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遼代文化遺產資源創新與利用

2021-09-09 10:23于曉娟
關鍵詞:內蒙古途徑利用

于曉娟

摘 要:契丹遼文化遺產資源在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文化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包括遺址資源、墓葬資源、建筑資源、科技資源等方面。如何對這些遺產資源進行利用,近而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是當前需要探討的問題。本文從遼代文化遺產資源的特征入手,分析內蒙古遼代文化遺產資源的創新與利用途徑。

關鍵詞:內蒙古;遼文化資源;利用;途徑

中圖分類號:K8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1)07-0012-05

內蒙古自治區特別是赤峰地區是契丹族的發祥地,歷史上他們曾活躍在潢水和土河一帶(今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一帶),契丹族是中國古代北方的重要少數民族之一。公元916年,巴林草原的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八部,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可與當時的宋相對立的民族政權。遼代建立之后,統治者興建了五京,其中,遼上京位于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林東縣,遼中京位于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遼西京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管轄著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部分地區。因此,內蒙古自治區被稱作是契丹族的“龍興之地”,遼王朝在這里創新政治制度,實行“一國兩制”,將北方的多民族統一于一個政權之下,開辟草原絲綢之路,促進文化交流與融通。自古以來,內蒙古地區特別是赤峰市、通遼市是遼文化遺產資源的發源地,契丹民族留下了眾多的遺址、城址、巖畫、墓葬、佛塔、石刻等文化遺產資源。

同時,也涌現出一大批著名的契丹遼文化的研究者,這些歷史學者、考古學者的研究成果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將文化資源揭示出來遠遠不夠,我們的目的是將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所以文化資源的創新與利用就成了我們今天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遼文化遺產資源的特征

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文化遺產指歷史遺留下來的,具有較高文化、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并以特定實物或者非實物的形態存在的人類創造物[1]。而文化資源是將文化視為一種可以創造財富的資源,把它作為一種經濟生產活動的投入要素。文化遺產資源是指將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作為一種資源,對其進行創新利用,近而達到文化傳承、遺產保護及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

文化遺產只有具備了作為資源加以利用的屬性,才能成為文化資源,才能作為一種經濟投入要素加以開發和利用。遼文化遺產資源本身具備了作為文化遺產的資源特性:

(一)精神內容的可移植性

文化遺產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精神內容,二是把精神內容呈現給人們的物質載體。文化遺產的精神內容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創造的精神財富的積累,所以文化遺產的本質是精神的創造物。當人們將文化遺產作為一種可以創造價值的資源來利用時,主要是對它的精神內容的利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化內涵的傳承和運用。多年來在眾多學者對遼文化研究的基礎上,保證了遼文化遺產資源的原真性,學者們通過研究,將隱藏于文化現象背后的精神內涵加以辨識和提取,移植到其他的載體之上,這決定了遼文化遺產是可以作為文化資源被利用的。

(二)可衍生性

“衍生”指將文化遺產所蘊含的精神內容加以提取,與現代其他載體相融合形成新的以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的產品形式。遼文化遺產的精神內涵是可以被提取,并與現實生活中的其他物質載體相結合,形成消費者需要的新產品,這種衍生性在遼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使我們在不破壞文化遺產原有狀態下,對它加以開發和利用。比如對遼文化遺跡進行合理的開發,打造文化旅游產品,通過這一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遼文化,同時可以研制開發各種類型帶有遼文化符號的文創產品,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三)可交易性

將文化遺產開發利用,使文化遺產作為一種資源存在的時候,它就具有了使用價值,故此就具有了可交易性。文化資源也可以作為經濟的投入要素,需求方通過經營權授讓的方式獲取對文化遺產資源的投資和開發權利。比如遺址的旅游開發,可以將它作為一種經濟要素。但文化遺產資源的可交易性要區別于其他經濟要素,文化遺產資源是國家的、是民族的,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組織的,所有權的歸屬問題應該明確。同時由于文化遺產資源的特殊性,需要在開發利用過程中以保護為主,利用是為傳承和保護服務的。

