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蘇軾遭遇趙孟頫
——閑話蘇軾書法在元代的接受

2020-12-06 13:37蔡顯良
大學書法 2020年5期
關鍵詞:趙孟頫東坡蘇軾

⊙ 蔡顯良

蘇軾與趙孟頫,兩人一前一后生活在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物理生命不可能有交集,但兩人的藝術生命卻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發生了激烈碰撞。 黃庭堅稱蘇軾為“真神仙中人”,元世祖亦驚呼趙孟頫為“神仙中人”;黃庭堅認為蘇軾“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鮮于樞則推崇趙孟頫書法為“本朝第一”。二人有太多的相同,亦有太多的不同。

一、尚意與復古的碰撞

宋代尚意,元代復古,這已成為書法史上眾所周知的史實。蘇軾與趙孟頫,一為北宋尚意魁首,一為元代復古領袖,當二人書法在書法史長河的流淌中產生碰撞的時候,必然會激起不可避免的波瀾。而趙孟頫原本就是宋人,生于南宋末年,蘇軾則生于北宋末年,所以二人都與大宋王朝息息相關。但是宋代不同時期的政治環境與文化因子、二人迥然不同的性格命運與人生遭遇,造就了二人不同的思想觀念與審美思維,體現在書法藝術上自然會有顯而易見的差異。

蘇軾“不善俯仰,屢致紛紛”[1],其人生遭際“先揚后抑”,可謂整個宋代命運極其坎坷的文人士大夫之一。前半生科舉入仕非常順達,文章得伯樂歐陽修力薦,一時名動京華。然而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遂屢遭貶謫,離京外放三次,元豐二年(1079)因“烏臺詩案”入獄,后接連被貶,任官地方16年,宦海沉浮,九死一生。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蘇軾才被赦北歸,第二年即病逝常州。終年65歲,追謚“文忠”。蘇軾文學成就極高,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于詩詞、散文、書畫無一不通,對音律、醫學、金石、飲食、養生、環境學等也頗有研究,是中國文化史上成就最高、影響最為深遠的人物之一。

相較之下,趙孟頫則幸運很多,其人生可謂“先抑后揚”。身為宋太祖子秦王趙德芳之后的趙孟頫,十一歲時父親去世,二十多歲時南宋滅亡,年紀輕輕遭遇山河變故,只能蟄居在家。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32歲的趙孟頫被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給元世祖忽必烈,遂開始了他名滿四海、榮際五朝的后半生。元仁宗拜其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一品,故時稱“趙承旨”。與蘇軾一樣,他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繪畫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書法上善篆、隸、真、行、草書,領元代風騷,又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然而身處異族朝廷,趙孟頫謹小慎微,“性持重,未嘗妄言笑”[2]。如其名詩《罪出》《古風十首》所表露的那樣,外表光鮮、榮華富貴的趙孟頫,內心卻始終有莫名的焦慮。

蘇軾與趙孟頫,同樣的才華橫溢,同樣的成就斐然,人生命運卻迥然不同,一個命運多舛,一個平步青云。但是,作為宋氏王室宗族,“南人”趙孟頫始終戰戰兢兢,“昔為水上鷗,今如籠中鳥”;而躑躅在被貶謫路上的蘇軾依然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顆”。究竟誰才是真正的“雄姿英發”,究竟誰幸誰不幸?

同為書法史上的卓然大家,二人的碰撞便是一種必然。

蘇軾領銜宋代“尚意”書風,引領北宋書風“比蹤唐室”,意欲突破唐人藩籬,奠定了宋代書法的地位,影響了中國書法史的發展。蘇軾的“尚意”號角振聾發聵:“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保ā妒n舒醉墨堂》)“自出新意”的目標也非常明確:“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保ā蹲哉摃罚┨K軾反對刻意學古,強調作品要“自出新意”。繪畫上蘇軾也持相同觀點,力矯院體畫風“狀物”“形似”造成的片面影響:“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p>

趙孟頫提倡復古,主張回歸古代藝術傳統:“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宋人畫人物,不及唐人遠甚。予刻意學唐人,殆欲盡去宋人筆墨”。繪畫要學習古法,要有古意,否則即使工整亦無甚高明。如此便不能學習近人,因為宋畫不及唐畫,要去宋習唐。繪畫如此,書法亦如此:“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保ā栋隙ㄎ涮m亭》)趙孟頫認為書法必須學習古人、悟得古法,方為有益。與繪畫一樣,趙孟頫在書法上亦提出不能取法今人:

