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篇視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

2021-10-11 17:10張匡元
校園英語·月末 2021年8期
關鍵詞:語篇分析教學設計核心素養

【摘要】閱讀的本質不單是對詞匯、句子的理解,也要有對整體語篇和作者意圖表達的深層理解。本文從語篇視野下的語篇特征、語篇類型、語篇模式、銜接手段、語篇語境、語言特色六個方面來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學生語篇分析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語篇分析; 核心素養; 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張匡元(1980.03-),男,漢族,江西湖口人,福州格致中學鼓山校區,一級教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英語課程內容是發展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基礎,包含六個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語篇不僅為學生發展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提供語言和文化素材,還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供平臺?!边@意味著教師在處理語篇時要超越句子層次,走向以語篇為單位的整體教學。

平時教學中觀察發現學生在推理判斷、主旨大意和文章體裁等問題方面出錯較多,學生閱讀問題上還有語篇層面上的理解問題,特別是在語篇的宏觀結構和語篇的主題方面。課堂教學中教師問題設置隨意,語篇主題把握不到位;忽視文章體裁和結構,機械處理文本;語法詞匯教學脫離語境,這種處理詞匯的方式也就脫離了閱讀和理解的成分。因此,教師提升語篇意識,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語篇視野下的文本解讀方法

語篇視野下的語篇分析就是超越句子,從整體理解語篇內容入手、分析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方式、邏輯思維的連貫方式以及語言形式方面的內在聯系。語篇分析包括了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兩大方面,宏觀分析是指分析語篇的體裁結構及其表現特征,語篇的宏觀結構組織是句子與句子之間邏輯語義關系以及篇章的整體結構,進一步了解篇章的謀局布篇與意圖、達到理解篇章的目的。語篇的微觀分析主要是語篇的銜接(Cohesion)和連貫(coherence)兩個方面,是分析語法結構,詞匯以及句子之間的銜接手段。

因此本文力圖從語篇視角下的語篇特征、語篇類型、語篇模式、語篇語境、銜接和連貫、語言特色六個方面探究高中英語閱讀設計,提升學生語篇意識和學科核心素養。

三、語篇視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

課題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英語教科書① Unit 4 “Earthquake”的第一課時: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課型是閱讀課。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關于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造成40多萬人死傷的悲慘事件,本篇文章的體裁結構是記敘文,閱讀材料共四段,可以分為三部分。每一段都有明顯的主題句,第一部分(第一段)描述了發生地震之前的異?,F象,第二部分(二三兩段)介紹了地震發生時對整個城市的毀滅性破壞,第三部分(第四段)介紹的是隨之而來的全國軍民大援救等。每段結構都符合語篇結構中的概括具體模式。文本中有大量含有定語從句的復合句,主要是that、which、who、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可以借助于語篇分析的銜接與連貫知識來分析突破。所以本篇閱讀完全可以按照語篇分析理論的知識來進行閱讀教學設計。

1.分析語篇特征,預測課文內容。標題與圖片是語篇的重要特征,閱讀前引導學生解讀標題是提高學生閱讀策略之一。標題是語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課文內容的提煉與概括,是整體語篇的主旨。教師要有指導學生解讀標題的意思,鼓勵學生預測,提出問題。對于學生的預測先不予評價,而是鼓勵學生通過閱讀自己去驗證?!敖滩闹械牟鍒D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動機,喚起他們用語言表達的欲望,并能激活其背景知識,有效地對文本材料的理解,增加輸入和輸出”。

Q1: What do you think may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

Q2: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according the title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S1: People sleep at night, so night should be quiet and safe. If the earthquake didn't sleep, something terrible must have happened. It might be a terrible and unusual night.

S2: If the earthquake didn't sleep, people would not sleep, either.

S3: The earth usually stays awake on some important occasions such as important festivals or celebrations and even caused by serious disasters.

Q3: What is the genre of the passage?

A. narrative B. expositive C. argumentative

2.解讀語篇類型,整體理解文本。新課標指出“語篇類型是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不同類型的文體,以及口頭、書面等多模態形式的語篇,如文字、圖示、歌曲、音頻、視頻等”。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語篇的交際目的和文本的結構特點。接觸和學習不同類型的語篇,熟悉生活中常見的語篇形式,把握不同語篇的特定結構、文體特征和表達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還有助于他們使用不同類型的語篇進行有效的表達與交流。針對不同的篇章采取恰當的分析模式, 有助于學生了解篇章的結構和各種意思的不同構成模式,從而獲得對篇章清晰的認識。

Q:Please skim the passage and find some key information about a narrative writing:

When ?

Where?

What?

記敘文主要敘述人物或發生的事件,在解讀記敘文體裁文章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關注六個重要的要素(人物,時間,地點,問題,情節,結果),以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本篇文章中需要通過讓學生快速找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主要事件,為學生歸納文章大意搭建支架,降低閱讀難度。學生迅速概括文章大意“A terrible earthquake happened in Tangshan on July 28, 1976”,從而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文本形成一個整體的印象。

3.解讀語篇模式,把握段落主線。對于作者來說,必須選擇社會成員共同遵循的篇章模式來表達思想,同樣對于讀者來說,也要根據不同的篇章結構特征進行分析,才可以迅速準確理解篇章的內容。不同的語篇有著不同內在的組織結構。張應林(2009)詳細介紹了概括具體模式,該模式首先是對語篇總的概括,然后是更具體的描述。概括具體模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概括一舉例式”,特點是語段第一句通常是表達某種看法、觀點、定義和結論的概括句,下文內容是用一個例子或多個例子來具體描述。第二類是“ 整體一細節式”,在該模式中語篇的第一句通常是主題思想的整體概括, 語篇的其余內容提供具體細節對首句進行解釋說明。這些典型的模式在較大篇章中會互相交錯、互相嵌入。

閱讀文本總共有四段,每一段都有明顯的主題句,從結構上看每段都符合語篇模式中的概括具體模式。

Q1: What are the topic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

Q2: How many parts can this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And use one word to describe each part.

