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路徑與原則的思考

2021-12-02 16:42劉芳張夢怡王昌忠
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21年11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路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劉芳 張夢怡 王昌忠

摘? ? 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途徑之一。文章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通過對照融入、案例融入、實踐融入等路徑實現,在融入過程中,遵循適當、適量、適度三個原則,以期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的認同感,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促進大學生對科學社會主義內容的理解與接受。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路徑;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1-0087-0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將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以下簡稱“馬哲”),由于蘊含思想深邃,大學生接受難度大,給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的認同感、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的有效性帶來困難,這不利于新時代大學生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傳播與接受。作為大學思政課的授課教師,在馬哲課堂上通過對照、案例、實踐等途徑適當、適量、適度地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有助于大學生真正把握作為中華民族“根”和“魂”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進而以正確的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使馬哲課堂更加生動活潑,提升大學生對馬哲中蘊含基本原理的接受度以及認同感,增強馬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從而有利于大學生對科學社會主義內容的理解與接受。

一、對照融入:中馬思想、中馬思想立場對照融入馬哲教學

(一)中馬思想對照融入馬哲教學

中國古人思想深邃,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存在諸多契合之處,在馬哲教學中適當、適量、適度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使其與馬哲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形成鮮明對照,交相輝映,有助于學生對馬哲部分重難點內容的理解與把握。

如在解釋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的兩層含義這一難點問題時,針對第一層含義“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可以使用《道德經》所記載的“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予以解釋[1]。針對第二層含義“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可以使用清朝彭端淑《為學》篇中的內容“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予以解釋。此兩例非常貼切且生動形象地解釋了同一性的兩層含義,便于學生對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的理解與掌握。

在講解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時,可以使用 “十圍之木,始生如蘗”“億萬千百十,皆起于一”以及“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內容解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可以使用“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以及“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解釋“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1]。

在講解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原理過程中,解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一知識點時,將中國傳統的知行觀與馬克思主義科學的實踐觀對照講解,有助于進一步彰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科學性,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認同。具體實例如《論語》記載孔子的知行觀:“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2]孔子認為知識的來源有兩個,一是“生而知之”即先天自生的,二是“學而知之”即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鬃拥摹吧笔俏ㄐ闹髁x先驗論,“學而知之”盡管屬于唯物主義反映論,但此處的“學”主要指道德倫理行為,與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即具有創造性的、能動的反映論有本質區別。解釋“實踐是認識的目的”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引用《荀子·儒效》所載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中馬思想存在諸多相通之處,很多中國古代思想都可以用于解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再如在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講授中,使用《荀子·天論》記載的“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之謂天官”解釋感性認識;使用《三國演義》記載的“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解釋理性認識。講解時間的一維性時,可以使用學生熟悉的詩歌“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講解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時,可以使用白居易的《放言》等。

(二)中馬思想立場對照融入馬哲教學

中華文化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立場不同,將兩者的差別對照融入馬哲教學中,深刻地闡明這一點,有助于大學生認清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馬克思主義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根本立足點與出發點。如講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原理時,將群眾史觀與中華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對照講解,具體實例如先秦時期的思想家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盵3]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盵4]中國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認識到了“民”的重要性,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必須指出這些“民本”思想是專制統治下的產物,這一思想的立場是當時統治階級的立場,是為當時統治階級服務的。群眾史觀的立場與此相反,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為人民群眾服務。

二、案例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案例融入馬哲教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豐富的經典案例,將這些經典案例融入馬哲教學,將有助于增強馬哲教學的趣味性,使難度較大且略顯枯燥的馬哲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如在講解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原理時,針對“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這一知識點引入“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的案例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記載了一則《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的故事。據說,蘇東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任滿朝京,去拜訪宰相王安石,恰逢王不在。當蘇東坡看到文幾硯匣下有一紙題為《詠菊》未完的詩稿“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時認為這兩句詩是亂道,因西風指秋風,黃花即菊花,菊花開于深秋,敢與秋霜鏖戰,最能耐久,并不落瓣,“吹落黃花滿地金”是錯誤的,興之所發,不能自已,于是提筆續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钡诙煸绯?,荊公密奏天子,言蘇軾才力不及,蘇東坡左遷黃州團練副使,光陰迅速,將及一載,時當重九之后,連日大風。一日風息,蘇東坡邀友陳季常賞菊。到得菊花棚下,只見滿地鋪金。這時蘇東坡猛然省悟,原來真有“吹落黃花滿地金”之事[5] 。才高氣傲的蘇東坡正是因為缺乏實踐經驗才導致對菊花的錯誤認識。

