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思辨性閱讀的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2021-07-16 08:16林孝鈺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思辨性閱讀教學模式

林孝鈺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材的重點,也是高中師生公認的難點。文章對思辨性閱讀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況,并結合高中語文學科本質特征,提出構建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促使“思辨性閱讀”與“文言文閱讀”進行有機結合,促進高中生語文思維意識的培養,更為構建高效且多元化的文言文閱讀課堂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思辨性閱讀;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

以往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較為關注知識的認知與記憶、做題技巧的傳授與掌握,但卻忽視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思維的形成,這體現出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化推進,部分教師已經將目光投向于“思辨性閱讀”,但“思辨性閱讀”與“文言文教學”并未進行深度融合,致使“思辨性閱讀”淪為“口號”,不利于推動“枯燥”、“單一”的文言文課堂走向“生動”、“鮮活”,且不利于文言文學習走向“深度”。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讀課堂是高效又鮮活的課堂。

1概述思辨性閱讀

顧名思義,“思辨”就是“思考”與“辨別”,特別在新課標指導下,將“思辨”滲透于“閱讀”,助力閱讀課堂上教師“教”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學生“讀”從“要我讀”轉向“我要讀”,更好地契合閱讀從“表層”走向“深度”的需求?;谒急嫘蚤喿x的課堂,強調學生的“思考”、“證實”以及“獲得”,助力學生形成思維能力,這就啟示一線教育工作者關注學生“內化”與“素養”,為學生提供“思考”、“辨別”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思”、“探”、“辨”的過程中獲得正確、深刻的認知,有效地避免成為知識的“容器”。思辨性閱讀能夠助力學生走出現有思維的囿于,悄然地放飛自己的思維,促成創新思維的培養、核心素養的發展。鑒于此,思辨性閱讀理應關注“思”與“辨”的過程,更要做到“思”與“辨”的真正統一。

2當前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況

如何加強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為此,筆者回顧踐行經驗,闡述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況,旨在為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提供研究的方向。

2.1“兜售”為主,學生缺乏“思”的時間

傳統的文言文閱讀課堂上,教師通常充當知識的“販賣機”,學生則是知識的“容量瓶”,師生之間的互動囿于“提問”與“回答”,尤其就“知識”來講,文言文呈現出“繁”與“亂”兩大特征,儼然成為學生文言文學習路途中的“攔路虎”,不利于學生理解、掌握以及內化,最終將目光投向于“記”與“背”,讓原本“單一”的文言文課堂更為“枯燥”。以上內容構成的文言恩課堂,較容易影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與自信,更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素養,同時也未曾為學生提供“思”的時間與空間,不利于學生“掌握”與“運用”相關知識,更遑論達到“舉一反三”。

2.2“知識”為最,不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

“重語法,輕內容”是當前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顯著問題,其不利于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思維。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蜻蜓點水”的方式處理文本的內容,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語文學科的人文特征,同時也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需求,會使學生處于“不上不下”的尷尬,更會讓課堂失去“生機”與“溫度”。教師過渡地關注“知識”,導致絕大部分學生僅能掌握到固化的認知,缺乏甚至不具備個性化解讀的能力,又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落實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3構建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

將“思辨性閱讀”與“文言文教學”深度融合,促使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師生互動的改變,實現“知識”與“素養”的協同發展,推動學生語文思維與素養的發展。為此,筆者立足于當前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況,提出構建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具體如下:

