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單元,巧用比較

2021-01-21 10:47周素穎
關鍵詞:散文教學比較法

周素穎

摘要:教好《紫藤蘿瀑布》對學生自主學習《一棵小桃樹》有著重要的意義?!蹲咸偬}瀑布》的教學圍繞“用比較法閱讀托物言志類散文”展開:“單元提示”導入,明確單元目標;看圖寫話,比較課文,感受作者的獨特發現和獨有情志;小組合作,多角度比較,理解紫藤蘿瀑布對于作者的意義;總結用比較法閱讀托物言志類文章的一般路徑。

關鍵詞:比較法;托物言志;散文教學;《紫藤蘿瀑布》

“托物言志”是貫穿統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條教學線索。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哲理之思”,所選的課文大多寄寓了作者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語文要素是“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并掌握“比較”這一閱讀方法。

《紫藤蘿瀑布》是本單元中一篇重要的教讀課文。全文只有873個字,短小精致、語言流暢、情感細膩,縈繞著一種柔婉之美?!兑豢眯√覙洹穭t是本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文,它與《紫藤蘿瀑布》在寫法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尤其是兩文都運用了“托物言志”。因此,教好《紫藤蘿瀑布》對學生自主學習《一棵小桃樹》有著重要的意義。

學生對托物言志類文章有一定的解讀能力,但往往比較膚淺,具體表現在:(1)對“托物言志”這一概念有了解,但不精準,尤其是分不清所言之“志”和借景抒情的“情”的區別;(2)盡管上一個單元已經學習了《陋室銘》和《愛蓮說》,但還是不太會勾連“物”和“志”的相似相通點;(3)能讀出景物的特點,辨析寫景的方法,但讀不透景物背后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尤其是碰到不熟悉的作者,不會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和具體的寫作背景思考;(4)對于比較閱讀,許多學生還是不明晰其具體方法和應有的價值。

基于以上對單元學習目標和學生基本情況的了解,《紫藤蘿瀑布》一課教學圍繞“用比較法閱讀托物言志類散文”的核心任務,巧用比較的方法展開。

一、教學過程

(一) “單元提示”導入,明確單元目標

師同學們,之前請大家預習教材第五單元的提示,提煉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哪位同學來說說,這個單元的學習目標是什么?

生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寄予自己的情思,抒發對社會人生的感悟。

師學習托物言志的方法。還有嗎?

生運用比較的方法閱讀,分析作品之間的相同或不同之處,以開闊視野,加深理解。

師學會用比較閱讀的方法來讀這一類作品,是吧?看來,同學們已經能借助課本的助讀系統來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非常棒!那么,什么是托物言志?

生就是借一個物體來抒發自己的某種志向,比如說通過竹子來抒發自己堅韌不拔的情感。

師這位同學舉例來形象說明,非常好。確切地說,是通過竹子來抒發自己堅韌不拔的志向或意愿?!爸尽本褪亲髡呦胍栉矬w表達的志趣、意愿、理想、愛好等。今天這堂課,我們就走進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紫藤蘿瀑布》,一起學習用比較法閱讀托物言志類文章。

(教師出示:用比較法閱讀托物言志類文章。)

[說明:關注單元學習目標,聚焦單元核心知識,為具體展開課文教學做好鋪墊。]

(二)看圖寫話,比較課文,感受作者的獨特發現和獨有情志

師課前,同學們看了兩幅紫藤蘿的圖片,并描繪了圖片中的紫藤蘿。同學們寫得不錯,我們來分享一下。

(教師出示學生創作的片段,見圖1。)

師我們請這些同學來讀一讀自己寫的文字。

(學生朗讀。)

師大家覺得這三位同學寫得怎么樣?

生(鼓掌)寫得好!

師和課文第1節至第6節比較,他們的描寫和宗璞的描寫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南禹舟把紫藤蘿比作柳樹、辮子,而課本中是把紫藤蘿比作瀑布。

生趙一漪把紫藤蘿的花瓣比作蝴蝶,把紫藤蘿比作瀑布。她和作者都寫到了紫藤蘿深深淺淺的紫,南禹舟也寫到紫藤蘿“紫得逼人眼”。

師南同學、趙同學也運用了比喻描寫紫藤蘿,但他們想要表現的紫藤蘿的特點和作者的是否一致?

