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吞咽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導致的吞咽障礙患者功能恢復療效

2020-07-28 08:58王小萍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吞咽障礙腦卒中

王小萍

[摘要]目的:探討吞咽康復治療應用于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意義。方法:將該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60例吞咽障礙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數隨機分組,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的去除病因的藥物、手術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結合吞咽康復治療,觀察兩組干預前后洼田飲水試驗分級。結果:觀察組的療效及洼田飲水試驗分級均高于對照組。結論:早期吞咽康復治療對吞咽障礙患者的功能恢復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吞咽康復治療;吞咽障礙;腦卒中

[中圖分類號]R2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135-02

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包括運動功能障礙、言語、吞咽障礙,其中腦干吞咽障礙發生率為40%~70%。吞咽障礙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無法正常經口獲得營養物質,進食與飲水時引起嗆咳與誤吸從而導致患者機體無法得到有效供給及營養,進而引發患者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脫水,長期誤吸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產生窒息。由此可見,為腦卒中吞咽障礙的患者提供早期的吞咽康復訓練對防治呼吸道感染,減輕吞咽障礙有重要的意義,定西市人民醫院康復科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對其中30例吞咽障礙患者進行及時的康復訓練,吞咽功能恢復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材料

60例患者均經相關診斷學檢查,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40-50歲,平均45歲?;旌闲妥渲?例,梗塞26例,腦出血占28例,其中有兩次以上病史患者30例。初次卒中患者30例。病程介于5-30d。根據洼田飲水試驗分級:淇中,對照組14例V級、8例IV級、8例皿級,實驗組同為14例V級、8例IV級、8例I級兩組患者的臨床基本資料經過統計學計算不存在顯著的差異,即p>0.05,可進行研究和比較。

1.2訓練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人院在人院后施行常規的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其中觀察組則與此同時配合吞咽康復治療訓練,主要康復治療方法包括:

1.2.1健康教育和指導

在對患者進行吞咽訓練前,對家屬進行有關的健康教育和指導,積極配合治療,具體包括:①進食環境:患者應選擇在一個安靜明亮的房間中進食,食物放在患者能夠觸及且能安全進食的地方,可通過食物的顏色味道增加食欲。②正確的進食姿勢:如果患者頭頸控制能力好,最好采取坐位;如果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較差時,取軀干前屈30度仰臥位、頸部前屈(此時,咽部和氣道成一角度,防止食物因重力滑入氣管,)偏癱側肩用枕頭墊起,護理人員位于患者的健側(避免患側忽略),食物最好放在一張置于床上的可以調節的桌子上。③應選擇的食物:密度要均一,粘性要適當,不易松散且容易變形,開始以半流質為宜。④進食量和速度:剛開始以2-5ml,以后根據病情酌情增加或減少;并根據患者狀態調整進食速度。⑤改進餐具選勺面小,食物難以沾上的金屬勺,盤子或碗帶有吸力,不易掉落。若患者伴有偏癱,可利用代償性工具。⑥口腔護理:每次進食后清潔牙齒和口腔。⑦治療期間觀察患者有無發燒、咳痰、夜間咳嗽等情況,并記錄患者經口進食的次數和總量,注意營養的攝取足夠。

1.2.2吞咽器官運動功能訓練

①呼吸訓練:正常人,吞咽的一瞬間呼吸是停止的,而吞咽障礙患者在吞咽時會有吸氣狀況,就會引起誤吸,因此在吞咽氣管訓練前應先進行呼吸訓練是必要的,呼吸訓練包括縮口呼吸,用鼻吸氣,縮攏嘴唇呼氣,呼氣控制越長越好。腹式呼吸,患者仰臥位屈膝,治療師將手放在患者的上腹部,讓患者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并在呼氣結束時在上腹部稍加壓力。②口顏面肌群的訓練:下頜開合、下頜向左右移動、緩解下頜痙攣(輕柔按摩/牽張)、閉唇、抗阻閉唇、吹氣練習、伸/縮舌、舌向左右、舌面舌根抬高、環繞動乍。③咽、喉訓練:讓患者按住墻或桌子大喊,或雙手在胸前交叉用力推壓。

