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作如何回歸真實

2021-01-20 04:33張瑜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交際語境習作教學

【摘要】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能力,也是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之一。交際語境視域下習作教學的應然之道應以回歸真實為核心內容,解決小學生不愿意寫、不會寫的問題,讓學生將寫作看成一種自主學習的行為而不是被動、被迫的負擔性的行為,幫助學生真正走出寫作的困境。

【關鍵詞】交際語境;習作教學;回歸真實;交流討論

作者簡介:張瑜(1984.10-),女,江蘇省南京市金陵華興實驗學校(小學部),中小學一級教師。雨花臺區學科帶頭人,2020年獲南京市優質課評比二等獎。

一、前言

表達與交流是寫作的本質,回歸真實點明了習作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長期以來,習作教學是語文學科的重點內容,教學模式基本是教師布置習作任務,學生根據教師所布置的習作任務進行仿寫、拓寫或按照標準范文進行背誦。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脫離了真實性的要求,寫作成了學生的負擔。因此,交際語境視域下的習作教學要明確回歸真實,這對學生語文習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二、什么是交際語境

交際語境下的習作指導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要求揣摩語境的差異,考慮讀者的身份、需求,立足讀者視角,根據不同的寫作目的來篩選材料,進而選擇不同的文體、語言、結構進行表達。榮維東教授強調,寫作是作者在特定語境中進行的表達和交流活動,任何習作都面臨以什么為角色、對誰、為什么、寫什么、用什么方式等交際語境問題。

榮維東所說的特定語境既包括實際生活中真實發生的場景,也包括因交際需要而創設的擬真的寫作任務場景。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托統編教材不同學段的習作內容,依據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置身于各種真實的語境,在相互交際中產生真實的言語表達需求并將其轉化為習作動機,激發學生的表達內驅力,提高其寫作水平。

三、回歸真實為什么是習作教學的應然之道

習作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內容,也是教師常態化的教學內容。習作教學的方案主要根據教材中的習作主題而開展,常規的教學思路是“提供習作范文,學習習作范文,根據習作主題開展寫作”。在這種寫作思想的指導下,學生的習作不是記錄生活、記錄真實,而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學生的習作只追求華麗的辭藻、堆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交際語境下,教師強調習作回歸真實,積極探索非常規的教學思路,如習作前組織一次春游,寫一篇游記;組織一次野營,寫一篇感想;參加一次活動,寫一篇文章等。寫作堅持言之有物,堅持寫作內容從生活實際中而來,通過回歸真實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習作的意義,寫出“有血有肉”的佳品。

四、交際語境視域下習作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發現交際的真實需求,找尋習作的初心

不忘初心是習作教學的核心思路,也是習作教學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在習作教學中,很多學生都有一種感覺,即習作是為了教師而做,是為了好看而做,將習作當成一種被迫完成的任務,由此出現了“流水賬”作文、應付差事等現象,而到了真正寫作時又不知道如何寫,不知道如何表達?;趯W生習作的特點,教師在習作指導過程中要發現學生交際的真實性需求,通過交際的方式讓學生不忘初心,寫出真情實感。

以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為例,在提到推薦好地方時,很多學生就會有習作的“沖動”,認為推薦地方很容易。但從收上來的習作作品來看,絕大部分學生的“推薦”作品都存在著明顯的問題:推薦地點雷同度高,堆砌的內容比較多。如很多學生推薦古鎮,除了第一段介紹古鎮所在地,其他內容都是介紹美食,甚至有學生用排比句將一條街的美食串聯起來,看似很好,但沒有特點,也缺乏真實性。

基于學生習作實際,教師在課堂結尾可以創設具體的交流情境,利用交際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并引導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文本,找尋寫作的初心。如寫古鎮,教師可以先利用視頻展示學生習作中涉及最多的古鎮,視頻中不僅有古鎮的美食,還有建筑、地形、環境等多個內容,為學生再現真實的古鎮。然后,教師讓學生結合視頻回顧自己去過的古鎮,討論除了美食以外印象最深的還有什么,以此引出話題,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結合視頻中的內容,學生有了更多想表達的對象,如古鎮的大門、古鎮的歷史典故、古鎮中的小船等,進而思考更多關于古鎮的“真實”內容,這些都是學生真實的習作意愿表露。最后是“我要寫”的轉變,基于“視頻+同學交流”的方式,學生進一步產生習作的欲望,對照自己之前的習作內容進行反思并重新寫一篇介紹真實的古鎮的作文,明白習作不一定大而全,而是找到其中一點加以描述。如喜歡美食的學生,可以介紹在哪里就餐,還可以介紹建筑特點、事物特點、風趣小事等,按照一定的邏輯,有效梳理知識。

