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高年級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

2021-07-16 11:13李劍芳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自主閱讀培養核心素養

李劍芳

[摘? 要:自主閱讀是學生親身參與閱讀實踐過程,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領悟、理解,在閱讀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了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感受中獲得自主交流,自主合作,自主收獲的閱讀習慣,用閱讀引領學生健康成長,開發學生的無限潛能,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自主閱讀;培養;策略]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薄白灾鏖喿x感悟”是讓學生自主地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他們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審美熏陶、靈魂凈化、人格升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無疑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以“趣”誘讀 激發閱讀欲望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閱讀的巨大動力。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有閱讀的激情。使學生愛上閱讀,并且樂在其中,讓閱讀成為一種興趣,一種融入孩子血液的文化熏陶。為了讓學生愛上閱讀,在課堂的上我設法讓學生走近文本,燃起閱讀興趣與欲望。在講到一些文章的作品時代背景和作者年代時,我會把作品的故事告訴學生,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作者、文本有關的圖文、資料,使學生產生閱讀探究欲望,這樣能夠很好帶動閱讀的熱情。

以《少年閏土》為例,這是一篇經典的文章,是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中的一段插敘。學生找不到那個時代的痕跡,對當時背景不理解。在教學中,我在屏幕上出示魯迅的作品《故鄉》一節選《中年閏土》,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風度等方面有很大反差,激起學生的閱讀探究欲望。課文中那個兒時的閏土是個活潑可愛、見多識廣的少年,而中年閏土飽經風霜、呆板、麻木等,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誘導學生走進魯迅的文學作品。

“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睂W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全面培養,并不局限在第一課堂,應該給學生創造更廣闊的閱讀空間。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學生“我想讀”的欲望。讓學生愛上閱讀,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自主交流,自主收獲,充分享受閱讀的空間及閱讀帶給自己的快樂。

二、借組文“特點” 拓寬閱讀視野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又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統編版的教材編排很精心,根據文本內容與文體特點等的不同方面去編排,我們可以利用文體特點進行拓展閱讀。

統編版的語文教材編排題材豐富,組文編排的文章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蚋惺茏匀?或珍愛家園;或藝術的魅力;或了解中外名篇、名著;或讀背古詩詞……均將語文知識、傳統文化、閱讀方法、情感、價值觀融為一體,體現了語文學習的整體效應。所以,根據組文特點,有計劃地滲透閱讀策略,使學生不但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讀懂文章,而且能在讀懂文章的同時,延伸到課外閱讀拓展,充分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閱讀活動充滿樂趣,進而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

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本單元以“初識魯迅”為專題共選編課文,學習內容以認識魯迅,感受魯迅,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為教學重點。共選編了四篇課文,即 《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 ― 紀念魯迅有感》。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魯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寫魯迅的,這樣就使得魯迅這個人物形象顯得更加真實、豐滿、生動了。對于魯迅的成長背景,學生了解并不多,魯迅生活的年代與現今有較大的差距,

這位“大文豪”以筆為武器,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時空的拉開,距離的拉大,學生對魯迅的了解,對魯迅的文章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為此,為了讓學生對整組課文有個整體的了解,對魯迅的認識都有一個正確的定位:魯迅慈愛、頑強、愛國,是人民的精神力量,是我們的精神導師。在整組課文學習之前,我設計了“走進大文豪——魯迅”單元主題導讀卡。

要完成這張單元“導讀卡”,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收集資料,更需要閱讀本單元的全部內容。此項活動既拓展了學生課外閱讀,又與本組教材的相關內容有機結合,貫穿整組課文的教學始終,更很好地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主的閱讀見解,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

三、以讀代講 品文本之意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學生學習語文最基本的途徑?!耙宰x代講”的目的是老師盡量少講,以學生為主,把大量的繁瑣的講解讓位于學生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同時,通過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和在不同的語境中進行閱讀,達到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與情感體驗,提高自主閱讀能力的目的。

閱讀不僅僅是“告訴”,而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作者進行反復地、深層次的“對話”,在這“對話”過程中,體驗與感悟,探索與發現。如在教《匆匆》一文時,抓住“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引導學生讀文感悟,力求讓學生在自主閱讀感悟、理解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關注作者內心想法。適時對文本進行補白,從而引發學生思考,結合自己的成長體驗去讀,讀得有感情,有自己的思考,學生的個人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升華。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去體驗感受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并悟出自己對時間的理解。

這樣的教學安排,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一改過去理性的、復雜的、枯燥的分析講解,絲毫沒有把老師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享受讀書的快樂,享受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實踐機會。

四、讀中質疑 生成精彩智慧

我國故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皩W生不是有待灌滿的容器,而是等待被激活的精靈?!毙抡n標倡導讓學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們不滿足于常規的思想方法,能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看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創造的火花不斷閃爍。

如教學《父愛之舟》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父親對作者那份深沉的愛,我以“我什么時候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這句話為脈絡,讓學生討論:作者能用畫筆畫出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嗎?學生各抒己見:有學生說,能畫出來,因為作者生于江南,長于水鄉,江南水鄉的小漁船是他最難忘的記憶,作者是一一名畫家,當然能畫出來;也有學生說,是父親搖著這小船把“我”帶到一個個人生的驛站,這條船承載著父親無盡的期望和濃濃的愛,他能把它畫出來。有學生質疑說,“不能”, 這份父愛態深重了,盡管是畫家,他也無法用畫筆將這份父愛畫完整。學生的幾種看法。我都是認同的。學生的理解都合于常理的,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獨特看法,這一點是可貴的。就在這個句子的牽引下,老師順勢點撥:“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边@只小小的漁船,承載著父親無盡的愛,行進在兒子的成長路上,我在父親的愛中成長。這份深重的父愛,作者覺得無法回報。在不經意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深深感受到這份父愛的偉大,也感悟到父慈子孝蘊含在課文的字里行。學生合理而富有個性化,富有創造力的精彩的智慧生成正是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閱讀見解的結果。

五、讀中感悟 獲思想的啟迪

課文不僅是教學的藍本,讀的范本,還是情感熏陶的樣本。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利用這一藍本、范本和樣本,讓學生感悟到課文中鮮明的主題,內容的豐富,情感的渲染,思想的啟迪。

如在執教《窮人》這篇課文時,我抓住文本對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感人至深。以理解窮人的“物質貧乏”以及“精神富有”這兩大部分的思路,以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為學習方式進行,抓住環境描寫,人物語言、心理描寫的句子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與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抓住描寫桑娜的復雜心理的段落反復品讀,抓住關鍵詞語進行品析、朗讀感悟體會桑娜的善良。努力讓學生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心理變化,抓住“忐忑不安、活該、自作自受”等詞語。讓學生仔細體味和揣摩,體會桑娜義無反顧地幫助窮人的善良本質,充分體會窮人的愛心與同情心,從而受到愛的教育,獲得思想的啟迪:“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社會就會變成得更美好。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超越文體的意義,學生的心靈也得到成長。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是學生閱讀學習之路上的導師,也是學生閱讀的基礎夯實者,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健康的氣氛中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在閱讀中體會生活的美好,讓心靈在閱讀中得到不斷的凈化。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瓊妹.有關培養小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能力的調查與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5(12).

[2]王佩云,范文秀.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J].考試與評價,2016(03):135-136.

[3]顧新亮.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5(31).

[4]沈紅,王毅.閱讀與悅讀——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3(12):223+248.

[5]姜芬.略論小學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10):48-49.

中國工農紅軍廣東肇慶廣寧紅軍小學

猜你喜歡
自主閱讀培養核心素養
給學生帶得走的智慧
探究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策略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