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學應該成為一級學科的五個理由

2020-11-17 10:39聶震寧
現代出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出版業學科專業

◎ 聶震寧

一、引言:問題的由來

2007年3月,筆者在出席全國政協第十屆五次會議期間,提出了兩個提案。一個是“關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建議”,另一個是“建議將編輯學或編輯出版學列入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并定為一級學科”。于前者,筆者是第一提案人;于后者,筆者則是聯名提案人。

十多年來,前一個提案不斷被媒體提到,因為全民閱讀活動在全國范圍內一直持續升溫;后一個提案卻很少被媒體提起,因為其內容畢竟是高等教育學科建設中的一件普通事情??墒?,關于后一個提案的內容,在出版業內和出版專業高等教育里卻經常會討論到,因為這畢竟是一件關系到出版業人才培養和出版專業高等教育安身立命的大事情。

關于將編輯出版學列為一級學科的提案,確實是出版業和出版專業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要求。只要仔細辨認提出提案的12位委員的專業身份,也許就能理解提案內容與出版行業關系的緊密度。第一提案人是時任中國編輯學會會長、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桂曉風委員,聯名提案人有桂曉風、高明光、聶震寧、常城、龔亞夫、何東君、羅開富、黃景鈞、徐錫安、徐心華、唐浩明、徐式谷等12位全國政協委員,全部來自新聞出版界,都是業內資深專家。早在2005年,在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領導下,由北京印刷學院牽頭,組織召開了“全國編輯出版學教育學科建設研討會”,全國近百位高校出版專業教育工作者和出版行業專家參加,筆者也出席會議并做了發言。會后由當時的全國高校出版專業學科建設協作小組負責形成會議紀要,上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其中主要內容即成為后來這份政協委員提案?;叵氘敃r景象,會議氣氛熱烈,發言質量頗高,寄予希望很大。然而,無論是會議紀要還是全國政協委員提案,提交有關部門后,均未如所愿。

毋庸諱言,我國現代高等教育十分注意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對于出版專業高等教育,當時有一種說法,即歐美國家的大學沒有或者極少有設立出版學專業的,這一說法似乎對我國高等教育學科設立的決策很有影響。于是,出于對出版專業高等教育發展的責任心,大約還出于滿足某些借鑒歐美國家經驗的需要,南京大學張志強教授在《中國出版》2009年第9期發表了《英美國家的出版學學科歸屬及對我國的啟示》。文章首先對英美兩國的出版學學科歸屬進行了介紹。在英國的“共同學術編碼系統”(JACS)中,出版學是與信息服務、宣傳研究、媒介研究、新聞學相并列的一級學科;在美國的“教育項目分類”(CIP)中,出版學也是一個與“傳播與媒介研究”“新聞學”“廣播電視和數字傳播”“公共關系、廣告和應用傳播學”相并列的一級學科。文章在對我國出版學學科歸屬現狀和學科特性分析的基礎上,建議我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將出版學列為一級學科。

張教授的文章自然也沒有解決將出版學列為一級學科的問題,不過,卻為緊接著的出版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立提供了一些理論支持。在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領導下,出版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于2010年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7次會議獲得通過。出版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標志著出版研究生教育被正式列入我國研究生教育體系。

2009年我國一級學科調整時,出版學依舊是被置于新聞學與傳播學之下的二級學科。本來,學科之間無所謂高低尊卑,究其實只是科學體系按其內在聯系加以歸類并做出符合邏輯的排列。新聞和出版似乎也按照它們的內在聯系加以歸類。其實,內在有聯系固然不錯,但那主要是國家意識形態管理和導向上有其關聯性,并不意味著二者在學科專業上有歸屬關系。就像成立林業和草原局,并不意味著草原學屬于林業學。作為學科而言,新聞學是新聞學,出版學是出版學,基本屬于不同的專業,遵循的是不同的學科原理。長期以來,新聞專業高等教育指導委員會無法指導出版專業教學,其中緣由可想而知。再有,在新時代,隨著出版業的創新發展,對于出版人才培養需求的緊迫性明顯提升,出版專業高等教育依然被列于其他一級學科之下,根本就不能適應出版業發展的形勢。何況,出版學不能升級為一級學科,給學科評估和資源配置帶來很大困難。鑒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多年來,出版業和出版專業高等教育將出版學升為一級學科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歇。

