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應與超越:職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的路徑分析

2020-10-30 01:51王保林
職業技術教育 2020年26期
關鍵詞:超越適應產教融合

王保林

摘 要 職業院校與企業通過產教融合實現訴求的統一,促進了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推動了企業一線生產革新。職業院校與企業在產教融合推進過程中,逐漸從“相互適應”走向“自我超越”,同時在適應與超越中實現更高層次的產教融合。合作中的適應體現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合作中的超越體現為創新人才培養方式。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的關鍵在于,提高產教融合工作質量,建立合理的合作交流機制,以全局視野突破思維局限。

關鍵詞 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適應;超越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0)26-0006-06

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將產教融合作為全部七項舉措中的第三項加以強調,從多個方面明確了產教融合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與之相應,許多地方也推出了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職業教育發展新舉措,如河南省政府于2019年11月印發《河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從六個方面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其中第二項就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不斷彰顯。通過產教融合,職業院校與企業彼此融合、互相促進,通過提升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實現了訴求的統一,這是產教融合的重要基礎。同時,產教融合對于參與各方也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可以提升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推動產業一線的生產革新,這是產教融合不斷發展的重要保障。職業院校在積極落實政府關于產教融合政策要求的同時,也要根據本地和產教融合雙方的具體情況,處理好“適應”和“超越”這一對矛盾。本文主要結合安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以下簡稱“學?!保┊a教融合實踐,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一、職業院校推進產教融合的地域性背景

由于空間、時間和經濟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產教融合總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職業院校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校的辦學活力、實力、競爭力,一般會主動尋求優質企業,追求更大范圍更高質量的產教融合成果。與之相比,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來源相對寬泛,指向性并不明確,“企業作為完全的經濟實體,不具有承擔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校企合作的意愿并不強烈”[1]。企業新員工的補充也并非依賴于職業院校特別是產教融合合作方院校,他們完全可以在更多的院校中選擇新員工,未必局限于一地一家的職業院校。這就導致企業雖然也表現出產教融合的積極性,但遠沒有職業院校的熱情和急迫。

“在行業競爭壓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少企業缺乏參與產教融合的發展動力,即便是響應國家政策來參與職業院校產教融合,也多半是淺嘗輒止,不愿與校方展開深入合作?!盵2] 企業從產教融合中獲得的直接收益無論是時效性方面還是針對性方面,都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企業本身的實際問題。有研究發現,在產教融合中企業參與實習總體上是獲利的,但各企業之間的差異較大,所以企業是否主動,對產教融合的實施和效果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產教融合,職業院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職業院校要在完成人才培養這一基本任務的同時,為生產企業帶來更直接的幫助,這對于發展和鞏固產教融合成果至關重要。

從全國范圍內看,不同地區的職業教育有不同的發展特點,不同地區產教融合也有著不同的發展特點。發達地區的職業院校畢業生有著更為多樣化的就業渠道和更多的就業機會,企業對高素質員工的需求也比較旺盛,企業整體水準也處于整個行業發展頂端,它們的產品質量、生產技術、企業理念、管理機制等都比較先進,可以引領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從產教融合的具體內容來看,職業院校一般是追隨企業的,企業從生產技術、管理機制、企業文化等多個方面主導著產教融合過程。而中西部地區的廣大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和就業機會相對不如發達地區,與職業院校合作的企業和發達地區相比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

由于歷史原因,職業院校和企業有著各自的發展共同體,兩者關注及應對新技術新理論新文化的態度和措施存在一定差異,面對的具體問題也千差萬別。這就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掌握、關注的新技術新理論新文化極有可能走在企業的前面。在合作過程中,除了實現共同育人這一根本目標,雙方完全可以在新成果轉化和開發等方面有更為深入而廣泛的合作。產教融合中“教”是底盤,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支撐;“融合”是途徑,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引導。因此,我國的產教融合必須是“教育主動,以教引產、以教促產、以教助產”[3]。從職業院校角度看,完全可以在適應學習企業的過程中,在某些方面某些領域或者某些具體技術上,實現對企業的“超越”,從而實現對企業的促進和引領。

二、合作中的適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

產教融合過程中,首先要發現職業院校校內教育與生產實踐的差別,盡量彌補這一差別,其實質就是向生產實踐看齊。對職業院校學生來說,是個人職業準備適應生產實踐過程;對職業院校來說,是職業教育體系適應生產實踐體系。這里的“適應”不是生產技術等某一方面的適應,而是全方位的適應,是職業院校學生整體素質的改造,是職業院校整個培養體系的完善。

(一)學生在產教融合中的適應

在職業院校培養體系中,職業知識技能無疑是重點內容,教師學生雙方都想當然地認為這些是從業人員職業素養中最專業最核心的部分,而職業道德、人際關系、企業文化、管理體系等雖然也是職業素養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在整個培養方案中,這些內容所占比重是有限的,同時這些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要方式,這一點在職業院校教育體系內部不容易突顯出來。產教融合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職業現場,在這一場景中,一切都是真實的,對新人的關注與照顧會隨時間慢慢變淡,職業實踐就這樣慢慢展開它最真實的一面。實踐會用不同的方式告訴學生生產實踐與職業院校學習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不同,這些方式有些可能是較為正式的培訓活動,比如生產企業的集中培訓和指導教師的具體指導;有些可能是用活動的結果告訴學生,哪些做法是合適的,哪些做法是不合適的,不合適的做法往往表現為實踐學習中的種種挫折、失敗、不如意等。而學生進步的標志并不是在校學習時的考試過關、作業合格、老師認可等,而是生產實踐中的這些挫折、失敗、不如意不再出現或者以可以接受的情形出現,這就是適應了生產實踐。

