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課議課的“以人為本”

2021-01-21 10:47陳大偉
關鍵詞:人本人性以人為本

陳大偉

摘要:觀課議課應以人本為目的,以人性為依據,注重人文方法的運用。人本,不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過對眼前人的關懷使“人本”的“人”具體化、現實化。人本還意味著要務人之本,引領教師追求幸福生活。觀課議課需要理解和認同人的自尊需要、理性思考和選擇權利等人之本性。理解和尊重人性最為簡捷的方法是設身處地、感同身受。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注重人的感受,強調參與體驗,對人的影響往往以特定的文化價值觀“以文化之”。

關鍵詞:觀課議課;以人為本;人本;人性;人文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看來,觀課議課同樣如此——應以人本為目的,以人性為依據,注重人文方法的運用。

一、觀課議課的人本目的

人本,顧名思義,人是根本,意味著人是一切行為的根本目標。將這一理念落實到觀課議課中,首先需要關心人、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滿足人。是關注事還是關注人?人是否處于中心和核心的位置?優先關注的是人的發展還是課堂方法的改變?這些可以成為觀課議課實踐者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人本,不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過對眼前人的關懷使“人本”的“人”具體化、現實化。觀課議課中,“眼前人”不僅包括身邊的、課堂上的學生,還包括參與活動的教師——既包括觀摩的教師,也包括執教的教師。觀課議課當然要盡可能引導執教者敢于直面問題和批評,從而發現教學的改進方向。但在執教者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不能在公開場合承受批評的時候,我們要首先理解和保護執教者。

這里還存在“一”和“多”的關系認識問題?!耙弧笔桥_上的那一位教師,“多”是參與觀課議課的其他多位教師。有一種看法是“少數服從多數”,應該注重多數教師的收獲,不能過多顧及某一位教師的感受。但從人本的角度出發,“一”不是“零”,不等于無;只要有人,就理應得到關心。而且,“多”是由一個一個的“一”組成的。從長遠看,缺乏對當下這“一”位的關心,就可能使下面的“多”數教師要么不愿成為下一次的“一”,不愿意上公開課;要么就是在無法推脫的情況下事先演練,遠離真實,從而使觀課議課失去了可持續開展的基礎。

人本還意味著要務人之本。務人之本就要致力于追求幸福生活。觀課議課要致力于引導教師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幸福生活當然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但幸福終究“取決于生活能力的發揮而不取決于生物需求的滿足”。生活能力是發現、追尋和創造生活意義的能力。致力于教師幸福生活的觀課議課,需要建設解放教師的觀課議課文化。這種解放,既有從自身過去經驗的解放,也有從專家、權威話語中的解放,還有從當下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解放。這種解放,不是簡單的否定,而是理性的審視和批判,目的是發現新的可能的生活。

趙汀陽在《論可能生活》一書中指出:“可能生活可以定義為每個人所意味著去實現的生活,人的每一種生活能力都意味著一種可能生活。盡可能去實現各種可能生活就是人的目的論的行動原則,就是目的論意義上的道德原則,這是幸福生活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爆F實生活不等于可能生活,“因為現實生活只是可能生活的一部分,還有許多可以進入的生活是能夠創造但尚未創造出來的。于是可能生活具有理想性,它可以在現實生活之外被理解,但必定是能夠通達的。如果一種可能生活得以實現,它就成為現實生活,但并非所有的現實生活都是可能生活的實現,而有可能只是某些愚蠢的行為偶然導致的??赡苌羁偸怯心康牡纳?,否則人們不會希望它是可能的。那些糟糕的現實生活恰恰阻礙了可能生活的實現”。

觀課議課中,我們把執教者奉獻的課看成教學的現實生活,根據“現實生活是可能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需要討論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便更好地發揮它對未來課堂教學生活的影響作用。從根本上說,議課的任務在于引導參與者以現實的課堂教學為平臺,研究和討論未來的教學可能。對于議課中揭示的未來教學的可能,盡管需要合理的比較和申辯,但它又不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壟斷,也不是“非此即彼”的裁決。未來課堂教學的決定和實踐權利終究在執教者身上,不必由他人做主。

例外的情況是,如果參與者(如新入職教師)缺乏判斷和選擇的能力,或者對流程和方法有強烈要求,這時的議課才會從揭示更多可能轉向提供相對更為完善的教學方案。之所以把這種情況作為例外,是因為教學需要因人制宜,教學需要教師自主——專業自主既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教師的權利。因此,議課的主要著眼點在于培養教師的選擇意識,發展教師的選擇能力,激勵教師在選擇中創新和超越,而不是提供一套成熟的實踐方案。我認為,提供“食物”只能讓接受者產生滿足感,但他很難由此終身受用;參與研制“獵槍”、學習“狩獵”技術,并能自己捕獲“獵物”,才會讓人感受到幸福,并由此受益終身。教師終究需要自己“捕獵食物”。