根據有關辦法,我國一級學科的調整每10年進行一次,2020年是新一輪學科目錄的調整期,將出版學設為一級學科的呼聲愈發興起。歸納起來,認為出版學應該成為一級學科的理由至少有五個。下面將逐一陳述。

二、學科升級是出版業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的需要

出版學是建立在出版業基礎上的一門應用型學科,其主要任務是研究出版活動的規律,探索出版發展歷史及其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要評價出版學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首先可以從出版業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無可替代的作用的角度來考量。

我國國家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用當代最新科學文化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知識水平,用優秀的文化活動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我國出版業在國家文化建設中一直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出版物通常不以新聞見長,而是以深度、廣度和超長穩定性見優,在國家文化建設中持續發揮其深層次的、長久的作用。無論是在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特別是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還是直接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無論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無論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還是傳播優秀文學藝術作品,出版業都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全國出版業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圍繞抗疫內容出版了570種各類圖書,傳播抗疫科學知識,宣傳抗疫英雄事跡,鼓舞群眾抗疫斗志,疏導社會緊張情緒,發揮了獨特作用。

我國出版業在構建、創造和傳播國家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一直發揮著獨特作用。國際社會常常會通過認識一個國家的出版物,特別是通過認識關于這個國家主要內容的重點出版物,建立起對一個國家相對穩定的印象和認識。例如,孔子《論語》和老子《道德經》成為全世界跨語種翻譯出版最多的古代哲學著作,無疑對提升中華民族的影響力、感召力,對中國形象的構建產生了重要作用。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令世界矚目,海外各界研究中國的熱情空前高漲?!读暯秸勚螄碚芬粫?014年9月出版以來,以近1000萬冊的發行量覆蓋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書正是幫助外界理解中國發展理念和發展道路的一把鑰匙,為各國讀者開啟了一扇觀察和感知中國的窗口。

一個國家的出版物可以傳遞多重信息。其中有國家的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有國家的科學文化水平,有國家的文學藝術風貌,有民族審美特色,還有國家出版物的設計制作質量等。我國出版業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戰略中,在廣泛傳播優秀思想文化,加強知識分享,推進文化交流,特別是助推民心相通等方面已經并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隨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我國出版業正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而出版業在出色的發展中,也從一個特殊角度展示了中國發展的時代風貌。

出版業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國家文化建設,不僅是為了滿足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方面的現實需要,還要切實做好科學文化資源的積累工作,有選擇地整理出版優秀文化遺產和各種思想資料,完成好文化傳承和文化積累的歷史性任務。我國自唐代開啟《藝文類聚》等類書的出版以來,《太平御覽》《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歷代重大類書出版工程,都是以文化積累為主要使命的。試想,倘若沒有我國出版業從未中斷的悠久歷史,中華文明怎么可能綿延傳承數千年,使得我國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被中斷文明歷史的國家!

出版業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的貢獻無疑是居功至偉的。出版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在新的時代,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為國家文化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這是出版業面臨的新要求、新任務。作為肩負著我國出版行業人才培養、學術研究重任的出版專業高等教育,也因此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要求。為此,應該進一步加強出版學學科建設,積極推進出版學學科升級。

三、學科升級是出版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出版業正在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做努力。出版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還要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上做出重要貢獻,在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時,出版業關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出版業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在提供高質量的出版物上做出奉獻。

黨的十九大以來,出版業在為國家文化建設進一步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在保持產業規模、深化供給側改革、提質增效穩步發展上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8年,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8 687.5億元,較2017年增長3.1%。與10年前的2008年的8 500億元人民幣相比較,規模已然翻番。百億出版傳媒集團繼續擴容,出版傳媒上市公司主業經營突出。2018年圖書出版營業收入繼續保持10多年持續增長的勢頭,年增長率達6.6%,在8個出版產業類別中增速第一。

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2018年全國新版圖書品種下降,總印數與單品種平均印數卻都有較大增加;新版圖書24.7萬種,較2017年降低3.1%,總印數25.2億冊(張),增長10.7%;重印圖書27.2萬種,增長5.7%;總印數57.7億冊(張),增長7.2%。全年有90種一般圖書年度印數達到或超過100萬冊,比2017年增加32種;其中新版圖書48種,增加26種,重印圖書42種,增加6種。課本品種、總印數所占比重進一步降低??茖W技術類書籍品種增速為5.3%,繼續高于其他類別書籍,而且總印數增速(8.4%)大幅提升。主題出版圖書印數大幅提升,原創圖書出版進一步增溫,圖書出版結構持續優化,圖書出版單品種效益提升,報刊出版降幅普遍收窄。