生南禹舟把紫藤蘿比作柳樹、辮子,是從外形上做比較,寫出了紫藤蘿纖長的特點,趙一漪把紫藤蘿比作瀑布,是抓住層層疊疊、繁密的特點;而作者把紫藤蘿比作瀑布,是想表現紫藤蘿的壯觀、盛大。

師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生“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一句中,“輝煌”給人的感覺就是盛大、壯觀,生命力旺盛。

師很好,你抓住了“輝煌”一詞。除了盛大、壯觀,你們還讀出了紫藤蘿怎樣的特點?

(學生思考。)

師這樣,我們也讀一讀這段話,大家體會一下,作者還發現了紫藤蘿的什么特點?

(學生齊讀:“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保?/p>

生宗璞寫紫藤蘿“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這句話的意思是看不到頭,也看不到尾,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照應“輝煌”,寫出了紫藤蘿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有一種動感。

師怎樣的動感?

生不停地生長,寫出了紫藤蘿生命力旺盛、生生不息的特點。

師同學們有沒有感受到這片紫藤蘿生生不息的特點?(學生點頭)是啊,同樣的紫藤蘿,有同學發現了它們的繁密、纖長,而作者看到了它們生命力旺盛、生生不息的特點。所以說,所托之物的特點都是作者獨到的發現。

(教師板書:獨到發現。)

生我特別喜歡斯玟寫的這句“緩緩張開了兩片嫩綠的小翅膀,像是在撲棱著生命的明媚與喜悅”?!熬従弿堥_”,用慢動作寫出了紫藤蘿開花的狀態,好像非常珍惜生命綻放的那一刻,又因生命的綻放而喜悅?!皳淅庵拿髅暮拖矏偂眲t凸顯了作者的這種理解與感受。

師課本中也有一段描寫紫藤蘿開花時的喜悅,在哪呢?

生第3—6節。(學生朗讀)這幾段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笑”“嚷嚷”寫出了紫藤蘿的歡樂,有生的喜悅。

生我關注到了一串動詞,像“挨著”“接著”“推著擠著”,這些詞表現了紫藤蘿的活潑俏皮,這是一個很熱鬧的場景。

師是啊,這幾句話處處洋溢著生命的喜悅。一個有情感、有思想的作者,總能在他的所托之物中發現自己對生命的認識、思考和感受,并以此物寄托自己的獨有情志。

(教師板書:獨有情志。)

師我們一起來演讀一下這幾段文字。同學們只要讀“我在開花”,其余老師來讀。跟著老師的指揮,老師指到哪一組,哪一組就讀這句話三遍,沒讀完不停下。還有,要帶著“笑”的表情,要有嚷嚷的感覺。我們一起來體會紫藤蘿那種爭先恐后開花的生的喜悅之情。

(師生朗讀。)

[說明:該環節的比較,是為了讓學生品讀作者“寫景狀物”的妙處,同時明白兩個道理:(1)這些獨特的發現正是作者獨有的感受。每個人感受事物的角度和能力都不一樣,所以對事物特點的感知就會不一樣。作者看到的是紫藤蘿的“生之喜悅”和“生生不息”。(2)描摹景物的特點和后面作者抒發的情志之間是有必然聯系的,作者是有感而發。]

(三)小組合作,多角度比較,理解紫藤蘿瀑布對于作者的意義

師剛才我們就用了比較閱讀法,把自己的描寫和作者的描寫進行比較。其實在本文中,作者多處運用了比較法來展開敘述。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立足全文,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對比,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比較。給大家4分鐘時間討論,最后派代表回答。

(小組討論。)

師同學們討論得很認真。我們一處一處來說,不要急,也不要一口氣把找到的都說完了,給別的組留一點機會。哪個組先來?