夫今承旨趙公,以翰墨為天下倡,學者翕然而景從。趙君仲德,嘗請書法之要,公謂“當則古。無徒取法于今人也?!敝俚掠谑侨」湃嗽u書要語,輯為一書,名曰《書則》,以成趙公之意,而惠學者以指南也。[3]

趙孟頫這里提到的“今人”,在他論畫、論印中又有稱“近世”者,皆指南宋以來者,與所倡導的“古人”“古意”“古法”相對。[4]故趙孟頫的書法立場是以力矯宋人之失為基點的,正如董其昌所說:“趙子昂則矯宋之弊?!壁w孟頫力矯宋人之失、意欲超越宋人,從趙氏自己的言論來看主要是指南宋。而元代另一書法大家虞集則很直接:“大抵宋人書自蔡君謨以上,猶有前代意,其后坡、谷出,風靡從之,而魏晉之法盡矣。米元章、薛紹彭、黃長睿諸公方知古法?!资细缸訒钍⑿?,舉世學其奇怪,不惟江南為然。金朝有用其法者,亦以善書得名,而流弊南方特盛,遂有于湖之險,至于即之(張即之)之惡謬極矣。至元初,士大夫多學顏書,雖刻鵠不成,尚可類鶩。而宋末知張之謬者,乃多尚歐陽率更書,纖弱僅如編葦,亦氣運使然耶!自吳興趙公出,學書者始知以晉名書?!盵5]此段話既精辟地概括了趙氏開一代書風的原因,闡明趙氏在書法史上的突出貢獻,同時強調了魏晉古法,批評了宋書之弊。他筆下的宋人,既是指南宋人,更是將北宋蘇軾為首的尚意書家一網打盡。趙孟頫沒有直接批判北宋書法,除了下文要說的受制于“以人論書”,不好對文人楷模蘇軾橫加指責之外,更直接的原因恐怕還是北宋書法也復古,也是在古法基礎上借古開新,這與趙孟頫的復古理念原本就一致。

歐陽修云:“予性顓而嗜古”“予嘗喜覽魏晉以來筆墨遺跡,而想前人之高致也?!盵6]書法上的這種復古思想與他的文學主張是一致的:“是時進士為文以詭異相髙,號太學體,文體大壞。公(歐陽修)患之,所取率以詞義近古為貴,比以險怪知名者黜去。殆盡牓出,怨議紛然,久之乃服。然文章自是變而復古?!盵7]北宋書壇的復古思想,肇始于徐鉉、王著一輩,而集大成于歐陽修、蔡襄。如果說歐陽修是北宋書法復古思想的集大成者,當是指理論上而言;而蔡襄則是實踐上的集大成人物。提倡復古的蔡、歐崇尚的是“古意”與“晉韻”,這種對精神境界的追求與后來的尚意思想均是建立在崇尚古法尤其是魏晉古法的基礎之上?!皶x韻”這一點為蘇、黃、米三家繼承下來。膺服“晉韻”,崇尚“平淡”,成為他們書法審美的最高追求和終極目標。蘇軾認為晉書蕭散簡遠,并說:“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錠,不作張芝作索靖?!盵8]北宋晚期以蘇軾為首的三位尚意書風主將的書學思想是以“平淡”之晉韻作為根柢的,而且三人均受顏法沾溉,走的也是歐、蔡提倡的那條由唐溯晉的路徑。換句話說,他們跳動著“復興古法”的心臟,穿的卻是“尚意”的外衣。蘇軾說:“予嘗論書,以謂鍾、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至唐顏、柳,始集古今筆法而盡發之,極書之變,天下翕然以為宗師,而鍾王之法益微?!盵9]趙孟頫說:“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盵10]因此從表面上看,趙孟頫“當則古”書法理論與蘇軾倡導的“自出新意,不踐古人”的尚意思想相沖突,但二人的理論內核卻高度一致,皆崇尚魏晉,都極重古法,均追求魏晉那種蕭散簡遠、自然天成的境界。正是在于此點,蘇軾的尚意書法盡管在元代遭遇到復古思潮的沖擊,未能延續南宋習蘇熱情,但由于二者借徑魏晉古法以開生面之路數其實并無二致,故才會激蕩碰撞出迷人的浪花。性情不同、際遇不同、環境不同,但是蘇軾與趙孟頫對藝術有著大致相同的感懷與理念,并且都將他們變為親身的實踐。這種前赴后繼從理論到行動的實踐,在宋、元之際串接起一條藝術精神之鏈,深深影響著人們的思維與創作。[11]

