨的拼音識字章節,閱讀篇數持續增加,意在通過一定的閱讀訓練,鍛煉小學生識字斷意的能力。因此,低年級閱讀教學需達到幫助小學生完成熟練掌握文字,學會運用語言的學習目標。

2.鍛煉思維能力,培養思考習慣。學生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其學習任務和方法發生了重大改變,小學教育更加注重思維方面的訓練。低年級閱讀教學要側重對小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從文字和詞句層面上聯想出相關的生活信息,并結合自己所知發表見解。四冊教材選擇了小學生耳熟能詳的古代神話故事、傳統節日以及寓言故事等內容作為閱讀文本,能夠拉近課堂與學生見聞之間的距離,便于學生暢談個人經歷,與班級同學共同討論文字表達與現實生活的異同點,從而形成學科素養。

3.構建審美意識,增強藝術性。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的成長階段,還未構建完整的審美觀。低年級的閱讀文本簡潔干練,合轍押韻,對幫助學生樹立審美意識有著積極促進作用。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突出中國漢字構成的美、語句音調的美、文字內容刻畫事物的美以及人文社會的美,讓學生在學習閱讀短篇的過程中,體驗多種形式的藝術美,積極投入到課堂的交流互動中,在學習過程中探索更多的美好。

4.樹立正確價值觀,明辨是非。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是學科核心素養的最高層次,也是閱讀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步入二年級后,小學生會學習到多則寓言故事,故事背后的價值觀深刻,關系到做人做事的原則。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將寓言故事轉化為學生觸手可及的生活哲理,使小學生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為達到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教師需要結合上文提及的教學要求,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改革。本文結合部編版二年級教材的閱讀文本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

1.導入生動有趣,激發學生互動熱情。課堂導入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也會間接影響學生對閱讀文本學習的態度。為激發學生的互動熱情,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自由的討論話題,帶動學生聯想個人生活經歷,留出互動空間交于學生交流,形成輕松自由的新課導入氛圍,增強課程的吸引力。

以部編版教材中《大象的耳朵》為例,首先,教師向學生拋出問題:“你們見過大象嗎?”讓學生都搜索自己腦海中與大象相關的內容和經歷,等到學生若有所思并躍躍欲試地想要表達時,教師允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小組交流互動,鼓勵小組成員表述動物園中的大象、馬戲團中的大象等,充分聆聽學生的經歷和他們對大象的認知,借助小學生表現自我的心理,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以鼓勵的方式幫助學生表達清楚;最后,教師從學生的經歷回歸課堂,突出閱讀文本的核心內容“耳朵”,讓學生結合導入時的討論內容分析自己腦中大象耳朵與閱讀文本的大象耳朵存在的差異,從而激勵學生進行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夯實基礎知識,展現課程的內在美。文本中的漢字和詞匯學習是較為枯燥的環節,但這是學科的基本功,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閱讀課程應達到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和寫字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音形意之美,使學生在跟隨練習的過程中掌握漢字的讀音、寫法及意思,降低基礎知識學習的枯燥性。

以《大象的耳朵》中“扇”這個字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聯系生活,說明“扇”字的使用場景,以夏天乘涼時所用的扇子引入,并將扇子與大象耳朵的形狀聯系到一起,向學生闡述“扇”字的用途和效果,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文本描繪的含義。然后,教師借助小學生熟悉的《西游記》中鐵扇公主使用的“芭蕉扇”進一步啟發學生了解“扇”字的使用場景,回憶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情節,加強學生識字與已有場景和故事內容的聯系,使其形成更為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師要加強字形的練習。教師在黑板或交互平板上與學生共同進行“扇”書寫練習,連續五次后,進行組詞,形成直觀的教學成果。這些內容結束后,教師要對“扇”字的講解提高一個層次,即說明“扇”的詞性,既可用作動詞,表示“扇”的動作,又可用作名詞,表示“扇子”,且用法不同時,它的讀音也發生了變化,讓學生感受漢字自身的美妙。

3.增加課堂活動,多方式詮釋文本。閱讀文本不僅需要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還要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從故事中獲取有價值的思想內容??紤]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教師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與升華需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詮釋,擴大文本在小學生心中的影響力。

在《大象的耳朵》一文的講解中,閱讀文本的教學可采用“先講解,再表演,后升華”的方法。首先,教師帶領學生通讀全文,讓學生能夠順利地朗讀,在此基礎上,向學生講解文本整體的表面意思。然后,每個小組的各成員分角色扮演大象、小兔子、小鹿、小馬和小老鼠,讓學生輪流站在大象的位置與各小動物進行交流,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教師總結閱讀文本的內涵,結合學生互動的情況,采用類比法進行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將自己設定為大象,班級同學則是其他小動物,設身處地地思考“當自己與他人不同時,自己該如何面對的問題”,并列舉學生常遇到的學習和生活問題進行分析,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對閱讀文本內容理解的升華。

4.布置思考性作業,訓練獨立寫作能力。閱讀結束后,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寫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若一味布置枯燥的字詞練習作業,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在課下時間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個人看法和想象內容。雖然低年級小學生會在寫作中用拼音代替漢字,但仍可以發揮出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作用。

《大象的耳朵》一文的課后習題不單單包括對基礎知識的重復練習,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思考性寫作內容。寫作內容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想象空間,不可過于死板教條。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將自己假想為一種動物,描述一下自己所過的生活,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字詞,大膽想象,形成書面表達。根據以往經驗,小學生的寫作會存在各種問題,需要教師進行批改與完善。因此,教師需要做好寫作內容的批改工作,既要寫出修改意見和方法,又要批注鼓勵性評價,使學生保持積極開拓、勇于追求、敢于克難的學習態度,鍛煉學生思維發展,完成教學目標。

本文以部編版教材《大象的耳朵》為案例,分析了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此文的研究涉及導入、基礎知識教學、閱讀文本教學及課后作業的布置四個環節,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借鑒。

猜你喜歡
部編教材閱讀教學核心素養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大手牽小手,我們一起走
把脈漢字教學,凸顯中國意趣
把握部編教材特點 落實語文核心素養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部編教材”教學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