以數字技術和先進理念推動的數字出版快速發展。數字技術在改變內容生產與傳播方式,創新內容生產、傳播與消費模式過程中,還能通過市場機制篩選出更有價值的內容,實現內容價值的最大化。隨著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出版與相關產業不斷滲透,文化引領、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數字出版發展格局業已形成,成為出版產業擴大規模和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全民閱讀活動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成效,書香社會建設遍及城鄉,學習型社會建設不斷推進,出版業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進入新時代,全民閱讀作為我國文化發展的一項國家戰略,將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去,這要求出版業不斷創新和拓展閱讀方式,為全社會做出更加出色的貢獻。閱讀與出版從來就是共生發展的關系。隨著全民閱讀廣泛持續深入地開展,其勢必對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形成更加有力的推動。

出版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對出版業在新形勢下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出版業全行業正在為此做出更大的努力。作為肩負著我國出版行業人才培養、學術研究重任的出版專業高等教育,同樣也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要求。為此,應該進一步加強出版學學科建設,積極推進出版學學科升級。

四、學科升級是出版業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我國學術界早先曾有過“新聞無學”的說法,經過眾多有識之士的努力,發現新聞不僅有學而且學問很大,終于建立起了“新聞學”;后來又出現“出版無學”一說,經過各方多年的努力,“出版學”總算也有了一個正式身份。不過,是不是還有些出版業外人士對出版是否有學心存疑惑呢?事實上筆者還真遇到過一二。某些業外人士總以為出版業大體是幫助他人出書,學問即便有也大不到哪兒去。然而,隨著出版歷史、出版文化、出版內容、出版體制改革、出版市場運營以及出版“走出去”等問題一個個凸顯,業外人士似乎漸漸難以置喙。近10年來,隨著各種新技術的涌現,出版業技術創新從而推動出版融合發展,產業升級轉型,需要學習和研究的問題陡增,其態勢前所未有,某些對出版有學不以為然的認知至此恐怕可以休息了。

出版產業轉型是一個遵循出版規律,發揮內容優勢,運用新興技術,推動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實現出版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共享融通的變革過程。

出版產業轉型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商業模式升級。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我國出版業基本上實現了線上線下聯動營銷。目前幾乎所有出版傳統紙介質書籍的出版社都開辟了移動互聯網傳播渠道?!皟晌⒁欢丁眰鞑シ绞酵七M傳統出版融媒體發展的進程。出版業在內容生產營銷上,“專業作者+專業編輯”生產內容的模式在逐步改變,而“紙書出版、數字出版、網絡傳播、電子閱讀”融合出版形態與傳播方式的變革,正在推動出版業運行體制機制的重大變革。

二是出版機構向著知識服務轉型。這一轉型推動了出版業進一步向內容產業轉型。許多出版機構在聯合知識付費平臺,探索融合發展路徑。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內容生產模式、傳播方式、消費形態等發生很大變化。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作者與用戶直接進行供需合作和知識分享,而傳統的通過封閉式渠道流通來創造產業價值的模式不再是出版產業唯一的經營路徑。

三是AR、VR與人工智能初步應用于出版。我國出版業AR圖書呈穩定發展態勢。VR的研發正在以課題研究、文化產業項目的方式推進。許多出版機構還在智能教育服務、閱讀服務機器人的研發上重點發力。

四是出版業版權交易新模式發展日趨成熟。出版IP運營模式以核心內容為基點,延伸至電影、電視、游戲和動漫等泛內容產業,正在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為作為以文字為核心的內容產業的出版業版權交易展現更為廣闊的空間。

五是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取得初步成效。許多科技期刊在出版流程上,已經實現了從投、審稿到最終發布的完全數字化。數據庫出版已經被廣泛用于出版實踐。

六是大數據時代學術出版模式初步形成。大數據時代的學術研究正發生一系列變化,如:可視化學術、關鍵詞學術、遠距離閱讀、數字人文、新計算社會學等??蒲蓄I域代際更替明顯。學術共同研究成為趨勢,數字化科研需求強烈,尤其需要數字平臺的支持。學術出版機構正在成為專業內容的資源整合者、專業內容的規范者、專業內容的評價者、學術成果的推廣者、專業研究者和知識服務者。