二、“以人論書”的尷尬

北宋書法在“宋四家”的倡導下,表現出強烈的文人寫意特征。自宋南渡后,這種文人書法的寫意特征卻沒有再得到充分的發展,模擬當代書家之風轉而抬頭。最突出的是蘇、黃、米的影響,不僅在北地,金朝的書家競相仿效,南方亦如此。蘇軾書法生前已名噪朝野,雖略有微辭,但各種褒揚占據壓倒性優勢。然而在北宋末年,由于政治上的“元祐黨禁”和宋徽宗的喜好,蘇軾書法遭到禁毀:“詔焚毀蘇軾《東坡集》并《后集》印板”[12];且“有旨天下碑碣榜額,系東坡書撰者,并一例除毀”[13]?!缎蜁V》所收書家,起于漢魏時的張芝、鍾繇,迄于北宋時的蔡京、蔡卞及米芾,卻不見蘇軾、黃庭堅等元祐諸君的身影。靖康之難,宋室南渡,帝王的政治需求與士人的身心情感俱發生變化,便催生文藝領域的審美變局?!督ㄑ滓詠硐的暌洝酚涗浟怂胃咦谂c時臣范仲臣的一段對話:“對曰:‘王安石自任己見,非毀前人,盡變祖宗法度,上誤神宗皇帝。天下之亂,實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显唬骸畼O是,朕最愛元祐?!盵14]高宗之后的孝宗更是對蘇軾不遺余力地推賞,乾道九年(1173)親為蘇軾作《蘇文忠公贈太師制》,對蘇軾的文章才學與忠義氣節推崇備至。特別強調道德倫理的南宋理學家們更是將對蘇軾人格的激賞,一變而為評價其文與藝的出發點甚至歸宿。宋高宗“最愛元祐”,宋孝宗激賞坡公,士人豈不影從,遂形成天下翕然學習蘇軾文章的時尚:“建炎以來,尚蘇氏文章,學者翕然從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語曰:‘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盵15]于是蘇軾書法亦成士人書家爭相收藏的對象和學習的熱門范本,遺墨字跡,萬金購藏,廣為流布。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許多人皆以習蘇字為尚。武將中的“中興四將”劉光世、韓世忠、岳飛、劉锜皆習蘇字,其中以岳飛名聲最隆。文人則更多,趙令畤、孫覿、楊時、蘇遲、趙明誠、李綱、富宜柔、沈與求、張浚、虞允文、陸游、尤袤等,均喜蘇習蘇。

南宋書法喜歡學蘇的主因,顯然不僅是審美所致,更在于蘇軾道德人格的楷模作用。書品與人品的關系問題,自宋代起成為論者極其重視的一個議題,“以人論書”的評價方法遂被后世評論家廣泛應用,成為書法史上極其壯觀的一道風景。在書法史接受與闡釋中,人品成為書品高下的重要標準甚或標尺準則,試圖以德論藝,強調道德品格的權威價值,有時在不能達到德與藝統一的情況下,以人品為先,甚至以人廢書。蘇軾本人即是“以人論書”的提倡者和推動者:“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錢公雖不學書,然觀其書,知其為挺然忠信禮義人也?!盵16]“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茍非其人,雖工不貴也?!盵17]宋代文人普遍認為顏真卿人品與書品高度統一,蘇軾更將顏真卿推至書史的巔峰地位:“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書至顏魯公,天下之能事畢矣?!倍谀纤翁厥獾纳鐣h境之下,蘇軾自己也成為一代忠義氣節之楷模,其書法亦成師法熱門,成為這一理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v觀書法史,“以人論書”觀自從北宋飚起于世,在歐陽修和蘇軾、黃庭堅等人的推動下,成為書法品評的重要杠桿,顏真卿是最大受益者,蘇軾本人亦深受其利。恰恰相反的是,在世時榮耀朝野的趙孟頫,在后來的書法史上卻深受其害。世間風云變化,實在讓人慨嘆。

