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積累初中語文作文素材的策略

2020-11-17 02:19徐海燕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0年14期
關鍵詞:作文素材積累初中語文

徐海燕

摘 要:素材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只有養成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并能有效運用,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精彩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海量閱讀、依托活動、相互評價等方法收集、拓展、豐富作文素材,為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為寫出佳作提供豐厚的“糧草給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素材 積累 策略

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是公認的難點。學生經常不知如何下筆,不知如何組織素材,即使最后勉強寫就,也是條理混亂,內容如白開水,索然無味,讀起來不能給人思考、感動、啟發、美感等。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通過對這些現象的分析思考,認識到學生作文素材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是作文的“米”,要想寫出佳作,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去尋找作文之“米”,積累豐富的素材,從而為表現作文主題服務。

一、初中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的重要意義

沒有素材支撐的作文是空中樓閣。學生只有養成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并能夠有效運用,才能寫出血肉豐滿的精彩的作文。積累素材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加深生活體驗,開闊視野,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素材積累可以著眼于多方面。首先是關注生活,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笨梢哉f,生活蘊含著豐富的寫作素材。其次,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書海泛舟,隨時采擷可圈、可點、可學、可用的寫作素材??偠灾?,教師要引導學生,面對各種各樣的素材,具備較好的鑒賞能力,合理地為我所用。從而邁出打通寫作靈感的第一步,逐步提升寫作能力。

二、初中語文作文素材積累的有效策略

1.引導觀察,挖掘素材

初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中度過的,校園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素材,這些素材的挖掘整理應用,是促進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重要路徑。也許正是校園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折射出真善美的光輝。學生每天三點一線式的生活,可以產生更真實、深刻的體驗,從而挖掘出豐富的素材。它可以是語文課上一個引人回味的意外生成,比如在《變色龍》一課的教學中,一位學生把“契科夫”中的“契”字的“大”字上,加了一個“、”,老師看到后這樣講評:“這個字沒有點,沙皇俄國,變色龍這樣的人物,早把契科夫的眼珠子氣出來了?!苯處熒鷦拥脑捳Z引得全班同學大笑起來,課堂因之打造出精彩的瞬間;它也可以是體育課上一段精彩的游戲,如在耐久力跑練習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了“抓小偷”游戲,游戲中見義勇為的“好少年”,對“小偷”緊追不舍的情景,為枯燥的體育課涂上一抹亮色……教師在引導學生挖掘校園素材的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將這些原生態的生活情景融入的自己的作文中,讓自己的作文內容生動、真實、豐滿。

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挖掘校園中的小事作為寫作素材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校園中發生的重要事件,比如學校各類公共活動、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校慶等讓學生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教書育人的豐富內涵。學校經典讀誦比賽、歌詠比賽、書法比賽等活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才情的飛揚,比賽的精彩紛呈。這些鮮活的素材,都是值得珍惜的財富。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及時記錄,把相關的要素記清楚,把經過和其中的精彩敘述出來,可以以日記、周記的形式來完成,培養學生隨時記錄的習慣。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通過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素材進行梳理,教會學生分類整理素材更好地應用與于作文。

2.海量閱讀,搜集素材

古人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方式。學生沉醉于書海之中,領略到的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學習到各種知識,內化為寫作能力。傳統初中作文教學過多地關注技法教學,對于學生的閱讀量沒有引起重視。在這種沒有抓住根本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想象力受到限制,只有按著老師的方法中規中矩地完成寫作任務,這樣寫出的作文,也許比較規范,但是缺少個性,千篇一律,難有佳作。所以教師要創新作文教學方法,從引領學生閱讀佳作入手,奠定堅實的寫作基礎。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邊讀書邊做筆記的習慣,韓愈的“提要鉤玄”就是很好的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語文能力,首先要求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為學生推薦短小精悍的范文,比如徐志摩、余秋雨、林語堂、豐子愷等人的小品散文,反復閱讀一定會從中獲得很多寫作的啟發。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記錄其中一些精彩的句子、片段等。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到更多文學常識,感受這些文質兼美的作品的思想情感,作品創作的背景等,然后結合閱讀時記錄,寫出讀書筆記,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素材,優化語言表達,提升寫作能力的目的。

為了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教師還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吸引學生參與,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加深閱讀感受的平臺。比如說說、佳句大評比。比如,QQ、微信等是學生喜歡應用的通訊方式,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平臺,讓學生寫出自己的說說、佳句推薦、熱評等,并定期根據轉發量、推薦量、跟帖數、點贊量等進行評比。對于評選出來的優秀作品進行宣傳學習。又如引導學生養成手抄報的習慣。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報刊,比如《中學時代》《青少年文摘》《中學語文園地》《我們愛科學》《中學生寫作報》《校園文學》等,向學生介紹其中一些文章的標題、內容,編排的定位等,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給學生介紹作手抄報的方法,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手抄報交流、比賽活動,充分調動學生作手抄報的積極性,讓手抄報活動更好地優化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作文積累豐富的素材,提升閱讀有效性。

3.依托活動,衍生素材

初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重,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一些能夠緩解學生學習壓力,同時又能積累寫作素材,激發寫作興趣的活動。比如,每年3月12日“植樹節”到來之際,教師可以發動學生來綠化教室,體會植樹節的重要意義。然后讓學生以植樹節為主題,自己命題作文,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下筆,如從教室的綠化聯想城市的綠化,祖國的綠化,乃至全球的綠化,從小樹的成長聯想自己的成長等等。

再如,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以親情為主題的課文,如朱德的《我的母親》、朱自清的《背影》等,為了讓學生積累親情方面的素材,在學習這些課文的寫法的基礎上,以獨特的感受,獨特的筆法寫出這類作文,教師在“母親節”這一天開展感受親情的活動,組織學生在班會上談一談自己為母親做的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等。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體驗,他們寫出的作文可謂真情流露,篇篇感人。

4.相互評價,豐富素材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很難做到準確的自評,而讀了其他同學的作文會形成一定的見解。比如修辭不當、語病、錯別字等等,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要建立教師和學生相結合的評估機制,吸引學生參與評估,深化理解,從而提高素材的應用水平。教師要安排學生對作文作相互閱讀感受,讓學生成為評價作文的主人,對別人的作文中的閃光點、不足之處等做出分析評價,并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評價情況做出總結,引領全體同學共同欣賞佳作,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同學之間相互借鑒,豐富彼此之間好的素材。

總之,寫作素材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提高對素材重視度,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為提升寫作能力,寫出佳作,提供豐厚的“糧草給養”。

參考文獻:

[1] 曾令芳《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之素材積累引導策略研究》,《新課程(中學)》2019年第5期。

[2] 孫寶林《初中作文素材積累策略淺析》,《課外語文》2017年第15期。

猜你喜歡
作文素材積累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關于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研究
如何指導高中學生積累與內化作文素材
培根固本,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素材的積累
小學經典詩文誦讀與積累的實踐與思考
鎘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積累及對其它營養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