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爭議到共識:非遺研培的再認識與實踐*

2021-11-26 16:15巫宇軍
文化遺產 2021年4期
關鍵詞:古文藝人計劃

巫宇軍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下稱“研培計劃”)自2015年啟動以來,社會影響日大,范圍逐年拓展,被作為我國文化領域一項重要基礎性、戰略性工作列入《國家“十三五”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出臺《曲藝傳承發展計劃》,研培計劃此時正探索傳統表演藝術類非遺項目的研培,為此增大了曲藝類非遺研培力度,于2020年選擇4所高校開展曲藝類項目研培,贛南師范大學的客家古文研修班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研培計劃自啟動伊始即引發學界激烈論爭,爭議至今仍未停止。存在爭議,說明研培計劃尚有待完善處,可能存在風險。而且以往研培對象以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為主,曲藝類項目僅天津藝術職業學院、石河子大學兩所高校做過初步探索,經驗尚淺。因此,尋找合適方式,最大限度降低或規避風險,使研培獲得最大效益,是新開展的曲藝類項目,尤其是初次承擔此類研培任務的高校必須面對的新課題。本文以贛南師范大學“202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古文’傳承人群研修班”為案例,分析總結其研培實踐所得經驗和所遇問題,以期將來對曲藝類非遺研培的理性開展起到促進作用。

一、 學術爭鳴與共識

為全面廓清學界觀點,尤其是批評者的意見,以認清問題,規避風險,贛南師大研培工作組(下稱“工作組”)在舉辦研修班之前,先就學界對研培計劃的爭論作為關注重點。經梳理得知,主要存在三方觀點:擁護研培計劃的“正方”、質疑研培計劃的“反方”、對正反方各有褒貶的“中立方”,爭論沖突主要來自正反方的意見。深入研究發現,表面看,正反方意見截然相反,觀點針鋒相對,雙方措辭激烈,水火不容,但若拋開各方情緒化的表達和比喻準確與否的糾纏,仔細分析其言下之意即可看到,雙方觀點并無實質性沖突,甚至在以下幾個最主要的爭議點上有高度共識。

首先是目標一致,均著眼未來,希望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能傳承延續。反方質疑研培計劃倡導的創新,常被理解為死守傳統,不思未來發展存亡。正方強調非遺須適應現代社會而有所改變,多被批判為出于短期利益的考慮。其實雙方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根本目標并無二致,即都希望非遺有更長久的生命力。反方乃文化危機思維。他們認為,由于近代以來我國過度批判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教育嚴重缺失,以致當代人對許多非遺項目的性質、特點、價值、內在規律等知之甚少。因此,若在缺乏全面深入了解的情況下隨意“創新”,很可能在無知之中使得許多本已瀕危的非遺項目加速變異消亡,那就不再有未來。正方則是文化生存思維,其核心觀點是如果非遺現在都無法生存,何談振興未來?

其次,均不排斥培訓。表面看,反方似乎強烈反對傳承人培訓,但細致分析不難發現其并未全然否定研培計劃,如反方代表苑利認為培訓是解決傳承人缺乏遺產意識、精品意識和原生意識的有效途徑,應將傳承人培訓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做,須進行制度設計、理念更新,更需針對問題有的放矢(1)苑利:《救命的“臍帶血”千萬要保住》,《光明日報》2016年1月22日第5版。。反方另一代表陳竟更早在1992年就提出“民間藝術家進校園”的口號并付諸行動,有數十年培訓經驗,已形成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理念和課程體系。(2)陳竟:《談談非遺教育中的有關問題——對高校非遺人群培訓研習班的探討》,《文化遺產》2016年第5期。應該說,反方并非反對研培本身,而是就研培計劃中他們認為不合理的部分提出批評,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均不認為非遺絕不能改變。有學者認為,這場爭論是變與不變之爭,正方主張變,反方主張不變。其實反方對非遺能否變、如何變有深入思考,也給傳承人的主觀發揮留下了很大空間。如苑利認為秉持傳統和不斷創新并不沖突,只要確保非遺的表現內容、表現形式和使用原料“原汁原味”,其他方面變動均可接受。(3)苑利:《救命的“臍帶血”千萬要保住》。筆者以為,對反方強調的“不變”,應理解為其在變的問題上更慎重,需滿足一定前提條件,而非完全拒絕改變。