蘇軾的忠義形象到了元代有增無減。元人推崇蘇軾,模仿和學習其詩詞文章。元初王惲、胡祗遹、戴表元、方回、劉壎等人,元代中期即大德至天歷年間(1298—1330)的吳澄、馬端臨、張之翰、袁桷、虞集、吳師道等人,元代后期一些人如劉將孫等人,均受到蘇軾影響。元代的東坡戲,則更是蘇軾深受元代朝野上下喜愛的一個明證。所謂“東坡戲”,并非指提到蘇軾的一切雜劇,而是特指以蘇軾作為主角的元代雜劇,如吳昌齡《東坡夢》、費唐臣《貶黃州》、無名氏《赤壁賦》、金仁杰《東坡夢》、楊訥《待東坡》、趙善慶《滿庭芳》等。有正史記載的文人中,蘇軾是被搬上元代戲劇舞臺最多的一個,可見元人對蘇軾的偏愛。雜劇從不同的角度塑造蘇軾形象,尤其是對其高潔人品和絕世才華給予肯定和贊賞。時代巨變給元代文人的命運和心態帶來巨大沖擊,強烈的入世愿望與現實的矛盾,與宋代科舉盛況以及文人受到禮遇的盛世形成鮮明的對比,于是元曲中的蘇軾形象,便成為元代文人精神追求和美好愿望的一種寄托,從中可以窺見元代社會風貌和文人精神狀態。元代文士仰慕蘇軾,并紛紛學習蘇軾的人格及其一切藝術,從蘇軾的文化精神世界汲取養分力量,滋潤自己迷茫而脆弱的心靈世界。[18]陳基高度評價蘇軾文帖,認為乃人間至寶:“蘇長公文章氣節,為天下萬事所宗。雖尋常往復尺素中,而忠君愛國之心,未嘗不惓惓也?!盵19]元人趙汸《跋東坡尺牘后》對蘇軾一生做了全面而簡明的概括,并對其忠義氣節給予高度贊揚,認為乃“千載一人”,而文章“特其余事”:“宋禮部尚書贈太師東坡蘇公,忠義貫日月,名聲塞宇宙,蓋千載一人也。妙齡登高科,思以文學經濟如賈太傅、陸宣公。中歲偃蹇不偶,留心佛乘,交友禪伯,如白樂天、柳子厚。晚節播遷嶺海,遂欲陰學長年,超然遐舉,如安期生、梅子真。此公學術三變,見于手筆書疏者,具有本末也。若夫文章妙天下,特其余事。傳《周易》《尚書》,解《論語》,亦博洽之及爾,要非志氣所存?!盵20]

在這樣一種全面利好情勢下,盡管宋人書法受到元代復古主義書法思潮的圍攻,多有非議貶斥,但蘇軾書法在其人格力量支撐下獲贊不少,未獲多大非議。顏真卿和蘇軾書法,受“以人論書”觀念挾裹,一直到宋末元初皆有不少人學習。在趙孟頫之前,北方書家多宗顏魯公,學習蘇、米的人也不在少數。在剛剛出仕后的第三年,在大都的趙孟頫在寫給杭州友人王芝的信中,分析當代書法走向并表示了憂慮:“近世,又隨俗皆好顏書。顏書是書家大變,童子習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種臃腫多肉之疾,無藥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實。尚使書學“二王”,忠節似顏,亦復何傷?……若令子弟輩,自小便習“二王”楷法,如《黃庭》《畫贊》《洛神》《保母》,不令一毫俗態先入為主,如是而書不佳,吾未之信也?!盵21]盡管南宋形成的學習顏真卿及北宋書家的風氣一直延續到元朝建立之初,但是由于顏真卿書法是“書家大變”,與趙孟頫提出的復古思潮相抵牾,顯然不可能得到趙孟頫的倡導。在不久即成長為書壇領袖的趙孟頫那里得不到追捧,顏真卿書法在元代不再像宋代那么大熱便可想而知了。趙孟頫沒有公開站起來反對顏書,而只是在給友人的信中表述己意,除了因為出仕不久羽毛未豐的原因之外,更為關鍵的原因顯然應當是趙孟頫以前朝皇室宗親身份出仕元朝,自己的“貳臣”身份讓他在面對顏真卿的忠臣形象時無疑非常尷尬。趙孟頫的這一尷尬情形,同樣出現在面對蘇軾書法的問題上。

