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德育生命化研究

2021-01-17 14:14王小珍胡雅雯
關鍵詞:德育生命大學生

王小珍 胡雅雯

長期以來,高校德育工作存在實效性不強的問題。究其緣由,高校德育生命教育弱化是一個重要原因。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從生命教育角度引導大學生關愛生命、敬畏生命、真正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就成為當前高校德育完成“立德樹人”使命的重要內容。

一、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般認為,1968年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J.Donald.Walters)首次倡導并踐行生命教育思想。20世紀90年代,生命教育研究在我國逐漸興起。2005年,上海市正式公布《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生命教育正式進入中小學課堂。時至今日,生命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相比之下,高校的生命教育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一)教育目標:忽視個體的生命價值

“高等教育階段應……在以社會本位論為主的前提下,將個人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教育目的有機結合起來?!盵1]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德育側重社會本位論,將培養學生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作為首要目標。在這種教育目標的引導下,許多高校德育教師片面強調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忽視個體的生命價值教育;重視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技能培養,忽視對學生個體情感、興趣、性格、認知和信念的培養。德育成為空洞的口號,只口頭強調德育的重要性,而不強調從當下做起;只強調知識灌輸與智力開發,而忽視對個體熱愛生命的教育。

(二)教育內容:缺乏完整的生命教育理念

目前,高校德育內容涉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信仰教育和心理健康等。這些內容看似豐富,涉及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方方面面,但這些內容何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間的關系定位不夠清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德育課程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知主義,雖有涉及生命教育的內容,但往往忽視大學生的真情實感與生活實際,缺乏完整的生命教育理念。生命教育被簡化為生命安全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生命認知、態度與價值觀教育重視不夠。

(三)教育方法:壓制學生主體性

教師與學生是教育的雙主體,高校德育必須堅持雙主體原則,“既要發揮教育者的主體、主導作用,更要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能動作用,即引導受教育者搞好自我教育。只有尊重并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與能動作用……才是高校德育的最高境界和理想境界”[2]。然而,不少高校德育教學依然以教師為主導,以課堂教學為單一方式,向學生灌輸德育知識,忽視與學生的平等對話。這樣的教學方式大大限制了大學生的主體性。

(四)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生命關愛

生存環境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也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礎。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校園文化趨向多元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觀念與社會風氣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不少德育工作者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校園文化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其開展的與生命教育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宣傳較少。有些高校管理者在校園環境建設方面過于注重物質方面的因素,而對生命教育理念缺乏必要的重視。

二、生命教育與高校德育的內在關聯

生命教育的本質是使學生培養積極的生命態度,珍惜生命?!吧逃暮诵木褪桥嘤e極的生命態度,使受教育者對生命有充分的認知,肯定生命的價值、掌握生命的技巧,從而杜絕反生命的行為意向?!盵3]德育工作面對的首先是生命成長問題,生命教育與德育具有內在的關聯性。

(一)強調以人為本

人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也是教育的主體。生命教育強調以個體生命成長潛能為基礎,采用合乎大學生需求的方式方法,激發大學生個體生命意識,提升大學生生命質量。2016 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盵4]377高校德育也需要通過生命關懷,激發個體的無限潛能,促進個體在關注自身發展的同時為社會做出貢獻。由此可以看出,生命教育與德育在目標上具有內在重合之處,均強調“以人為本”。只有將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德育,使德育回歸“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德育才能真正提升個體生命價值。

(二)關注大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的客觀要求

人是一個有理智、有情感、有趣味、健全而完整的生命整體。個人成長既是一種客觀趨勢,也受到內在規律的支配。生命教育將大學生看作自由、有情感的個體,關注其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既注重培養其面對生活問題的處理能力和責任意識,又教育他們學會和他人相處,善待他人生命,懂得敬畏生命。充分尊重生命成長的復雜性,有效利用生命成長的客觀趨勢與規律,既是生命教育的重心,也是所有教育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生命教育與德育均關注大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的客觀要求,具有內在的關聯性。

(三)服務于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沖擊,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盵5]迅猛發展的現代科技,極大地改善了大學生的生命質量,但其消極影響也不容忽視。大學生在虛擬的網絡中容易迷失自我,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往往缺乏理性。近年,大學生自殺、他殺、虐待動物事件時有發生。構建和諧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路徑。大學生通過學習生命相關知識、參與心理健康活動,有利于理性處理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關系,進而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由此觀之,生命教育與德育具有內在關聯。

三、高校德育生命化的路徑

高校德育是開展生命教育的主陣地。從現實來看,高校德育中的許多問題與生命教育弱化有關。從理論上看,生命教育與高校德育存在內在關聯性。因此,高校德育應加強生命教育,走高校德育生命化之路。德育生命化,不僅強調德育當中應該包含生命教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強調德育工作要時刻強化生命意識。這種意識的強化體現在德育工作的目標、對象、方法和環境等諸多方面,我們自然要從這些方面實現德育生命化。

(一)以生命成長性促進德育目標的反思與重構

德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以生命成長性來反思德育目標,標志著德育真正將學生看作完整有意義的生命體。高校德育工作者要轉變其根深蒂固的傳統理念,真正關注大學生多樣化的生命價值,加強與大學生的交流,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德育工作要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促進大學生主動體驗生活,堅持知行合一,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增強抗壓能力,在現實社會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不斷認識自身的社會價值,更加重視自身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二)創新生命教育相關課程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高校德育課程教學多以灌輸為主,導致德育課程枯燥、乏味。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德育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大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命。首先,要打破以教師為單一主體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滲透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有效改變德育活動中教師向學生單向灌輸知識的模式。其次,根據大學生個體的多樣化特性和發展規律進行教學設計,貼近大學生生命意識現狀,靈活運用情景教學法、情感體驗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大學生感悟生命的寶貴和美好,增強生活信心,培養積極向上的生命價值觀。再次,在德育效果評價方面,改變以知識獲得為主要考量指標的評價方式,以生命成長作為重要評價指標,靈活運用多種評價方式,真正反映學生精神生命、社會生命與道德生命的改變狀況。

(三)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

生命教育的本質要求這一教育活動不能只是通過課堂教學來達成,而應該在生活世界中展開。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都強調學生生活世界的重要性。首先,高校德育課程需增加實踐課、交流課,如參觀紅色紀念館、采訪英雄人物、同學之間合作交流等,使德育課程真正聯系生活、貼近生活。其次,教師自身必須擁有健康向上的生命力,引導與感染學生對生命價值的不懈追求,在關注大學生生活世界的基礎上切實發現他們的生命困惑,給以相應的生命指導。再次,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德育活動,面對困境時向教師、同學尋求幫助,積極面對人生問題,同時積極學習德育課程、參與相關活動以及接受生命教育,將外化的德育理論內化為人生準則。

(四)優化德育環境,增強生命教育的全面性

首先,建設生機勃勃的校園自然環境,給學生美的體驗,陶冶大學生的情操,提升大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感悟。其次,建設由正確價值觀引領的人文環境,讓大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學會感悟生命、熱愛生命以及尊重他人的生命。再次,加強預警、消防安全、安保、后勤服務等機制建設,為大學生營造安全溫暖的校園環境,最大限度地保障大學生的生命安全。

生命是教育的基石,學生健康成長是教育的基本目標。高校德育生命化,必須強化生命意識,加強生命教育,培養大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理念。

猜你喜歡
德育生命大學生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屆大學生演講比賽圓滿落幕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