第四,均反對大規模改造非遺。對非遺大規模改造,尤其對傳承人所傳技藝實施大規模改造是反方對研培計劃最主要的批判點。對此正方并未正面回應,只是從多種角度解釋非遺流變的必然性以及調整和適應的必要性。這種回避恰恰反映出正方同樣不認可對非遺進行大規模改造。不僅于此,正方代表陳岸瑛還強調研培應“以傳統文化為本位,以傳承人群為主體”(4)陳岸瑛:《時代轉折中的非遺傳承與傳統復興》,《裝飾》2016年第12期。,張毅也強調研培應“秉承傳統、不失其本”(5)張毅:《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歷史使命是推動其可持續發展》,《文化遺產》2016年第5期。。

爭論的產生雖主要源于正反方看問題的視角及立場不同,但論爭中各方指出的非遺保護領域存在的多個問題卻是研培計劃實施者必須面對、思考乃至反省的:一、以往長期批判傳統,特別是教育體系過度西化,導致當今國人傳統文化知識匱乏,對傳統缺乏基本的認知力、理解力是不得不承認和正視的現實。二、非遺保護經20年努力,仍未找到解決活態傳承、后繼乏人等難題的理想方法,研培計劃能否探索出新途徑?三、非遺保護與人的生存關系問題至今仍是困擾非遺保護的難題,研培計劃如何把握尺度?四、研培計劃在初期因理念和操作層面考慮不夠周全,以致存在一定程度大規模改造非遺的現象,該如何避免?

二、 研培理念及政策的演變

面對學界的爭論和存在問題,政府如何決斷?工作組接下來將目光投向研培計劃的相關文件。通過梳理和研究研培計劃發展沿革發現,政府對推行該計劃是相當謹慎和開明的,充分聽取和吸收了各方意見,勇于糾錯,一直在修正和完善相關理念和要求。短短幾年,有些做法已形成較規范的程式化操作,理念日漸清晰和統一。具言如下。

(一) 由點及面,穩慎推進。研培計劃最具范式意義的做法是:凡開展新類型的研培,均采取“點→簇→面”方式,先試點摸索積累檢驗,再逐步擴大范圍。如:最早僅選擇一所高校進行試驗。取得經驗,得到較好反響后,組織兩個考察組,走訪東、西兩線20所高校,調研各方需求及情況。然后制定原則,明確宗旨,確定方案,召開協調會宣講和部署,再啟動研培計劃。啟動時先選擇23所高校試點,評估結果良好才正式實施。實施過程同樣循序漸進,參與高校數量緩慢擴大,首批57所,其后逐年遞增。不同非遺類型的研培也遵循“點→簇→面”方式開展。如傳統戲劇2016年只選擇上海戲劇學院試點,2017年增為4所高校。曲藝類亦然,2018年只選擇天津藝術職業學院試點,2019年增至2所,2020年4所。研培計劃除按以上方式逐步推進,門類選擇也特別慎重,先選擇與現代社會更易契合、可采用生產性保護的傳統手工藝項目探索,之后增選的傳統戲劇、曲藝等表演藝術類項目也有較明顯的經濟、市場屬性。

