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守敬題跋中的學書臨摹觀念

2020-12-06 13:37胡濤
大學書法 2020年5期
關鍵詞:學書楊氏題跋

⊙ 胡濤

一、注重創新,自成一家

乾嘉時期以來考據之風盛行,學者多精于考證拓本中的點畫與存字。受大的時代背景影響,翁方綱的學書臨摹觀念重在強調點畫之肖似,如其所謂:“愚最不服,臨古帖以不似為得神,形之不似,神于何似?!盵2]此固然信而有征,但亦容易導致書法研究流于對考據之法的機械照搬,使藝術失去其獨具的自由色彩。楊守敬作為金石學與版本目錄學家,其治學路數不乏與翁方綱相同者,在考證碑帖版本源流存遞,分析存字與點畫方面亦求嚴謹精確,但是其學書觀念較翁氏更能立足于書法的藝術本質,注重書法的神骨與創新。這在楊氏書論中有所闡述,但僅立于“天分”和“學力”的角度,關于其臨摹學書觀念在題跋中則闡述得更為全面具體,現梳理其散落于各跋中的相關論斷并整理闡述如下。

楊守敬題跋中對碑帖書作的品鑒不勝枚舉,其對所藏所見之歷代作品多能持中肯之評,但楊氏亦有所偏好,其重視能自成一家、不作古人轅下之駒的作品,其在《跋劉聚卿所藏舊拓<天發神讖碑>》中道:

若謂《國山》《神讖》筆法相似,不知《國山》純是小篆,《神讖》則奇古,在篆、隸之間,逈然不同?!链吮畡撛旃P法,奇而不詭于正,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謂命世豪杰。張懷瓘目以“沉著痛快”,黃長睿稱其“字勢雄健”,猶覺無獨有偶。郭宗昌《金石史》乃嗤為牛鬼蛇神,真可謂矮人觀場矣。[3]

《天發神讖碑》與《國山碑》皆系三國東吳刻石,對于兩碑書者為皇象還是蘇建,歷來學者眾說紛紜,如黃長睿、董廣川等人謂為皇象書,周暉、盧熊等謂為蘇建書,而楊守敬于此亦有闡述。除據相關史料進行推論之外,其更從書法角度出發予以評價,且其題跋所評與書論亦存異趣——《平碑記》評《國山碑》曰:“惟此巍然無恙,雖漫漶之余,尚存數百字。玩其筆法,即未必追蹤秦相,亦斷非后代所及?!盵4]不難看出楊氏對此碑評價甚高。然而在其題跋中,則從創新角度認為《國山碑》只是小篆,而《天發神讖碑》則體兼篆隸,更具奇古之致,故兩碑高下立判。此外,在筆法角度其更是肯定了《天發神讖碑》的獨創性,寓奇于正,矯然不群,甚至認為張懷瓘“沉著痛快”和黃長?!白謩菪劢 钡脑u價亦非道出此碑之獨特的中的之評,至于郭宗昌的“牛鬼蛇神”論則更是“矮人觀場”。從此一跋可見楊氏對具備獨創性書作的稱揚和重視。

從楊氏跋《日本人臨懷素千文》亦可看出其對自成一家、具創格者的喜愛,其曰:

懷素草書傳世者,……是米襄陽所嗤為“懸酒肆之書”者。然名震一代,能自成一家,固未可廢也。此日本濱野章吉所臨《千文》,是從陜本出,而反書之。以守敬所見反書之見于石刻者,有《蕭梁碑》額,然當時未必非正書而反刻者。本朝高南阜、張雪鴻二人,皆以左手作書畫得名,而字畫仍正寫之,從未有反寫稱者,而草書尤難。濱野此作,殊為創格,真所謂集千古而無對者。[5]

即使米芾評懷素之書為“懸酒肆之書”,楊氏亦未盲從其言,而是認為懷素之書能自成一家而尊賞其書史地位。不獨此,日人濱野章吉亦因能為他人所難為之事,反寫草書,在難度與創造性上皆世無其匹,故楊氏稱其“集千古而無對”,可看出其對于創新性的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對于書史上的名家名作,即便是不甚出名的經生書法,倘若能自立門戶,楊氏亦對之稱許有加。如其《唐人書法華信解品跋》便稱“流風所被,故寫經者亦能自辟門庭,如空海、小野道風等所作,幾與顏、柳抗行,所以聲名文物卓然有以自立,不以區區三島,等諸自檜,非偶然也”[6]??梢娖鋵撔碌囊笠灰载炛?,并不以書者之名顯與否而改變。

