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國學類課程開展現狀及建議

2020-12-15 06:50葉敏戚以琳金越蔣曉妍楊晨畑
青年時代 2020年27期
關鍵詞:國學教育校本課程小學教育

葉敏 戚以琳 金越 蔣曉妍 楊晨畑

摘 要:國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涵蓋了一套完整的傳統中國文化、學術體系,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近年來教育的一大熱點。在此背景下,杭州市各地區紛紛開展“國學進校園”的活動,國學、傳統文化校本課程開發等項目也在學校中如火如荼地開展。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致使學校教學流于表面。本文作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國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借此推動國學課程的發展。

關鍵詞:國學教育;校本課程;小學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中國傳統文化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產生,是一個國家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積淀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遺產,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其精華,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國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指的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包含了影響至今的三大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

在以往的素質教育下,我國教育將應試作為唯一的教育目標,以升學率的高低來檢驗學校的教育質量、教師的工作成績和學生的學業水平,只注重知育,而忽視了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國學以其文化底蘊與教學優勢進入大眾眼簾。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開展國學進校園等活動成為社會中的熱門話題,國家的方針政策、下達的教育文件以及各個學校的教育實踐,都將“國學熱”推向新高潮。

學校的國學教育實踐,培養了孩子們的學習國學興趣;向孩子們傳達了真善美的國學文化核心,學習先學“做人”。

在此過程中,學校在國學校本課程的開發中,仍有許多隨意性和盲目性,沒有一個統一和明確的標準,致使許多學校的國學課本同質化嚴重、流于表面。教學過程中偏離本意,只注重死記硬背,變相增加學生的負擔,使其喪失了學習國學的興趣。

基于上述背景和問題,本研究通過針對性的調查問卷、通過問卷、實地走訪對當前杭州市小學國學類課程開設情況進行調研。

二、杭州市小學國學教育現狀

為了獲取相關的數據,筆者采用問卷調查法與個別訪談法對受訪學校的部分師生進行了調查,并獲得了如下結果。

(一)訪談調查發現與建議

訪談的對象是杭州市十余位身處一線的專職教師以及教學管理者針對所收集材料內容通過整理分析,得出以下具體結果。

大多數教師認為國學教育課時偏少,很難把重要內容完全傳達給學生;教材可以更加精簡化。另外,很多教師認為學校與地方政府對于國學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并且希望相關部門能推出更多扶持政策以及加大相關的教育投入,各個年級應該針對不同的基礎都有不同程度地開展。國學課程的教材多為自編,有《論語》(選編),有早讀教材《弟子規》(選編)等。而對于國學教學課程的訪談顯示,學生認為國學教育內容應該包含哲學思想(儒、佛、道三家思想)、中國詩詞、中國小說、中國傳統戲曲等。

經過對相關訪談和問卷調查的結果整理后,筆者歸納出如下幾點建議:第一,學校要適當增加國學課程的課時數;第二,應該對國學教材進行改革,注重國學課程的人文性培養;第三,應該將國學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改變傳統國學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國學的興趣。

(二)問卷調查結果

根據相關問卷數據,筆者發現在國學教學中有以下幾個現象。在國學教學授課形式上,統計調查結果后得知,50~60人規模的班級化教學所占比例最多。而最主要的授課形式是傳統的講授法,當然,除此之外,學校也會組織相應的學科競賽。在對國學教材編寫方式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人認為學校應該自行編寫教材。

三、杭州市小學國學教育現狀分析

在進行了較全面的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后,筆者發現諸多小學都在積極開展國學課程,國學教育已融入進了當今的小學教育中。但就具體的開展情況而言,仍存在如下問題。

(一)學生群體在接受國學教育時存在的困境

1.生源質量不齊,興趣多樣

在杭州市各個小學發放問卷和實地調研后,筆者對問卷情況進行了分析,從數據中可見,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存在差異。但現階段學校并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各個小學的國學課程開展形式往往采用班級授課制,這也導致了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表現存在較大差異。