(二) 充分聽取意見。整個研培過程,政府都十分重視學術界和傳承群體的意見,每次試點都廣泛收集各方建議,許多轉化成了具體的規定。如研培計劃一開始并無以“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為基礎的要求,完成試點后才根據反饋意見加入。再如學界2016年關于非遺保護倫理問題的討論,2017年便以工作原則的形式納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2017)》。學術爭鳴對研培計劃也起到了重要的提醒和引導作用。如陳竟2016年批評早期研培學員“大多是非遺愛好者、經營者。有的人甚至是對非遺一無所知的商人”,(6)陳竟:《談談非遺教育中的有關問題——對高校非遺人群培訓研習班的探討》。2017年就規定,研培人員不包括愛好者和不直接持有傳統技藝的研究者。許多學者嚴厲批評研培中不少接受西式教育的授課教師對學員的傳統知識和審美觀產生了嚴重干擾和影響,2017年正式實施時便刪除了提高傳承人群“文化(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學習/創新能力”(7)詳見《關于開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培訓計劃試點工作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網站,http://114.255.59.52/zgfyzt/gzwj/201507/821e451df26a48cb9043723951f80baf.shtml;《關于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網站,http://zwgk.mct.gov.cn/zfxxgkml/fwzwhyc/202012/t20201206_916836.html,訪問日期:2021年5月12日。的要求。

(三) 不斷完善制度。研培初期,無論理念還是目標、工作原則、課程設置、學員類型、管理、評估等具體的操作層面,都處于粗略、模糊甚至缺失狀態,隨研培計劃推進,不斷明晰和完善。如理念方面,由試點期無保持傳承的要求;到正式實施初期提出要“秉承傳統、不失其本”,專業課程須把握非遺自身的傳承發展規律,尊重文化多樣性,尊重地方和民族文化等基本原則;再到推廣期提升為四大工作原則。(8)即:遵循《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基本理念、原則和要求。尊重傳統文化和民族習俗,尊重非遺項目的基本文化內涵,弘揚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尊重傳承人群的主體地位,尊重傳承人群保護、傳承、發展和再創造的權利。重視青年人在實現非遺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保持和擴大傳承人群。研培目標由早期的提高傳承人群“文化(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學習/創新能力”,2017年刪改為 “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續發展能力”,2018年調整補充為“增強文化自信,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課程內容方面,2015年僅籠統提出課程包括基礎文化理論知識、專業基礎課程、應用類課程、交流互動;2017年明確為“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實踐課程”三大課程板塊,并提出了具體要求;2018年進一步強調要注重原理的講解和分析。研培形式由初期的研修、普及培訓到后來增設研習類。培訓對象由初期以傳承人和從業者為主,定位較模糊,到明確規定“不包括愛好者和不直接持有傳統技藝的研究者”,再逐漸調整擴展至相關管理人員。其它方面也逐漸完善和體系化。

由上可見,研培計劃實際是政府、知識界、傳承群體等多方協作,共同協商推進的。作為組織者、主導者的政府,在面對研培計劃這個新生事物時慎重、兼聽、開明、包容、客觀的態度起到了良好導向作用,有效地協調好了知識界、傳承群體及社會各方的資源和關系,使這個原本并不完善的計劃逐漸成熟。

三、研培實踐與探索創新

(一) 確立原則、目標、方法

經以上梳理和分析,工作組對研培計劃有了新認識,明確了方向,重新提煉和總結研培計劃的原則、目標和方法為“不失其本,擴大傳承,因事制宜,探索創新”,并以此指導客家古文研培實踐。

“不失其本”是研培計劃的基本原則、前提和核心,貫穿研培計劃始終,是研培計劃一切行為的準繩,是檢驗、評估研培成效的第一準則。這一點也深為學界認同并不斷強調。如宋俊華指出:“在非遺傳承人群培訓中,最容易引發的風險是對非遺傳承的忽視。培訓者和被培訓者急于創新非遺、傳播非遺的心理,容易導致對非遺內在傳承規律的忽視,導致重發展輕傳承現象的發生?!?9)宋俊華:《非遺保護的倫理原則與非遺傳承人群培訓》,《文化遺產》2017年第4期。換言之,不失其本最易被忽視,風險最大。

“擴大傳承”是研培計劃的核心目標。研培計劃之所以提出,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通過包括開拓思維、解放思想在內的各種手段,有效擴大傳承群體,以解決非遺傳承后繼乏人的困境。傳承人群得到擴容,后繼乏人問題就有可能緩解。