趙孟頫48歲時所書蘇軾《前后赤壁賦》,筆力遒勁,揮灑自如,并作東坡像于卷首,顯示他對蘇軾的尊敬。趙孟頫也題跋蘇軾墨跡,如《跋蘇軾中山松醪賦卷》:“觀東坡書法,高出千古,而筆勢雄秀,骨肉停勻,真得書家之味者,非鄙俗所能擬議。此卷精妙尤入神品,信是人間至寶也?!盵22]跋蘇軾《治平帖》:“右二帖蘇東坡早年真跡,與其鄉僧者也。字劃風流韻勝,難與暮年同論。情文勤至,尤可想見。故是世間墨寶?!边€在其他地方提及蘇軾及書法:“東坡書如老熊當道,百獸畏伏。黃門書視伯氏,不無小愧邪?”[23]“東坡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瘜W蘭亭者亦然。黃太史亦云:‘世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艘夥菍W書者不知也?!盵24]

通觀其言,趙孟頫既未像宋人如黃庭堅那樣,贊譽蘇軾書法“自當推為第一”,也未像南宋理學家和趙孟堅、虞集等人那樣,痛批東坡書藝筆法,而是隨俗俯仰,人云亦云,感情平淡,不痛不癢,均極簡單地談談風格筆勢罷了。即如人品一道,亦未多加置喙。而在談及自己推崇的王羲之書法時,趙孟頫的正常書法思維卻又受到“以人論書”思想的干擾,其《蘭亭十三跋》第十一跋即云:“右軍人品甚高,故書入神品。奴隸小夫,乳臭之子,朝學執筆,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盵25]再細細感受一下,文筆如椽的一代文豪趙孟頫,在形容蘇軾書法的時候難道就想不出更為優美雅致的詞語,卻偏偏用了這八個字“老熊當道,百獸畏伏”,雖威嚴十足,拿來比喻藝術真不夠優美。其中涵義,何須了了。自1286年隨程矩夫前赴大都出仕元廷,歷經世祖、武宗、成宗、仁宗四朝,趙孟頫均受禮遇,尤其仁宗,更是厚愛有加,將趙孟頫比作本朝的蘇軾和李白:“仁宗在東宮,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嘗與侍臣論文學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蘇子瞻。又嘗稱孟頫操履純正,博學多聞,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盵26]背負精神重壓的趙孟頫,表面光鮮無比,實則心理壓力巨大,謹慎小心,如履薄冰,這不就是整個元代文人生存狀態的一個縮影?于是趙孟頫書法無論是技法層面還是內在意蘊,在推重程朱理學的元朝均受到無形束縛,便無法像蘇軾那樣抒發個性精神,追索自由境界,只能借著力矯宋書之弊的旗號,穿上復古崇晉的外衣,在充滿荊棘的路上踽踽前行。而他的這一書法思想及其指導下的實踐,迅速得到同病相憐的元代其他文人書家的認同,元代書法復古主義的浪潮遂浩浩蕩蕩而成一時洪流?!疤嗟脑褂?,太多的憤懣,太多的委屈,化在他深刻的孤絕里,他從晉唐書法中獲得力量,從鍾繇、‘二王’那里獲得養分和勇氣,他得盡古法而有了強烈抒情,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盵27]趙孟頫崇尚和取法對象為書圣王羲之,這既符合書史規律大勢,又可屏蔽異端言論,更能迅速抓獲人心,可謂煞費苦心,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藝術人生和文化理想。蘇軾即便一世豪杰,此時也不得不在文化傳承與使命擔當面前做出讓步了,整個元代對蘇軾書法的態度便統攝在趙孟頫定下的基調內,不溫不火,不卑不亢,與其人格魅力在元代的彰顯存在較大差別。

三、不一樣的“坡仙”

方回《桐江續集》卷二十八《題坡仙求心齋三字》云:“千圣相傳止一機,常惺惺法免危微。但于方寸求吾事,莫問坡書是與非?!睋稏|坡志林》,蘇軾死后,元祐黨人的名單被刻印在石碑上,以示警告。然某夜雷電交加,石碑被擊碎,皇帝請道士占卜,稱蘇軾已在天庭擔任文相一職,皇帝大驚失色,于是“坡仙”稱呼不脛而走?!捌孪伞钡臅\與其人格魅力即使在宋代也并非同頻共振,到了元代更不完全一致。方回詩即道出了這種元末明初的現實狀況,并表達了一種無奈的情緒。