3.1設置高效問題,啟迪學生的思辨意識

無論“思考”還是“辨別”都于“問題”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關系,對于高中生來講,“好”的問題就猶如“誘導劑”,能夠點燃學生“思考”的興趣,指明學生“辨別”的方向,更能夠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思辨意識。所以,構建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讀課堂時,教師要以“文本”為核心,以“目標”為導向,設置符合班級學生學情的核心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矛盾,產生“辨別”、“驗證”的欲望。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問題”并非盲目設置的,而是要切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同時也要貼合文本的核心內容,更要促使學生沿著“問題”指明地方向,悄然走近、走進“文本”,領悟文本內容的內涵。如,學習《項羽之死》的課堂上,教師便以“天之亡我,非戰之罪”為依據,提出“項羽的觀點是否有道理”這一問題,點燃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興趣,同時也是學生自覺地尋找可以作為證據的“材料”,并通過尋找“材料”發現“矛盾”,自然而然地啟發學生的思辨意識。文言文課堂上,通過以“文本內容”為根本的核心問題,能夠指明學生“讀”與“思”的方向,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尋找佐證材料,同時也能夠悄然地拓展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逐步形成思辨意識,為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提供支撐。

3.2創設生動情境,拓展學生的思辨視角

研析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發現,選入教材的文言文幾乎都是“名著”與“美文”,從“語言”、“形象”以及“構思”上都體現出不容忽視的獨到之處,更蘊含著馮宇的思辨思辨,所以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讀課堂上,教師不能局限于從“核心問題”走近、走進文本?!盎ヂ摼W+”時代下,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教育領悟,文言文思辨性閱讀課堂緊隨時代潮流出現,教學活動也體現出信息化的特征?!盎ヂ摼W+”時代下的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讀課堂上,教師要靈活地運用視頻、圖片、音樂等教學資源,創設生動又鮮活的情境,讓學生從“情境”走向“文本”,很大程度上消除“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隔閡,同時也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放飛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天馬行空”、促使學生“多維質疑”,讓學生從“內容”、“語言”、“目的”等方面進行“思”與“辨”,悄然地拓展學生的思辨視角。如,《燭之武退秦師》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秦”、“晉”、“鄭”三個國家的地圖,讓學生一目了然地看到三國的勢力分布,同時也很好地點燃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辨”、“探”預設的問題,如“秦王的棄晉護鄭行為是否背信棄義?”、“晉軍以不仁,不義,不武為由退兵,是否就是仁義之師?”等,以上內容構建文言文課堂,不再局限于“人物形象”的解析,而是引領學生從“政治”、“軍事”、“外教”等方面進行,很大程度上加強文言文的人文特征。

3.3開展群文閱讀,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文言文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通過學習文言文,能夠促成中華傳統文化悄然地走進語文課堂,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與感悟,進而推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化推進,教師要有意義地將課外閱讀素材引入課堂,實現“課外”與“課內”的深度融合,開展有效又鮮活的群文閱讀。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引領學生從“疑”出發,積極地“探”、“尋”、“思”、“辨”,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辨習慣。如,《赤壁賦》課堂上,教師將《前赤壁賦》引入課堂,點撥學生從“內容”、“時間”進行對比分析,明確《赤壁賦》與《前赤壁賦》的相同與不同,進而領悟儒道釋思想對蘇軾的影響。通過開展群文閱讀,能夠為學生提供培養思辨能力的平臺與空間,讓學生思考、辨別的過程領悟文本的內涵,整體性地了解文本作者的思想變化。

綜上所述,將思辨性閱讀與文言文教學深度融合,構建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讀課堂,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位置,讓學生擁有充分“思考”與“驗證”的時間與空間,強化學生自主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體會“思”與“辨”帶給自己的“意料之外”,感悟文言文蘊含的“美”與“奇”,進而對文言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與自信,達到“培養語文思維、發展核心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羅麗琴.思辨形態融入文言文參與式教學——淺談語文核心素養導向下文言文教學方式[J].課外語文,2019(22):11-12.

[2]林愛珍.梳理文意多維質疑,求證辨析感悟提升——以《蘇武傳》為例談高中文言文四邊形閱讀教學模式[J].高考,2021(02):138-139.

[3]林阿蘭.基于思維發展與提升的文言文教學探析——《項脊軒志》教學談[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02):38-39.

蒼南縣金鄉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思辨性閱讀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創新線上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語“讀寫學思”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語文教學應注重思辨性閱讀
淺析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
以思辨性閱讀彰顯語文課堂思維品質
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策略探討
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