在講解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過程中,解釋“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掌握適度原則”時,可以引用《百喻經》中的一則“愚人食鹽喻”的寓言故事:“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反為其患?!盵6]此則寓言故事形象生動地解釋了適度原則,便于學生理解與接受。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如在講解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中,要求學生正確理解辯證運動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可以使用“華羅庚7天對出5字聯”的故事;可以使用《公孫龍子》中“白馬非馬”的故事講解個別與一般的辯證關系原理;可以使用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一》中關于石油的案例講解價值的特性“社會歷史性”等。

三、實踐融入:讓大學生以報告的形式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哲的融合

馬哲教學內容難度大,許多學生表現出不能理解與接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讓大學生以報告的形式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素材與馬哲教學融合將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具體做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采取小組攻關的形式,小組成員課上課下集體討論如何使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素材適當、適量、適度地解釋馬哲教學的內容,如其中建工學院的一個小組在講解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過程中,解釋“意識具有創造性”時使用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萬里長城”、世界造橋史上的創舉“趙州橋”以及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宮殿型建筑“故宮”等素材。再如文學院的一個小組在講解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時,以林黛玉為例結合《黃帝內經》記載的“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內容解釋“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這一內容[7]。有小組在講解馬哲教學內容中的“時間”“空間”概念時引入中國古代思想家對“時間”“空間”的定義,如《淮南子集釋》載:“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盵8]也有小組參考教師的建議采取對照講解的方式,如在客觀唯心主義概念的講解中,將黑格爾的“絕對觀念”與老子的“道”對照講授,具體做法是把學生熟悉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老子“道”化生萬物的思想與黑格爾的“絕對觀念”放在一起對照講授,學生不但可以理解客觀唯心主義的概念,也能理解黑格爾的“絕對觀念”[1]。

四、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哲教學,不但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增強馬哲課的趣味性,更能在有效地使馬哲課入腦入心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哲教學路徑時,可能會遭遇操作不當帶來的風險,為防范這一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哲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適當、適量、適度三個原則。

(一)適當原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哲教學的整個過程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不能脫離這一指導思想,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甄別中西文化素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鑒別地加以使用,以期在實現路徑中適當地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再創造、再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盵9]在馬哲授課過程中,需要注意到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古”與“今”、“陳”與“新”的辯證關系,其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并將開辟社會主義文化的美好未來。善于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吧朴诶^承”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運用矛盾分析法,處理好“古”與“今”、“陳”與“新”的對立統一關系,運用否定之否定規律,有鑒別地加以對待中華傳統文化,有揚棄地加以繼承中華傳統文化。

(二)適量原則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哲教學的又一目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中的思想精華如不被大學生所汲取,那么無論怎樣都是不能“活”起來的。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9]。然而,一方面這些文化資源浩如煙海,有限的課堂時間無法講授無限的優秀文化內容,另一方面思政課課堂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渠道、主陣地,馬哲的講授必須始終是一個以馬哲內容為主體的過程,這就要求在馬哲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注意一個“量”的問題,雖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哲教學可以充實教學內容,也可以起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但是馬哲課與優秀傳統文化之間是主與輔、目的與路徑的關系,兩者的關系在整個融入過程中不能顛倒。

(三)適度原則

由于針對本科生的馬哲課是一門概論課,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哲教學的整個過程還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傳統文化中難度過大和過小的內容都不適宜作為融入的對象,難度過大的內容會阻礙學生對馬哲課的接受難度;難度過小的內容會降低馬哲課的效度。應在適當、適量的前提下再注意適度的問題,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魏]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校釋[M].樓宇烈,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6,165,117.

[2]論語季氏篇第十六[M].北京:中華書局,2006:154.

[3]孟子譯注[M].楊伯峻,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60:328.

[4]荀子新注[M].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北京:中華書局,1979:500.

[5][明]馮夢龍.警世通言[M].北京:中華書局,2015:14-16.

[6]百喻經譯注[M].周紹良,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5.

[7]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M].姚春鵬,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41-42.

[8]何寧.淮南子集釋原道訓[M].北京:中華書局,1998:4.

[9]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100-101.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路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婦產科臨床護理教學路徑的建立與應用研究
人文精神關懷下的德國音樂學教育
五大發展理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強化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