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體醫融合干預老年人慢性病的實現路徑*

2021-11-21 19:27梁芝棟陳薈宇梁佳芝王朋成姜海丹
體育科技 2021年3期
關鍵詞:管理機構慢性病老年人

梁芝棟 陳薈宇 梁佳芝 王朋成 姜海丹 王 笛

(1.鄭州工商學院體育系,河南 鄭州 453000;2.河南省職工醫院神經康復科,河南 鄭州 450002)

研究表明慢性病的防治僅僅靠醫學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體育鍛煉在預防、控制和康復方面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2014 年李克強總理提出:“推動體育健身與醫療、文化等融合發展”,隨后在一系列的國家文件中不斷提出要通過“體醫融合”促進全民健康的要求。目前的體醫融合只是國家層面上提出的宏觀上的頂層設計,至于如何落實還需要廣大醫療和體育工作者進一步完善相關理論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研究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對人體的諸多器官和系統的機能均有良好影響,尤其是對老年人慢性病的預防以及疾病后期的康復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體醫融合中的體育在實踐效果上具有一定的前期預防性和后期糾偏性的特點。醫療里面的醫療體育雖然也具有這樣的特點,但是由于它缺乏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指導,對患者來說具有不可控性和難操作性的弊端,因此體育和醫療在一定程度存在著巨大的互補性,需要體育和醫療的深度融合。本研究旨在探索體醫如何融合來防治老年人常見慢性病的路徑,以便為我國醫療體育衛生事業的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是以我國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邏輯聯系、研究現狀、發展現實以及實現路徑為研究對象。運用調查法對本領域內8 名專家進行訪談來了解我國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發展現實和存在的問題。

2 我國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研究現狀與發展現實

科學研究在社會實踐中具有先導作用。目前我國在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方面,其理論或思想研究不斷從社會需求中汲取營養,并促使其創新性發展,從而對社會實踐具有鮮明的指導作用。其研究現狀與發展現實總體上呈現出“兩頭探索,對接模糊”的特點?!皟深^”指的是“體醫融合”和“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有關這兩個領域不管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存在著磅礴的發展趨勢,但是兩者的銜接,也就是運用體醫融合手段防治老年人慢性病方面的研究仍然不明確,仍處于一個較為模糊的地帶。

2.1 我國體醫融合的研究現狀與發展現實

我國體醫融合的研究現狀和發展現實具有鮮明的政策引向性。早在2014 年9 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提出要“推動體育健身與醫療、文化等融合發展”。2016年8 月習近平主席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再次提出要“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入融合”。隨后有關體醫融合的研究就蓬勃發展起來了。截止2019 年12 月30 日,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以“體醫融合”為主題詞共搜索到文獻共計164 篇。其年發文量的情況如下:2016 年發表為1 篇,2017年為16 篇,2018 年為49 篇,2019 年發文為92 篇。最近4年來有關體醫融合的研究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這說明有關體醫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通過梳理近四年來有關體醫融合的文獻發現,該領域的理論研究較多,但也不乏實證探索。理論研究主要涉及到如下領域:(1)有關體醫融合的認識及其重要價值,其中郭建軍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的研究[1]指出“體醫融合已成為國家意志,促成體醫融合迫在眉睫”,體醫融合推動健康革命,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新手段。王波等[2]研究認為體醫融合是針對體育及醫療健康服務領域存在不足,將體育的健身精髓與醫療技術有機結合,以提升健康服務的質量,完美地滿足人們健康需求的目標。諸如此類的研究通過對體育融合思考,深化了學界對體育融合的認識程度;(2)體醫融合模式的探索研究。由于體醫融合有著豐富的內涵與外延,所以有關體醫融合模式的理論探究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觀研究,也有角度新穎的具體研究。在宏觀研究方面,張鯤等[3]提出體醫融合要從技術融合、資源融合和話語權融合這個三方面來著手,進而探索體醫融合的發展模式。隨后李璟圓等[4]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體醫融合的實施路徑為理念、技術、業務和產業的融合,建議把運動處方門診作為開展體醫融合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具體抓手,形成適合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推廣的一種體醫融合模式,讓體醫融合真正從理論走向實踐。微觀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現從具體某一方面研究體醫融合模式,比如學?;蛏鐣绾瓮苿芋w醫融合模式,在社會領域中的某個地區如何發展體醫融合。在學校領域開展體醫融合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方面,比如向宇宏等[5]提出學校體育應運動促進健康的新理念,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健康教育能力,同時要加強學校內部醫療與體育部門的合作,共同完善科學合理地體育健康課程體系。胡堯等[6]提出在醫學院校里面開展有醫學特色的公體課程來開展體醫融合。還有劉宇飛[7]針對在體醫融合背景下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一系列科學化的建議。在社會領域主要是要加強體育和醫療等部門之間的聯動作用,以上研究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體育融合道路的開展。

目前我國的體醫融合不僅形成了豐富深厚的理論基礎,而且也具有一定發展現實。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已經走在了體醫融合道路的前列,其實施過程已經初步形成實效。比如以北京郡王府陽光康曼俱樂部為代表的體育俱樂部發展模式,以北太平莊醫院附屬的體質健康監測指導中心為代表的醫院健康指導中心模式,以上海徐家匯康健社區為代表的社區體質監測中心模式等。由國家體育總局牽頭的海淀區體育局,國家衛計委牽頭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科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內科聯合研究,開展針對患者的康復鍛煉指導,已取得了一定的實效。還有陜西省體育局和陜西省衛生廳達成戰略合作,成立了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研究院,除此之外,江西贛州、山東濟南、重慶、海南三亞、黑龍江哈爾濱的政府部門和高校也已主動開始聯動,逐步建立一批高校體醫融合試點。與此同時合肥廬陽區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通過專業的第三方運營機構對廬陽區社區市民進行體質監測、運動處方干預及線上線下的科學健身指導。還有國家體育總局體醫融合創新促進中心在福建省三明市建立體醫融合示范區,這都為我國體醫融合道路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2.2 我國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研究現狀與發展現實

