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扶貧戰略下陜西非遺外宣翻譯及翻譯人才培養研究

2021-03-08 06:46曾梓涵徐媛媛李佳惠張欣蕊咸陽師范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文化產業 2021年3期
關鍵詞:英譯陜西文化遺產

曾梓涵 徐媛媛 李佳惠 張欣蕊 咸陽師范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一、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陜西作為文化旅游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涵蓋各個領域和方面,其中包括傳統手工藝、民間美術、民間文學、民俗戲劇、民間舞蹈、傳統醫藥、傳統體育等眾多方面。展現了陜西傳統文化和民間文化的獨特創造力,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同時也促進了陜西文化的認同和對外界的交流,對文化的傳承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也正是因為社會變革的速度太快,且這些傳統文化缺乏保護措施,導致我們省內非遺文化面臨著消失的危險。

但通過對近期政府出臺政策的了解,為保護傳承良好優秀傳統文化,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采用了“立法式”“名錄式”“搶救性”“整體性”“生產性”等方式頒布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文件,使得陜西非遺保護的制度不斷完善,工作機制不斷健全,保護隊伍不斷壯大,非遺實踐日益活躍,社會認同感不斷增強,非遺保護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但為了促進非遺文化保護工作的發展,讓外國游客更多的了解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宣傳推廣陜西的獨特文化,促進多元文化交流上,英譯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宣傳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最終達到加強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力的目的[1]。

二、非遺外宣英譯的問題及策略

在申遺成功之后,艱巨的任務才真正開始,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河認為:“我們不僅要鼓勵申報世界遺產,更應該關注遺產在一個區域之中的命運?!背晒ι赀z,這遠遠不是結束,而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才是真正的難題:如何處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開發,這不僅僅是文化局要面對的問題,整個國家都在尋找更加合理的方案[2]。

在政府對項目進行支持后,各大高校對學生進行人才的培養,但調查發現,其培養的學生英譯作品的品質相對不高,對本地的非遺文化并不了解,在英譯過程中存在有生硬、勉強現象。例如陜西非遺名錄中出現的“陜北民歌”“黃帝傳說故事”“陜北秧歌”“秦腔”“刺繡”“剪紙”等一些在國內外都很有名氣的文化,通過文章的表達,更要展現出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蘊,從而吸引更多的外國友人來了解和學習非遺文化,且鼓勵和帶動英譯人才培養計劃的進行,使更多的大學生及相關學士感受到政府對他們的支持和關心,培養其民族榮譽感和傳承,從而使他們堅持在英譯領域中的研究學習和深造[3]。

針對外宣英譯中的文化差異難點,以陜西秦腔為例,一般的國外讀者可能會把秦腔一詞定義在意識形態或文化中不能理解或接受的文化差異詞。再例如傳統春聯和貼畫中的門神,財神爺等人物形象,雖然這對中國本土人民來說并不陌生,但對與外國民眾而言就相對不那么熟悉了。

在優秀的參考文獻中我們了解到目前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非遺英譯研究起步時間較晚,成果較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內部原因主要包括:

(1)非遺面臨失傳。非遺是代代相傳下來的。很多東西是從老一輩人口中得知,而當今年輕人成長環境和經濟條件不同,導致很多非遺面臨失傳的風險。

(2)非遺英譯工作對譯者能力要求較高。非遺是中國數千年歷史的積淀,典籍中又多為古文,英漢語言差異較大,在翻譯過程中對譯者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外部原因主要包括:

(1)本地化翻譯人才儲備不足。我國的英語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所學內容較為寬泛。目前很多高校開設的MTI研究生教育并沒有明確的特色專業方向或領域,缺少本地化課程內容。

(2)翻譯專業課程設置缺少與本地化特色相結合的實踐環節。MTI研究生教育雖有教學實踐,但多與公司合作,翻譯內容五花八門,很少與非遺項目結合起來,并未實現為本地化翻譯服務[4]。

三、翻譯人才培養的建議

(一)翻譯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高校在考慮培養人才方面,更應重視對學生的英語基礎和漢語兩種語言進行扎實的鞏固。作為高校外國語學院,要結合社會的發展和本土化的翻譯事業,在人才挑選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有利的資源,鼓勵和促進其他英專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高校外語院系學生,應立足于根本,對中外文化進行深入學習后,用翻譯量實現翻譯質的轉變。在人才選拔過程中,各大高校應貼合當地的非遺文化保護政策與策略,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對學生的本土化翻譯水平和對非遺文化的了解程度做以提高[5]。

(二)在課程開設及師資力量方面

目前很多高校的英語專業本科課程都以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語聽力等方面為主,很多學校甚至等學生大三時期才開設翻譯課程,涉及到非遺英譯方面的課程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學校應該適當加設相關類課程,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靈活變通從而考察學生的應變能力,根據不同的需求對學生進行更加專業系統的培訓。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而忽略了實踐的能力,因此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翻譯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作為翻譯教師,必須要求其自身在擁有扎實理論的同時,擁有豐厚的實踐工作經驗來傳授學生。在社會發展的今天,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翻譯更是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各大高校更應該重視對翻譯專業師資團隊和人才的培養[6]。

(三)對人才的要求與建議

研究了2020國標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后[7],了解到國標方案和大綱要求專業學生應參加英語專業四級、八級考試,鼓勵英專學生參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辦的翻譯資格英語(口/筆譯)考試,掌握以上考試所涉及的基本知識和技巧。除此之外還要求學生熟悉本專業有關的國家法律法規,了解國際慣例,能夠靈活運用。要求學生要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思辨能力、職業道德和心理素質,既具備中國情懷又擁有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強。同時也要求了英語專業學生需要具備寬廣的知識面,扎實的外語功底和漢語文化功底。也應該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移情的能力,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結合非遺文化本地民俗故事來開闊思維和情感想象。

相對于大多數行業而言,英語翻譯人才更應具有全面素質及從事的工作,就是一種跨文化、跨語言的交際活動,這也是一項十分艱辛的活動,唯有其勇于進取、堅持到底才能做出成績。

猜你喜歡
英譯陜西文化遺產
陜西自貿區這四年
與文化遺產相遇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摘要英譯
省委定調陜西“十四五”
摘要英譯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要目英譯
要目英譯
活態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