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市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研究

2021-09-09 10:23夏春子張文旭
關鍵詞:青少年研究

夏春子 張文旭

摘 要:探討赤峰市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及相關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迫切性。因此,本次研究緣起的方式總結了赤峰市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迫切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是一項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故而在分析核心術語“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上,繼續探討了赤峰市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原則、列舉了培育的有效途徑以及總結了應該重點培育的內容并談及了對培育實踐的評估及其相關問題。

關鍵詞: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1)07-0024-06

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個重要地級市。常住人口431.5萬人,其中包含蒙古族、漢族、回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多民族聚集區。在國內外民族環境不斷復雜化的時代背景下,民族問題越發顯得至關重要了。它不僅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且還影響著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關系到民族的團結與進步。如此的現實讓我們意識到完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戰略任務的迫切性。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赤峰市是多民族的區域,因此,為了細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戰略任務,我們確定了本次的研究課題:赤峰市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研究。

《赤峰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研究》是一項旨在解決復雜化背景下民族問題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總結。因而,這次的研究有其特定的緣起。這次研究,既有理論的探索,又有實踐的總結,還有經驗的借鑒與創新,因而,在簡要背景介紹的基礎上,還涉及如下問題的探索: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說明、培育的指導原則、培育實踐的具體途徑以及培育效果的反饋與利用。

一、研究的緣起

探討赤峰市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研究緣起可從如下三個方面總結:理論細化的需要、實踐的總結與拓展、區域發展的需求。

(一)理論細化的需要

任何一個區域內的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研究都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其相關理論的細化。此處的理論細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理論歸屬上的細化

指導赤峰市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研究,所需要的指導理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相關理論?!爸腥A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國各民族共同締造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集體民族認同,核心內容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1]研讀引文可知,“中華民族共同意識”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相關理論,都是指導赤峰市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研究的理論淵源。鑒于這樣的理論聯系,我們說本次研究是對中華民族共同意識及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的細化。

在理論的歸屬上,任何一行政區域內的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研究,均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念研究的細化。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主席曾經以建設精神家園為核心,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斷。當我們把其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養限定在“赤峰”這一行政區域內,限定在青少年的這一特定的對象時,這也表現出理論上的細化。

2.研究對象上的細化

任何一項理論都有其特寫的指導對象,這是毋庸置疑的。理論指導的對象是固定的,固定的指導實踐又反饋著理論的完善程度與具體價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針對對象是全國的56個民族;從地域上講,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針對的是全國的所有民族;從區域上講,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其相關研究針對的是全國范圍內的民族問題而本次研究的針對對象卻被局限于赤峰市這一行政區域內。從培育的對象上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對象是各民族的全體人員。然而當本次研究把其局限于特定區域中的特定年齡段的人員時,這毫無疑問,又是一種細化。

3.研究內容上的細化

因為區域的限定,研究內容的細化也就成了鐵定的事實。在全國的范圍內生活著56個民族而在赤峰市的區域內,主要有蒙古族、漢族和回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與其特定的傳統文化,都有其特定的生活風俗。探討由不同民族組成的共同體,其涉及的內容就會因民族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因而,當我們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到蒙古族、漢族、回族這3個民族的時候,顯然我們本次的研究內容沒有針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研究的內容那么繁雜。

(二)實踐總結與拓展

赤峰市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研究可謂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總結與拓展。這里的“實踐”有兩個層面上的含義:一是有關少數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研究的實踐;二是運用少數民族共同體意識及其相關理論指導下的培育實踐。這里所謂的“拓展”就是把其他各地研究的先進經驗及正確的結論運用于指導赤峰市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實踐。在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中,青少年或者說青少年學生的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成果相對較多。在知網上,當我們以“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的時候,搜索的結果多以“高校學生”或“大學生”的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研究相關。從年齡上看,大學生與高校學生的年齡多是本次研究中“青年”一詞的范疇。而我們這次把“少年”納入其中,這很明顯是把大學生有關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經驗拓展到了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中。從學齡段上講,由大學生到中小學生,這不只是簡單地由大學到中小學的變化,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實踐的拓展性嘗試。

