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從“趣”中來,經典入心扉

2020-07-30 13:57周琳
語文天地·小學版 2020年7期
關鍵詞:古文國學課文

周琳

國學經典燦如星辰,代代傳承,歷久彌新。如今自上而下都積極提倡學生誦讀經典,但教者在低年級經典誦讀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是發現存在一些問題:經典誦讀似乎始終難以突破機械背記的教學模式,或誦讀方式簡單機械,引起學生排斥恐懼;或教學資源缺少整合,導致課堂內外脫節;或學而不用,忽視價值生成……因此,誦讀效果并不樂觀。如何讓經典誦讀真正為學生所愛,真正走進他們的心,筆者認為還是應該從“趣”字上下功夫。

一、讓誦讀樂趣無窮

面對《國學經典》,教師采用的最普遍的教學方式就是誦讀。誦讀是中國最傳統的學習方式,也是最鍥合中華經典的學習方式,它讓學生直面經典,既感受其文字、音韻之美,又便于記憶積累。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我們在堅持以誦讀為主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不斷變化形式,創新游戲,讓誦讀形式多種多樣,讓誦讀過程充滿樂趣。

翹翹板:學生分成左右兩大組,第一大組讀一句,接著第二大組讀一句,循環往復,聲音此起彼伏,好象在玩翹翹板一樣。

推浪花:根據座位安排的特點,安排“推浪花”游戲。先是“一浪高一浪”:由坐在第一排的學生先讀,再由第二排的學生讀,依次類推,到最后一排學生讀;然后“后浪推前浪”:由后排往前讀。一浪接一浪,動靜結合,形象有趣。

開火車:此種誦讀最常用,能很好地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有利誦讀和記憶。一方面因為“開火車讀”是一個接一個讀,學生一開小差,就會接不上去;另一方面,“開火車讀”它檢查的是學生個體的誦讀情況,因此他們在誦讀的時候會聚精會神、聲音響亮,以此來表現自己。

拍拍手:將誦讀的內容編排出一定的節奏,同桌兩位學生面對面,邊拍手,邊誦讀,如同吟誦兒歌一般,輕快有趣。誦讀的節奏和拍手的形式不僅老師可以規定,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創新。如《長干行》一詩,可以“郎(拍手)/騎(拍手)/竹(拍手)馬來(拍手),繞(拍手)/床(拍手)/弄(拍手)/青梅(拍手)”;可以“郎騎(拍手)/竹馬(拍手)/來(拍手),繞床(拍手)/弄青(拍手)/梅(拍手)”;還可以一字一拍,每句尾字拖長……

還有“點點頭”“對歌兒”等,這些誦讀形式簡單易行,雖然只是誦讀形式上有變化,但是好聽的名字勾起了學生的興趣,不斷變化使用又活躍了課堂氛圍。課堂上老師生動性命令一起:“小小波浪推起來” “小小板兒翹起來”、……學生咿咿呀呀的誦讀聲此起彼伏,煞有樂趣。

二、讓理解意趣盎然

對經典誦讀,不少教師推崇的是“素讀”,就是不求甚解,放任學生們隨意而讀,率性而背,背得更是艱難。也有一部分老師,課堂上詳盡講解,廣泛拓展,學生聽得一知半解,所學的經典詩文卻沒有充分誦讀,更談不上背誦。

1.圖畫點撥

圖畫是最直觀、最有效的理解輔助手段。有時生澀的講解學生仍然渾渾噩噩,一幅圖一映示,不必多費口舌,學生就了然于心了。如教學楊萬里的《舟過安仁》一詩時,我就出示了一幅圖,讓學生看看圖,讀讀詩,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學生在圖畫的提示下,稍作思索,就說得八九不離十了。