Q3: What strange things were happening?

Q4: What damage wa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Q5: What measures were taken after the earthquake?

4.基于語篇語境,培養深層理解。每篇語篇都是一個有意義的、連貫的語言整體,語篇的連貫除了依靠銜接手段外,還有隱含的意義聯系,是語篇的無形網絡。因此讀者應該聯系上下文,充分考慮到句與句意義上的聯系,借助已有的背景知識,深刻感受作者從字里行間里透露出來的意義。對字詞句子理解是理解表層階段,而對語篇整體意義和其所表達的深層意義的理解屬于較高層次的理解。讀者可以借助于語篇語境來進行推理,達到深層理解以及更高的理解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根據文章的主題意義進行有根據的推理和判斷,可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在獲取了一些關于地震的signs, damages, rescue等相關信息后,依據語篇語境特點,設計了如下的深層次推理問題:

Q1: How did people feel about the earthquake and find supporting sentences to describe people's feeling?

S1: People felt greatly shocked.

S2: People felt helpless and frightened at that moment.

S3: People felt hopeless at that time.

……

Q2: How do we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All hope was not lost”?

S1: The sentence also means not all hope was lost; there is still some hope for people in Tangshan.

S2: Besides the rescue work from the soldiers and workers, there were also help and support from other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erefore, people in Tangshan could rebuild their homes and live a normal life slowly. So the support and love from people contribute a lot.

詞匯存在文本之中,是文本形成的基本單位,文本則提供詞匯學習的場景。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學習理解詞匯,內化詞匯用法,將外在的語言知識轉化為內在的學習能力。閱讀文本中出現了許多與主題相關的新詞,如think little of,suffering, extreme等。在閱讀中處理這些詞匯時,采取了下列方式:

Q1:What strange things happened to Tangshan? What did people do about these strange things? How do you know that?

Q2:After we got relevant details about damages of the earthquake, can you paraphrase the sentence The suffering of the people was extreme?

5.分析銜接手段,理解連貫方式。張獻臣指出在閱讀教學中,為了更好理解語篇的含義,除了讓學生掌握英語語篇的宏觀特征,也要讓他們理解語篇內部的組織特征,即語篇的微觀分析。對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而言, 語篇的微觀方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語篇的銜接 (Cohesion ) 和連貫(coherence)。黃國文認為銜接是語篇的重要內容,包括語法手段(如照應、替代、省略等)、詞匯手段(如復現關系、同現關系)和邏輯聯系語。

What is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parts? In what order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

一個句子、一個復合句或一些較長的篇幅,可以通過特定的語義關系與后面的內容產生聯系。邏輯聯系語就是連接句子的邏輯手段。顯性化的銜接手段包括增補(ad)、同位(ap)、因果(ca)、讓步(conc.)、條件(con)和時間(tem)等類型。文本中出現多個時間信息,如at about 3:00 am,on July 28.1976, at 3:42 , later that afternoon, Soon after the quakes等,引導學生找出他們,從而歸納出整篇閱讀以時間為順序而展開敘述,訓練學生對語篇銜接與連貫的敏感程度,由知識向能力過度。

定語從句的關系詞具有照應和連接的銜接功能。照應是指用人稱代詞或指示代詞等語法手段來表示一種語義關系,也就是用代詞代替前文提到的人或事,前后形成照應關系。關系詞連接了主句和從句。因此,定語從句的關系詞不僅具有語法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語篇意義,它對實現主句和從句的連貫有重要作用。

But one million people of the city, who thought little of these events, were asleep as usual that night.

“前照應”:the city←who; who起到連接兩個小句的作用。

It was heard in Beijing, which is one hundred kilometers away.

“前照應”:Beijing←which; who起到連接兩個小句的作用。

Workers built shelters for survivors whose homes had been destroyed.

“前照應”:survivors'←whose; whose起到連接兩個小句的作用。

6.賞析語言特色,體驗語言之美。課程標準里指出通過指導學生廣泛閱讀不同語篇類型,可以拓展思維,提高審美、鑒賞和評價的能力。21世紀重要的美學家克羅齊認為語言就是藝術,每一個發音都是一件藝術品,任何單詞都會呈現出境象。語篇修辭使得語篇的可讀性大大增強。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去挖掘,就會感受其中之美。

What kinds of rhetorical devices(修辭手段) are used in these sentences? What purposes do they serve?

For three days the water in the village wells rose and fell, rose and fell.

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 No wind, however, could blow them away.

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

四、結語

本文從語篇視野下的角度探究高中英語閱讀設計,語篇理念下的閱讀教學強調語篇結構和語篇語義的完整性,解釋了篇章內各句的聯系方式,將語言和文化互相聯系。作為英語教師,學習和應用語篇理論知識對英語教學有著很好的理論支撐。在教學中,要把教學重點由句子結構轉向語篇結構,把一個正常的語篇解釋成一個連貫的語篇。這樣就能更好地指導解讀文本信息,提升學生的語篇意識,使學生在語言輸出時生產出連貫的語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張獻臣.加強英語語篇教學提高英語閱讀效率[J].課程·教材·教法,2009(7):51-57.

[3]張應林.語篇分析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馬桂麗.教學插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3 (4):37-41.

[5]劉道義.談培養中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2 (4):14-18.

[6]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黃國文,葛達西.功能語篇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歡
語篇分析教學設計核心素養
論廣告語篇的體裁互文性
以《傲慢與偏見》為例探討情景語境理論觀下的文學翻譯
中美領導人演講語篇對比分析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