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背景下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評價路徑探析

2021-09-10 18:04于明月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8期
關鍵詞:大數據小學語文

于明月

【摘 要】大數據時代,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評價正在轉型。大數據技術推動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評價向智能化、過程化、及時化等基于客觀數據的個性化評價轉變,本文對大數據在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評價的價值及實踐路徑上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大數據;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評價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問題

1.教學評價依據不充分——忽視差異扼殺潛能

當下,學校教師囿于教育技術和教育觀念的局限,在開展教學評價時,依據仍然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和教師的主觀經驗為主,以考試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教師觀察、訪談等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這樣的評價忽視了多種數據的搜集與利用,忽視了學生個性差異,無視學生情感和自尊,嚴重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

2.教學評價內容不全面——片面評價影響態度

從整體上來看,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進行評價的內容比較單一且范圍比較小,主要圍繞著教學模式進行評價,將書本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水平的標準。這種片面的評價無法全面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還會影響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和方法。

3.教學評價反饋不及時——等待消解質疑熱度

傳統的教學評價常見于課中和課后,因為受到時間和精力的影響,課中評價并不能給予學生充分的反饋和解答。課后批閱作業與試卷需要大量時間,教學評價不及時,這樣教師不僅丟失了了解學生學習效果的最好時機,而且會錯過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學習問題,錯過糾正的合宜時機。

大數據在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評價中的價值尋繹

1.基于學情差異,智能化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基于大數據的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評價,主要是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獲取各種各樣的數據,盡可能多地獲取有效的評價依據,由此可以更加精準細致地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诖髷祿?,教師可以隨時跟進,分析班級或者學生的學習具體情況,并依據相關信息調整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例如,對于評價過程中發現某個學生視覺能力強于聽覺能力,可以在教學中多給予聽覺能力的鍛煉,并且發揮云平臺、互聯網的優勢為學生尋覓相匹配的教學資源,助力學生差異化、個性化發展。

2.立足學情實際,過程化評價,助力學生持續成長

以往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主要依靠教師的主觀經驗判斷,內容有限,注重結果,而無法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性,學生也處在評價的被動地位。而基于大數據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能夠抓住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各個細節,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整體性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價,是一種動態的評價過程。由此便能構建學生個性化的語文學習數據庫,從而對小學學生語文學習過程的全程跟蹤記錄和分析,將教師線性、靜態的評價轉變為網狀的、動態的過程性分析,助力學生持續成長。

3.關注學習目標,及時化評價,輔助學生有效進步

評價本身并不能創造價值,但可以揭示價值的存在。而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不是為評價而評價,而是在評價中實現協商的目的,在師生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完成對語文教學的改進。大數據時代,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不僅能夠實現評價結果反饋的實時性,而且能夠對課堂教學結果進行預判,從而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式。

基于大數據的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評價實踐

1.構建具有大數據特征的語文差異教學評價模型

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為語文教學評價提供了多空間、多場景和全過程的學習數據采集有效工具,這促使我們全面、動態地采集相關學習數據。由此,筆者嘗試基于大數據建立一個精準、及時、差異的教學評價模型,為后續的大數據精準分析做好準備。

新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筆者所創建的模型是基于差異化的評價理念。借助一起作業、釘釘、問卷星等APP采集數據信息,從評價主體(Evaluator)、評價方式(Method)、評價過程(Process)等方面綜合考察,力爭實現評價指標多維化、評價反饋高效化、評價實效差異化的EMP“三評”模式(圖1)。

2.活化評價主體,差異評價更多元

學生的身心差異表現在各個方面,尤其是在知識結構、理解能力等方面較為突出。在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中,教師需要以尊重差異為基礎,采取民主評價決策的方式,多元評價、共促進步。

(1)學生自我評價

大數據背景下的學生自我評價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分別是課前電子學習階段、依靠智能大數據APP建立自我基礎測評以及相關預習測試,由此建立差異化的學生基礎學習檔案,并在后續跟進學習評價中不斷豐富檔案內容,細化學生在語文視聽說領域的各類型學習狀況。自我評價是在差異化的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差異教學有效評價的重要環節。學生借助自我評價既可以掌握相應的學習內容及評價具體要求,同時也對自己的難點、疑惑點產生具體感知,由此達到以問啟學的積極效應。

(2)生生互動評價

學生互動評價是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以及精準有效差異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標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小組化學習,在小組合作模式化的學習背景下,學生互助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完成相應作業,同時互相評價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能夠反映出小組學習的參與及進展情況。生生互動評價能夠彌補自我評價的缺陷,同時更有利于差異化教學評價的精準實現。