(三)區域發展的需求

赤峰市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研究也是滿足赤峰市區域發展的必然舉措。民族問題影響區域的經濟文化發展,這已是一項共識。文化產業已是赤峰市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關于赤峰市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2020年赤峰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如下的總結:契丹遼博物館一期工程主體完成,遼上京博物館、紅山文化博物館開館運營,市檔案館建成投用[2]。該報告以列舉的方式展示了赤峰市民族文化產業的建設成就。這些成就里的每項成果都體現了民族共同體的意識。在這些民族博物館、檔案館的建設中與使用中,它們必然會成為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媒介。紅山文化博物館里的玉豬龍是一件凝結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瑰寶。玉豬龍又稱玉獸形,學術界對其的爭論還未結束,至今沒有明確的結論。其中一部分學者認為,玉豬龍與薩滿教有關。從語言來源上分析,有學者認為“薩滿教”一詞是女真語,但其在蒙語里被譯為“孛額”,還有學者認為,“薩滿”原自梵語,后經漢語的傳播被借入通古斯語。如此的語言轉換傳播,意味著多種類民族人民的參與。事實也的確如此,藏族、蒙古族及滿洲人(部分漢族人)都是信徒,這就是說,有關玉豬龍的展覽及以其為代表形成的文化產業若要發展,必須有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參悟。以紅山文化博物館開館運營為契機,以玉豬龍等民族文物的展覽為主要方式,借此開啟赤峰文化產業的發展序幕。這是區域發展的需求,也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途徑與民族共同體意識參與經濟發展的嘗試。

二、核心術語的闡釋

探討赤峰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研究,首先必須明確如下幾個重要的核心術語:共同體、民族共同體、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共同體

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少數民族共同體意識”一詞的構成可知這一詞語可以簡單分為“少數民族”“共同體”“意識”三個關鍵詞。其中的“共同體”一詞處于最核心的地位。

“共同體”早已出現在人類發展史中了。因此,對“共同體”一詞的解讀應著眼于兩個維度:歷史的和現實的。歷史語境里的“共同體”與現實語境中的“共同體”雖有聯系,但其彼此之間還是存在著細微差別的。明確這些差別,既是對“共同體”的追根溯源,又是為理解現代意義上的“共同體”奠定基礎。

從歷史的維度上,最早提出“共同體”一詞的學者是亞里士多德?!皝喞锸慷嗟戮鸵呀浱岢鋈藗兇嬖谟谝粋€共同體中,人們對善的共同追求使人們獲得了相應的利益”[3]引文闡明了兩個事實:一是亞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共同體”這一理念的西方哲學家,二是“共同體”的價值與本質。在同一共同體的人,對共同目標——“善”的追求,讓追求者從中獲取了相應的利益。與此同時,亞里士多德也告訴我們,“國家”是一個重要的共同體。然而由于上述對“共同體”的界定過于寬泛,因而后續的社會學家不斷地嘗試著對其進行重新地界定,據其有關的統計,“共同體”的界定多達100余種。如此泛泛的界定,既不利于理解“民族共同體”,也不利于后續的進一步研究。鑒于明確研究對象的需要,許多研究者都從不同的方面對此進行重新地界定。

在現實的維度上,我國學者費孝通等人也嘗試著對“共同體”的內涵進行了界定。英語里的“community”被轉譯成了“社區”。如此的轉變,意味著對“共同體”的研究開始轉向區域層面上的思考?;蛟S由區域想到了生活在特定區域里的人們,于是,“民族共同體”一詞出現在了美國學者的作品里。安德森在其著作《想象的共同體》中指出,民族是一種“想象的政治共同體”并為此給出了理由:“因為即使是最小民族的成員,也不可能認識他們大多數的同胞,與他們相遇,或者(甚至)聽說過他們……”[4]。安德森在引文里的陳述是其基于特定時代的思考,因而是成立的。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民族共同體由想象變成現實成為可能。于是,“脫域的共同體”這一研究思路出現了?!懊撚虻墓餐w”的出現意味著兩個可喜的研究事實:一是時空重組上的共同體構建;二是對原來研究語境的延續?!懊撚颉币馕吨餐w研究對“community”的重新思考,強調著原有研究語境的重構,也暗示著共同體的研究更加貼近現代生活。

(二)民族共同體

民族共同體的理論淵源——中華民族共同體。在邏輯上,少數民族共同體的上位概念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在中國的發展史上,最先形成的共同體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對此,研究者有過這樣的論述:

歷史上的“華夷一統”“天下觀”的思想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根源。華夷一統觀念的形成表明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共生共存的國家。依據歷史學的研究,夏朝的建立的同時也意味華夏民族的誕生。與之相對的、生活在夏朝周邊的諸多少數民族統稱為“夷人”,于是在華夏民族與這些“夷人”相互往來中,逐漸形成了“華夷一統”的民族觀[5]。隨著朝代的更替,到了明朝的時候,便出現了“天下一統、華夷一家”的思想。從此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由萌芽變成了現實。