2020年,我國出版產業轉型升級的效果還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檢驗。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出版業之所以能夠迅速行動,圍繞抗擊疫情的需要出版了一大批優秀出版物,不僅是由于廣大出版人具有強烈的公益精神和社會擔當精神,還由于出版機構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在交通阻隔造成圖書運輸不便的情況下,基本上都能運用數字技術整合資源,進行遠程合作,實現跨時空融媒體出版,為抗疫期間傳播科學、穩定輿情、加強組織引導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互聯網時代,出版業的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進入新時代,按照中央的重要要求,出版業正在進一步加快融合發展的進程,提高出版傳播能力。這是出版業面臨的新要求、新任務。作為肩負著我國出版行業人才培養、學術研究重任的出版專業高等教育,同樣也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要求。為此,應該進一步加強出版學學科建設,積極推進出版學學科升級。

五、學科升級是出版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

我國出版業要在國家文化建設中做出更大貢獻,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必須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要積極引進和培養更多新型高級人才。人是生產力中起決定作用的要素。尤其對于輕資產的出版業,提高出版生產力關鍵靠人才。沒有一支高水平的出版人才隊伍,就不可能有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的美好未來。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雖然并不贊成出版業通過“互聯網+”實現更大發展,但我們絕對不是不要互聯網,更不是反互聯網。我們主張的是“出版+互聯網”?!盎ヂ摼W+”強調的是互聯網思維,也就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經營運行思維;“出版+”強調的是出版思維,亦即出版主體以價值為導向的文化生產思維?!俺霭?互聯網”則是出版業在以價值為導向的前提下,高度重視用戶需求,充分使用好新型高效的傳播手段。堅持“出版+”的原則,就是要從單一業態向多元業態升級,借此形成“出版+互聯網”“出版+影視”“出版+教育”“出版+閱讀”“出版+App”“出版+抖音”,甚至“出版+旅游”“出版+餐飲”和“出版+”各種私人訂制,各種跨界出版樣式將層出不窮,大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氣概。

在互聯網時代,世間萬物無一不可互聯互通。出版業將出現打通出版、影視、游戲、動漫、戲劇等各種領域的泛娛樂新生態。出版業通過“IP”運作,內容將實現由傳統出版物到電影、網劇、游戲、衍生品、海外版權、數字版權等多領域的多重開發授權,未來一部書的價值可以實現幾何倍數的增長。然而,要實現這樣的跨界融合與轉型升級,無疑急需引進和培養相應的復合型專門人才。

在信息化條件下,出版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走跨界融合發展之路;而出版業要做到跨界融合發展,就要進一步壯大人才隊伍,優化人才結構,提高人才隊伍質量。這是許多新興出版機構和傳統出版發行機構都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全行業對復合型、創新性人才的需求顯著擴大,初步測算缺口在70萬名左右,而且還在繼續擴大??赡壳叭珖嚓P高校每年招收出版專業的研究生僅在1 000名左右,遠遠不能滿足行業的需求。為此,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曾經實施“數字出版千人培養計劃”,支持出版單位與高校、研究機構和創新型企業聯合進行出版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然而,由于這一計劃基本上面向行業領軍人才和高端師資,依然不能滿足出版業對于一線專業人才的需求。

在復合型、創新性人才嚴重缺口的窘境中,許多傳統出版發行機構只好在出版學科之外的專業特別是計算機、軟件、電子工程、工業工程、自動化等理工科專業中選用畢業生。這些新入職的畢業生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新興技術,可是,其中有些人由于沒有接受過出版學系統教育,缺乏現代編輯出版理論知識,人文與社會知識相對薄弱,特別是不熟悉我國的出版法規與政策,對出版的文化屬性和出版行業特點缺乏認識,入職后不是難以融入,就是難以主動發揮作用,就業后的穩定性一直存在問題,跳槽的現象相當普遍。

在全球化、信息化條件下,在國際上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趨活躍的形勢下,人才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出版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障礙,成為行業興衰存亡的重大問題。作為肩負著我國出版行業人才培養、學術研究重任的出版專業高等教育,面臨的形勢和要求同樣十分緊迫。為此,應該進一步加強出版學學科建設,積極推進出版學學科升級。

六、學科升級是出版學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本文已經從出版業發展實際的需要角度討論了出版學的學科升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了學科升級的四個理由。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出版學是建立在人類出版活動的基礎之上,研究出版活動規律的一門實用性學科??墒?,既然是研究出版學學科建設的問題,總還要回到出版學學科本體上來。