“因事制宜,探索創新”是方法手段層面的指導性原則。只要不違背不失其本原則,能擴大傳承,研培承辦者可以,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開動腦筋,大膽創新,尋求最恰當的方法進行培訓。任何一種制度的完善都需來自實踐一線的真實經驗,尤其作為新生事物的研培計劃。對于尚處試點階段的曲藝類研培而言,更應大膽嘗新。試點高校有責任對新門類的研培方式進行探索和檢驗,發現問題,尋找解決辦法,為研培方案的完善提供經驗和建議。

(二)前期調研及現狀分析

明晰研培的基本理念和原則后,工作組進入實質性的研培工作。首先是全面調研。

據《中國曲藝志·江西卷》及相關文獻記載,客家古文是廣泛流傳于贛、粵、閩客家聚居地的一種民間曲藝藝術,清道光年間已盛行于江西南部各縣市,以演唱古代戲文故事為主,故名“古文”,又稱“贛南古文”(10)有的地區稱道情、竹板歌、漁鼓等。。采用當地客家方言演唱,唱中夾說,說中有唱,靈活自然,曲調優美,語言生動,內容感人。伴奏樂器常見的有勾筒、竹板、漁鼓、二胡等。因方言、演唱風格、伴奏樂器等不同形成了多種流派,常冠以地名區分,如于都古文、贛縣古文等。從事者多為盲人,藉此謀生。古文藝人多為師徒傳承,有完整的傳承脈絡。

長期以來,客家古文因鮮明的地方特色、詼諧易懂的客家方言、高超的演唱技巧、豐富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人文內涵深受當地百姓歡迎,無論逢年過節辦喜事,還是茶余飯后農閑時,人們都會自發湊錢雇請古文藝人演唱。地點幾無限制,曬谷場、田間地頭、礦棚、茶館、農場、祠堂、樹底下、庭院內、學校等都能見到,演唱現場常人頭攢動、聽眾盈門。演唱以“本”為單位,按曲目大小、時間長短論價。

傳統曲目分正本、小曲兩類。正本多是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篇幅很長,每本須演唱三四小時,長者十幾小時,需分幾天演唱,小曲一般也要半小時。據說僅大本就有108本。近代以來還出現了許多反映革命事件、英雄人物、時代風氣等題材的新唱本。經長期創造、積累,客家古文已形成龐大的曲目體系。由于古文藝人多為盲人,故無譜本流傳,主要靠口頭傳承。

然而,工作組考察發現,客家古文以往的繁榮景象今已不復存在,處于極度瀕危境地,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演唱活動基本消失。目前僅見于都“雩山韻劇團”仍有活動,以演出布袋木偶戲為主,兼及于都古文,還有贛州市區一酒樓雇請一寧都藝人偶爾表演古文,贛南其余縣市百姓生活中已不見客家古文蹤跡。采訪中,多數受訪者表示不知“客家古文”為何物??梢哉f客家古文這獨具特色、有著完整體系、曾大受歡迎的文化現象已從贛南人的視野和腦海中消失。二、從業者凋零。工作組通過多種渠道查訪,開班前也只找到5個古文藝人,多數自20世紀80年代起便不再演唱古文,有的改行算命、按摩,有的歇業在家。三、曲本大多遺忘。因長期不從事古文演唱,不少藝人原來掌握三十多個曲本,現只能記起三四個。

(三) 研培形式與學員招生的調適

客家古文極度瀕危給研培形式的選擇和學員招生造成了巨大困難。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要求,研培分研修、研習、培訓三種形式,不同形式對應的人群和培訓內容、目的、人數、時長均不同(11)詳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文化和旅游部網站,http://zwgk.mct.gov.cn/zfxxgkml/fwzwhyc/202012/W020180503343692369287.doc,訪問日期:2021年5月12日。。工作組采取了公開招生、各級文化部門推薦、專家舉薦、友朋介紹、主動上門動員等多種方式,但生源無論人數,還是身份都無法達到上述任何一種形式的要求。為此,工作組會同文化主管部門、古文藝人、非遺專家及部分學員專門研究,最終確定,在嚴格遵循研培計劃基本理念和原則前提下,對培養目標、研培形式和學員身份進行適當調整。