“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盵6]這是梁啟超得出的結論。對于如此的多民族構成,在“五族共和”的思想中,孫中山認為所謂的“中華民族”應由漢、滿、蒙、回、藏等民族組成的共同體。暫且不對孫中山的觀點進行評論,他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概括就可以啟發我們獲取如下的結論。

我們想到它應有的內涵應該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從自在民族走向自覺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所形成對“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念、價值定位與價值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可以從歷史——地理層面、經濟——文化層面、政治——法治層面三個維度來分析,包含中華民族共生共存意識、中華民族共建共享意識、中華民族交往交融意識、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意識、中華民族民主法治意識等五個意識[7]。雖然這不是最終的界定,但這樣的說明無疑是我們目前最為明確的結論。

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原則

任何一個人的同族共同體意識并非與生俱來的,同時,任何一個人的民族共同體意識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因此,為了提升培育的效果,我們必須制定一個科學的培育原則。

(一)原則制定的現實依據

制定赤峰市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原則的依據可分為理論依據與現實依據。對于前者,前邊多已論及,故在此不再贅述。對于現實依據,我們可以這樣總結。

首先,指導理論的逐步完善化。隨著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實踐的拓展,指導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理論體現出了不斷完善化的發展趨勢。這主要表現為對中國歷史上民族共同體理論萌芽、發生、發展脈絡的梳理,也表現為對國外研究理論的創新性借鑒。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其深厚的傳統文化淵源。在索艷的《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研究》一文中,她就曾對本土化的共同體意識的發展歷程,從“史前文明多元文共生的痕跡、古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孕育、近代時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當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發展”等維度上對此進行了詳細地說明。從史前文明中的共生痕跡到當代的共同體意識發展,這本身就是一個理論的完善過程。在《高校民族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研究——以廣州市為例》一文中,鄭明浩對廣州這一行政區域內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現狀從“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社會主義的認同”進行了總結。與其說這樣的總結是對其培育現狀的歸納,不如說是對其培育理論的補充與豐富。

其次,培育現狀的不均衡性發展。教育資源發展的不均衡性決定了赤峰市內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不均衡發展現狀。在市區中有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赤峰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赤峰學院等著名的院校。然而在其他的縣區,如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魯科爾沁旗等地的教育資源都幾乎無法與之相比。

從另一個角度看,培育的不均衡還表現為赤峰市內與市外的對比上。與其他市級區域內的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相比,赤峰市內的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有其成功之處,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即使同在高校內部,不同高校間的民族共同體培育也存在著途徑、效果上的差異。

在一次以“您能在一些新聞媒體和宣傳欄目中看到有關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容嗎?”為調查問卷的研究中,被調查的500學生中得出了如下的統計結果:只有34%的學生經常會看到一些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內容,56%的學生是偶爾會看到,還有10%的學生選擇了“從未看到過”和“不清楚”[8]引文表明了兩個事實:一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中,同一高校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同樣的問題,同樣的調查方式,用于赤峰市內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調查,我們得出的結論肯定會與上述結果完全不同。這也就是說,培育資源的不均衡現狀最終導致培育結果上的差異。

(二)原則的具體內涵及說明

依據上述對其現狀的總結,我們制定了赤峰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原則:理論創新為先導、實踐細化中的環境構建、培育資源的整合優化、循序漸進性的效果彰顯。

對上述培育原則,我們進行如下的說明。

首先,理論創新為先導的原則。赤峰市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是一項理論指導下的實踐。但這些被用于指導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沒有一個是專門針對赤峰市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的。因此,在選擇理論,在運用這些理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創新意識。即在運用這些共性理論解決特定問題的過程中,理論的內容必須與本地的培育實踐結合。依據本地培育中所遇到的問題,在理論的指導下,確定解決的方式,對需要解決的諸多問題確定解決順序……這所有的一切均表現出創新的特點。換而言之,理論創新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實踐的先決條件。

其次,實踐細化中的環境構建。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實踐的細化是理論創新的繼續,這種培育實踐中的繼續的價值體現為培育環境的構建。青少年的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需要構建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環境。從外延上看,青少年并非全部是在校的學生,因而,構建一個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培育環境,構建一個知、情、意、行完全統一立體化的培育環境,這無疑是對其培育理論的細化,對其培育過程的細化。從另一個角度看,細化是創新,目的是構建培育環境,提升培育效果。