二、重神輕形、不囿一家的臨摹觀

以上闡述了楊守敬對創新之作的重視,而體現在其臨摹觀念上,即迥異于如翁方綱、吳榮光等乾嘉學者般深受考據學影響而追求毫厘肖似的臨帖要求,從其題跋文獻可看出其重書之神骨,輕毫厘之似,且對古人臨作之高下的判斷亦以能自立風格、不趨人后者為優。對此我們分成兩部分進行探討。

(一)肯定臨帖不趨人后的學古觀

楊守敬題跋中的臨摹觀念首先從其對古人臨作的評價便可看出,如其《趙松雪臨<黃庭經>跋》:

此卷成邸曾刻于《詒晉齋集古帖》中,觀松雪日記,知其臨韋蘇州石本,而詒晉齋又刻一通,……卻不言從韋刻出,而神理與松雪此卷吻合,豈同出一源耶?顧彼則縱橫跌宕,此則流麗婀娜。乃知古人臨書,如雙鵠并飛,絕不作轅下駒。[7]

對于同一帖本的臨摹,趙松雪并非亦步亦趨,甚至兩次不同之臨本皆風格各異,或縱橫跌宕,或流麗婀娜,導致難以覺察到出自同一臨本,而神理實合,楊氏從此悟出古人臨書并不愿為前人轅下之駒,而欲與之雁行,在臨帖中彰顯己意。

然古人自成一家,自立風格,亦并非憑空造次,其未獨具胸襟者不能為之,楊氏《元五大僧真跡跋》便道:

余舊見集帖中刻中峰和尚與趙松雪數札,全與松雪體格相似。后從日本得中峰和尚書兩軸,驚其筆法奇絕,懷疑者久之。讀《書畫史》,稱明本書類柳葉,雖未入格,亦是一家。乃悟類松雪者,是偽跡。今觀此卷第一首與余所藏筆法無二,可知高人韻士,縱不與書家爭雄長,必能自立風格,絕不寄人籬下。余四僧皆瀟灑古淡,此自關胸襟,非沾沾臨池者比也。[8]

昔日得見集帖中所刻中峰和尚寫與趙松雪的手札,即使與趙書體格全然相似,楊氏亦未對其有所稱揚。至后來于日本看到中峰和尚另一書作,才嘆于其筆法之奇絕,這從跋中“驚”字即不難看出。而后其更以《書畫史》所述論證其刻于集帖、與松雪相類之作存偽。中峰和尚之書風雖未入格,但由于其自立風格,筆法奇絕,不寄人籬下而高于類趙書之偽作,于此可知楊守敬更看重的是書家能自書己懷、自成書格,而非斤斤于臨池之肖似,然此斷非高人韻士所不能為也,可見從書法臨摹方面楊氏亦重書家自身品韻。

(二)反對專習一家的臨摹觀

重視創新之作,體現于臨習上便是師古不泥、轉益多師,此于上文已有所闡述。然則楊氏為何會如此強調自立風格的重要性?其原因之一,是古人自身書作面貌亦非千篇一律,若單習一家,則非但無法吸收一家之長,更易導致面目單一,缺少變化,這在楊守敬的題跋中亦有詳細論述。如其《唐大達法師玄秘塔碑跋》便道:

誠懸碑刻,今傳世者有《符璘》……多謹嚴之作。唯此《玄秘塔》,天骨開張,與諸刻不類,或以“金剛怒目”少之者。余謂書法固應以古為則,豪杰之士必當自辟蹊徑,斷不寄人籬下。古之大家,非惟不襲前人,即一人所書,亦各有面目。歐陽信本《醴泉》之與《皇甫》不同,顏魯公之《千福寺》《家廟》各異。李北海之兩《云麾》,是其明徵矣?!^宋僧書《瑯琊碑》,自言集柳書,與此《碑》體格悉同,知當時所見柳書,必多有與此《碑》相似者,若善學此《碑》,不得云“集”字者矣。[9]