研培目標調整為擴大客家古文影響,擴容傳承人群,改善文化生態。研培形式綜合了研修與培訓兩種形式,人數定為20人,時間一個月。因存在方言差異,學員招收遵循“跟項目、整建制、成氛圍”原則,確保每個授課古文藝人所在地都有學員,以利培訓結束后交流和繼續學習,形成持續的學習研討氛圍和集聚效應。學員身份不再受限于原有規定,重點吸收四類人群:

1.有古文基礎的學徒或從業者;

2.基層文化管理人員;

3.教師;

4.有音樂基礎、對客家古文有濃厚興趣者。

將文化館站等基層文化管理人員納入培訓,主要是考慮到他們與基層百姓接觸最密切最頻繁,直接干預基層百姓文化生活,提升他們對客家古文的認識及技能,增強其非遺保護意識,提高相關理論認知水平,將有助于客家古文的再發現、再挖掘及管理、宣傳和研究。教師經培訓,可將客家古文融入教學之中。就客家古文而言,愛好者兼有傳承人群和受眾群體雙重屬性,是實現擴大影響、擴容人群、改善生態等研培目標的重要依托,不應排斥,應廣泛吸收。最終招得20名學員,其中學徒或從業者2人,文化管理人員6人,高校教師3人,中小學教師3人,愛好者6人。

(四) 課程設置及教師遴選

根據客家古文的表演藝術屬性、學員知識及技能情況和需求,結合研培方案要求,工作組對課程內容作了適應性調整,設置“理論、技能、表演”三大模塊。理論模塊包括非遺保護基礎知識與前沿理念、音樂基礎知識(側重曲藝)、客家古文文化知識(歷史、特點、價值等)。技能模塊包括客家古文演唱、勾筒、二胡、漁鼓、即興創編、表演等唱、奏、演基本技能的學習、訓練。表演模塊是在專家指導下,通過實訓排練方式提升學員理論和技能兩模塊的綜合運用能力,達到演出并吸引觀眾的水平。授課方式采用專題講座、課程教學、專項技能訓練、綜合排練等形式。

授課教師依據“對口、專業、精深”原則遴選,包括四個層次:非遺保護及曲藝領域全國知名學者、省內客家古文資深研究者及表演藝術家、客家古文傳承人及著名藝人、贛南師大音樂學院傳統音樂文化基礎扎實的副高以上專業教師。其中理論模塊由學者主講,技能模塊以古文藝人為主、資深專家為輔進行教授,表演模塊由對古文有較深入研究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指導。

(五) 培訓及演出效果

客家古文研修班2020年8月22日開班,9月20日舉辦結業匯報演出,表演了9個經典古文選段,5個新創編作品,演出既傳統又新穎,令人耳目一新,演出效果及現場反響超出預期,有些現象令人印象深刻:一、培育出了傳統古文優質人才。如戲曲演員鐘先躍表演的瑞金古文經典唱段《勸妹歌》傳統風味濃厚,表演惟妙惟肖、詼諧幽默,有典型傳統古文風格和意味,深得瑞金古文神韻。二、學員傳統底蘊越深厚,其新創作品傳統特性越強。如農民劇團黃小玲創編的《小玲學古文》在句式結構、內容表現、語言表達、音韻處理、現場表演等方面都較好地繼承了古文的傳統。三、部分學員創編的作品有新的探索。如擅長現代作曲的教師鄭定創作的《竹木歌》嘗試將傳統古文融入現代作品,有較明顯現代氣息。四、表演形式有創新。如學員合作演出的《鬧洞房》用角色扮演與說唱結合的方式呈現古文內容,現場氣氛熱烈,是對傳統古文單人坐唱、雙人說唱兩種形式的拓展試驗。

更可喜的是:一、研培喚醒了許多學員的古文記憶,公眾號和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傳播的研培信息也喚醒了許多贛南人的古文記憶,許多地區反饋發現了古文藝人及演出的新線索。二、部分古文藝人在學員中物色到了理想的傳承人。三、至少6名學員明確表示回去后即向當地古文藝人拜師學藝。