再次,培育資源的整合與轉化。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需要一定的資源作為支撐,這是無須費言的。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這里的培育資源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以培育資源存在的地點而言,它可以分為家庭培育資源、院校培育資源、社會培育資源。這三類資源的培育效果是有所不同的,相對而言,院校資源的培育效果最為理想。但究其最終效果,只有這三類資源的有機整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最理想的效果。以培育資源存在的時間為標準,這些培育資源又有古代和現代的培育資源之分。同樣,以時間為標準而分的培育資源,其最終的培育效果也是有所區別的。但最理想化的運用還是應以彼此的整合與利用轉化為主要方式。

最后,循序漸進的效果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意味著培育的效果是分期顯效的。因此,在培育的過程中,我們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悲觀失望。隨著培育進程的發展,培育過程的深入,培育的效果會逐漸得到彰顯。這就正如在歷史的發展中,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其萌芽、產生、發展一樣,針對個人的培育也是一樣,先要讓其意識到需要提升自己的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然后再讓其產生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后在此基礎上使民族共同體意識產生影響。

四、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途徑

依據上述制定的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原則,結合赤峰市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現狀,我們可以確定如下的培育途徑。

(一)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

“青少年”的外延主要包括兩類人員:一是在校生,二是在各中小學、大專院校以外的人員。兩類人員比較,前者是民族共同體培育的主要對象,但這并不意味著排除了后者。因此,我們應把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作為首要的培育途徑。

以赤峰市區為例,赤峰學院是擁有綜合教育資源的院校。若能把思政課與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整合在一起,那無疑是最理想化的培育途徑。對此,有研究者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是無產階級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對世界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看法,”[9]這也就是說,在解決民族問題的時候,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究其原因,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是基于對世界各國民族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形成的先進理論。獲取民族觀形成的理論一定離不開高校的思政課教學。思政課教學在赤峰學院無疑又擁有最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師資的配備,輔助的教育資源,這都是赤峰市內其他行政區域不可能比擬的。然而,正如前邊所講,即使在赤峰市內,教育資源的分配也是不均衡的。雖然其他各地的中小學沒有赤峰學院那樣令人矚目的資源,但這些教育主體仍然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內容,參照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展著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入門級培育。特別是小學開設的民族團結課,更是成為培育小學生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陣地。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們的心中不只是了解到了蒙古族、回族的特殊民族文化,而且結合他們的“大雜居,小聚居”的生活現實意識到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目的。

除了課程之外,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也可以融入到校園文化的構建中。為此,我們應該改變傳統校園文化的建設方式,挖掘傳統校園文化的教育價值,以期實現繼承與發揚民族文化的目的。據此有研究者認為:“利用紅色資源,堅定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多渠道加強黨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才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0]持有這類觀點的研究者不在少數。大多數的研究者都認為,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構建一個有利于提升培育效果的教育氛圍。

(二)全媒體平臺的參與

依據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特殊對象——青少年的特點,我們可以確定“媒體平臺參與”這一現代化、智能性的培育方式。在5G時代,在自媒體平臺與傳統媒體共存的現實中,青少年對自媒體平臺的偏愛讓我們參與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者不能不想到這條現代化的培育途徑。若能把抖音平臺,快手平臺、火山視頻、微信公眾號與網絡平臺進行整合并利用其信息傳播的特點進行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無疑也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與時俱進。

“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11]引文是習主席的論述。他對全媒體平臺的正確評價讓我們意識到了全媒體平臺參與赤峰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重要性。若要讓與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的信息無處不在,無人不用,那則將是我們培育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春天。

(三)傳統資源的現代轉化

雖然在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中有許多現代的資源可以利用,但傳統文化資源的積極影響也會讓我們意識到培育資源現代轉化的重要性。在傳統資源中,紅色資源的現代轉化無疑是任何一位參與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者都必須思考的話題。

目前探討紅色資源現代轉化或者說利用紅色資源培育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文獻主要有:《電影〈紅色土司〉:羌族英雄與民族共同體》《紅色文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價值功用》等。前者以實例的方式介紹了作者對這方面工作的探索,后者以實踐經驗為對象,對其中存在的理性事實進行了客觀地分析。