二、觀課議課的人性依據

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在《人性論》中指出,人性研究是對人的一切(科學、道德或宗教)研究的基礎。人性研究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研究課題,每一個個體身上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表現,這使得系統的人性研究和論證變得困難。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認識提出對人性的假設,并依據這種假設去協調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我看來,觀課議課需要理解和認同人的自尊需要、理性思考和選擇權利等人之本性。

人固然有發展自己的需要,但人首先有保護自己安全的需要。傷害有很多種,面子丟失往往被看成一種嚴重的感情傷害。為了避免受到這種感情傷害,人總是傾向于掩蓋自己的缺陷,粉飾自己的不足,對于他人的批評大多采取防御和抵擋的姿勢。在觀課議課中,理解和認同人的自尊心,不僅要認同和理解參與者的自我粉飾和自我保護行為,而且需要察言觀色,適可而止,防止過激的言語對參與者自尊心和感情的傷害。德國哲學家尼采說:“何為惡?侮辱他人便是惡。何為人性?不讓任何人蒙羞便是人性?!?/p>

從人具有理性的角度來看,人會思考,在思考中能對得失進行算計,并在算計中根據自己所理解的價值標準追求利益最大化。觀課議課要尊重參與者思考的權利,并搭建平臺鼓勵參與者積極主動地交流和表達。尊重參與者的理性權利,就要求在議課時,既要防止參與者對他人思考權利的剝奪和對他人思考過程的包辦,也要防止權威思想對草根思想的禁錮,同時還要防止多數人思想對少數人思想的壓制。要尊重參與者的自我算計權利,尊重和理解他們在經過算計以后選擇不行動的行為。要鼓勵參與者算計,引導參與者學會算計,通過算計來選擇,并在選擇中追求更高的教育教學效益。同時,還要利用參與者的算計和自利心理,引導他們把觀課議課當成自己的事,研究觀課議課,改善觀課議課,發展觀課議課,從而更有成效地進行觀課議課。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為簡捷的方法是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墩撜Z》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薄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鼻罢呤恰八〉馈?,告訴我們怎么盡可能避免傷害別人;后者是“仁道”,告訴我們怎么去成就別人,幫助他人實現自我。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很多教師在觀課議課中也有“我當初……”這樣思考問題的出發點,無疑值得肯定和贊賞。但需要強調的是,人畢竟具有特殊性和差異性。況且時代在發展,人也在變化,“我”當時的境況和“他”現在的境況可能有所不同,交流時還需要站在“他”今天的角度,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別人、幫助別人,而不是不加思考地批評別人、否定別人。

三、觀課議課的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與科學方法強調精確性、普遍適用性和控制不同,人文方法注重人的感受,強調參與體驗,對人的影響往往通過特定的文化價值觀實現“以文化之”。

人文方法強調觀課議課是參與者參與其中自我選擇和自我教育的過程。強制和控制作為教學管理的方法,可以用于組織和實施觀課議課活動,卻不能用來處理議課中的各種觀點和意見。有效的意見和建議需要提出者自己證明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以贏得他人的理解和自愿選擇。

人文方法以充分信任教師為基礎。這種信任建立在這樣的假設基礎上:在條件可能的范圍里,每個人都愿意過一種更有意義的好生活,每位教師都愿意讓自己的學生學得更有成效?;谶@樣的信任,觀課議課的任務是發現教學實踐的各種可能生活,討論和明確其中更有意義的好生活,討論可以讓學生學得更有成效的理念、方法和技術。

人文的方法強調“弱者,道之用”,是春風化雨,是潤物無聲,是水到渠成,是順水推舟。觀課議課致力于借助詢問、價值澄清等方法,從提供思想到促進思想?!吧仙迫羲?,水利萬物而不爭?!眳⑴c者不要想著自己當專家,而是要以學習者的姿態傾聽、理解,盡不爭之力成就他人成長。高明的觀課議課參與者往往藏身于教師的自我發展背后,“不知有之”。

文化的方式不是消極,而是積極,是在有所不為中有所為。我對“文化”有這樣的認識:從過程看,文化的實質就是找到美好的、值得追求的東西,然后用這樣的東西去影響人,改變人,使人變得美好。觀課議課,是用“幸福是一種能力”促進參與,用“讓我們一起變老”促進互助,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促進寬容,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促進成全,用“傾聽是一種關懷”促進傾聽,用“教育需要想象力,發揮教學想象力”促進幸福生活創造,用“上善若水”引導與人為善、成就他人、包容不同……

我一直以為,觀課議課最為核心的追求和實踐就是人?!笆裁磿r候我們的教育真正以人為本了,教育就是真正的教育了?!?/p>

猜你喜歡
人本人性以人為本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學習”反人性嗎
人本計算
淺議學校管理的方法與策略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八戒審豬
應讓人本教育成為中學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