目前有關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精準研究不多,但是現有的研究也在不自覺地采用體醫融合的方式對老年性慢性病防治進行探究。早在2016 年羅曦娟等[8]提出在我國實施大范圍糖尿病預防項目,特別是以運動為主的生活方式干預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注意事項,形成我國自己的應用模式并擴展到其他慢性疾病預防領域。隨后在西安舉辦的第四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和在南京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上產生了一系列體醫融合防治慢性病的研究成果,比如丁省偉等[9]提出了建立體醫綜合組織管理體系、健康管理信息體系、指導服務平臺體系、宣傳教育體系、分級診療制度體系、復合人才培養體系、監督評價網絡體系和資源保障服務體系,這八大體系來為體醫融合的開張提供保障,并以慢性疾病處方與健身指南編制作為實施目標,進而來完善我國現有的慢性病防治體系。還比如陳遠莉[10]通過對糖尿病人群實施了3 個月體醫融合運動干預,結果發現體醫融合干預管理有利于深化診療內容,提高IGR 患者血糖轉陰率,也有利于體醫數據對接,發揮融合共享優勢,更有利于培養患病人群的健康運動生活方式,以上的研究為我國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開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據不完全調查,我國在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方面也有一定的實踐基礎。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合肥廬陽區的“體育部門+衛生部門+運營企業”三方協作模式對于慢性病干預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還有上海嘉定所推行“1+1+2”的社區團隊模式(1 名社區醫生、1 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和2 名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組組長)對Ⅱ型糖尿病的實施干預,其能夠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再比如北京廣安門醫院呼吸科采用“醫生+健身專家”模式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約60%的醫療費用。雖然以上的實踐的開展存在著諸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在一定程度為我國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實踐經驗。

3 體醫融合干預治療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實現路徑

本研究通過現有文獻的梳理和發展現實的調查,發現要實現體醫融合和老年人慢性病的精準對接,必須要弄清楚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的需求,針對需求側有的放矢地做好體育融合的供給側的工作。具體實現路徑如下所述。

3.1 更新健康觀念,普及老年人慢性病的體育健康知識

老年人的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重點不在治療,而在于預防,廣大醫療或體育衛生工作者一定要認識到預防對于健康的重要意義。在與患者的接觸過程中一定要不斷灌輸體育健康知識,讓患者逐漸意識到體育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只有更新了老年人的健康觀念,體醫融合的防治手段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只有豐富了慢性病老年人的體育健康知識,才能夠真正提高需求側參與的積極性。

3.2 明確責任主體,構建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機構

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對于減輕我國財政壓力和醫療衛生工作的壓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政府是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責任主體。各級政府一定明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價值,積極牽頭開展體醫的深度融合。要建立省級、市級、縣(區)級和鄉鎮(街道)級的專門的體醫融合管理結構。省級體醫融合管理機構負責國家政策的發布和對下級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領導監督。市級除了建立體醫融合管理機構外,還要成立體育融合治療老年人慢性病的技術機構,該機構要在省級體醫融合管理機構的領導下根據本市的實際情況研發適合本地區老年人慢性病的運動處方、對鄉鎮(街道)級體醫融合治療機構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對特殊病例進行會診,制定體醫融合干預方案等??h(區)級的只成立體醫融合管理機構,來執行上級管理機構的工作安排以及對下級管理機構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監督。鄉鎮(街道)級的體醫融合管理機構執行縣(區)級管理機構的工作安排,同時對鄉鎮(街道)級的體醫融合技術治療機構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領導和監督。因為工作落實的重點在在鄉鎮(街道)級體醫融合技術治療機構,因此該機構的體醫融合技術治療人才隊伍非常大,政府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比如省屬高校要加強運動康復等專業人才供給力度。政府還要提供足夠的財政支撐和制度保證,以便讓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工作真正的落到實處。

3.3 采用自查和第三方機構抽查進行量化考核,以便進一步提升工作質量

縣(區)級的體醫融合管理機構要每3 個月對轄區內的體醫融合干預效果進行量化分析,形成本轄區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監測季度報告,逐級上報到省級體醫融合管理機構,形成省級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監測季度報告,省級體醫融合管理機構根據報告制定或調整下一季度的工作,要根據呈報的量化結果,進行一定的獎勵和懲戒。省級體醫融合管理機構要采用第三方機構(以體檢為主要業務的衛生服務機構)對縣級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監測季度報告的真實性進行抽檢,對于弄虛作假的縣(區)進行嚴格的懲戒,并追究縣級管理機構負責人的責任。通過老年人慢性病季度監測報告和第三方機構的量化考核,以便為進一步提升工作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4 結論

體醫融合干預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存在著嚴密地邏輯聯系,解決老年人慢性病問題需要體育和醫療的深度融合。我國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研究現狀與發展現實呈現出“兩頭探索,對接模糊”的特點。本研究提出了一條體醫融合干預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實現路徑,具體如下:更新健康觀念,普及老年人慢性病的體育健康知識;明確責任主體,構建體醫融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機構;采用自查和第三方機構抽查進行量化考核,以便進一步提升工作質量。本研究能夠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理論參考和技術支撐。

猜你喜歡
管理機構慢性病老年人
肥胖是種慢性病,得治!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應用
老年人的世界越來越“小”——怎么幫他們走出出門“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騙
健康體檢常見慢性病及指標異常流行病學分析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淺析高速公路管理機構財務管理
試論大專院校教學管理機構設置與職責劃分
檔案開放利用中的隱私保護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