(四)耗竭性

文化遺產資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故此它與其他資源一樣,會隨著開發利用的加強出現耗竭的危險。一方面受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為破壞因素的影響,一些物質文化遺產會逐漸損耗,如遺址、墓葬、建筑等;另一方面,某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由于傳承人年邁或后繼無人,無市場需求而導致資源的枯竭乃至消逝。

由上述特征可知,目前遼文化遺產資源雖然豐富,但也具有很大的脆弱性。這要求我們在對它進行利用的過程中,時刻謹記保護為主,不能進行違背遺產資源自身規律的開發和利用。

二、內蒙古遼代文化遺產資源分析

內蒙古自治區是遼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這里分布著大量的遼代文化遺產資源,其文化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它的種類齊全,類型多樣,如遺址、墓葬、巖畫、建筑、傳說故事等等,在區域民族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從遼代城址資源來看,目前內蒙古地區已發現了200多處遼文化城址。契丹民族之初游牧狩獵,居無定所,無城池。直到耶律阿保機的伯父述瀾“以遙攆氏于越之官,占據潢河沃壤,始置城邑,為樹藝、桑麻、組織之教”[2]。遼朝的第一座城池越王城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哆|史(地理志)》載:“上京臨潢府,本漢遼東郡西安平之地,新莽曰北安平。太祖取天梯、蒙國、別魯等三山之室于葦甸,射金齪箭以識之,謂之龍眉宮。神冊三年城之,名曰皇都?!盵3]上京這座遼代建造最早的都城,平面呈“日”字,分為皇城和漢城兩部分,城墻為夯土筑成?;食堑娜娉菈ι嫌旭R面,建有甕城,城內共九條不規則的道路,三橫六縱。西山坡有一座遼代始建的寺院,2012年對其進行了發掘,此次發掘獲得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漢城由于漢人居住而得名,城內有縱橫的街道。1961年,遼上京遺址被列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中京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十二五”期間重要遺址。據《遼史(地理志)》記載,遼中京建于公元1007年,主要由漢工匠仿北宋汴梁城建造而成[4]。分為外城、內城、皇城三部分。眾多的遼城址對后人研究遼的建筑風格、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民族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從遼代墓葬資源來看,最初契丹人并無掩埋尸體的習俗,據《契丹國志》記載:“父母死而悲痛者,以為不壯,但以其尸置于山樹上,經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因酌酒而祝曰:‘冬月時,向陽食;夏月時,向陰食;我若射獵時,使我多得諸鹿?!盵5]直到北齊開始契丹人有了建墓埋葬的習俗。之后受漢文化的影響重視死后墓的建造。遼代墓葬分為皇室墓、貴族墓、平民墓等幾種。遼皇帝的五座陵墓中有三座(祖陵、懷陵、慶陵)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祖陵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石房子村,文獻中將其稱為“黑龍門”,鑿山而建,內陵為太祖陵,外陵為陪葬墓。懷陵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建在封閉的環境下,四周山石環繞,在內陵出土大量精美的建筑構件。慶陵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的慶云山,保存完好,墓壁有造型精美的壁畫,反映了契丹人的社會狀況。

除帝陵外,目前還發現了眾多遼貴族墓。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的陳國公主墓。此墓為砌磚多室墓,墓道為階梯行,兩壁有壁畫,繪有侍從牽馬圖,前室壁畫為男侍女仆欲侍奉主人圖,西耳室繪侍衛圖。出土眾多規格很高的金銀器、陶瓷器、木器、玉器、玻璃器等隨葬品。這一墓是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規格最高的契丹貴族墓,為我們研究契丹貴族的狀況提供可貴的資料[6]。另外還有耶律與之墓、寶山二號遼墓等等。在內蒙古自治區還發現了很多遼代平民的墓葬,結構基本與貴族墓一致,但要簡陋很多。通過墓葬資源我們不僅可以了解遼朝的喪葬習俗,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遼朝社會多方面信息。

從建筑資源來看。遼朝崇佛、禮佛,建了很多佛寺、佛塔?!俺驱埢萦阡旰又?,始建開教寺”[7],可見太祖時期就開始建寺廟,并且為僧人們建寺廟居之,以示天助雄武。赤峰市地區仍保留著遼王朝上京塔、中京三塔、敖漢五十家子白塔、武安州白塔、慶州白塔、元寶山小五家子白塔?,F存的遼代佛塔直至今日依舊矗立在赤峰市的青山綠水之間,深化了赤峰乃至內蒙古的文化內涵。