有許多研究者都在探討紅色文化在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中的作用?!皽蚀_把握紅色文化的定位,深入挖掘其深層價值,為進一步拓展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下堅實基礎”[12]引文雖短,但卻論述了兩個方面的事實:一是各族人民都有其紅色資源;二是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紅色資源都可以被用以培育民族共同體意識。事實也正是如此,韓麟符是一位著名的革命英雄,生于元寶山區風水溝鎮。五四時期就已參與革命,后經李大釗介紹入黨。曾與張太雷、羅章龍等人一起,參與“民族問題研究會”的工作。最后因叛徒的出賣而被殺害于山西祖籍榆次縣東蘇村真武廟外。韓麟符是為民族解放事業而犧牲的,但他卻不是為民族解放而犧牲的唯一英雄。若能把此紅色資源轉化為培育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媒介,無疑可以提升各族青少年的民族共同感。

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內容

制定了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原則,確定了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途徑,我們還需要完成對培育內容的選擇,如此才能讓我們的培育工作步入正軌。依據其他研究者的科學結論,選擇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具體內容——即習近平總書記的“五認同”理論:認同偉大的祖國、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國共產黨、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拔逭J同”理論的內容是相互聯系又相互作用的:認同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建造的偉大祖國可以夯實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基礎;認同中華民族,即由中華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組成的,可以引導青少年構建正確的民族觀,抵御“三股勢力”的影響;文化認同,是各民族人民的團結之根,和睦之魂;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有利于培育青少年的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在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堅定自己的共產主義信念;認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利于把各族的青少年統一起來,強化他們的“四個自信”。從而把青少年的中華民族共生共存意識、中華民族共建共享意識、中華民族交往交融意識、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意識、中華民族民主法治意識等五個意識整合在一起,構建他們的民族共同體意識。

六、民族共同全意識的培育評估與反饋

與其他各地的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一樣,赤峰市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同樣也會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對其理論研究與培育實踐進行科學的評估。

針對民族共同意識培育的評估對象,應該從四個方面著眼:一是理論研究,二是培育實踐,三是培育對象,四是培育主體。

首先,理論研究。理論的更新與實踐的發展是否完全一致,實踐的展開與理論的指導是否完全一致,這是理論研究評估的重要內容。

其次,培育實踐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其中對培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培育途徑拓展是否體現出了與時俱進的特點,培育內容是否能夠滿足培育的需求,以及培育的對象是否囊括了赤峰市內的所有青少年等所有的問題都需要及時的評估,以便獲取完善與改進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信息。

再次,培育主體。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主體是由培育需求所決定的。在家庭、院校及社會上,民族共同體的培育主體處于不斷地拓展中。因此,評估培育主體是否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特點與評估培育的其他內容同樣重要。

確定了評估對象,還要制定評估的標準。評估標準的制定也非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我們依據培育實踐的開展現狀,逐步思考并完善。

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有其重要的現實價值與學術意義,本次針對赤峰市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相關研究就是如此。赤峰市青少年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其實質是對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的細化,是促進赤峰經濟發展的必然舉措,是對赤峰市已有培育實踐的經驗總結。鑒于如此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在理清“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的基礎上,結合赤峰市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然后結合青少年身心特點,對培育的原則、培育的途徑以及培育的內容、培育效果的評估等諸多問題進行了說明與闡釋。

——————————

參考文獻:

〔1〕陳鳳林.民族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考[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04):52-56.

〔2〕摘自2020年赤峰市政府工作報告.

〔3〕〔4〕王湘穗.三居其一:未來世界的中國定位[M].北京: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52,132.

〔5〕〔7〕侯大鵬.少數民族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理論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

〔6〕梁啟超.歷史上中華民族之觀察[A]飲冰室合集[C].北京:中華書局,1989.4.

〔8〕鄭明浩.高校民族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19:12.

〔9〕沈桂萍.馬克思主義民族觀與黨的民族政策仁[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19.

〔10〕曾紅宇,畢天良.論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認同[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9(03):14.

〔11〕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求是,2019(06):4-8.

〔12〕王占斌.紅色文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價值功用[J].沈陽干部學刊,2019(08):20.

(責任編輯 徐陽)

A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Adolescent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in Chifeng City

XIA Chun-zi, ZHANG Wen-xu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o discus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mong the young people in Chifeng City and related issues,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urgency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Therefore, firstly, it summarizes the urgency of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mong the young people in Chifeng City in the way of the origin of this research.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s a practice guided by theor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re term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the principles of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youth national community in Chifeng City are discussed, and effective ways of cultivation are listed and summarized. The content that should be cultivated is discussed and the evaluation of cultivation practice and related issu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Youth;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Research

猜你喜歡
青少年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青少年發明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關愛青少年的“三個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