1.2.3感覺促進綜合訓練:①壓覺刺激,進食時用湯勺將食物送人口中,放在舌后部,同時增加湯勺下壓舌部的力量。②味覺刺激,給患者酸的或有強烈味道的食物,給舌以味覺刺激。③冰刺激對于吞咽反射延遲或消失效果更佳,冰刺激可有效的提高軟腭和咽部的敏感度,使吞咽反射容易發生。方法:用冰棉簽(用水浸濕棉簽后放在冰箱冷凍室備用)輕觸患者軟腭,顎弓、咽后壁、及咽后部,左右交替;冰刺激后讓患者做一次空吞咽動作,促進吞咽反射啟動;訓練時棉簽應大范圍(上下、前后)、長時間地接觸需刺激的部位;每次治療時間20~30分鐘。

1.2.4電刺激治療,低頻電刺激治療,頻率小于1000HZ、雙向方波,波寬700微妙,治療30-60分鐘,每天一次,每周5次。

1.2.5治療性進食是攝食一吞咽訓練的前提是準確地進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判斷由專門負責言語吞咽治療的醫生負責。方法如下:①低頭吞咽,吞咽時頸盡量前屈。②點頭吞咽,每次吞咽食物時先后屈,再盡量前屈。③側方吞咽,吞咽食物時頭頸部向兩側做側屈或旋轉,④空吞咽或交互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做咳嗽清嗓,或做幾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再繼續進食下一口食物。⑤嗆咳的處理:應彎腰,頸彎曲,身體前傾下頜低向前胸。食物卡在喉部,應彎腰低頭,治療師在肩胛骨之間快速連續拍擊,使食物咳出。亦可采用Heimlich操作法:治療師或家人站在患者背后,將手臂環繞在胸廓下,雙手十指交叉,對橫隔施加一向上猛拉的力量,由此產生一股氣流通過會厭,“吹”出阻塞物。

1.2.6球囊擴張治療對于環咽肌失馳張的患者效果更好。方法:由護士或醫生按插鼻飼管操作常規將備用的14號乳膠管經鼻孔插人食管中,再用抽滿10ml水的注射器向導管內注水,使球囊擴張,反復提拉出(注水量由3ml開始,逐漸增加)。每天一次,每次需要30分鐘。

1.2.7手術治療,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的吞咽障礙患者要考慮手術治療改善營養與吞咽功能。

1.3評價方法

洼田飲水試驗,患者端坐于座位上,5s內飲完30ml的溫水,一口飲完未出現嗆咳評定為I級,兩次飲完未嗆咳為II級,一次飲完有嗆咳為M級,兩次喝完有嗆咳為IN級,飲水過程中,發生多次嗆咳甚至無法喝完,評定為V級。

2、結果

研究可知,兩組于干預前吞咽障礙差異不大(p>0.05)[2],干預后,試驗組洼田飲水試驗分級明顯低高于于對照組(p<0.05),具體數據如下:

3、討論

隨著腦卒中發病概率的逐漸增加,吞咽障礙的患者也愈來愈常見,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營養狀況,為促進相關功能恢復,緩解患者痛苦,吞咽康復治療對患者的治療意義重大,本文對照組予以常規的藥物及手術治療雖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恢復效果并不顯著,觀察組結合吞咽康復治療效果更佳,利于快速恢復。

參考文獻

[1]李巧云,邢海輝,針刺聯合康復訓練對于吞咽障礙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16,35[33];185-186

[2]張慧霞,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2017.8.15

[3]楊琴,康復護理訓練促進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復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2013.3

[4]任娜,吞咽障礙患者的康復訓練[J]中外健康文摘[J]2013.5

猜你喜歡
吞咽障礙腦卒中
腦卒中伴吞咽障礙患者不同訓練方法的療效觀察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護理體會
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良肢位擺放結合中藥熏敷降低腦卒中患者肌張力的療效觀察
電針聯合神經肌肉促進技術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應用綜合康復訓練的意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