從出土的可移動文物來看。內蒙古有大量的遼文化遺址、遺跡,出土的可移動文物類型豐富、品種齊全。契丹先民以游牧為主,《遼史》載契丹人“畜牧畋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8]。建國后,吸收了很多漢的文化,開辟草原絲綢之路,所以不僅有體現本民族特色的器物,也有體現民族融合的器物,更有反映異域特色的器物。體現民族特色的文物,如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完整馬鞍、雞冠壺和遼三彩。在耶律與之墓出土幾件雞冠壺,其中有一對為白釉雞冠壺,明顯帶有遼早期的特點。在赤峰市大營子鎮遼駙馬贈衛國王墓中出土了17件單孔雞冠壺,1件鎏金雞冠壺,壺把為雞冠形,壺身與馬鐙類似,頸部有牡丹紋,壺身兩側簪刻梅花鹿[9]。遼三彩以黃、綠、白為主色,吸收了中原的技術特點,內容上體現契丹族的民族特色。最早的三彩出土于遼耶律羽之墓[10]。在赤峰市出土的有三彩龍紋執壺、三彩摩羯壺屬于浮雕式,裝飾精美。

另外,在內蒙古自治區出土了大量的遼代金銀器、瓷器、玻璃器等等,既體現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時又反映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等不同文化的交融,體現了契丹民族文化上兼容并蓄的胸懷。

從科技資源來看,契丹遼朝設有醫療機構和醫官,如太醫局、局使、副局使、翰林醫官,這些機構和官職的設置有利于遼朝醫療事業的發展。契丹女尸的發現,體現當時先進的利用化學物質的特性來處理尸體不腐的技術。天文歷法上,遼朝的《大明歷》是在中原歷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遼朝設立了專門的司天監掌管天文歷法。

三、遼文化遺產資源的創新與利用

內蒙古自治區通過進行文物普查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區的文化遺產資源,也基本明確了遼文化資源,利用傳統及現代科技手段共發現遼代各類遺存幾千處。我國對文物實行分級管理,遼上京遺址和遼中京遺址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內蒙古的遼文化遺跡共有23處。內蒙古自治區先后公布了四批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遼文化遺存多處。近年來,通過政府、社會等多方積極進行文物的保護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內蒙古的遼文化資源保護利用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受自然、人為因素的影響,遺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洪水對遼上京的破壞,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對遺址的破壞,基礎建設對遺址的破壞,在利潤的驅使下非法盜掘對文物的破壞等等。從利用方面講,近些年從文化資源傳承保護的角度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學術界的深入研究,學者們出版了大量的研究專著和論述,問世后,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了內蒙古地區的遼文化資源;設立專門的博物館,展示契丹遼文物;創建遼文化產業園;研究開發文創產品;加強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創新保護利用方式,探討更加合理有效的保護利用途徑,將文化遺產轉化為帶動地方發展的文化資源。

(一)加大對文化遺產資源的宣傳

文化遺產資源要通過中介實現宣傳的目的,要讓大眾了解它、認識它,才能夠傳承保護利用它,如果得不到人的認可、接受,也是不可能發揮任何作用的。馬克思曾說過“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力量”。故此,對遼文化遺產資源而言,它應該在全社會范圍內廣泛傳播,轉化為人們的思想。所以必須讓研究成果走出“象牙塔”、走出研究所、走向社會,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進而來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精神世界。要充分運用傳統及現代手段如報紙、網絡、新聞媒體,充分發揮地方社科聯的作用,對其進行宣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有趣的表達方式向最廣大的觀眾傳播優秀成果,調動人民群眾的認知興趣。在這方面,我們可以選擇優秀的專家,優秀的成果加以嘗試,如對契丹遼習俗、語言文字、音樂舞蹈、影響人物等進行講解,營造契丹遼文化遺產資源大眾化的氛圍。