生第8節和第9節有比較,作者想起了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察言觀色,試探什么。后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十多年前的紫藤蘿稀落、伶仃、小心翼翼的,第9節寫道:“過了這么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

生老師,我覺得第9節寫的紫藤蘿就是第1—6節描寫的紫藤蘿。

師對的。紫藤蘿“一盛一衰”,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比較呢?

生通過對比突出眼前紫藤蘿的旺盛。

生文中寫到“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我覺得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背后可能有故事。

(學生笑。)

生我也贊同剛才這位同學的觀點,十多年前的紫藤蘿和作者應該會有什么關系,因為第10節作者感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蔽矣X得作者可能遇到過什么不幸。

生我在預習的時候看到第7節寫道:“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關于生死的疑惑,關于疾病的痛楚?!边@些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是什么?

師真好!你關注到了文章中隱藏著的和作者的經歷有關的文字。這些文字可能是我們讀懂作者的關鍵信息。

生老師,我在預習時也看到了這幾句話,于是去查了一下資料。宗璞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剛生了一場大病,而這個時候,爸爸也在住院,弟弟又在生重病,她比較絕望。

師大家會去查找資料來解決問題了,真好!說到宗璞,老師也插入一些介紹——

(教師出示圖2。)

師現在,誰來說說,你是如何理解宗璞說的這句話的——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生人和花都會遇到不幸,為什么人就不可以像花一樣經歷磨難之后再重新綻放自己的精彩呢?

生我覺得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因為在這條長河中,除了個體的生命,還有一些精神、品質、文化需要不斷地延續下去。每個人只是萬花中的一朵,個人的痛苦在生命的長河中是很渺小,很微不足道的。

生我覺得這個紫藤蘿花就像是作者自己的人生,雖然之前經歷了很多不幸,但現在依然開得如此茂盛,生命就是這樣生生不息;所以自己也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去輕松面對生活。這是心態的轉變。

師正是因為作者經歷了這些生離死別,看到了紫藤蘿,聯想到可貴的生命;看到紫藤蘿瀑布,聯想到生命的長河。一朵一朵花就像一個一個生命,花的不幸就是人的不幸。十年前的花可以凋零,而如今依然繁盛,生生不息;那么,個體的生命即使凋零,也不會影響生命長河的奔騰不息。生命也像這花兒一樣生生不息。這就是紫藤蘿給予作者的啟示。

(教師板書:一盛一衰,生生不息。)

師作者所抒之志和他的成長經歷、生活背景有關。我們了解了作者的情況,也就更能明白作者為什么會抒發這樣的志了。

(教師板書:知人論世,讀懂情志。)

師這段話充滿了哲理,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示范朗讀)第一句帶著沉思,語氣平緩一點;第二句帶著豁達,語氣激昂一點。最后一句老師來讀。

(師生變式朗讀。)

[說明:學生能找出文中的兩處紫藤蘿描寫,一處是眼前旺盛的紫藤蘿,一處是十多年前稀零的紫藤蘿。對于作者為什么要寫十多年前的紫藤蘿,學生隱約能感覺到十多年前的時代環境,也能從文本中找到“生死之謎”之類的詞句。這時候引入“知人論世”,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為什么會有“生生不息”“生之喜悅”這樣的獨特感受。正是因為作者經歷了生死之痛、病痛之憂,才會從悲痛中走出來,感受到喜悅,感受到生命的不停止。所以,第二處比較是為了讓學生理解獨特的感受正是來自自己獨特的經歷。獨特感受、獨特發現、獨特經歷交織在一起,才使得這篇文章充滿獨特的意蘊。]

師還有比較嗎?

生我們組還發現,第一節和最后一節也是比較。第一節說“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最后一節說“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巴O履_步”,是因為她看到這些繁盛的花時非常驚詫,不禁聯想到了自己的不幸經歷,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死觀,理解了生命生生不息的自然規律,從而有了寬容豁達、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師老師想問一下,文中說“我不覺加快了腳步”,“我”去干什么了?