在趙孟頫引領的復古書法浪潮沖擊之下,習蘇之風受到遏制自是當然。但蘇軾書法仍然是元代收藏家爭相收藏的對象,并因此出現不少偽跡。戴表元《題蘇氏三帖》在褒獎蘇軾書法與讀書學養有密切關系這一觀點的同時,也在字里行間反映了蘇軾書跡在元初為藏家所爭相收藏且有很多贗品的情況:

蜀學無工書者,東坡以高材余事為之,化其子弟,彬彬然皆有家法,必有得于墨池筆冢之外。今人胸中無十卷書,輒欲假借?;笠詾槠论E,多見其不知量也。此卷三手,是其真作無疑。[28]

劉將孫《題先君子墨跡后》亦云:“斜川嘗談收坡詩及字者多偽,其言坡存時已爾?!盵29]說蘇軾書法是元代收藏熱點大概不為過分,不少文獻皆可佐證,如元好問《跋蘇黃帖》:“蘇黃翰墨,片言只字,皆未名之寶,百不為多,一不為少,尚計少作耶?”[30]許謙《跋陳君采家藏東坡墨跡》:“坡翁詞翰絕古今,片言只字皆可寶。此紙筆法精妙,凜有生氣 ,觀之使人興起。陳君為其天下寶之 ?!盵31]但是到了元代后期,蘇軾書法在復古書風的強勢下,書家論書以晉唐為尚,出現“不收蘇、黃翰墨”的情況:“書家論字必晉,次則唐,有不收蘇、黃翰墨之說,可謂大言矣。退之以羲之為俗書,則晉亦不必收矣。觀坡公黃州醉中所作《孟倅鄭君帖》,其豪宕奔放,有醉中意度。再三諦視,一點一畫,無可指議?!盵32]許有壬對所謂的不收蘇、黃書帖的時議表示不解,并進行了有理有據的辯護。

縱觀元代,褒獎蘇軾書法者既有針對其書法技法與風格的,亦有針對書法成就與地位的。比如元初郝經:“魏晉以來,凡為書皆先小楷,故為書法之本能?!瓧钅健肚摹?、蘇軾烏絲欄《孝經》、黃庭堅《南康郡太君狀》、米芾《金剛經》,雖少變,楷亦各出奇也?!盵33]郝經不但贊揚蘇軾楷書,而且“凡為書皆先小楷”的思想,顯然也是繼承了肇始蔡襄、蘇軾的學書順序觀點。蘇軾曾云:“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盵34]王惲:“坡書《洗玉池銘》,擘窠真書,痩勁?!盵35]劉因:“鍾太傅、王右軍、顏平原、蘇東坡,其規矩準繩之大匠也?!盵36]王惲言蘇字痩勁,已感欠妥,劉因則認為蘇軾書法為“規矩準繩之大匠”,則更意外??磥碓酥澘傆懈粞ドΠW者。因此王惲“鵬云九萬平原筆,望望蘇黃甘下風”[37]詩句,總覺得缺乏更大的說服力。元人認為蘇軾書法淵源一是顏真卿,二是魏晉:“大書絕類顏光祿,小字骎骎逼《墓田》?!盵38]認為蘇軾書法大字學顏真卿,小字得益于鍾繇《墓田丙舍帖》。而呂宗杰從師法的角度認為蘇軾學習晉人“人罕及”似乎更能蠱惑人心:“坡習晉人書,而超絕其格,以故人罕及?!盵39]顯然這是受到元代復古思潮影響所致。再比如唐珙認為蘇字雖然不及魏晉,但堪比唐人:“前朝書法孰為盛,蘇黃米蔡得其正。法度難以晉魏論,氣象可與歐虞并?!盵40]