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拓宣傳的平臺?;ヂ摼W時代,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方式,遼文化遺產資源的創新利用也應以一種開放的心態面對變化了的外界環境??梢詫⑽幕z產資源以圖、文、動漫等方式在大眾喜聞樂見的網站上加以宣傳??砷_發軟件,加強互動性,提高人們的興趣。傳播范圍擴大了,自然就會收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同時遺產資源科普化。目前類似于遼文化這類知識的受眾無外乎研究者、學生等群體,受眾有限。其主要原因是最普通的群眾很少有人對晦澀難懂的學術研究成果感興趣。故此,需要有專門的人員編寫科普類的讀物,圖文并茂的以最通俗的方式展現文化精神和文化內涵。但這種科普讀本必須以史實為基礎,不能為了迎合讀者的興趣而脫離歷史進行杜撰。充分利用好科普宣傳周,讓其進入各級校園,進入到民眾之中。

充分利用文化遺產保護日、博物館日及其他重大節日,正確的、準確的宣傳,讓民眾生活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之中,漸漸地形成一種認同感、自豪感。

(二)以數字技術為手段,利用遺產資源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在追求著更進一步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達改變了人們傳播、接收信息的途徑,信息圖像化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成為契丹遼文化遺產資源利用的一種趨勢??梢詫⑽幕Y源中的神話傳說、文學作品、繪畫、建筑等融入數字動畫之中。

數字動畫的成功案例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國家館的《清明上河圖》,短短幾分鐘的放映讓世人感受到了被動的城市文化,這不能不給契丹遼文化遺產資源的利用以啟示,我們也可以進行一系列的嘗試。如“青牛白馬”傳說一直以來眾多學者都對其進行過解讀,我們可以將其制作成動畫電影,這是讓人們了解契丹遼朝的開始。另外眾多的契丹遼文學藝術作品,也可以對其進行加工創作,如耶律楚材的《過陰山和人韻》、寺公大師的《醉義歌》等。遼代的繪畫、壁畫有代表性的如:耶律倍的《射騎圖卷》《射鹿圖卷》,遼慶東陵《四季山水》壁畫等。對他們進行藝術加工和創造來體現契丹人游牧文化。

遼代各種類型的舞蹈、技藝表演如馬術、摔跤、馴獸等都可以融入其中,讓它們以最形象直觀的方式出現,不但對其進行了利用開發,同時也進行了有效的保護。

另外可以打造數字化主題博物館,利用網絡和數字動化技術創建一個網上虛擬的3D契丹遼文化博物館,這項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巨大的工程。當人們在虛擬的展廳前“點擊進入”后,有供選的幾大模塊,包括政治、經濟、文教、社會、文物等,觀眾可以任意選擇感興趣的模塊進入瀏覽,每一模塊內部又是以音、像、文字等形式展示的。如點擊進入“社會習俗”模塊,內部細分為契丹族的各種習俗,每種除了文字介紹外,還配有動態的模擬表演,讓觀眾似乎置身于那個時代之中,有親臨其境的感覺。

(三)發展遼文化旅游產業

近年來國內旅游業迅速發展,隨著人們需求的轉變,旅游也開始由休閑娛樂觀光游向更深層次的文化體驗游過度。人們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看山看水,厭倦了旅游區的人山人海。故此,文化游應運而生成為人們追求的主要目標。

合理的旅游線路是實現旅游資源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為例,遼文化旅游仍然沒有形成品牌,雖然擁有如遼代京城、皇陵、州城、縣城、大貴族墓園、佛塔、瓷窯遺址等資源,但空間分布分散、資源組合難度較大。

在整個赤峰市地區,契丹遼文化產業發展最具的潛力的是巴林左旗,目前左旗境內有各種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文化遺存819處,其中700多處屬于契丹遼文化遺存,現有的6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4處為契丹遼文化遺存,境內的遼真寂之寺、遼祖州陵、上京博物館被列入全市精品旅游線路。同時,契丹遼文化產業園可以說是目前文化資源與旅游融合的主要代表,所以從全市的角度講,發展契丹遼文化游以巴林左旗為中心進行時一個最好的選擇。

合理設計旅游紀念品。旅游紀念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是地方文化符號的特殊表現形式。在紀念品的設計中要突出文化元素,要能夠傳遞文化信息,反映的文化內涵??蓪⑦|的文化元素融入現代文化之中,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之中,使產品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文化性,無形中對文化起到了傳播的作用。

