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每個生命都被看見

2021-07-04 15:52李慧萍
數理報(學習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高年級對策研究小學數學

李慧萍

摘要: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是相對較為枯燥而抽象的一門學科。在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能結合教學實際,深入地分析學生學習分化的原因。真尊重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被看見。不斷地豐富教學形式,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探尋出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學習分化;對策研究

在小學階段,相比于其他學科來說,數學是相對較為枯燥而抽象的一門學科。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尤其是學生的思維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差異,更容易形成學習分化。面對這樣的現狀,教師要能端正態度,結合教學實際,深入地分析學生學習分化的原因。不斷地豐富教學形式,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探尋出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模式。

一、學生學習分化成因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但是班級當中學生的接受、理解、思維等方面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在學習上很容易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而有的學生“不夠吃”的現象。同時,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將更多的關注點集中在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上,通過機械而重復的習題訓練等形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真正地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消化與吸收,從而導致他們在學習上更加費力,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到了高年級階段,學生數學學習任務和壓力也隨之增加。很多學生不再像中低年級那樣外顯,發言似乎不再積極踴躍。更多的時候,課堂教學成班級“優秀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而一些中等以及偏下的學生怎么啟發也“啟而不發”,甚至他們自己也不大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加大了數學學習分化的程度。

二、平等對待每個學生

教師要善于調節自己的的心理,不要急于要求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某一個高度,而是要能平等地對待班級中的每個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學生的可塑性,絕不輕言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能針對不同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師要能擁有一顆“大愛之心”,對于班級學困生能做到換位思考、耐住性子,主動地去關愛、真關愛,真正做到“愛生如子”。

同時,教師要能將自己對學生的愛心和耐心落實到行動上,實施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對學生的關注度,多為他們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利用課后時間額外輔導等。并能對特困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與啟發,讓學生在思想領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讓他們能夠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尤其是對于確實有智力因素影響的學生,教師要能引導這類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并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水平不同、興趣愛好以及思維習慣等都是各不相同的,這也就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能夠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等,不斷地挖掘學生的不同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班級中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的確一點就通。但教師要能將更多的關注度轉移到中等生以及學困生身上,能從尊重他人的角度教育他們,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之處,要給予這類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當學生回答后,教師要能給予他們積極的肯定,再進行補充。每個學生都想得到教師以及他人的認可,教師要能滿足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身心需求。

在每個班中總會有那么幾個較為特殊的學生,教師不要將他們當成另類,而是要能先認同他們,可以通過與家長取得密切的聯系來進一步了解學生。利用自己的言行去關心學生,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自己。再從最基礎的幫學生進行了解,讓學生接受數學這門學科,并慢慢滲透,幫他們一點點進步。教師不要奢求一個學生能在短時間內就會有很大的轉變,更何況高年級學生,他們已經逐步有了自我意識,甚至會出現逆反的情緒。因此,教師要能通過自己敏銳的觀察力,找準教育的切入點.真摯的關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更好地組織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教師要想保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可以利用較為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教師要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等,將學生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分組,并推選出表現較為出色的學生作為組長。其次,教師結合教材的內容,設計出小組交流討論的問題。為了提高小組成員的參與度與參與面,教師所設計的問題難易程度要適中,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次,教師要能通過組與組之間競爭與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不同小組間學習的積極努力程度決定了整個小組的分數,這樣不僅有利于營造“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學生之間你追我趕,相互競爭,形成爭先恐后的局面。還能讓每個小組內部成員都會以集體榮譽感為重,充分地發揮自身所長,努力學習。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不僅能給予了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真實地感受到“我能行”“我真的也能做得很好”,更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結對子幫扶”的方式,讓優秀生與學困生“結對捆綁”,鼓勵綜合能力較為優秀生當小老師,幫助優秀生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成就感,也激發學困生“我也行”的尊嚴感,讓學生懂得互幫互促進。

總而言之,教師的教學是面對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為了一切自己能夠接觸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雖然造成班級兩級分化的原因很多,但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能結合班情、學情、生情,有的放矢地尋找提升學困生的有效途徑,并能通過自身長期的堅持與實踐,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參考文獻:

[1]李孝軍.小學數學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及對策[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9年07期.

[2]溫新太.如何防止小學高年級數學的分化[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20年04期.85F5188C-2F12-4496-A8B5-296BAC80B8EB

猜你喜歡
高年級對策研究小學數學
淺談小學高年級合唱教學設計優化策略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