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分析

2020-08-04 11:11胡發鵬
家長·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小學教學培養策略核心素養

摘要:道德與法治教學貫穿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從咿呀學語的嬰兒到年過半百的老人,無時無刻不受道德與法治的制約。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始終貫穿于學生的課堂之上,由此可見,要高度重視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在小學階段,學校就應該培育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诖?,本文將以核心素養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嘗試提出培育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道德與法洽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基礎。學生如果沒有形成正確的道德素養,即使學生取得的分數再高,也不會被社會接受。學生如果不懂法律的重要性,做出違反法律的事,即使取得耀眼的成績,也不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也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一部分。在課堂教學上,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境,也需要其他學科教師的培養塑造。同時,在課外時間,也需要家長共同配合。

一、營造有趣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觀念還尚未成熟,相對于單一的文字教學,他們更愿意處在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教師在講述道德與法治時,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有趣的教學情境。如:在學習“人大代表為人民”這一課程時,教師為學生安排特殊的教學課堂,教師為學生講述了人大代表是什么,人大代表如何產生的相關理論。然后抽出課堂上的20分鐘,讓學生分角色扮演了人大代表的選舉流程。有學生扮演工作人員做選民登記,有學生扮演人大代表并做發言,同時還有人大代表和選民見面的具體環節。這種不一樣的課堂教學,讓每一個學生真切地了解了我國基層人大代表的選舉流程。無論是身為“工作人員”的學生,還是身為“人大代表”的學生,還是身為“選民”的學生,都在快樂中學習知識。

這種有趣的教學情境,相對于枯燥的語言、文字輸入,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的課堂,讓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情景設置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對人大代表制度有更徹底的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生活中,遇到有關“人大代表”的問題,學生也會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這種教學情境,既讓學生覺得學習很輕松、愉快,也保證了教師的教學效率。相反,學生如果一直處在枯燥的學習情境中,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理論教學與有趣的教學情境相結合的方式,創新傳統的課堂,注重學生的想法和需求。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過小,他們還不能長時間、不間斷地接收新知識。教師將理論講述和有趣的情境相結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不僅如此,課堂效率也有了提高。

二、跨學科教學

跨學科教學的策略就是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不應該只局限于專門的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相關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通過講課內容,學生了解了我國具體的道德準則和法制法規,內心有了基本的理論基礎。但是只通過教師在一節課堂上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其他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教師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素養。因為,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所有階段。

有關法律知識在生活中很容易碰到。針對學生的法律,比如說《未成年保護法》。小學階段,學生年紀處在6~12歲之間,都屬于未成年人。那有關未成年相關的法律法規,任何學科的教師都應該經常告訴學生,讓學生在所有教師的教導下,對法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形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小學階段教師的教學對象都是未成年人,所以未成年人需要學習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不能只依靠專門的“道德老師”,也需要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

“法律保護我們成長”這一節課,告訴了學生“我們受特殊保護”,這里的特殊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也是享受國家義務教育的保護。同時,小學的學習還處于義務教育的階段,我國保護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這種權利不是嘴上說說,教師應該時刻教導學生,并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學生是弱勢群體,他們憑借自己的力量還無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任何教師在遇到學生的合法權益被侵害時,都應該施以援手。道德與法治貫穿于人的日常生活中,學生時時刻刻都可能遇到道德問題,單純依靠道德與法治一個科任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應該所有跨學科任課教師共同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學,才能達成目標。

三、跨課堂教學

跨課堂教學,就是不能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局限于課堂上的四十分鐘,還應該連接課上教學與課外教學。教師上課時間只有四十分鐘,教師再認真地授課,學生再努力地集中注意力,學生也只能收獲課堂四十分鐘的知識。這與學生真正遇到的道德問題、法治問題是呈極大不對等的局面。此時此刻,就要讓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

在五年級下冊《我們的公共生活》這一課時的課堂上,教師在教授這一課時,聯合家長的力量,共同組織的一場特殊的“保護公共設施”的課外活動。教師帶領家長和學生共同去往一個公園里,通過每個學生在公園里的表現為學生打分。這種教學活動,不僅促進了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保護公共設施。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設施的觀念逐漸在腦海中扎根、發芽,最終促使學生長成一個高素養的人。

四、結語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和家長以及學生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在一言一行中教給學生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教師、家長的親身示范教學,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培養,需要專業的“道德老師”為學生營造專門的教學情境,也需要跨學科教師的努力,同時也需要課堂、課外的結合,跨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顏華.道德與法治課涵育學生核心素養路徑分析——以“生命的思考”教學為例[J].新課程,2019(8).

[2]王利軍.淺談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J]絲路視野,2018(6).

[3]林敏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4).

作者簡介:胡發鵬(1964.10-),男,漢族,福建省龍巖市人,大專,研究方向: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

(責編 張欣)

猜你喜歡
小學教學培養策略核心素養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淺論小學課堂激勵性評價遵循的原則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