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的策略分析

2020-08-04 11:11練潔
家長·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德育策略小學語文

練潔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課堂當中要適當地滲透德育的相關內容,然而德育和語文課堂卻是相對獨立且又有聯系的兩個方面。那么,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就需要采取一些策略,作者就如何從語文教學中的基礎知識教學、課文文本教學以及課后作業教學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德育;策略

德育為先,能力為重,是我們培育學生的宗旨,德育是我們教育教學的根本。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培育學生如何做事、做人。語文重在文化的傳承,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德育滲透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之中,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不僅包括在語文課堂中學生能夠學習到德育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通過德育知識更好地理解語文學科的相關知識。其實,語文是一種思想的表達方式,很多語文課文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知識,所以在語文課本中滲透德育教學是一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事情。

一、從基礎知識教學中展現中國文明的優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學生從小就浸入在我國優良傳統文化之中。語文是傳遞文化,傳遞高尚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字、詞、句一直都是基礎知識關注的焦點,教師應該在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滲透審美情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中國文明的優美。在寫字教學當中,依據中國傳統漢字的構詞規律,運用美育教學的原則,有機滲透德育,引導學生自主地觀察探索漢字,觀察每一個漢字構成的奇妙,讓學生能夠通過漢字與日常行為規范結合起來,從小小的漢字當中學到日常為人處事的道理。

例如,在《草原》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就可以通過對生字生詞的分析理解將德育知識貫穿其中?!颁秩尽边@個詞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這個詞說的是用水墨或者色彩涂抹畫面,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而“渲”則是一個典型的形聲字,左邊的三點水表示利用水墨或者色彩等液體進行畫畫,而宣字則是它的讀音。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我們不僅可以告訴學生“渲”這個字的結構和意思,還可以教授學生,藝術家們是如何利用色彩將原本平淡的畫布變得豐富起來的,從而引申到學生要用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文明道德將自己的人生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基礎知識教學是語文教學當中的重點之一,字、詞、句是語文學習的根基,從基礎中浸入思想,從根基中滲透精神文化,借助教師富有內涵的教學,能讓學生學到除基礎知識以外的德育知識,從而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

二、從課文文本教學中挖掘德育的基礎

德育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之中,一言一行兼德育,而對于語文教學,德育文化更是無所不在。課文文本教學是一切教學的基礎,應深層挖掘教學內容,把語文課本中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民族自豪、奉獻精神等德育內容都挖掘出來。教師通過對課文文本的教學,譬如一些典型人物,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他們可歌可泣的性格特點和光輝事跡,感受到自然的美妙,由內而外地感受到人文風情,從而能夠培養出學生博大的情懷,讓學生能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例如,在《草原》這篇課文,它是一篇對大自然歌頌的課文。從一開始課文就用大量的篇幅來描寫草原的美妙?!霸谔斓紫乱槐糖Ю?,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草也是綠的?!苯處熆梢酝ㄟ^對景物描寫的分析讓學生感受到草原生活的廣闊與美妙,從而激發出學生對草原的熱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然后利用多媒體展現草原上的風土人情,感受草原人的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熱情好客,感受蒙古人的熱情豪邁,進而讓學生開闊視野,獲得人生洗禮。

課文中的德育元素很多很多,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因素,將這些與學生的生活構建鏈接,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體驗與收獲;教師要善于從課文文本中挖掘出德育的基礎,讓學生能夠在語言美妙的表述當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大自然的奇妙。

三、從課后練習教學中踐行德育理解的闡述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習文寫作是課后練習的內容之一,而閱讀寫作的能力提升則來源于生活。德育通過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將閱讀、習作與德育進行有效融合;通過在閱讀和寫作課程中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透徹分析事物以及客觀認識事物的習慣和能力,能夠讓學生在運用語言技巧的基礎上,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寫作,從而獲得更加強大的寫作技能,讓學生在觀察感悟和分析能力的過程當中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也是一種對文化的傳承。

例如,中國的傳統節日豐富而多樣,不同的節日寓意不同,而這些節日卻蘊藏著深厚的德育內容。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教師可以讓學生描寫自己經歷過的傳統節日,以及在節日當中發生的事情。而這些課后作業能夠成為激發學生感受日常節日當中的家庭氛圍,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傳統節日所蘊藏的文化知識和傳統知識的動力,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地去了解傳統文化、欣賞傳統文化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而學生在將傳統文化內容變成習作的過程當中,則能夠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自覺地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對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更加自覺地感受德育,從而將德育更好地融入語文教學過程中。

四、結語

總之,在語文課堂當中滲透德育教學,不僅要從單一的某個方面出發,而且要在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當中進行。學生通過對基礎知識、課文文本以及課后習作的學習,在教師的幫助下感悟德育的精髓。教師應該緊緊抓住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將德育逐漸滲透到日常教學當中,從而讓學生能夠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生年.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20(3).

[2]何書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取向與實現路徑[J]學周刊,2020(6).

(責編 侯芳)上接32頁到何為“立德樹人”。

(三)因材施教,探索教材中的優秀教育資源

基于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而言,思政課中存在著諸多內容較為復雜、不貼近實際的問題,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在于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因此要做到適量、適當、難易適中,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所在。首先,教師應當突破以往的傳統教學思維,對于新課改要有新的、系統性的認識,不斷探索和挖掘教材中所蘊藏的深刻精神主旨,并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年齡階段與個性特征,以及當下的社會大環境,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其次,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義務教育小學思政課《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落實了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以學生實際生活構建課程內容,提出了適合新時期的德育理念。教師應當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斷地探索和挖掘教材中的優秀教育資源,并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例如,教材中的提出小學生應當尊老愛幼,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教材內容后,對學生發起提問“生活哪些行為體現了尊老愛幼的精神?”“哪些行為是不正確的?如果是你,會怎么做?”由于要落實小學生“立德樹人”的思想觀念,教師應當從“立德”與“樹人”的角度分別挖掘出教材中的深刻內涵,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明確正確的道德觀念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三、結語

結合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將“立德樹人”理念與小學思政課教學有機融合,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彰顯思想政治課的寶貴價值。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的起點和根本任務,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開展具備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實踐活動,然后將正確的道德觀念逐步轉換成為學生需要的精神財富,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紀立建.立德樹人:思政課議題式教學的應有之義[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31).

[2]韋健.新建城市小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J].廣西教育,2019(21).

作者簡介:李拾金(1963.9-),男,漢族,福建將樂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研究。

(責編 侯芳)

猜你喜歡
德育策略小學語文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Passage Four
高?!暗掠秊橄取钡睦碚?、實施及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