新中國出版科學研究的重要代表人許力以先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即指出:出版學是研究了解與掌握出版規律的科學,是研究出版歷史及其對社會所發生作用的科學,也就是研究出版活動規律的科學。他指出:“出版業是科學文化的縮影。從一個國家的圖書出版水平,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科學文化的水平。為了發展我國的出版事業,提高我國科學文化水平,必須從理論上研究出版。我們要把出版作為科學加以探索。促進社會主義出版事業和科學文化事業更快地向前發展?!闭窃谝躁惡膊?、許力以、陳原等新中國出版科學研究重要代表人物的倡導和推動下,1980年代起我國開創了出版學學科建設事業。

1980年代,日本學者清水英夫在出版學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觀點受到我國出版學研究者們的注意。清水英夫認為:“出版學是把出版作為社會文化現象科學地進行調查研究的學問。與作為傳播學的新聞學有類似性,但研究對象不一定以作為大眾媒介的出版為限。在與出版有關的研究領域,從來就有書志學、書籍學、圖書館學、讀書學、印刷學,要把它們加以綜合,并借助鄰近的學科就出版的功能、過程、效果等問題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加以闡明?!?/p>

40多年來,關于出版學的學科研究,已經形成內容相當豐富的學術成果,同時,關于出版專業高等教育的具體內容,在高等教育的學科說明中也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表述。在一定意義上,出版學作為獨立學科的建設,學科邊界及其內涵、外延已經比較清晰,已經達到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的規范性要求。

現在我們來看作為包括出版學等二級學科在內的一級學科新聞學,其學科定義及主要研究內容是如何表述的。我國新聞學著名教授李良榮先生在其名著《新聞學概論》(第六版)中,對新聞學的定義是:“新聞學以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新聞想象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它研究的重點是新聞事業和人類社會的關系,探索新聞事業的產生、發展的特殊規律和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內容是新聞理論、新聞史(重點是新聞事業的發展的歷史)、新聞業務?!崩盍紭s認為,新聞學的中心議題主要是:客觀世界的諸條件對人類社會新聞活動的決定、支配作用,及新聞活動對社會的反作用。

新聞學和出版學,一個是研究人們的新聞活動,一個是研究人們的出版活動。新聞活動的基本規律是公開傳播新近變動事實的信息,其中特別強調時效性,認為時效是消息的價值,以至于許多新聞活動強調“第一時間”;而出版活動的基本規律則不僅包括公開傳播新近變動事實的信息,還包括公開傳播各種積累下來的內容,甚至包括并非當時要廣而告之,而是作為人類文化遺產接續前人、傳于后世的各種出版活動。如此來看,如果一定要讓作為一級學科的新聞學帶著二級學科的出版學開展學術研究和教育活動,其中諸多違和尷尬將在所難免。

有的高校將出版學科設在一級學科傳播學下,實際上也一樣面臨上述類似尷尬。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這看起來是涵蓋了出版在內的各種信息傳播活動,其實,正如前面我們已經多次論及的,出版業總是要在文化積累上擔當社會責任,一直有著不少并非當時要廣而告之,而是作為人類文化遺產接續前人、傳于后世的各種出版活動,自然這也將難以劃入傳播學的研究范疇。

綜上所述,新聞學、傳播學和出版學,這三個學科之間雖有一定的類似性,可還是有著各自的學科邊界和內涵、外延,是三個平行的學科,讓哪一學科作為一級學科領銜于其他兩個學科,都將難以避免實際活動開展時遭遇的尷尬。我們認為,比較合理的辦法是將現行學科目錄上標注的“新聞傳播學”調整為“新聞出版傳播學”,讓出版專業合理地躋身于一級學科的行列。

把出版學列入一級學科,已經成為出版業和出版專業高等教育相當急迫的一件大事。由于不是一級學科,出版學知識體系、學科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均受到相當明顯的局限,至今未能形成完整貫通本、碩、博的培養體系,導致出版專業高層次人才培養乏力,出版專業人才供給受限,嚴重制約了我國出版業的創新發展。尤其是當前國家文化建設中出版業的作用正在受到高度重視,出版業正在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出版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深刻變革,出版專業高層次人才嚴重匱乏,凡此種種,都對出版專業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梢哉f,實現出版學的學科升級,不僅事關一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更關乎我國出版業的創新發展,關乎我國向出版強國邁進,關乎國家文化建設的大局。希望這能夠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猜你喜歡
出版業學科專業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部分專業介紹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專業修腳店
市場經濟中的司各特:文學出版業與歷史小說的興起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超學科”來啦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
出版業的新趨勢與高校出版社專業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