由擴大傳承角度看,可認為本次研培目標已初步實現。但學員們的熱情最終能否落實兌現,還須后續回訪調查方知。

四、 研培反思:問題、啟示和建議

不過,研培過程也有不少問題引人深思,值得提出來再討論。

(一) 基層人員、傳承人群的非遺基礎知識嚴重不足。

研培中,筆者擔任非遺基礎知識課程的講授,原以為會是老生常談,因我國非遺保護已歷時20年,其中最成功、成效最顯著的便是宣傳?,F非遺保護不僅是全民共識,還與國家發展和國家政策深度嵌合,按理人們對非遺應有相當認識。但實際情況卻遠非如此。講授和討論中,筆者發現學員的非遺保護基本知識嚴重匱乏,模糊認識、個人偏見、理解不到位甚至誤識屢見不鮮。如筆者提到,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未想學員們爭相發言,紛紛表達憤慨和不滿,一如當年國內媒體、學界和民間輿論的反應。這說明今天仍和十幾年前一樣,人們對非遺的共享性缺乏基本認識。此類現象表明非遺的基本特性,保護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則等迄今還主要停留在學術界,并未有效向社會普及、傳遞。這不能不引起警惕。我們現在強調尊重文化持有人的需求,假如其缺乏基本的非遺保護理念,或持有錯誤的觀念,那么他的需求很可能是破壞而不是傳承。非遺研培則是一個良好的平臺,可讓學者和基層人群密切接觸、深度交流,能使傳承人群真切地、結合實際地迅速掌握和準確理解非遺保護相關知識。故非遺基礎知識教學應是研培重點,須進一步加強。

(二) 基礎研究缺失,以致“不知其本”,故難“不失其本”。

“不失其本”是研培計劃第一原則,卻也是整個研培過程最令人困惑,最難把握和判斷的原則。究其原因,主要是研培前工作組未能對客家古文做系統深入研究。盡管學界有15篇相關論文,但多是描述性介紹或居于客位的表層研究,未深入古文藝人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對其演繹、創編古文的思維及方法,吸引和穩定受眾的原因及策略,承傳中哪些可變、哪些不可變,以及客家古文本質特點、生命力所在和生存演變的內在規律等均未揭示。幾位傳授技能的古文藝人也無法對自己進行深入剖析,在有限時間里只能零碎、簡單地談談經驗。

不知其“本”就無法判斷是否做到“不失其本”,哪些該堅持,哪些可改變,無法評價哪種方式既能保持傳統,又能活態傳承和發展,只能憑個人經驗、認知進行選擇、判斷和評價。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培訓是盲目的。由此筆者深感全面深入的基礎研究對研培而言是重要、必要和緊迫的,必須先行。

(三) 創新是否有助于曲藝類非遺擺脫生存困境?

有人認為傳統文化當今式微,是因其從形式到內容都與現代社會不合拍,須創新以符合現代人審美習慣和文化品位。

客家古文研修班學員身份多元,有山歌手、戲曲演員、音樂教師、作曲家、文藝工作者等,都有良好的藝術功底和藝術感覺,許多還擅長創作,學習古文后拿出了新創作品。但最后卻意外地發現,不管是新創作品還是經典唱段,越接近傳統,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越強,這種差距還與專業背景有關。戲曲演員出身的鐘先躍所唱古文與傳統最為接近,最受歡迎;其次是山歌隊員;再次是接受現代音樂教育的學員。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筆者認為至少有兩個原因:

