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業”的內涵看梁任公演講的境界

2020-12-08 02:14廖茹玲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梁任公勞作自然段

廖茹玲

1922年,梁任公先生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做了一次演講,其文體現了高超的說理藝術,因此長期以來被選入中學教材。文章圍繞“有業”“敬業”“樂業”三個核心概念,論證了“‘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這一中心論點。歷來,大家都將解說的重點放在了“有——敬——樂”的理解層級上,這固然沒有錯。但筆者以為,如果從推敲“業”字的內涵入手,同樣可以感受到作者演講的層級性與深刻性。

課文中對“業”字的解說,常常以“職業”這一詞語的方式整體亮相,同時,文中也說,“今日所講,專為現在有職業及現在正做職業上預備的人——學生——說法”。似乎以聽眾的身份再次鞏固了這一觀點。

不過,《教師教學用書》中卻將“業”的含義進行了進一步的泛化:

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可見,這里認為文中的“業”既指職業,也可指作業、學業,以及任何有價值的事情。它將“業”的含義擴大化,使之可以適合于除職校學生之外的更多聽眾,這樣可以讓不同身份、不同經歷的人都能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學習。然而,筆者以為,我們除了要將“業”的含義擴大化,還應該將其層次化,通過“業”字的不同含義來理解梁任公演講的條理性。

一、“有業”之“業”泛指勞作

第5自然段說“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看起來,這里的“業”似乎既指職業,又泛指勞作。

作者更偏重于狹義的職業還是廣義的勞作呢?

我們來看第4自然段中所舉百丈禪師的例子。他所做的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等事情,哪里是什么職業呢?明明就只是勞動與做事嘛。再看第5自然段中作者的提法:“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备侵苯訉ⅰ皹I”與“懶”相對應。既為對應,那么,“業”之所指自然是“懶”的另一面——勤勞,即不斷地勞作,當然就不僅僅只是有一個職業了。

我們還可以用“業”字的本義來進行佐證:

■,這是“業”的金文字形,它由■和■兩部分組成,前者為“辛”,表示刑具,后者為“去”,表示出門勞作,二者合起來,即表示在嚴酷監督下勞作??梢?,業的本義就是勞作。那么,勞作時的具體職務,后來自然就演化成職業了。由此可推斷,梁啟超先生所強調的有業之“業”,并非狹義上的某單位、某公司、某部門的某個職務,或某個讓人賴以生存的工作,而是泛指廣義上的勞作、做事。

二、“敬業”之“業”應指事業

第6自然段中,作者提出“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這話沒錯,但關鍵是,我們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才能感受到職業的神圣感呢?很明顯,只有把職業當作職責、當作使命,你所做之事才不僅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理想與目標。這樣,才會有作者所說的“責任心”和進取心。這樣的“業”,才是真正的可敬之“業”,即為“事業”。

從職業到事業,區別其實主要是對待工作的態度。當你感受到所從事的是一份有價值、有意義的工作之時,你也就認可了這一職業的神圣性,也就能做到文中第7自然段中所說,即使是挑糞、拉車,也能把它“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而如果僅當職業來講的話,大多數人當會選擇待遇更好、社會地位更高的職業,哪有不肯交換的道理?唯有事業,才是心中神圣的,可以為之奮斗一輩子,可以終其一生去為實現它而不懈努力的。

三、“樂業”之“業”可指志業

在文中的“樂業”部分,作者反復強調“趣味”二字,“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比欢绻麅H僅只是簡單機械地重復某份工作,不僅找不到趣味之所在,還極有可能產生現代人所說的“職業倦怠”,讓自己的身心陷入疲勞與耗竭的狀態。只有將個人的狀態進行調整,將對待工作的態度由被動轉為主動,由“知之者”變為“樂之者”。這樣,“職業”就不再只是職業,而是升級成為“志業”,自然也就能領略到其中的趣味了。

所謂“志業”,指志向與事業,它與事業的區別在于志向與志趣,它更多的強調個人的興趣所在。當不畏工作的艱辛,不懼競爭的激烈,不怕鉆研的孤獨,當能做到孔子所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當為快樂之根源。

當職業升級為“志業”之時,感受職業發展的快樂、奮斗的快樂、競勝的快樂、專注的快樂等,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文中所說的“有價值”的生活、“合理的生活”“理想的生活”了。

四、由“業”的內涵到做人的境界

從普通的勞作,到具有強烈責任意識的事業,再到能感受無窮趣味的志業,梁任公的演講層遞性極強。他既告誡了即將就業的青年學子們,要有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無論事之大小,皆要勤于勞作;同時,又為所有的就業或即將就業的人們,勾畫了職業藍圖中仰望星空的理想情懷,無論業之高低、工作之苦累,皆要忠于其事,樂以忘憂。

說到底,這其實也是一個做人的境界問題。

同樣也是在1922年,梁先生在蘇州演講時開篇即問,“為什么進學校?”“為什么要求學問?”答案也很直接“為的是學做人”。他強調,在學校里學的所有學科,“不過是做人所需的一種手段,不能說??窟@些便達到做人的目的,任憑你把這些件件學的精通,你能夠成個人不成個人還是個問題?!?/p>

學知識和做工作其實是一個道理,你對職業認識的層級也折射出個人的人生境界。

哲學家馮友蘭把人生境界分為四個等級,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對照文中的內容,我們大致可以將“有業”看作功利境界,因為我們最初找某個職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填飽肚子或養家糊口;當你將職業看作“事業”之時,就到了道德境界,因為能感受到職業的神圣性,并付之以充分的責任心;當職業成為“志業”之時,也就到了天地境界,因為在這里,你了解了所做之事的意義,你就不在意工作中的曲折與苦累,而是努力奮斗,但趣味也就會在你不刻意之時悄然而至。

在當年,梁任公先生是叱咤風云的人物,其學問更是為青年學子們所景仰。他對職校學生的演講,看起來通俗易懂,實則內蘊深厚。其中職業的勸導、做人的原則、人生的境界等觀點,對今日之學子仍有啟迪作用。

[作者通聯:湖北宜昌市伍家崗區教科院]

猜你喜歡
梁任公勞作自然段
辛勤勞作 吉祥人家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美麗的秋天
酷暑勞作易受傷 “高溫權利”需了解
閱讀理解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