(3)教師跟進評價

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最為直接的評價實施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差異化評價中,教師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诖髷祿?,教師可以借助智能化的APP既著眼于整體,又能差異化地聚焦個體評價。通過APP后臺直接進行跟進評價反饋,既關注學生的自尊心,同時又客觀真實地給予了學生自我學習真實情況的反饋。

(4)家長、社會共同評價

每個學生學習能力千差萬別,但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存在其自身的閃光點?;诖髷祿?、智能化的現代化教學實踐中,當我們大方開放地將家長、社會引入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評價中,其實是為差異化教學打開了一扇新窗,既有更多元的評價反饋,同時也會得到更多正面積極的,具有包容鼓勵意味的評價,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信和動力。

3.進化評價方式,差異評價更具體

筆者從《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得知,當下和未來的評價方式勢必是基于學情差異,立足個體發展,注重客觀評價的,這也是我們選擇大數據作為語文教學評價新抓手的主要依據。

(1))轉變:化經驗型評價為事實性評價

大數據時代小學語文課堂差異教學評價與之前評價最大的區別在于思維的轉變,即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有數據意識、實據觀念,這并不是直接否定以往的教學經驗,而是提升課堂差異化教學評價的客觀性、連續性和時效性。因為僅僅依靠語言評價其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能夠綜合學生的學習數據分析結果,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產生預測和指導,從而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并以此為參考,對教師的教學進度、計劃等進行有效調整。

(2)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融

形成性評價是動態的,評價方式、評價實踐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給教師留下了很大的發揮創造空間。而終結性評價則是在學期或學年末結束時進行的整體評價。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評價為主,且多采用紙筆測試的方式,容易忽略學生整體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狀態和學習方式等?;诖髷祿?,可以有效匯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收獲和成長,以動態化的成果收集助推形成性評價的立體和多元。例如,以數據匯總學生一年的習作獲獎、發表次數作為最終考評中習作免考的依據,由此可以更好地鼓勵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協同:政府學校共建質量內控機制

從大數據和教改的發展趨勢看,建立和完善政府學校教育質量內控機制是發展所需也是發展趨勢。以數據為支撐,政府學??梢詼蚀_關注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并可以及時追蹤與反饋。除了政府、學校相應的教學評價頂層設計外,核心教師團隊、固定載體和相應的數據資源庫都應納入質量內控機制中來,由此形成基于學情、校情的有范式、能變通的“多維度學習診斷”工具,推動學生差異化學習進步。

4.具化評價過程,差異評價更精準

基于大數據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是動態的、客觀的,因此,只有將評價過程具體化,才能實現更加精準的差異評價。

(1)確立評價內容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提示我們的課堂評價內容不僅應當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投入、學習成果等方面;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過去還要專注學生當下,還要著眼學生未來。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豐富教學模式和教學標準,實現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全面發展。

(2)采集評價數據

在評價內容確立后,我們便可以依據日常教學內容以及多種智能教學手段采集相關數據信息,這是進行大數據評價的基礎。學生的學習空間是開展學習活動的基礎環境,也是教學評價數據產生、更新流轉的主要場所?;谛畔⒒母咚侔l展,當下的學習空間已經從單一的教室專項實體空間向網絡空間高度融合。由此,我們的評價數據可能產生于家庭、學校、圖書館等場所,學習者可以根據智能移動終端、穿戴設備、無線網絡設施等動態收集學習者的學習數據、情感數據等并進行整理、記錄和存儲上傳。

(3)分析數據信息

基于大數據,智能化學習軟件除了會使用常規的統計學方式外,還會以多種分析技術來分析相關的評價數據。在教師獲得學生動態的精準數據后,就可根據數據分析的圖形、圖像等進行精準的分析,以“數據推動教學”,實現對學生語文學習過程的多元化、個性化、深層次的評價。

綜觀當下,大數據在小學語文差異評價的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數據采集與共享機制尚待完善,數據驅動下的學習評價平臺推廣度也有待提高。但筆者堅信,大數據將會是匯集智慧、海量存儲、高效反饋的通往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評價的智能化橋梁,筆者也期待更多的教師尊重學生間的差異,重視教學內容的層次性,關注到每個層次的學生,用數據做支撐,力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評價的活動當中,更好地培養“每一個”學生。

參考文獻

董巖林. 大數據視域下教學評價研究[J]. 基礎教育論壇,2020(6):3-5.

夏燕. 智能化時代學科評價的工具探索[J]. 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1(1):74-79.

陳榮榮. 學校教育質量內控機制建設的路徑與方法[J]. 教學與管理,2018(34):11-13.

猜你喜歡
大數據小學語文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