首先,客家古文這樣的曲藝類傳統文化并不缺乏創新性,適應時代和受眾,不斷創新正是其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研培聘請的古文藝人來自四個地方,所唱文本內容和性質無實質性區別,但唱腔、節奏、旋律、調性乃至情感表達方式卻差異顯著。寧都的帶有明顯道教聲腔,顯然受當地較濃厚的道教氛圍影響,故又稱道情。瑞金的音樂取自當地采茶戲蓮花落。于都藝人經歷豐富,去過許多地方,吸收了多種音樂元素。吉安的是20世紀70年代在盲人宣傳隊中習得,個人特點較突出。情感方面,非盲藝人的偏歡快,肢體動作較多,會根據觀眾反應不斷變化和調整節奏、速度、輕重及動作,以迎合取悅和吸引觀眾,有較明顯調笑娛樂傾向。盲藝人肢體動作少,音樂深沉悠長,其細膩豐富的音樂情感具有觸動人心的作用,最為感人。語言方面,都采用當地方言,常巧妙嵌入當地人耳熟能詳、貼近生活和時代的諺語或語匯,即使是盲藝人,也會加入大量與時下社會事件相關和符合當下語境的內容。由上可見,同樣的古文唱本,藝人們會根據時期、地區、受眾和個人特點不同而進行再創造,衍生出不同版本。換言之,創造性和自然流變性是其基本屬性。

其次,客家古文經長期發展積淀,已形成獨特的藝術和文化特質,這種特質有著超越時代和地域的穩定、恒久的感染力,是其得能成為獨立品類的主要原因。雖然藝人演唱差別明顯,但不管差別多大,是否盲人,操何種方言,他們所唱始終有種共同的、古文特有的意味,能輕易識別出來。甚至一個新文本,經他們一唱,也是典型的古文味,聽來依然感人至深,直擊靈魂。說明這些經歷史和社會選擇流傳下來的文本和唱腔具有超越時空的經典價值。

然而,盡管學員們有良好的音樂感知力、領悟力和模仿能力,尤其作曲家,聽完一曲古文馬上能提煉出其音樂的核心要素。但古文特有的藝術文化特質卻是所有學員最難模仿和習得的。學員即使完全掌握了古文的文本、旋律、節奏,盡力模仿藝人,仍難唱出古文的意味和感染力。幾位音樂專業出身的學員均表示難以理解客家古文,感覺所學專業根本用不上,知識非常貧乏,尤其是難以將情感融入進去。文化間的距離及理解力不同或許就是不同專業背景所唱古文產生差距的原因。

既然客家古文能適應時代,為何還會凋敝?是否還可能復興?研培中學員反饋的信息或可給我們一些啟發。

研培座談時,一個石城學員說當地過去有五六個人會唱古文,今只剩一盲藝人,已近三十年沒唱,他不想再唱。因為他對此“感到非常羞恥,認為過去唱這個好丟人?,F在他經濟有很大提高,國家對殘疾人有救助,有低保。他生活過得好了,不想唱了?!?/p>

一個瑞金學員談到:她不敢告訴家人參加古文培訓,因當地人認為學古文是“生活在最底層的、很土的人,是為了討生活”?,F在生活好了,古文藝人也不再唱。如瑞金著名盲藝人曾健發生現不再靠唱古文討生活,而以看風水,看相為生,他靠這個在城里買了房子。由于生活環境改變,沒有了氛圍,沒有人聽他的客家古文。以前“在鄉下有受眾群體,每到干完農活之后,他們都會坐在一起,聊聊天,聽他唱古文,他很樂意?!?/p>

鐘先躍說他研培期間拍了幾個古文抖音,三天內點擊達十多萬,很多評論說古文抖音勾起了他們童年時的回憶,非常希望聽他現場唱。曾健發生兒子看到抖音后,兩次主動打電話給他,說他爸遇到了知音,邀請他到家里與其父交流,還說“我如果不在家,你隨時來我隨時趕回去。如果我爸不肯,我也說服他?!辩娤溶S很感慨,認為“我們的百姓,還是非常向往那種文化,非常想聽那種古文,非常欣賞那種藝術?!彼硎净厝ズ笠欢ㄕ以“l生學習客家古文。

根據以上分析和線索,筆者認為:

1.客家古文凋落主要來自內因,即古文藝人失去了動力。動力的缺失來自兩方面,一是生活狀況改變,不再需要以此維生,二是過去低下的社會地位留下的巨大心理陰影是他們重唱古文最大的阻力。但實際上現多數藝人經濟狀況也只能維持基本生存,因此只要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有所改善,尤其社會地位提高,將有可能重新激發其動力。