當然延續前人不吝褒獎之辭者亦不在少數。王惲《題東坡赤壁賦后》評蘇軾《赤壁賦》墨跡贊美東坡“醉筆”“醉書”,借助醉意,筆隨意轉,去除掉筆的刻意,從而“心手兩忘”,興感天然,對蘇軾尚意書風尚持贊賞態度:“余向在福唐,觀公惠州醉書此賦,心手兩忘,筆意蕭散,妙見法度之外。今此帖亦云醉筆,與前略不相類,豈公隨物賦形,因時發興,出奇無窮者也?!惫稏|坡重九辨跋》頗為認同黃庭堅“東坡書挾海上風濤之氣”的觀點:“東坡先生中年愛用宣城諸葛豐雞毛筆,故字畫稍加肥壯。晚歲自儋州回,挾大海風濤之氣,作字如古槎怪石,如怒龍噴浪,奇鬼搏人,書家不可及也?!盵41]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四在高度評價“蘇黃米”三家書法的同時,還對后世持不同看法者表達了不滿:“宋朝字學蘇黃米,鼎峙誰能加毀譽。精意揮毫各不同,伯夷伊尹柳下惠。后人愛憎從所好,直以剛強勝妍媚?!焙筮y《題夢巖所藏東坡帖》對東坡書法極為推崇,甚至認為有超越晉唐諸賢之處:“東坡手簡,行書為第一。自得之妙,雖晉唐諸賢有所不能及者。小楷次之,大字又次之,草書又次之?!?/p>

蘇軾書法得以在元代復古書風籠罩下仍然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主要原因自然是因為其人品氣節在元代士人心目中的楷模作用,故從“以人論書”視角高度褒獎蘇字者可謂眾矣。元初郝經是持此論者的典型:

顏魯公以忠義大節,極古今之正,援篆入楷;蘇東坡以雄文大筆,極古今之變,以楷用隸,于是書法備極,無余蘊矣。蓋皆以人品為本,其書法即其心法也。故柳公權謂“心正則筆正”,雖一時諷諫,亦書法之本也。茍其人品凡下,頗僻側媚,縱其書工,其中心蘊蓄者亦不能掩,有諸內者,必形諸外也。若“二王”、顏、坡之忠正高古,縱其書不工,亦無凡下之筆矣,況于工乎?[42]

其他人的觀點大同小異,羅列些許。胡祗遹《跋東坡儲祥墨跡》:“東坡大字忠義清雄,如顏平原;小字韻勝緊結,如李北海?!秲ο閷m碑》奉勅撰并書,文理正大,因事納諫,字畫謹密中,雍容自若,不為金注所動?!盵43]王惲《題東坡手簡》:“文章大節中所立,海岳英靈未易招。只為峻高人競仰,有時秦吉作鸚嬌?!盵44]程文?!额}蘇黃遺墨并序》:“伯杭郎中示余所藏蘇黃二帖,惓惓忠孝,如見其心。兩翁遺墨流落天下者多矣,君獨寶此,可尚已夫!為之詩曰:‘兩翁心事幾人同,二帖惓惓孝與忠。唯有太平賢御史,時將舒卷挹高風?!盵45]陳櫟《題東坡中山松醪賦》:“字體端重雅潔,如覿正人君子之容,使人愛玩諷誦,不能自已?!盵46]黃溍《跋蘇公父子墨跡》:“右文安黃門二帖,所言皆私家細事,至煩碎而靡密,無足深論。學士大夫相與存而傳之者,豈不以其人哉。夫不能以古人自任、千載自期,而欲恃區區之文墨以為不朽者,可以慨然于此矣?!盵47]李士瞻《跋福州儒學提舉陳景忠所藏東坡公炤太師墨跡》:“坡翁以文章氣節高步一時,而書法之妙,當時無能盡識之者?!?/p>

貶抑者主要受復古思想影響,似乎與南宋理學家的觀點區別不大,認為蘇字不守古法、筆法疏狂,只是不像他們以及宋末元初的趙孟堅那樣罵得過分,以虞集為代表:“大抵宋人書,自蔡君謨以上猶有前代意,其后坡、谷出,遂風靡從之,而魏晉之法盡矣?!盵48]但他的觀點又有自相矛盾之處:“東坡先生《書少陵翁負薪行》,筆力與辭氣同一高古?!盵49]余者有袁裒:“慶歷以來,唯君謨特守法度,眉山、豫章一掃故常,米、薛、二蔡大出新奇,雖皆有所祖襲,而古風蕩然?!盵50]鄭玉:“未須好古談顏柳,當代爭夸趙子昂。寫出眉山元祐腳, 世人都道是疏狂?!盵51]

注釋:

[1]蘇軾.與張太保安道[G]//毛九苞.重編東坡先生外集:卷72.明萬歷三十六年康丕揚維揚府署刻本.

[2]大元故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趙公行狀[G]//松雪齋詩文外集.四部叢刊景元本.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年.

[3]韓性.書則序[G]//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196—197.

[4]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144.

[5]虞集.題吳傅朋書并李唐山水跋[G]//虞集.道園學古錄:卷11.四部叢刊景明景泰翻元小字本.