總之,當習作語境指向真實的生活,指向交際的需要,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鼓勵他們選擇需要的習作材料,習作的需求就能被喚醒,習作的初心就能被找到,學生就會在無形中完成從“要我寫”到“我要寫”的過渡。

(二)設計真實的交流任務,篩選習作的內容

篩選寫作的內容是交際的重要內容,也是回歸真實的主要步驟。每一個主題習作都有不同的思路,同一思路的素材整理也有所不同,如果單純依靠學生個體來完成寫作素材的甄別和選擇,顯然不符合學生習作實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計真實的交流任務,引導學生共同圍繞內容開展討論,不斷篩選習作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習作經驗。

如在以“觀察日記”為主題的習作教學中,觀察日記強調真實,但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如何寫,因為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少進行觀察,即使有觀察也只是短時間、局部的觀察,不可能像課文《爬山虎的腳》中那樣對觀察對象進行從小到大的觀察?;趯W生習作實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以真實性為原則,交流和篩選習作內容。如,同樣寫家里的小貓,A學生提出寫小貓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搜集的材料主要包括小貓小時候的外表、長大之后的外表、生活中發生了什么事情;B學生提出可以寫自己觀察到的一件小事,如觀察到小貓是如何“搞破壞的”,主要素材是小貓有一次動了媽媽織毛衣用的線團,用爪子、嘴胡亂撕咬,把線團弄得亂糟糟,最后被媽媽教訓了。通過交流,學生對習作的內容和素材進行了必要的篩選,在篩選過程中圍繞觀察尋找了更多的思路并討論了“真實性”的具體內容。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設計真實的交流任務,讓學生根據不同的讀者、不同的閱讀期待、不同的寫作對象選擇有針對性的習作內容,落實“寫什么”。

(三)選擇恰當的表達形式,聚焦言語的真實

語言的真實性一直是習作著力強調的地方。將語言真實性與恰當的表達形式相結合是學生習作的亮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塑造多種表達的場景和內容,鼓勵學生圍繞場景展開豐富討論,并以此為契機拓展對語言的應用,讓學生認識到表達形式與語言真實性如何有效結合,如何達到“形散神不散”的效果。

以教學習作“記一次游戲”為例,教師可以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如何恰當表達和學會用真實的語言進行描述。首先,教師可以播放跳長繩的視頻(學生體育課的真實視頻),讓學生思考視頻中的體育運動是什么,時間、地點和人物是什么,游戲的規則是什么,通過多個問題讓學生對跳長繩展開思考并討論如何選擇習作內容。這一部分通常是習作的第一段,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結合自己對跳長繩的理解和對文章整體的思考合理找到思路,可以快速對內容進行梳理并形成類似開頭:“星期四,我們班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一起開展了跳長繩的比賽,運動規則是四人一組分別跳,統計跳的人數最多的一組獲勝?!?/p>

然后,教師繼續播放跳長繩的視頻,讓學生思考在跳長繩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事情讓自己感覺到開心快樂,什么樣的細節值得寫。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內容展開進一步討論,引導學生思考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來寫自己的感受。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模板,如記錄“我第一次跳繩”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也可以用細節描寫的方式加入擬聲詞描寫整個動作,如:“只要聽到繩子拍打到地面‘啪’的聲音,我就可以沖進去了,繩子再拍打到地面又發出‘啪’的聲音后,我就可以跳起來了,而且跑出去的時候,一定要快速從甩繩人邊上‘逃’出去?!?/p>

最后進行總結,在結尾既可以用陳述語氣,也可以用感嘆語氣抒發情感,完成習作。

總之,將教學內容用真實性的語言進行表達并配上不同的表達形式,對學生的習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交際語境下教師教學的優勢所在。