2.客家古文受眾群體并不會隨時代變遷而消失,只是缺乏接觸機會。憑借客家古文特有的文化藝術感染力和強大的創造力及適應能力,只要提供平臺,創造機緣,受眾應能重新聚集和形成。

3.對客家古文而言,創新與傳承是一體兩面的,并無矛盾,但長期的文化隔斷使得文化理解出現了障礙,因而傳承更為困難,也更重要和緊迫。應作為研培重點。

4.創新方面,接受現代教育者與古文藝人各有所長,前者在利用新媒體等新技術手段進行傳播方面有優勢,但內在的文化藝術創造力目前不如古文藝人。研培中須把握好度。

由此看,研培計劃若能堅持“不失其本,擴大傳承”原則,應有可能改變非遺文化生態,突破非遺保護瓶頸。

(四) 研培方案須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根據客家古文的研培實踐可看出,隨著研培不斷深入,范圍不斷擴大,情況越來越復雜,過去可行的一些經驗也逐漸顯出適用的有限性。為使研培有更廣的適用性,建議在以下幾方面改進和完善研培方案。

1.方案應建立高適應性的框架體系。頂層設計應側重方向性、原則性、指導性,只對基礎性、方向性、普適性的問題作具體規定,如研培應強化非遺基礎知識教育,須有較深入的基礎研究支撐等。對存在個體差異的內容,如研培的具體目標,可由承辦者根據項目具體情況自行調整。這種架構既能確??傇瓌t、總方向、總目標實現,又有彈性和靈活性。

2.建立和完善評價體系。目前研培方案的評價標準還很模糊,應盡快建立起具體明確、定量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以應對日益增多的研培項目。評價體系還須結合實際,對完全不具備再生能力的項目,應充分肯定“靜態保護+資源利用”模式的合法性,不應用活態傳承的標準苛求。

3.建立類型庫和案例庫。由于非遺類型及其生存狀況非常多樣和復雜,建議提取同類項,按性質相近或生存狀況相似等標準分類,配設類型標簽,實現類型化,建立類型庫。針對不同類型,配以較成功的研培案例,供后來者參考,助其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研培模式,少走彎路,或啟發思維、拓展思路,使研培在有限時間內取得更大效益,同時防止一刀切帶來的次生破壞。

五、 結語

研培計劃經幾年實踐和調整改進,人們的質疑逐漸減少,共識日益增多,希望參與的高校和傳承人群越來越多。但非遺保護所涉領域實在太過廣闊,差異無所不在,不僅有中西、門類、學科、專業、項目之別,還有地區、個體等差異,相應的保護方法和理念也千差萬別,甚至截然相反。研培計劃是這些復雜現象和問題的再次交匯、碰撞。面對這些差異甚至矛盾,筆者認為以下兩方面應特別注意:

第一,強化基礎研究??v觀所有爭議,核心問題其實都源于基礎研究缺失,以致缺乏基本的文化自知,因為基礎研究是獲得文化自知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反方盡管看到了問題,但多口頭強調,基礎研究行動力不足,未能真正把握非遺項目本質,以致在活態傳承層面長期不前,缺乏良策。正方雖積極探索解決方案,但基礎研究不扎實,對傳統文化認知不足,甚至過于自信、對傳統缺乏基本的敬畏之心,往往不自覺地破壞了傳統文化的根脈。實際上,若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自知,多數爭論及問題自然消弭。

第二,不應強求同一,應和而不同。不應簡單地用創新否定守護,也不應簡單地以堅守抵制創新?!案髅榔涿?,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不單適用于宏觀文化之間,也應體現在細微之處。只有懷著理解和包容之心,才能以平和心態看到對方的價值及其存在的合理性,才能透過表面的許多差異、矛盾看到深層的共性與共識,才能攜手共進,各盡其責、各展所能,使非遺保護穩健、持續地推進和深入。

猜你喜歡
古文藝人計劃
綠豆發芽(小古文版)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稱象
王君安:尹派守藝人
“守藝人”孫曼亭: 慢漆坊里聲聲慢
暑假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學做假期計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