對生產實踐的適應既是對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檢驗,又是對學生素質結構的全面改造,也是對學生職業準備的全面提升,以適應生產實踐為抓手,促使職業教育與生產實踐實現了融合?!皞€體參與實踐活動、與環境相互作用是學習得以發生的根本機制,個體的心理活動與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是互動的、不可分割的?!盵4]適應生產實踐的過程其實也是情境學習的過程,學生從在職業院校中脫離情境的知識技能學習到具體的生產實踐中,光是知識技能完成情境轉變就是一種深度學習,更何況還要部分參與生產實踐應用這些知識技術,或者學習生產實踐中的新技能。產教融合過程中,不要只關注既定教育目標的達成,幫助學生實現知識技能的豐富發展,也要關注到他們全面的適應過程。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到一種情況,那就是生產企業之間的差異。這里強調的不是生產企業發展水平的差異,而是管理模式、企業文化、人際環境等方面的差異,適應不同的生產企業也是職業院校學生順利入職的重要素養。

(二)職業院校在產教融合中的適應

產教融合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為目標。在培養學生實踐素養的同時,也檢驗職業院校整個培養體系的培養成效,進而反映出培養體系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教融合中職業院校也存在適應問題。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適應主要表現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時段,可能是一個月或兩個月的短期實踐,也可能是半年或者一年相對時間較長的生產實踐。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可能適應周期會更長,因為從具體實踐、實踐評估、評估結果分析到培養體系的調整,需要一個更長的周期,所以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適應過程。

職業院校的適應是通過學生的產教融合準備狀態來實現的。首先就是通過幫助學生完成適應生產實踐的要求來實現職業院校的提升。職業院校的適應內容比學生的適應內容更為廣泛。職業院校在產教融合過程中,關鍵是對已有培養體系的反思,以適應生產企業的生產過程,這一適應過程其實通過學生的適應過程已經部分實現,特別是在學生適應過程完成后,根據學生適應的實際情況和學生感受,反思培養體系并加以調整,主要是增加缺少的課程、減少或者壓縮對生產過程影響較小的課程、對某些課程內容進行具體調整?!皩幼钚侣殬I標準,按照企業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校企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及時引入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促進專業教學內容、課程教材與行業企業技術同步更新?!盵5]

除此之外,職業院校還要根據產教融合過程中學生的表現調整校內教學方法,這一點對教師的沖擊是比較大的。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實操機會,增加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職業院校要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以實踐為核心,以應對企業需求為重點,從而推進產教融合效果的達成。

(三)生產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適應

除了學生、職業院校的適應,參與產教融合的企業方也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這一點對產教融合過程中的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雖然產教融合中企業處于相對主導的一方,融合活動主要圍繞生產活動展開,但對于企業來說,從以提升產品質量完成生產任務為核心任務,到增加一項培養人才的任務,企業的整個生產管理工作都要加以調整,這必定也需要一個調控適應過程。以企業方的指導教師為例,從一個會操作的高手到一個會傳授的師傅,也有很長的路要走。到目前為止,企業對這一過程的適應還相對被動,受職業院校影響較大,這是目前亟須解決的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

三、合作中的超越: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一)職業院校在產教融合過程中的超越

在人才培養方式上,學校要實現人才培養過程融入企業工作全過程,進一步深化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線的教學改革,努力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全面融合,進而協調跨界教育中學校、企業兩個層面的平衡,構建一個融合的、對人才培養有效可控的培養體系。

1.構建與培養模式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職業院校在適應產教融合的過程中,按照“以學生為中心、職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基本思路,對本身的課程設置、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和重組,突出對課程內容的改革和實踐教學的強化,構建針對性更強、特色更鮮明的課程體系,努力使學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的人才需求實現無縫對接。在課程內容方面,精選對培養優秀人才有重要價值的課程內容,將學科前沿知識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各科教學大綱既要有理論教學大綱,又要有實踐教學大綱,要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要求和目標達成的途徑與方法。在調整課程設置方面,要從企業聘請一批優秀的一線專家、技師參與到課程重構中,避免閉門造車、不接地氣等現象出現,使企業在課程目標、課程模式、課程內容、課程評價上有發言權。作為一所以培養幼兒教師為主的師范院校,安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長期聘請優秀幼兒園園長和優秀教師擔任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顧問或委員,并充分采納他們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建議,重點對各專業的《實踐教學大綱》《實習指導教師要求》《畢業設計方案》等進行修訂并嚴格落實。

2.改進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

職業院校在適應產教融合的過程中,要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與考核方式改革作為核心環節。在具體教學改革方面,應當改革人才培養方案,重新確定“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強調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的有效融合,突出課程的模塊化結構;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主線,改革教學方式與方法;深化考試方式改革,變末端考核為過程考核、多元評價,重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核;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強化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在學校學科教學中,教師非常注重培養師范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學科思想的感悟。在心理學、教育學、教法課程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模擬課堂、現場教學、情境教學、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實現在校學習過程和未來教學過程的對接,增強師范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著力提高師范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開發和應用,將現代教育技術滲透、運用到教學中,不斷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校內加強專業課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校外加強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和頂崗實習,為學生提供更多觀摩名師講課的機會,讓學生到幼兒園、小學進行教育實踐的時間不少于一個學期,培養學生的教學技能。

猜你喜歡
超越適應產教融合
科技期刊轉型期編輯的適應與發展
城市規劃如何適應城市發展的思考
適應現代社會的美術基礎教學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跨界與超越
以酒道引領中國酒文化的發展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論電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