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確立、堅定與堅守:經典著作中馬克思的初心軌跡探尋

2021-01-17 14:14張紅曉
關鍵詞:自然界馬克思哲學

張紅曉

初心是當前中國共產黨進行主題教育的重要主題。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組織是1847年成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核心成員,因此,共產黨人的初心可以追溯到馬克思那里。通過對馬克思早期著作《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等的閱讀和研究可以發現,馬克思的初心經歷了一個由感性到理性、再到信仰的發展過程。

一、以感性確立初心

(一)家庭教育對馬克思確立初心的影響

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意志普魯士邦特里爾城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父親亨里?!ゑR克思(1782—1838)是特里爾城的一名猶太律師,他博聞強記,學識淵博,精通多種語言,曾熟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盧梭等人的著作。[1]3-5他經常給馬克思講述哲學、詩歌,也一直教導馬克思要做一個誠實、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馬克思的母親罕麗達出身荷蘭裔猶太貴族,善良誠實,同情弱者。家庭生活富足,父母恩愛,家人和睦,熏陶培養出馬克思的健全人格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馬克思在不到兩歲的時候,與亨里希的一個老朋友路德維?!ゑT·威斯特華倫(1770—1842)一家成了鄰居。[2]路德維希是燕妮的父親,他思想開明、學識淵博,經常給年幼的馬克思講述上帝拯救苦難民眾的《圣經》故事、古希臘哲學、莎士比亞作品及啟蒙思想家的理論,包括圣西門的空想社會主義觀點,這些都給馬克思幼小的心靈打下深深的烙印。

(二)中學教育對馬克思確立初心的影響

1830年,12歲的馬克思來到特里爾中學。特里爾中學是一所大學預科中學,是德國的精英學校。校長維騰巴赫關心政治,同情革命,對青年時代的馬克思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學時期,馬克思廣泛閱讀古希臘經典著作,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的原子論哲學激起了馬克思對個人自由的向往,該觀點在他的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中得到了集中闡述;《理想國》中關于好的國家和好的公民思想,喚起了青年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和對偉大人物的思考。

1835年夏天,17歲的馬克思面臨畢業后的職業選擇。馬克思認為,青年人不應該根據靈感、幻想、感情來選擇職業,也不應該追隨時尚來選擇職業,而應該遵循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這是一種把自我和人類拯救出來的救贖。在馬克思的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為人類而工作是17歲的馬克思的擇業標準,也是他為之奔波一生的“初心”表達。[3]459

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和中學教育使馬克思萌生了憐憫世人的同情心和拯救蒼生的使命感。這種同情心和使命感,在青年馬克思身上表現為一種崇高的價值追求,即為人類而工作的初心。這種初心,沒有經過哲學的反思、科學的論證和生活實踐的感悟,是馬克思基于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心、拯救蒼生的使命感和對偉大人物的樸素崇拜的感性表達,其內容也是比較抽象的為人類而工作。他這個時候的初心境界,既天真純樸,又奔放豪邁。

二、以理性堅定初心

(一)大學教育對馬克思堅定初心的影響

1836年秋天,馬克思懷揣“為人類福利而工作”的初心,從波恩大學轉學到柏林大學。柏林大學的氛圍完全不同于波恩大學。大哲學家黑格爾曾在此任教13年,其中做了3年校長。哲學家費爾巴哈也曾在這里就讀。柏林大學當時活躍著一批年輕教師,他們被稱為青年黑格爾派,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布魯諾·鮑威爾。馬克思很快得到布魯諾·鮑威爾的賞識,并以學生的身份加入博士俱樂部,成為俱樂部中年紀最小的成員。馬克思以他非凡的才華、淵博的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堅定的斗爭精神,很快博得了那些年長的青年黑格爾派成員的欽佩,成為俱樂部的精神領袖之一。受布魯諾·鮑威爾的影響,馬克思希望成為柏林大學的哲學教授,在講臺上傳播真理,實現自己的初心。

馬克思把閱讀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著作的讀書筆記進行了系統整理,以此為基礎形成了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1841年3月15日,馬克思順利取得博士學位。但是,由于當時德國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馬克思無法留在柏林大學當教師,他通過講臺傳播真理的愿望落空了。這是馬克思求職生涯的第一次失敗,但馬克思傳播真理的想法并沒有改變。

馬克思從1842年4月起為萊茵省科倫市的《萊茵報》撰稿,撰寫發表了《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摩塞爾記者的辯護》等重要文章。1842年10月,馬克思擔任該報主編以后,《萊茵報》日益具有明顯的革命民主主義的傾向,發行量急劇增加,影響也越來越大。由于《萊茵報》觀點激進,普魯士政府決定從1843年4月1日起查封該報,在查封以前對該報實行特別嚴格的雙重檢查制。由于該報股東企圖以緩和的口氣求得政府的寬容,馬克思聲明退出該報編輯部。

(二)黑格爾對馬克思堅定初心的影響

退出《萊茵報》后,馬克思的世界觀逐漸發生變化。他深入研究黑格爾的哲學,對“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的命題產生懷疑,由此開始了對黑格爾哲學特別是法哲學的批判。馬克思把自己的新思想撰寫成《〈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發表在《德法年鑒》第1期上。正是在這篇文章中,馬克思進一步確立了自己 “為人類福利而工作”的初心。

經過8年的大學生活,加上對人生的初步體驗,馬克思對自己的初心進行了哲學反思,并找到了實現初心的革命力量和現實路徑: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馬克思發現,理論只有和人民群眾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為人類而工作就是為群眾而工作,因此,馬克思為人類而工作的初心已經不再是建立在單純的同情心和使命感基礎上的感性表達,而是一種基于哲學論證和實踐感悟的理性反思。

