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談學術型教師的培養

2020-10-30 19:56陸良榮
關鍵詞:教學風格

陸良榮

摘要:培養學術型教師有助于彰顯優質教育的本義,提升區域教育的品質。其具體策略有:鼓勵分層結對,凝聚團隊力量;跟進成長規劃,突破發展瓶頸;發揮領銜作用,彰顯名師效應;借助微格教室,塑造風格教師;砥礪學術探究,增強職業幸福等。

關鍵詞:學術型教師 分層結對 領銜示范 教學風格

新時代教育理念的更新,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也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營造一個有序、健康、活躍的學術氛圍,培養一批有學術研究意識和能力的教師,既是課程改革的呼喚,又是教師成長的需要。多年來,學校致力于教師培養,在教師培養的機制與方法上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成為依托教育研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典型。如何在新起點上更新理念、創新形式、突破瓶頸、提升境界,使教師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基于目前國內外教師培養的研究,學校開啟了培養學術型教師的探索。

一、對學術型教師及其培養的初步認識

(一)學術型教師的界定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原所長彭鋼指出,學術型教師具有問題與探究、學理與辨析、科學方法論等強烈意識,形成質疑與思考、廣泛閱讀與終身學習、研究與優化行動等習慣,并且善于將學習與研究內化為一種日常生活方式。換言之,學術型教師需要視野開闊、學識廣博、素養深厚、思想深邃,善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調度資訊、運用科技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學術型教師會將研究作為自身的工作習慣和生活方式,注重學習求知、質疑求真,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觀和敏銳的文化判斷力,能在學校文化塑造中起示范輻射作用。因此,有志于教育事業的教師都應該把成為學術型教師作為自己專業發展的應然追求。

(二)培養學術型教師的意義

1.彰顯優質教育的本義。

首先,加大學術型教師的培養力度,讓學校的杰出教師成長為學術型教師,成為全體教師專業發展的表率,可以發揮優質師資的示范和輻射作用;也會不斷豐富學校文化的內涵,增強師生成長、學校發展的動力,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彰顯優質教育的本義。

2.提升區域教育的品質。

培養學術型教師有助于促進區域教育的發展與創新。區域教師群體會以學術型教師為榜樣,將研究作為自身的工作習慣和生活方式;學生群體則會在學術型教師的浸潤熏陶下,逐漸形成研究意識,提升價值追求。久而久之,整個區域教育環境將趨于學術化,區域的教學品質將得到提升,進而形成研究性文化氛圍。而這種文化氛圍又會強化師生的研究行為,使其內化為自己的日常行為。

二、學術型教師的培養策略

學校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條件,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培養學術型教師,策略如下:

(一)鼓勵分層結對,凝聚團隊力量

教師發展首先是一個專業發展的問題。教師專業發展指的是,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獲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成長過程。所謂“分層結對”,即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給予針對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的指導,幫助教師迅速進入角色,及時調適,拾階而上。

新教師與老教師師徒結對是第一層次的“敲打”,其目的在于幫助新教師快速進入角色,站穩課堂,夯實基礎。結對后,徒弟會認真學習師父的經驗,師父則會仔細觀察徒弟的課堂教學,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職業倦怠期教師與名教師結對是第二層次的“激勵”。一般來說,教師在三四十歲時會進入職業倦怠期。為增強這個年齡段教師的發展后勁,學校鼓勵他們與名教師結對。例如,學校加強教科研梯隊建設,要求有較強教科研能力的教科員在指導中青年教師教學工作的同時,關注教育改革前沿;督促熱愛教科研工作的中心組成員做好學校與個人課題研究工作;要求協助組教師向名師看齊,學習經驗,勤于反思。名師的幫扶,有助于職業倦怠期教師實現從合格教師向骨干教師的轉變,完成“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并為成長為學術型教師隊伍積累“資本”。

骨干教師與名特教師結對是第三層次的“自覺”。這是更高層次的結對,學校將其稱為“名師高徒”。例如,楊春華老師與唐秦歷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唐琴老師結成師徒后,在唐老師的引領與督促下,教學水平日益提升,教學影響逐漸擴大。在這個基礎上,工作室繼續分層結對,以“名師傳承”“師徒結對”“互助教研”等多種形式,擴大結對研究,幫助更多教師實現專業成長。這種模式也為學校培養了更多骨干教師和名優教師,標志著在學術型教師培養的理念機制和路徑方法方面均更上層樓。