2.故事含蓋

低年級學生都愛聽故事,有時老師在了解了詩人創作經歷的前提下,可以創作一個小故事,巧妙地將詩文意思含蓋其中,聽完古詩,再讓學生來說說詩文意思,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三字經》中的許多典故:“香九齡,能溫席”,黃香小小年紀為父親溫席、打扇感動了無數人; “披蒲編,削竹簡”“頭懸梁,錐刺股”……這些動人的故事,老師適當選擇講給學生聽,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句意,而且能一掃誦讀時的枯燥沉悶之感,有效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

3.課文輔助

低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簡短的小古文,由于他們對古文語法特點完全不了解,理解上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低年級的小古文有一些是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相匹配的課文的,如《破甕救友》與《司馬光》,《菊》與《看菊花》,《狐假虎威》等,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文“古今對照,文白對讀”,即引導學生先讀古文,再讀讀對應的白話課文,這樣做既化解了學生理解古文的難點,在對讀中“其義自見,不待解說”;又強化對比,同一個故事內容,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便于學生對古文形成感性認識。

三、讓運用情趣橫生

學以致用,但是對于國學經典,平日里,老師教完、學生背完,往往就是經典學習的終點,根本沒有去想到“用”。 經典對于低年級學生更是猶如高山流水、陽春白雪,“用”來遙不可及,導致的后果就是學得快、忘得快。那國學經典能不能用?如何去用?如何“趣”用呢? 我想起碼可以從下面兩方面嘗試。。

1.知行合一

低年級誦讀必選《三字經》?!度纸洝酚薪隁v史,涵蓋了中國傳統教育的精髓,熟讀成誦,不僅可以學習語言文字,而且能夠“知天下事,通圣人禮”。下課鈴響了,誦著“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學生再也不象以前那樣一哄而起往教室門口沖去。整理小課桌了,誦著“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自己的課桌整理得越發仔細。學習上有人偷懶,誦著“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眮砼u他,班中出現孝親之舉,就用“羊跪乳,鴉反哺,人之情,孝父母?!眮肀頁P他?!b著經典,矯正言行,既活潑有趣,又春風化雨。

2.牙牙學語

古文的表達形式和現在大相徑庭,讓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去學習他們的表達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兒童是天生的模仿家,如果我們在文本的關鍵詞、句中尋找切入點,讓學生依葫蘆畫瓢般地適當模仿,也能啟蒙學生對古體文譴詞用句的感悟力,激發他們學習小古文的興趣,以實現“文”“言”共生的美好結果。這里的仿與其說是學,不如說“玩”,是讓學生以一種隨意玩樂、信口“胡說”的心態來學古語,千萬不可以文言文的條條框框來束縛。

《鄉村》一文最后一句“飛燕一雙,忽高忽低,來去甚捷?!本涫焦ふ?,內容又具拓展性,我便用來讓學生模仿。在我出示的圖片啟發下,學生仿得有模有樣:“白鵝一雙,忽歌忽游,來去甚捷”,“小狗一雙,忽遠忽近,來去甚捷”,“蝴蝶一雙,忽飛忽停,來去甚捷”……還有“青草地,放風箏,汝前行,我后行”一句,學生仿得更是有趣:“上樓梯,腳步輕,汝前行,我后行”,“綠茵場,做游戲,汝前行,我后行”……學生沒有文言文基礎,完全是憑借著語言的直覺和表達的本能來戲說仿寫,所以語言自然質樸,情趣盎然。

每個學生都有一片肥沃的心田在等待著播種,誦讀國學經典,就是播下高遠智慧和優秀人格的種子,它將成為學生受益終身的精神、文化根基。但是學從“趣”中來,一切簡單機械的教學都會被學生排斥與心門之外,讓我們從“趣”入手,讓學生能快樂、輕松地徜徉于國學經典的百花園中,采擷芬芳,釀出甜美。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天一實驗小學(214171)

猜你喜歡
古文國學課文
綠豆發芽(小古文版)
“垂”改成“掉”,好不好?
稱象
嫦娥奔月
流行語譯成古文也有腔調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