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滲透人文元素 提升人文修養

2020-12-14 04:17高雅潔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人文素養培養策略小學語文

高雅潔

【摘 要】語文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縮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因此極具人文性,是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主要載體。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語文學科對小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從發掘教材人文元素、優化人文教學方法、強化人文情感素養等方面下功夫,以此不斷構建人文化的小學語文課堂,不斷增強小學生的人文素養,更好地傳承與發揚中華優秀文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文素養;培養策略

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部分語文教師只關注工具性,希望通過教學來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的成績,而長期忽視其人文性,認為這個教學目的無法在短期內出成績,也不能體現在分數上。語文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要凸顯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價值,尤其在小學階段,要為學生打牢人文素養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新時期學科教學中,要轉變教學思想,革新教學理念,創新人文教學方法,有效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人文性的概念

小學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指的是通過語文教學實現文學性、自然性、文化性的有機統一,從而促使小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情感能夠有效豐富、品德素質可以長足提高、文化修養能以高效發展,這對學生終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新時期,人文性也包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來說,小學生語文學科人文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關注小學生的人文個性差異,實現人文教育的多樣性;二是更新教學觀念,實現人文教育的可行性;三是立足身心發展,實現人文教育的高效性。只有將三者合而為一,才能體現語文的人文性。

二、小學語文學科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學生身心全面成長

正如前文所述,小學語文學科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由此可見,小學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就包括人文性,而且其地位和工具性一樣重要。這種人文性的內涵極其豐富,尤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其不僅僅體現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方面,也體現在對現代文化的認同方面。小學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對學生的幫助主要體現在品德素質、三觀端正、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方面。因此,小學語文人文教育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成長。

(二)促進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其歷史源遠流長,而這其中最為突出的體現是人文元素厚重,不僅僅具有眾多的文學作品,更具有豐富的人文情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人文課堂的時候就要將這些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有效傳遞給學生。在全球化不斷推進且國際形勢越趨復雜的今天,中華傳統文化像一支“定海神針”,是現代中國文化的基石。所以,要加強對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促使他們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

(三)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如果僅關注學科工具性,那么在這種“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下,就會采取“照本宣科”或者“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感受不到語文學科的美好與美妙之處,就不會對語文學科有更多的感情。而教師通過人文課堂的構建,將語文學科豐富多彩的人文內容展示給學生,可以讓學生在良好環境的熏陶下自覺投入課堂學習之中,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領會人文性的內容,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和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

三、高效培養小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

(一)發掘教材人文元素,奠定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基礎

統編教材在編寫的時候,非常注重人文元素的滲透,無論是插圖還是課文本身都極具人文性。但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不太注重人文元素的發掘與傳遞,更多地關注考試知識點的分解與傳授。所以,在教育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文教材中包含的人文元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能將這些元素充分發掘出來,并且能在學生理解的范圍內進行有效滲透,幫助學生認識、理解、感受人文元素,從而為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筆者在講解《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的時候,如果單純地講解其中的寫作手法、生字詞、中心句等知識點,很快就能講解結束,但學生的人文素養就難以有所發展。這時,筆者會充分發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讓學生回答這幾個問題:雷鋒叔叔去過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情?為什么人們要尋找他?其實這幾個問題就是本文的人文元素,集中體現的是中華傳統美德。學生通過對教材中人文元素的尋找、品味,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雷鋒叔叔身上“做好事不留名”的中華美德。

我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而很多經典的故事都已化作各種名篇被加入到小學語文課程當中,這就給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提供了非常優秀的平臺。

(二)優化人文教學方法,搭建學生人文素養發展的臺階

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靠單純的“口耳相傳”就能實現的,還需要有針對性的方法,需要遵循科學的人文教學原則。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人文教學,實現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的人文發展目的。具體方法包括以下幾種:一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人文素養培養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學生內在素養的提升,而這種內在素養更強調的是自主發展,依靠外界強制力量很難有很好的效果。二是加強小組合作。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需要思想的碰撞、靈魂的交流,在互通有無中達到較高的人文素養水平。三是個性化的教學計劃。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弱點與強項,在人文素養方面也同樣如此,這就需要教師能科學研判、有效應對,通過有的放矢,實現事半功倍。

例如,筆者在講解《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古詩的時候,會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學生自由組合,在小組內部有不同的分工,有的查字典、有的查意思、有的挖掘深意等。在理解這首古詩基本意思的基礎上,筆者要求學生相互討論作者是借助什么樣的載體來表達與友人的離別之情。這種教學方法既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友情的力量,同時也能使其理解古人在表達情感時所利用的方法,從而有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目的。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踐行人文實踐,讓學生更能深刻地感受人文教育就在自己身邊。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

(三)強化人文情感熏陶,實現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正如前文所述,人文素養更多體現在內在上、思想上,尤其是情感層面。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人文素養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對學生人文情感的熏陶,促使學生更加自覺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在教材中,很多作品的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對人文情感的表達比較含蓄,這就需要教師能積極引導學生深入作者思想深處去感受人文精神的內涵與外延,并能有效轉化成自己的人文修養。

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的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是擁有幸福生活的我們不能忘記老一輩革命家所做出的偉大貢獻,這就是“感恩”,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人文素養。為此,筆者要求學生細讀課文,慢慢品味吃水為什么不能忘記挖井人,作者想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情感。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都深入課文,細細閱讀、慢慢品味,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人要常懷感恩之心”的來處與力量,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優化人文素養。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作品情感和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情境中,體驗作者的人文情感,這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方式。

綜上所述,隨著小學語文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科的工具性價值,也要注重人文性價值的傳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發掘教材人文素養、優化人文教學方法、強化人文情感熏陶,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動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為其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彭月娟.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人文性課堂[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

[2]任曉霞,袁建瓊.如何營造具有人文性的語文課堂[J].現代農村科技,2019(12).

[3]王現標.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思考[J].文學教育(下),2016(8).

[4]李玲玲,楊箭箭.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華少年,2016(31).

[5]劉榮珍.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9).

[6]羅彥.探究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幸福生活指南,2019(15).

猜你喜歡
人文素養培養策略小學語文
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識喚醒下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途徑研究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