生去開始新生活了。

生走出陰霾,樂觀迎接未來。

師也就是說,這“一停一走”,外化的動作其實是作者內心情感的流露,作者的情感由之前的——

生由之前的煎熬痛苦到現在的豁達樂觀、積極向上。

生由之前的沉重到現在的釋然。

師說得很好。由沉重到釋然。想明白了,豁然開朗,要走出陰霾,坦然面對過去的苦難;要振奮精神,樂觀迎接美好的未來。這就是作者寄托在花中的愿望、理想。

(教師板書:一停一走,豁然開朗。)

[說明:這處比較不僅能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情感變化及其外化在行動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加快腳步”實際上是“志”的體現。如果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萬花一朵一朵組成生命的長河”只是作者從紫藤蘿中感受到的生命哲理,那么,“加快腳步”則體現了她要振奮精神去迎接新生活的理想、愿望,這才是本文真正要表達的“志”。學生要明晰概念:什么是“悟”?什么是“理”?什么是“情”?什么是“志”?不能“記糊涂賬”。]

師說到“一盛一衰”“一停一走”,其實老師也想加一個比較,叫“一花一人”,為什么這樣說?

(教師出示節選的白居易《紫藤》,見圖3。)

師同樣是紫藤,你發現了什么?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這首詩,想想詩人筆下的紫藤蘿是怎樣的?詩人在紫藤蘿上又寄托了自己怎樣的“志”?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

師讀完了。哪個同學來說說?

生我覺得白居易筆下的紫藤是一個攀炎附勢的小人、奸臣,因為詩中寫道:“可憐中間樹,束縛成枯株?!弊咸侔涯切┲页级际`成了“枯株”。

生我覺得白居易筆下的紫藤是一個諛佞之徒,附著權勢,奉承獻媚,是社會的毒瘤,所以詩人說,“愿以藤為戒,銘之于座隅”,要以此為戒,不做像紫藤蘿這樣的人,而要做一個正直清白的人。

生詩人寫這首詩時應該是在唐玄宗晚年,當時唐朝黑暗動蕩,白居易希望唐玄宗能加以警戒,不要被這些小人迷惑,而是要勤于政事、勵精圖治。

師同學們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詩句,通過對白居易所處時代的了解,發現白居易在紫藤蘿中所寄寓的“志”。對于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悟,所表現的作品主題也會有所區別,這就形成了一花一人,獨具匠心。

(教師板書:一花一人,獨具匠心。)

師誰能說說“一盛一衰”“一停一走”“一花一人”都是從什么角度進行比較的嗎?

生我覺得,“一盛一衰”是從景物前后變化的角度進行比較的,“一停一走”是從作者情感變化的角度進行比較的,“一花一人”是從文章表達主旨的角度進行比較的。

(教師板書,如圖4所示。)

[說明:此處是兩個作品之間的比較。同樣是紫藤,白居易寄托的“志”與本文作者截然不同。學生通過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詩句,調動以往閱讀白居易詩的經驗,讀出其筆下的紫藤是一個諛佞之徒,附著權勢,奉承獻媚。詩歌最后一句“愿以藤為戒,銘之于座隅”,表達了詩人要以此為戒,做一個正直清白的人的“志向”。這就引導學生明白,不同的人,出于寫作目的的不同,同樣的事物寄托的情志也會不一樣,“一花一人”,各有千秋。三處任務,三處比較,三個角度(事物本身前后變化、不同人對事物的態度、不同作品的主旨),形成了“比較法閱讀托物言志類散文”的核心知識。]

(四)總結用比較法閱讀托物言志類文章的一般路徑

師說得真好!學到這里,哪位同學來總結一下,這節課我們到底學了些什么?大家可以從閱讀方法、語文知識或者思想感悟等角度來進行總結。

生首先通過三位同學的作文和課文的對比,發現作者和我們寫紫藤蘿瀑布的角度是不一樣的,由此我們得出: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獨特之處,表達自己獨有的情志。接著,又對比文章中其他的不同之處,如10年前的紫藤蘿和眼前的紫藤蘿瀑布。聯系作者的經歷之后,我們又發現:要知人論世,才能讀懂作者的情志。