楊守敬針對時人因《玄秘塔碑》不類誠懸他碑而目之為“金剛怒目”的現象,舉歐陽詢、顏魯公、李北海諸家書作為例,證明古之書家豪杰非唯不隨人作計,即便出自同一人所書也各具面目,故不應以單一的眼光去評價某家之書風。落實到實踐上,楊氏亦不甚支持“集某家書”的做法,認為這不是善學書者所為。他在《平碑記》中,稱集右軍書者“此有蹊徑可尋,絕少變化,學者不能力追魏晉,專以此安身立命,未有不俗者”[10]??芍种m為捷徑,然絕少變化,并非長久之計,此說亦可作其“不可專師一家”論說之注腳。

不唯此例,針對時人以《曹全碑》碑陽風格與碑陰不類而懷疑其非一人所書的現象,楊氏亦舉《禮器碑》碑陽與碑陰及褚遂良諸碑為例,證明古人變化無方,若專習一家,則為奴隸,其道:

碑陰謹嚴,頗似《武梁畫像題字》,或疑與碑陽非一手書。余謂古人兼長,未可以一律論。如《禮器》碑陰與碑陽不同,碑側又與碑陰不同。唐代若歐陽信本之《九成》《化度》《皇甫》,皆各一體;褚河南之《龍門三龕》《孟法師》《圣教序》,亦整暇不同。后人專習一家,便成奴隸,不知古人變化無方也。[11]

古人書作即使同出一手,亦風格迥異,如《禮器碑》碑陽端莊有余,而碑陰較之更顯靈動灑脫??梢姉钍现匾晞撔轮?,認為臨習古人非但不應作轅下駒,亦不可專習一家面目,應當在融匯諸家的同時揮灑胸襟,形成自家風貌。

三、智過其師、神骨為上的創作觀

臨習古人書作,終極目標是為創新服務,不應受限于所見古人已成之面貌,而應超越古人,自立創新,從更廣處尋求師法,遠溯其師之淵源所自,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古人書風之成因。如其《九成宮醴泉銘跋》所云:

憶文昌潘先生孺初語余云:“顏書用筆遲,故紆徐卓犖。歐書用筆速,故驚奇跳駿。虞書是江左格,妙有‘二王’風規。歐書是北朝體,猶存分隸遺意?!币越駶h碑證之,當自景北海一派,入學者未識此意,固不許窺渤海藩籬也。[12]

潘孺初為楊守敬的金石啟蒙老師,楊氏深受其影響,論書時常引用其觀點。此處潘氏討論虞世南與歐陽詢書法之別,謂虞書根源江左而歐書出自北朝,具分隸遺意,楊氏以“景北海一派”證實其師所言?!熬氨焙!毕禆|漢隸書《北海相景君銘》,此碑一改漢隸體多方扁的結體,字形稍長,筆畫平直方勁,有凌厲萬鈞之勢,楊氏《平碑記》亦有對此碑的評價,其云:“隸法易方為長,已開峭拔一派。郭蘭石謂學信本書,當從《鄭固》《景君》入,可謂探源之論?!盵13]由此不難看出,楊氏認為學習古人需要探其源頭,從更古處尋其風格所自,才能窺其藩籬。

魏晉“二王”書法歷來被習書者視為不祧之祖,是歷代書家無不深研之經典,自唐歐、虞、顏、柳,宋蘇、黃、米、蔡乃至元明趙、董等書史大家,無不服膺“二王”書風,受其法乳。然而對“二王”經典的學習,楊守敬亦不贊同對其亦步亦趨,其舉李北海與顏魯公為例,認為二者雖俱學“二王”,然“智過其師,方堪傳授”,故能自立門戶。其《法華寺碑跋》曰:

何氏稱:北海與魯公“書律皆根矩篆分,淵源河北,絕不依傍山陰”。余意今日所傳右軍真跡何如唐代?今日所傳北碑又何如李、顏二公所見?依人門戶不自立,面目安能籠括一代!智過其師,方堪傳授。山陰、河北皆在合離間,此李、顏所以歷劫不磨者也。[14]

唐代去古未遠,彼時書家所能見到的右軍真跡與北朝碑刻之多斷非清朝可比,李北海、顏魯公服膺魏晉風流,然絕非專守一家,二人于北朝諸碑處亦多有借鑒。融匯山陰、河北,才能籠括一代,歷劫不磨,后人“右軍如龍、北海如象”[15]及“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16]的評價,便是對顏、李二家創新變法、自成一家的稱揚,與楊氏此跋同義。