[6]歐陽修.集古錄[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7]朱子.宋名臣言行錄后集:卷2[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8]蘇軾.論書[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313.

[9]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G]//蘇軾.蘇軾后集:卷9.清光緒繆荃蓀批校重刊明成化吉州刻本.

[10]趙孟頫.蘭亭十三跋[G]//朱存理.珊瑚木難:卷4.民國適園叢書本.

[11]馬嘯.從蘇軾到趙孟頫:中國藝術史上轉折的關鍵點[J].中國藝術,2017(4).

[12]徽宗·崇寧二年[G]//黃以周,等,輯注.顧吉辰,點校.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21.北京:中華書局,2004:739.

[13]吳曾.除東坡書撰碑額[G]//吳曾.能改齋漫錄:卷11.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G]//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26冊.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100.

[15]陸游.老學庵筆記:卷8[M].李劍雄,劉德權,點校.北京:中華書局 ,1979:100.

[16]蘇軾.跋錢君倚書《遺教經》[G]//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卷69.北京:中華書局,1986:2206.

[17]蘇軾.書唐氏六家書后[G]//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卷69.北京:中華書局,1986:2206.

[18]劉偉.試論蘇軾對元代士人精神之影響[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

[19]陳基.跋別峰講師所藏蘇文公帖[G]//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蘇軾資料匯編:上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923.

[20]趙汸.東山存稿:卷5[M].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1]吉林博物館藏.宋元明人詩箋冊[J].書法叢刊,1992(1).

[22]趙孟頫.跋蘇軾中山松醪賦卷[G]//李修生.全元文:第19冊卷595.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133.

[23]趙孟頫.趙松雪書評[G]//張丑.清河書畫舫:卷七上“范仲淹”.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4]趙孟頫.蘭亭十三跋[G]//朱存理.珊瑚木難:卷4.民國適園叢書本.

[25]趙孟頫.蘭亭十三跋[G]//朱存理.珊瑚木難:卷4.民國適園叢書本.

[26]趙孟頫.[G]//宋濂,王祎.元史:卷172列傳第59.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27]吳大勤.最是孤絕趙子昂[G]//一方豐美的水土:新世紀10年中山美文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148.

[28]戴表元.題蘇氏三帖[G]//戴表元.剡源戴先生文集:卷19.四部叢刊景明本.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年.

[29]劉將孫.養吾齋集:卷26[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下.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1133.

[30]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卷40[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494.

[31]許謙.許白云先生文集:卷4[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495.

[32]許有壬.至正集:卷73[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512.

[33]郝經.敘書[G]//郝經.陵川集:卷20“雜著文哀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4]蘇軾.書唐氏六家書后[G]//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卷69.北京:中華書局,1986:2206.

[35]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94[M].四部叢刊景明弘治本.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年.

[36]劉因.靜修集:續集卷3[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362.

[37]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28[M].四部叢刊景明弘治本.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年.

[38]張雨.和坡仙寒食詩[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507.

[39]呂宗杰.書經補遺[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363.

[40]唐珙.題王逸老書飲中八仙歌[G]//錢謙益.列朝詩集:甲集前編卷11.清順治九年毛氏汲古閣刻本.

[41]郭畀.快雪齋集補[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509.

[42]郝經.移諸生論書法書[G]//郝經.陵川集:卷23“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3]胡祗遹.跋東坡儲祥墨跡[G]//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14.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44]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29[M].四部叢刊景明弘治本.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年.

[45]程文海.雪樓集:卷29[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500.

[46]陳櫟.陳定宇先生文集:卷3[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501.

[47]黃溍.金華黃先生集:卷21[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508.

[48]虞集.題吳傅朋書并李唐山水跋[G]//虞集.道園學古錄:卷11.四部叢刊景明景泰翻元小字本.

[49]虞集.題東坡帖[G]//虞集.道園學古錄:卷4.四部叢刊景明景泰翻元小字本.

[50]袁裒.國朝文類:卷39[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363.

[51]鄭玉.師山遺文:卷5[G]//水賚佑.蘇軾書法史料集: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363.

猜你喜歡
趙孟頫東坡蘇軾
杭州六品書院作品展
上篇 筆走龍蛇 冠絕古今
討源皇象 規模右軍 試論趙孟頫對章草的復興
臨帖趙孟頫《洛神賦》
從善如流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