(四)打造核心文化品牌,發展文化演繹產業

內蒙古自治區特別是赤峰市契丹遼文化遺產資源豐富,雖然沒有如南方很多地區一樣綺麗的自然風光,但是我們有著獨特的民族傳統。近年來“又見系列”“印象系列”“千古情”系列著實吸引了眾多的眼球,對我們來講無疑可以做一些大膽的嘗試。

我們可以借鑒其演藝產業發展之路打造我們的文化品牌,我們可以打造一座城,在城內還原契丹民族的原始生活場景、風俗習慣,讓人們以體驗式的形式對契丹文化有所感、有所悟。在城內打造一臺以契丹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演出,如可分為這幾部分:契丹起源、輝煌功績、四時捺缽、射柳之儀、歌舞升平、草原絲路、融合發展等幾個篇章,將契丹族的歷史、文化濃縮于舞臺之上,以史為依據,將歷史內容藝術化,讓人難以忘記。用“老牌”來打造“新品牌”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演出力求達到震撼的效果,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舞美、燈光。

(五)探索遼文化遺產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資金問題是幾乎所有文化遺產資源開發利用時遇到的普遍性問題,但《印象劉三姐》證明,走“政府引導、民間投資、市場運作”的產業發展模式是符合文化項目發展的路徑的。政府引導,有利于項目的順利實施。民間投資,能解決巨大的資金問題,保證項目的實施;市場運作,將項目交給市場,在市場中得到檢驗并不斷調整。我們可以運用這種發展模式,做一個政府滿意、投資獲利、群眾實惠、社會效益高得多的項目。所以,政府應鼓勵民營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在準入條件、審批等方面保證其與其他國有文化企業享有同等待遇,鼓勵其從事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交流。

內蒙古自治區遼文化遺產豐富,涵蓋遺址、墓葬、壁畫、建筑、石刻碑石、可移動文物等等。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資源,它本身具備著文化資源所具備的屬性。今天我們對它進行利用,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希望能夠通過宣傳、數字化、文旅融合、打造核心品牌、探索開發模式等途徑合理地、可持續地對它加以利用,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

但同時也應該認識到,遼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遼朝建國之后,從政治制度到文化政策都吸納了很多中原文化的內容,使得自古代起就形成了各民族融合發展的局面,歷經千年,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所以,今天我們研究遼代文化遺產資源的創新與利用,就要充分認識到歷史上的契丹民族與其他民族一道共同締造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不同民族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關系,深入挖掘這種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文化內涵,進行創新性保護利用,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參考文獻:

〔1〕王晨,王媛.文化遺產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10.

〔2〕(元)脫脫.遼史(卷五十六)儀衛志二[M].北京:中華書局,2016.1007.

〔3〕(元)脫脫.遼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一[M].北京:中華書局,2016.496-497.

〔4〕(元)脫脫.遼史(卷三十九)地理志三[M].北京:中華書局,2016.545-546.

〔5〕(宋)葉隆禮撰,賈敬顏,林榮貴校對.契丹國志(卷23)國土風俗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31.

〔6〕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遼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發內掘簡報[J].文物,1987(11).

〔7〕(元)脫脫.遼史(卷一)太祖耶律阿保機(上)[M].北京:中華書局,2016.2.

〔8〕(元)脫脫.遼史(卷三十二)營衛志中[M].北京:中華書局,2016.423.

〔9〕數字源自馬沙.論遼代雞冠壺的分期演變及其相關問題[J].北方文物,2001(01);項春松.赤峰發現的契丹鎏金銀器[J].文物,1985(02).

〔10〕齊曉光,等.耶律羽之墓發掘簡報[J].文物,1996(01).? (責任編輯 孫國軍)

Inno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Liao Dynasty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

YU Xiao-juan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 China)

Abstract: Th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of Khitan Liao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Inner Mongolia, including the resources of ruins, tombs, building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tc. How to make use of these heritage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is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discussed at presen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ao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to analyze the use path of Liao culture in inner Mongolia.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of Liao; Use; Ways

猜你喜歡
內蒙古途徑利用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在內蒙古,奶有一百種吃法
這是美麗的內蒙古
構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徑
可愛的內蒙古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愛在內蒙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