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感覺它的感覺

2021-07-16 05:48李曉華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文本解讀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李曉華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走進文本,首先教師要深入地感受文本內容和情感,從編者、作者、學生、文中角色等多角度解讀,才能找到引導學生閱讀感悟的切入點,為教學梳理出思維路線圖。 本文以《看松鼠做巢》教學為例,對備課式文本解讀的教學實踐進行審視。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文本解讀]

看完許友彬的《青色的圍墻》,特別感悟一段文字。女兒有一道青色的圍墻。青色的圍墻有白色的花。爸爸說:圍墻太高,我跨不過去。女兒說:只要您低下身子,就能穿過圍墻。當爸爸學會了“感覺她的感覺”,父女才真正走近了彼此的心靈。語文教學中的我們和學生呢?學生和文本呢?我們和文本呢?常常也有著那么一道圍墻。這道圍墻需要我們蹲下來,放下身姿當學生;這道圍墻需要我們慢下來,研讀編者意圖,從單元整體教學入手感悟審美價值;這道圍墻需要我們靜下來,細品文章,讀作者其他作品,再從字里行間去品味。

一、去感覺編者的感覺

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但有些文章離學生的生活較遠,理解起來有困難。備課時從整體切入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思考,解讀編者用心,就能較好地化難為易。

例如《看松鼠做巢》一課,單元圍繞“動物寫真”這個話題,勾勒出3種動物鮮明形象,這篇課文是第二篇。這一篇真是要感謝編者選這種帖近自然的作品,就這樣粗略的讀,就已經很是享受了。因為它輕松、自在。從作者的不解引出對松鼠的幫助,從得意到最后放棄嘗試,記錄的是作者的所做所想,流露的是對松鼠的喜愛。編者不僅是要引導學生感知了解動物的特點,更重要的是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從中感受到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感受到松鼠做巢的執著,引發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備課從單元整體教學入手,感悟作品在單元中的審美價值,這樣“感覺”出的才有更深層的溫度。

二、去感覺作者的感覺

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基于教師的自我閱讀歷程。這種自我閱讀的覺察,是一種細致解讀文本內容的過程。作者所處時代背景、藝術風格的了解,對解讀文章內涵,領悟文本情感具有重要意義。

是怎樣的機緣讓作者能和松鼠有了這段邂逅?我不禁找來原文一讀,你且只讀開頭便知曉:“我有個女兒在美國,她住的后院有座大樹林。那是一座遮天蔽日的橡樹林。有樹的地方就有動物。這橡樹林里,數量最多的動物是松鼠。我喜歡坐在早餐室,隔著大玻璃看窗外的松鼠表演?!?/p>

再看作者,潘人木。潘人木曾說:筆名人木,人說不好,合起為“休”,但自己認為休也有正面的意思,是快樂,所以總愿能與大家“休戚與共”。

她的筆讓你溫曖:“秋已深,冬天就要來臨。不久,大雪會把所有落葉和橡樹掩蓋起來。但是我知道,那只白肚子小松鼠高高地蜷臥在自己用最好的材料鋪就的巢里,過得非常舒適?!?/p>

一個人的人格即是他作品的風格,而作品的風格亦能呈現一個人的人格,潘人木兒童文學作品所展現的高雅清新風格,除了代表她的人格,另也滋潤影響著閱讀者尤其是小讀者的身心,讓小讀者的身心在潛移默化當中,逐漸豐富盈滿,趨向善與美。

三、去感覺學生的感覺

要做到這一點,得真把自己當學生。如同《青色的圍墻》中的“爸爸”,“只要您低下身子,就能穿過圍墻”。

如果我是學生,還會像作者那樣放棄對松鼠的幫助,選擇尊重它自己所選嗎?作為教師又應該是選擇尊重學生的閱讀選擇,還是引導學生感悟到作者對松鼠的這一份尊重呢?不需要答案,真課堂才是需要的課堂,只是備到此處,我們的心才更明了。

那么我所要做的,只是把矛盾沖突交給學生。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教學設計:品作者“看”之過程,找第一次幫,看看作者是怎樣幫,怎樣想的?重點研讀一次幫的過程,再讀第二次第三次,從整體上感受行動與結果的反差。再用寫一句話的方法,引發學生思考幫還是不幫,以寫促讀,為學生讀懂作者不再嘗試其它辦法的原因做鋪墊。這樣學生對松鼠執著的體驗就更深刻。用畫面與音樂創設的氛圍,學習最后一段,讓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拔覟槭裁床辉賴L試幫助小松鼠了?“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孩子們思考人和動物的相處。

四、去感覺角色的感覺

“文本解讀的本質是語言學習?!薄?文本解讀的語言學習包括四個方面內容:文本的原初意義、文本的語言表達、文本的篇章結構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去感覺角色的感覺,引導學生的審美創造。

小松鼠是怎樣想的呢?作者一開始驚奇:“它對我為它準備的樹葉竟然不理不睬,”而后一次次的得意落空,最后選擇尊重。其實小松鼠怎么想我們無從知道,只是作者的筆帶著我們去思考。用心去體會小松鼠這個角色的感覺,我寫我心是文本的言語精妙所在,所以可以基于“寫作”角度去讀,提高言語表現素養、寫作素養。本文之妙,就在于沒有并沒有像前一課具體生動地寫蟬脫殼詳細過程那樣去描寫松鼠做巢時的動作、神態,而是巧妙地從我的幫助中表現出它的執著,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閱讀中尋獲的這種言語之妙運用在寫作中是很難的,但只有讀到妙,品出妙,學生寫作時才對這種妙有所追求,才有可能寫出妙來。

五、結語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文本文學解讀是審美接受能力培養,“教學解讀是基礎層面,文學解讀是能力提升層面”,愿你和我一樣,帶著感動與思索,一起來感覺語文教學這一切的美:文字、課堂、孩子……

參考文獻

[1]王英.把握文本解讀維度,提高閱讀教學效果[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10):28-29.

[2]王家駿.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多視角文本解讀[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2):23.

[3]吳亮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的指向分析——以《好的故事》的教學設計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1,22(01):24-27.

武漢市洪山區張家灣小學? 湖北? 武漢? 430065

猜你喜歡
文本解讀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對文本解讀與課堂操作四個“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給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搭建解讀支點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語境層面的文本解讀策略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