生我們可以用比較閱讀的方法來讀托物言志類文章。比較可以是多角度的比較,如景物的前后比較、作者的情感比較、和其他作品的比較等,通過比較就會明白,“一花一人,各有千秋”。

生通過學習,我懂得了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不能消沉,而是要放眼未來,看到生命長河的奔騰不息,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的道理。

師結合同學們說的,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我們是怎樣讀懂《紫藤蘿瀑布》的。我們通過比較不同人對花的態度,比較花前后的變化,抓住了一些關鍵詞句,分析出紫藤蘿兩個獨特之處:生生不息、生之喜悅?;ǜ酥g是有一些關聯的。我們結合宗璞的情感經歷,讀懂了藏在花中的“志”,即坦然面對過去的苦難,樂觀迎接美好的未來。那么,我們把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遷移到閱讀其他托物言志類的文章中,又該怎么去讀呢?

生 我們可以把“花”變成“物”,同樣通過比較不同人對“物”的態度,比較“物”的前后變化來把握“物”的特點。然后,我們再結合人的情感經歷的變化,來讀懂作者在物中所寄托的“志”,這就是我們用比較法閱讀托物言志類文章的方法。

師(出示思維導圖,略)遷移得真好!接下來我們自讀《一棵小桃樹》,讀的時候同學們就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最后,讓我們在朗讀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學生配樂朗讀。)

[說明:教讀課旨在指導學生學會讀一類文章的方法,起到“一朵花里看世界”的作用。在教讀課《紫藤蘿瀑布中》的最后環節,學生在總結中逐漸明確如何“用比較法閱讀《紫藤蘿瀑布》”——通過比較花前后的變化、比較不同人對花的描寫,分析出紫藤蘿的兩個特點?;ǜ酥g是有關聯的,結合作者的情感經歷,可以讀懂藏在花中的“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請學生思考如何“用比較法閱讀托物言志類散文”,引導學生進一步遷移:只要把“花”變成“物”,同樣通過比較 “物”前后的變化、比較不同人對“物”的態度來把握“物”的特點;再結合人的情感經歷,讀懂作者在物中所寄托的“志”。最后,教師出示“用比較法讀懂托物言志類散文”的思維導圖,使學生領會本單元的核心知識。]

二、教學思考

(一)圍繞單元學習目標構建教學體系

統編教材與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雙線組元,單元學習兼顧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個方面。所以,教學時,教師首先要聚焦單元學習目標,借助人文主題理解和語文能力培養,來落實語文素養,更好地體現單元整體教學。

本節課在一開始,就引導學生關注單元學習目標,首先樹立單元學習的整體意識。后續的學習中,圍繞單元目標構建起教讀課(《紫藤蘿瀑布》)的教學體系。

(二)以核心知識構建內部合力串聯教學

在單元整體學習目標的引領下,本單元的核心任務是:用比較法學習托物言志類散文?!蹲咸偬}瀑布》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擔負著示范教學的任務。圍繞“比較法的運用”,本節課通過四處三類不同角度的對比,巧妙揭示了運用比較法閱讀托物言志類文章的基本路徑。這節課教給了學生閱讀散文的核心知識,后續的自讀課和寫作課,學生就可以將這一核心知識加以遷移、運用并鞏固,使之真正成為自己的核心素養。

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币还澱n可以打開一個單元,關鍵是發掘單元核心知識,并以此為鏈條構建內部合力,從而串聯起整個單元的教學。

(三)以三處比較構建托物言志類散文閱讀路徑

本課重點設計了三處比較,即一盛一衰、一停一走、一花一人,聚焦了三個角度,即事物本身前后變化、不同人對事物的態度、不同作品關于事物的認識,形成“用比較法閱讀托物言志類散文”的基本路徑,也讓學生明白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之間的區別,從而更好地理解“志”的內涵。

猜你喜歡
散文教學比較法
應用比較法 培養物理知識遷移能力
怎樣引導學生證明不等式
比較法用于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探究
由《故都的秋》談高中散文教學思路
巧抓散文教學之根
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如何在散文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效導問
美文美教
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運用綜合比較法復習濃硫酸性質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