(四)拓展有效的交際場景,開展寫作的實踐

交際語境下的習作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回歸真實要著力于更多的習作實踐,為學生提供有效的交際場景。有效的交際場景需要教師著力設計,場景的內容既可以是真實的生活片段,也可以是視頻內容。無論哪種方式,都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確保學生在交際場景中學習到更多內容。

提供更多的習作實踐是指教師打破只能在課堂上開展習作的傳統教學思路,積極為學生提供更多交際場景和寫作實踐的契機。如在教學《一直窩囊的大老虎》的閱讀課中,教師可以將“記錄一次話劇表演”“動物園里的老虎窩囊嗎?”等話題作為習作主題,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經歷的話劇表演或動物園看老虎的場景嘗試習作,寫出自己對話劇表演、對動物的理解。在“講歷史人物故事”的口語交際課中,在完成了對歷史人物故事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口語交際的內容轉換為習作,讓學生進一步加強自身對場景的表述能力和對人物的認識。

總之,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拓展有效的交際場景,利用習作、閱讀、口語等多個交際場景展開寫作實踐,幫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豐富學生習作體會,讓寫作真正從學生的學習實踐而來,豐富交際場景。

(五)發展積極的交流意愿,實現寫作的互動

學生習作要著力于整體的交流,積極開展互動。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要引導讓學生對已有的資料進行互動,討論作品內容,審視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確保習作回歸真實。

以習作“介紹一種事物”為例,常規思路是學生在習作過程中互動和交流,習作完成以后上交給教師,但這種思路不符合交際語境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交流的意愿。在習作完成以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相互討論和研究,圍繞“真實性”的具體要求審視他人文章。首先審視是否應用了本單元學習的說明方法,是否符合事物的實際而不是杜撰的;然后討論他人作品中事物的形狀、性質、用途等特點是否嚴格寫出來,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學生圍繞習作展開廣泛的互動和交流,分析其他人的作品并提出自己的意見。

圍繞作品進行的互動討論是學生對他人作品真實性的一種研討,是互相取長補短的過程。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于作品會有更多的認識,從而提高自身習作能力。

(六)回望交際功能的達成度,組織習作評改

對學生習作評改的傳統思路一般是先分析立意,再分析選材的思路,只要立意高,基本可以判高分,給出的評價也比較高。這種思路下,學生的關注點總是集中在題目和開頭,習作很容易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在交際語境下,教師的習作評改要轉變傳統思路,堅持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切實做好習作評改的設計,在常規的評價基礎上引入學生討論、學生互評機制,讓學生了解什么樣的作文是高效的、真實的。

習作評改中對學生習作真實性的指導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評改指導,利用評改讓學生逐步樹立回歸真實的核心習作思路,積極開展習作學習。在具體的評改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小組內部習作的評改。組內評改可以使部分學生擺脫僥幸心理。因為學生集體提交以后,教師的精力有限,只能解決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寫幾句評語,給一個大概分數,沒有過多的精力一對一進行習作指導。在小組評改模式下,學生的習作等級如果較低,會起到一種警示作用,促使學生習作“回歸真實”。其次,教師要根據每個小組推薦的情況進行分析,選出較好的文章和一般的文章,利用閱讀、習作等課進行集中指導。將好文章當作范文講解,對水平一般的文章則側重從生活化、真實性的角度進行修訂,從而提高文章質量,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評改了解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同時讓其他學生了解如何增強文章的真實性,從宣傳到表達技巧等都進行廣泛的學習和指導。

五、結語

交際語境視域下習作教學的應然之道必然是回歸真實,強調習作的真善美。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明確交際語境與習作的關系,圍繞回歸真實這一核心內容展開豐富討論,在習作指導中使學生完成對知識的有效應用并豐富學生的習作體驗,增強習作指導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孟偉紅.“情節有無中,對話天地間”——借助動畫片進行習作指導的策略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21(04):78-79.

猜你喜歡
交際語境習作教學
交際語境守望兒童真實寫作的麥田
順應論視角下《破產姐妹》中英語委婉語的研究
語用充實與典籍英譯
增設意外:營造突如其來的交際語境
淺析言語交際背后的法則
善用微練筆 叩啟習作之門
童心寫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提高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與研究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