以上闡述了楊氏對于創新的重視,體現在臨摹上便是化古通變,且因為古人亦面目多變,只有智過其師才能自成一家,歷劫不滅。學習古人不拘形似,故楊氏的學書觀看重的是得古人之風神骨力。古人書作面目各異,正確的學習方式并非追求表面形似的簡單疊加,而須“神而明之”,通曉書法之淵源流變,才能達到“神骨”上的自然融合。對此其題跋亦不乏例證,如曰:

《三希堂帖》而又有失筆者,……蓋《三希堂》濃麗有余,勁健不足,縱毫發畢肖,亦未能無遺恨也。[17]

山谷自贊其書,如饑鷹渴驥,以此卷照之,最善名狀矣。然不善學之,便流為粗獷,蓋不得其骨力,而皮相易似也。[18]

不難看出,縱使“毫發必肖”“皮相易似”,倘若不得書家骨力,勁健不足,亦未可寶也。楊氏欣賞自成面目、具獨創性之書作,體現于書家本身便是能直抒胸臆,不計工拙。楊氏自書《桃花源記》,便但憑筆墨寄深情,其跋曰:

竟生大兄囑余書卷子,天寒手僵,拈禿筆書此記,殊不成字。要之深情托豪素,不在書之工拙也。[19]

縱然天寒手凍,筆亦頹禿,書寫條件遠未至孫虔禮《書譜》所謂“五合”之境,然若能寄托深情,書之工拙亦何須強求?至此綜合以上三節,我們可以總結楊氏的學書觀念——其重視創新之作,故于臨摹上不寄人籬下;因為古人面貌亦多變化,當智過其師才能自立書格;神骨重于形模,大家豪士之書法重在寄托豪情,而非斤斤于書之工拙與否。

四、結語

既往學界對楊守敬學書觀念的探討多集中在其書論著述中之“五要”說,于其題跋的關注并不充分,筆者通過對其題跋的爬梳整理,發現其中不乏有補于書論的內在理路,故撰文對此進行分析。

楊氏題跋中偏重自成一家、不作古人轅下駒之書作,可見其對于創新的強調;且楊氏在臨摹觀上強調臨書不趨人后,認為古人書作各具面目,故不可專習一家;此外其題跋中亦多有對師古人所師、溯其淵源所自的觀念及其對書之“神骨”的重視。本文對楊氏題跋中的學書臨摹觀進行整理,希冀有助于對其書學觀念的進一步理解。

注釋:

[1]《學書邇言·緒論》曰:“梁山舟答張芑堂書,謂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此定論也?!嘤衷鲆远阂灰犯?,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于行間。古之大家,莫不備此,斷未有胸無點墨而能超軼等倫者也?!睏钍鼐?學書邇言·緒論[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477.

[2]翁方綱.蘇齋題跋不分卷[G].清鈔本.

[3]楊守敬.跋劉聚卿所藏舊拓《天發神讖碑》[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052.

[4]楊守敬.激素飛清閣評碑記[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553.

[5]楊守敬.鄰蘇老人題跋[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144.

[6]石刻史料新編第四輯·七[G]//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328.

[7]楊守敬.趙松雪臨《黃庭經》跋[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132.

[8]楊守敬.元五大僧真跡跋[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132.

[9]楊守敬.唐大達法師玄秘塔碑跋[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095.

[10]楊守敬.三藏圣教序記并心經 僧懷仁集王羲之行書 咸亨元年十二月[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572.

[11]楊守敬.漢曹全碑跋[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074.

[12]楊守敬.九成宮醴泉銘跋[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十一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538.

[13]楊守敬.北海相景君碑[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542.

[14]楊守敬.法華寺碑跋[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十一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560.

[15]董其昌.畫禪室隨筆4卷.卷一[G]//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蘇軾.蘇文忠公全集115卷.東坡集卷三[G]//明成化本.

[17]此跋文見楊守敬跋《三希堂帖》,作品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18]楊守敬.《黃山谷[梵志]詩》跋[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131.

[19]楊守敬.自書《桃花源記》跋[G]//謝承仁.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145.

猜你喜歡
學書楊氏題跋
題跋課程在高等書法專業教育中的缺失與建設
近十年來中國繪畫題跋研究綜述
以《千里江山圖》為例論題跋的鑒藏功用
Fort Besieged
學書有感
淺議海源閣楊氏藏書貢獻
鐘繇學書
一個壞官員導致冤假錯案
歐陽修《試筆·學書為樂》
論劉克莊詞學理論管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