馬克思還看到了人民群眾的作用,認為人民群眾是改變世界的主體力量。他明確指出:“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盵4]18“無產階級”概念的提出,意味著馬克思找到了自己哲學的階級基礎,為人類而工作的初心發展為更為自覺的為無產階級而工作。無產階級是推動階級社會前進和變革的決定力量,馬克思的初心不僅得到了哲學的證明和理性的反思,也得到了馬克思生活實踐的證明。這時,馬克思所表達的初心的內容不再是抽象的為人類而工作,而發展為更為具體的為人民群眾、為無產階級而工作。

三、以信仰堅守初心

從感性確立初心到理性堅定初心的過程,反映了馬克思思想發展從樸素到反思、從常識到哲學的進階過程。隨著理論的逐漸完善和社會閱歷的逐漸豐富,特別是深入工人運動的充分實踐,馬克思進一步認識到,為無產階級而工作的初心和人類社會的目標是一致的,無產階級的自我解放是符合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過程??茖W是對規律的把握,是真理的理論體系,對科學的執著就是對真理的信仰。這樣,馬克思為人類而工作的初心追求逐漸超越了感性自發和理性反思階段,上升為建立在對科學和真理的信仰基礎上的自覺行動。馬克思對初心的信仰,充分體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共產黨宣言》中。

(一)人類的最終解放是受人類社會基本規律決定的必然趨勢

哲學家們大都傾向于認為自然界的發展具有規律性,而人類社會,因為英雄人物對歷史的影響太過明顯,英雄人物的秉性和能力又各不相同,也就無規律可循。馬克思認為,人類來源于動物但又不同于動物,因而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要研究人類社會的歷史,就必須為其找到一個起點,而人類社會的起點就是人類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即二者存在方式的差異。動物只是按照自然界提供的現成食物來生存,如果自然界不能提供,動物要么變異,要么被淘汰,它遵循自然選擇規律。但人類不一樣,當自然界能夠提供現成的食物時,人類能夠生存;當自然界不能提供現成的食物時,人類通過勞動去向自然界索取和制造食物。這樣,生產勞動就成為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人類勞動的歷史。正是在生產勞動中,人類告別了動物世界,其生存方式超越了單純受自然選擇規律支配的動物階段,其組織形態也進化為更高級的人類社會。

首先,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必須與自然界打交道,建立起與自然之間的聯系,這個聯系就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矛盾:人類向自然界索取,而自然界不會主動去滿足人類的需要。對于人和自然之間的這種矛盾關系,馬克思用“生產力”這個概念來表達。生產力的實質,就是人們面對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生產力水平越高,人類的生存能力也就越強,人類擺脫自然的束縛、獲得相對于自然界的自由的程度也就越高。

其次,人類勞動絕不是動物單個個體的覓食行為,而是一種有組織的聯合行動,除了要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也要處理人和人的矛盾,馬克思用“生產關系”這個概念來表達。生產關系的實質是生產勞動中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人之間的勞動占有關系,也就是一部分人剝削和奴役另一部分人的關系,生產關系越先進,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平等。[5]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中,生產力起決定作用,即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決定著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人類社會就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的“雙螺旋”結構中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的,當生產力發展到足夠程度、積累起足夠豐富的物資生活產品,生產關系進步到足夠程度、建立起足夠平等和諧的相互關系時,一種新的理想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就會到來。

由此可見,人類社會是由社會基本矛盾推動下的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既是生產力越來越發達、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的過程,也是人擺脫他人的剝削和奴役、逐漸獲得自由和解放的過程,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那樣:“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盵6]62

(二)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階級斗爭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

作為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共產黨宣言》不僅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還發現了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的主體力量,即人民群眾。在歐洲資產階級社會中,人民群眾主要表現為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無產階級。在《共產黨宣言》第一章中,馬克思斷言,“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6]38,由此揭示了階級社會的主要規律,即階級斗爭規律。

馬克思認為,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前進的直接動力。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階級斗爭出現了新的特點,即階級對立簡單化,除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個階級以外,其他的中間階級都在社會的發展中逐漸被消滅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F代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但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無產階級也空前地集中起來,他們由于共同的經濟地位和歷史命運,在反對資產階級的殘暴統治中逐漸聯合起來,并為爭取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斷斗爭。

19世紀上半葉的歐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導致經濟危機周期性地爆發。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表現,是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違背社會化生產一般規律的必然結果,它暴露了資本主義的局限性和暫時性。然而,資產階級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階級統治,不會主動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改變為以社會占有為主體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因此,“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6]76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也就具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當性和合理性。這樣,“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6]51。

唯物史觀的上述兩個規律,使人類社會的本質像自然界的本質一樣被揭示出來。這種理論表明,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體力量,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因素。為人民群眾(無產階級)而工作,就是推動人類社會形態由低級向高級不斷進步,把人從自然界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而獲得相對于自然的最終自由,把人從他人的奴役中解放出來從而獲得相對于他人的最終自由的創造性歷史活動。因此,為人民群眾(無產階級)而工作的初心,符合歷史的發展方向。

經過艱難求索,馬克思發現了唯物主義歷史觀這一科學真理,他的初心,已超越了對勞苦大眾的天然同情和對偉大人物的純樸崇拜,也超越了對先輩哲學的理性反思,上升為基于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信仰。這信仰如一座燈塔,照亮作為共產黨人的馬克思為實現為人類而工作這一初心的奮斗之路。此后,馬克思在這座燈塔的指引下,與真理和科學相伴同行,雖歷經顛沛流離,仍矢志不渝、堅守如初。

猜你喜歡
自然界馬克思哲學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飯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鐘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菱的哲學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小包哲學
盤點自然界中你沒見過的怪異生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