(二)跟進成長規劃,突破發展瓶頸

隨著教學資歷的累積,新教師會逐漸成長為骨干教師,教學業務嫻熟,管理水平高超,能夠從容應對各種教育情況,這就是所謂的“成熟型”教師。然而,從成熟型教師走向學術型教師,需要實現質的飛躍,導致很多教師的發展止步于此。這就是現實中成熟型教師常見而學術型教師鮮有的主要原因。此時,就需要在更高層次上做好規劃。

為使教師的規劃切實可行,我校對每位教師的規劃都嚴格把關,綜合分析他們的優勢和劣勢,幫助他們完善個人成長方案,爭取每位教師都能實現“三年跳一跳”。為了讓教師的成長目標明晰可見,學校還幫助教師將三年規劃細化為“每年一小步”,并與區學科帶頭人考核對接,每學期組織相關人員跟進教師規劃的落實情況,督促和掌握教師規劃的進程及發展狀態,查漏補缺,必要時會“逼”著做、“扶”著上,從教研、科研、管理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成長規劃作為教師成長的助推器,推動著教師不斷完善自我,跳出“舒適區”或“迷茫區”,明確專業成長的發展方向和“路徑依賴”,在專業探究、學術涵育、課程創新的過程中向學術型教師邁進,從而邁向一個更高階段的業務成長和專業發展的新境界。

(三)發揮領銜作用,彰顯名師效應

為發揮名特教師的示范、引領、帶培、輻射作用,并建立學術型教師培養的長效機制,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提升,學校成立了以特級教師領銜的名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為成員提供了交流切磋、思想碰撞的機會,成為學科教師自我研修與提升的平臺。比如,在公開課的“磨課”環節,以領銜名師為核心的工作室團隊可以多角度、有針對性地為授課教師提出建議,既挖掘其閃光點,又及時糾正其不足。這種團隊合作讓每一次打磨都成為新的起點,也成為青年教師成長的契機。名師工作室同時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機會以對話名家、走近大師,更新教育理念。另外,工作室成員還可以借助名師的眼光去發現自身問題,揚長避短,在磨煉與雕琢中快速成長。

名師工作室是研究的平臺、成長的示范、凝聚的核心,它不僅帶動了學校學科教師的成長,同時輻射到周邊學校,為本地區的學科建設和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平臺。在領銜示范的影響下、名師效應的催化下和探究氛圍的感染下,教師反求諸己,自我激勵,掙脫定位和角色的束縛,朝學術型教師的方向努力邁進,形成學術型教師培養的整體氛圍,最終帶領學校乃至地區的學科教育邁上新臺階。

(四)借助微格教室,塑造風格教師

為了幫助教師塑造自己的教學風格,學校設置了一個特殊的教室——微格教室。微格教室的特殊性在于教室里安裝有多個攝像頭,能從多個角度把教師上課時的語態、動作以及師生教學互動過程等記錄下來。課后,教師對照錄像檢驗,從而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改進教學,逐步形成自己穩定而有標識性的教學特色,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

“風格教師”這一稱謂是對教師教學特色的莫大肯定。當然,教師不是為了風格而風格,最終目的是讓教育教學更上一個臺階?!帮L格教師”推廣的也不是風格本身,而是風格背后的理念與價值。教師只有具備了屬于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凝練出自己的教學主張,才能一步一步在規劃中成長為學術型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風格教師”的塑造,無疑是走向學術型教師的有效進階。

(五)砥礪學術探究,增強職業幸福

培養學術型教師,還要從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著眼和入手。學校為使“創建研究性學校、培養學術型教師”成為學校新的特色品牌,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將課本、課堂、理論、研究融會貫通。一個個師德師風報告會,一本本推薦閱讀的好書,一場場學科素養的比賽,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座談,涵養砥礪創新的教育動能,教師從中感受到了職業的責任感與幸福感。如果說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安身”的工作和職業,那么職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則攸關學術型教師培養的“立命”,也是關系成熟型教師能否成長為學術型教師的重點。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基于校本研修的普通高中學術型教師培養的研究”(編號:Ja/2018/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雪林.培養“學術型教師”的校本實踐[J].江蘇教育,2017(46).

[2] 王占寶.培養創新型人才呼喚建設學術性高中[J].人民教育,2011(12).

猜你喜歡
教學風格
教師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學生習慣形成的影響
淺談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
名師教學風格的“校本化”生成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基于心理認同理論的教學風格影響因素與提升策略
名師的教學風格與課堂文化
打造個人教學風格之我見
構建個人教學風格之我見
如何展示出獨特的教學魅力
談談教學風格和學習風格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