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中學閱讀教學中的感悟

2020-08-13 07:14施秀娟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心靈新課程詩人

施秀娟

【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閱讀教學中的感悟摒棄了語文教學的功利企圖,致力于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語文內在素養,與新課程的理念完全契合。教師在閱讀教學的實踐和研究中,應致力于悟“情”、悟“韻”、悟“法”,使學生在不斷的閱讀和實踐中培養語感,提升素養。

【 關鍵詞】閱讀教學 感悟 “情”“韻”“法”

新課程在遵循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下,注重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而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中我們所倡導的“感悟”,它摒棄了語文教學的功利企圖,致力于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語文內在素養,與新課程的理念是完全契合的。

所謂感悟,一是感性的體驗,二是理性的思考,是對語言內涵的體味和對語言形式的深層理解。清代學者陸世儀說:“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斷,悟心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擊不已,火光始現?!睆闹锌煽闯?,感悟是人人都具有的,只要給以正確的引導,就會發出“火光”,“感悟”這種個人稟賦的客觀存在,就決定了培養和開發的現實意義,同時也為我們現階段的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良機和思路。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感悟、去體驗、去思索和收獲。

在長期閱讀教學的實踐和研究中,筆者把感悟文章的悟點分為悟“情”、悟“韻”、悟“法”。

一、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文學作品中最活躍的因素。滲透在作品中的種種情愫,細微的,似涓涓溪流,崇高的,如長江大河,讓我們感受著滄桑心靈最美的變奏。而要想使學生悟“情”,教師首先要創設氛圍,把學生引入意境。黑格爾說:“藝術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從來就是尋找引人入勝的情境,就是尋找可以顯現心靈方圓的深刻而重要的有趣和真正意蘊的那種情境。教學情境是指體現在課堂上的特殊氣氛和情調”。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各種手段和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使師生首先入境,而后才能動情。即葉圣陶所謂的“入境始與親”。比如執教余光中先生的《聽聽那冷雨》這篇散文,我先讓學生回憶并背誦了余光中先生的《鄉愁》這首詩,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祖國的一種眷戀和思念之情。同時我還設計了一段導語:“臺灣詩人余光中由于命運的安排不得不離開祖國,幾十年來,他經歷了離別家園的痛苦,浪跡天涯的辛酸,卻始終在精神上與祖國血脈相連。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聽聽那冷雨,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讓我們去共同體會那綿綿的鄉愁吧!”通過這樣的導入,渲染了一種愁思綿綿的氣氛,創設了一種教學情境,增強了感染力。當然,“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好文章亦是如此,《聽聽那冷雨》這篇散文表面看來晦澀難懂,仔細品讀,才能悟出常人難以體會的深沉的情感。閱讀時的迷惘混沌,需要我們執著地走出晦暗的迷宮才會豁然開朗?!皾M紙荒唐言,誰解其中味”,當歷史的書頁在不知多少個歲月的黃昏緩緩地翻過,我們才會在某個燦爛的黎明嗅到它文字的清香,感受到那個時代跳動的脈搏,體味自己心靈的悸動。妙趣需要等待,奇跡需要堅守,這就是感悟的力量。

二、悟“韻”

所謂悟“韻”,即悟一篇文章的意蘊意境。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文章重點語句、重點字詞所表達出來的形象美、色彩美、聲音美,感悟作品的意境,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直接的、準確的、敏銳的感受能力。閱讀教學中,尤其是詩歌的教學特別要引導學生去感悟。凡是優秀的詩歌,都與詩人的悟性相關。悟性是詩人感受世界的高級智能,對于我們學習者來說,我們學習詩歌就要深入到詩人詩歌生命的深處、意識的深處,感受到詩人的詩意、詩境。賞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需要靜心感悟,詩人與南山天天相見,但卻熟視無睹,獨有一天在采菊之際,偶一抬頭,“悠然”之意溢于心頭。詩人悟到了,讀者也要悟,也要有這樣的心境,平和安詳寧謐意靜,拒萬端雜念于胸外,而此時若迷醉于金錢、碌碌于功利、心情浮躁就無法領悟。如果我們還要問,這“悠然”之意又是什么呢?我們不明白,詩人也說不出,說不清,也不消說,只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詩人的“忘 言”是真實的,也是策略的。而讀者的悟也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常常要靠靈性去認識或領會。詩歌的根本出發點是對人類自身的關懷,對人生世事的感悟,要感悟詩歌,就要伴隨詩人心靈的悸動。悟“韻”應該是對一首詩、一篇文章的整體性把握,常常以有限的課堂和書本為依托,以宇宙和生命為參照,冷靜客觀地表達人類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獨立穎悟的期待。如學習曹操的《觀滄?!?、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就要跟隨作者,有一種整體上的大悟,這種大悟,始之于宇宙,發之于心靈,是一種徹悟。感悟意境主要是契合心靈的感應,同時又符合藝術審美的真實。因此,一篇篇美文佳作與其讓教師分析得支離破碎,還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文學作品中那“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神韻。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要再在作品與學生之間做一名說破道盡的媒人,而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與學生一同去品味作品中的“韻”。

三、悟“法”

所謂悟“法”,即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悟思維之方法、寫作之技巧。我們反對“支離破碎的、繁瑣的講解”,并不排斥對關鍵字詞句段甚至對篇章結構的品讀;我們反對“題海戰術”,其實反對的不是適度的訓練而是“不悟法”。語文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的關系與數理化等學科有很大的不同。數理化等學科,沒有相應的知識就沒有相應的能力,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條件,而語文知識卻不能直接轉化為語文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津津樂道、費盡心力重復講解語文知識,無論語法知識、文學文體知識、還是讀寫知識,都不直接介入讀寫過程。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感受——感悟(形成語感)——積累——運用,循環往復,才能逐步提高。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程度不夠的原因,閱讀太少是一個,閱讀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個?!庇纱丝梢?,閱讀教學中悟“法”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窮盡的。一個學生可能在一整年里都沒有把某種東西弄懂弄會,可是終于有那么一天,他懂了,會了。這種“恍然大悟的內在精神力量,是在學生的意識里逐漸積累起來的,而我們做教師的人,是在用自己的信心幫助它的積累?!笨梢?,感悟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樹立感悟的思想,時時處處把語文教育的情與思、智與力用在“悟”點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重返閱讀的本真,直抵心靈的圣境。

猜你喜歡
心靈新課程詩人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詩人”老爸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憤怒
冬日蘇格蘭 震撼心靈的美
美味下飯劇,胃與心靈的治愈
喚醒心靈
心靈小語
想當詩人的小老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