2.課時較少,內容過多

筆者發現各小學的國學課程皆存在課時較少而內容過多的問題,而這一現象在小學高段尤為突出。國學課程分布缺乏連續性,存在斷層現象。所以大部分學生反映,一階段的國學教育結束后,他們所學得的知識并不多。

由此,筆者認為,學校在開展國學教育時,應充分考慮課時量和教學內容是否呈正比,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

(二)國學教育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單一,與語文教學、鄉土教學混淆

問卷顯示,各個小學各年段所開展的國學類課程超過50%的課程偏向于古典文學方向,這使得大量學生將“國學教育”與“古典文學教育”直接等同,而國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則單一化。大多國學教育形式與傳統語文課并無差異,使得學生將國學課看成是語文課的衍生,從而失去了學習國學的興趣。除了與語文教學相混淆,部分學校、部分年紀的國學課程與鄉土教學混淆。由此可見,如何探究國學教育的特色,并將其在課堂教學中完全呈現、有效發揮,是課程教師應積極探討的問題。

2.教學資源欠完善,缺乏固定教材

在問卷調查并實地訪查后,調研小組發現只有極少數的學校有完善的國學教材,如《論語》(選編)、《弟子規》(選編)并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本校教材;大量學校則存在教材不齊或教材缺失的情況。

三、關于小學開展國學教育的建議

(一)學校加強對國學教育的重視程度,創造良好的國學學習環境

在調查中,部分學校完全沒有國學相關課程或者有課程的安排,但實際并不開展教學。以上兩種情況體現出學校對國學教育重要性認識的缺失。作為培養學生情感和品德的教育,國學教育在學校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應當加強對國學教育的重視程度,在對學生的教學中進行國學教育的滲透。同時,學校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通過校園建設滲透國學教育,也通過國學教育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精神品格。學生得以在校園內感受國學文化,于潛移默化中形成深遠的影響。此外,學校還可以定期開展國學文化相關活動,如書畫比賽、詩詞大賽等,讓學生深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并在對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同時提升自身文化素養。

(二)培養高素質國學教育教師

提高小學教師的國學水平是提高國學課程質量的重要環節。教師不僅要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更要用自己過硬的專業知識底蘊傳授給學生豐厚的知識。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應根據當地教師的情況,開展教師對國學教育學習的工作,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國學知識。教師之間也可以開展教學活動交流會,參與專業教師報告會,從而提升自身國學知識和技能,更好地將國學與小學課程結合到一起。

(三)國學教育方式創新發展,貫徹落實到各年級

文本背后的情感意義和如何模仿作者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情感反映出教學方法的創新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國語與課堂相融合中,更是需要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身臨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因此需要國學教育方式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排練國學小節目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知識。小學是培養學生國學素養的基礎階段,學生可塑性高,將國學融入小學教學,讓學生感受國學韻味,體會國學豐富內涵。低年級和高年級學段都應有相應的國學課程的設立和開展;在課程教學方面,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年級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等差異選擇較為合適的教學內容。就小學低段而言,考慮到學生的理解和文本解讀能力的不足,“讀經”和“背經”的學習方式雖較為死板僵化,卻不失為打好國學素養基礎的第一步。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采用國學經典誦讀的形式,通過誦讀和賞析國學經典培養國學興趣。

(四)完善國學課程評價制度,加強課程規范化

盡管不少學校認識到了國學教育開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實際的國學教育開展中,教學形式單一,深度與廣度不夠。因此,學校在設置國學相關課程的同時,要完善課程評價制度,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的比重和質量,并在各個學科教學中滲透傳播國學文化。教師進行國學教育時拒絕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而應做到教學形式多樣化,并且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激發學生對國學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國學教育的教學質量。

同時,應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是師資隊伍。政府及相關教育部門應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訓機制,實行規范化教學指導,讓更多小學教師通過培訓全面提升自己的國學素養,從而更好地展開教學工作。其次,對教育內容進行規范化處理,去粗取精、整合再現,加快制定統一的國學教材和教學內容。教師也應當通過研究學習,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猜你喜歡
國學教育校本課程小學教育
在民族預科融入國學教育的意義與途徑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