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教”改革視域下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研究

2021-12-04 02:06陳祥碧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專業課程思政育人

陳祥碧,章 君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一、引言

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能夠有效引導學生認識到國家和社會的進步與個人的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培養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復合技能型人才。但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改革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有:對課程思政重視不夠,對“大思政”的觀念認識不到位;院校缺乏頂層設計,主體責任不明確,制度體系不完善;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方式方法較傳統,思政元素開發不足,教學體系不健全;缺乏對開展課程思政專業教師的激勵機制等。

教師、教材和教法改革(簡稱“三教”改革)是深化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夯實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1]在“三教”改革的新時代背景下,如何落地落實課程思政改革,將思政元素潤物無聲地融入課程教學,實現有效課堂教學,推進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產生協同效應,已成為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實施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二、課程思政的內涵和建設理念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所謂課程思政,就是通過高校的專業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課程育人活動。[2]實質上,就是在高校的專業課程建設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中心任務,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關內容科學地和專業課程中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有機融為一體,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3]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和思維方式,具有隱教性、多樣性等特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有意、有機、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4]因而,課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和貫穿于育人和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專業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和改革過程中,需不斷引導學生將科學文化知識內化為德行、素質和能力,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結合,提升育人質量和水平,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重要使命。

(二)課程思政的建設理念

課程思政改革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門課程協同推進,形成合力,通過深挖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元素和價值目標,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通過隱性滲透、寓道德教育于專業課程之中,再通過潤物無聲、滴水穿石的方式,實現協同育人、整體育人、發展育人的理念和思維。課程門門有思政,無論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關于倫理道德、辯證思維、道德責任、職業操守、家國情懷等內容浩如煙海,要重視對專業課程的開發和設計,從學生需求出發,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書育人規律,通過角色體驗和情感模擬,引導學生通過體驗式思考,實現理論認知和情感共鳴。

三、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教師、基礎在教材、核心在教法。通過打造一支德技精湛的師資隊伍,開發一批融入思政元素的精品教學資源,形成一套具有思政特色的有效教法,探索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和教師發展規律的有效路徑,從而深化職業教育內涵建設,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教師層面—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教師是落實立德樹人和實施課程思政改革的關鍵主體。學生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整個社會未來的價值取向,教師作為“四個引路人”和教育教學的靈魂,在引導廣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由暇哂兄匾熑?,要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和效果。[5]因此,做好課程思政建設的前提是要對專業課教師進行思政熏陶,突出教師“師愛為魂”的教育情懷和“學高為師”的教師素質,為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機制,以實現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崇高使命,為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創造條件。

1. 完善教師培訓與發展體系,促進“教書”與“育人”同頻共振

為有效提升專業教師教書育人和立德樹人的能力素養和綜合素質,可以通過制定和不斷完善全方位、多層次教師培訓和發展體系,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個性化發展和多元化提升,引導專業課教師圍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促進“教書”與“育人”同頻共振。

一是完善教師培訓制度。由學校人事部門牽頭,建立專業教師培訓工作組織機構和考核領導小組,完善培訓制度頂層設計,強化對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統籌規劃;通過制定教師培訓制度和考核細則,落實教師分層培訓,發揮骨干教師培訓作用;完善職工政治學習、業務學習、進修學習和繼續教育等制度,組織開展思政專項教師論壇,多角度全方位促進專業教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提高。二是構建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強化職業教育“雙師型”骨干教師培訓計劃,推行校企“雙元”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實現真實工作場景與學校教育環境的有效銜接;堅持校內培訓和校外研修相結合,參觀交流和掛職鍛煉相結合,常規性培訓和專業化發展相結合,引導教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三是發揮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在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傳幫帶作用,引導廣大專業教師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專業發展能力。作為專業教師,應不斷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積極參加線上、線下等各種形式的課程思政教學培訓講座或研討會,廣泛學習思政教學名師的典型經驗和成果案例,充分交流、深入思考并做到學以致用。四是建立健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激勵機制。完善博士津貼、科研啟動經費等激勵機制;落實專業教師培訓同學歷教育有效銜接,引導和支持專業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提升學歷層次。

2. 打造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助力“言傳”與“身教”同心合意

教學團隊是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平臺。推行課程思政改革,積極打造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的教學集體,專業課教師需要與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等團結協作,共同構建高質量的教學創新團隊。團隊組成上,應以強化育人能力為要求,充分滿足課程思政改革需求,以過硬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學經驗豐富的“四有”好老師作為團隊帶頭人,團隊成員在年齡、職稱、經驗和影響力等方面形成合理的梯度,涵蓋專業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學工管理人員等,可以跨系、跨學院甚至跨學校組建。團隊目標要以堅定學生理想信念為宗旨,以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為落腳點,最終形成團結、合作、溝通的良好氛圍的育人創新團隊,源源不斷地為學生傳遞和擴散溫暖。

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運作方式包括:一是建立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結對子”制度,形成由思政課教師做專業課共建人,思政課教師對專業課教師深挖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給予指導和幫助,共同推進完成理論研究、教育教學改革、學術交流和團隊建設等工作。二是建立課程專業教師與輔導員之間的溝通機制,及時了解所授班級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狀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課程思政改革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三是團隊通過集體備課、集中研討、務虛會等方式,根據教學計劃中每次課的教學內容,通過頭腦風暴的方法進行思維碰撞,系統挖掘思政元素,定期開展“公開課”“觀摩課”活動,充分學習課程思政方面的教學技能和思政育人的先進思想,不斷提升專業教師的思政理論素養。

3. 提升教師政治理論與人文素養,推動“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同舟共濟

在實踐中課程思政應符合“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的隱性教育的需求。因而專業課教師應注重自我視野的革新和創新,引導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一是專業課教師要從課程特征、學科屬性和培養目標出發,關注現實,深入社會,了解國情,理解中國,要培養自身的經國濟世的社會責任感、擔當意識、法治意識、法治理念和社會公共意識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二是要加強黨的建設對“課程思政,全面育人”建設的引導,專業課教師要不斷轉變傳統觀念,做好引路人和擺渡人,通過以身作則,注重一言一行和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將為人處世的道理傳授給學生。

(二)教材層面—融入新元素,建好新載體

教材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制的能夠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專業課教材是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教學目標、呈現教學內容的重要媒介。因而教材層面的改革必須考慮課程內容,特別是要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學情和實情。然而在高職院校的教學實踐中,教材常被寫成一部無所不能的大雜燴,最終將教育的體驗淪為記憶的另一種訓練。因而,結合大思政的需求,教材的深化改革迫在眉睫。

1. 組建專業教材開發團隊,在教材開發中融入思政新元素

通過組建結構合理、規模適當的專業課程教材開發團隊,為教材開發提供人員保障。在團隊人員構成上,建議由學校黨政領導干部、學科帶頭人、一線教師、行業企業骨干、科技專家等組成。黨政領導干部負責從宏觀層面把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向,為思政教材建設提供價值引領和方向引領;學科帶頭人從高職課程運行規律、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等角度,挖掘教材編寫規律;一線教師要積極探索本學科知識育人和實踐育人的規律,積極深入行業企業一線進行實踐鍛煉,探索崗位對技術人才的需求,為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基礎保障;行業企業骨干負責把專業實踐技能、生產經營管理模式、企業文化、職業品德、技術風范、企業家精神等實踐案例和真實素材寫入教材[6]。

在教材選取時,要注重其中的思政元素,要將教材內容與國家最新的改革動態緊密結合起來,向學生傳遞具有時代特色的價值觀和正能量。通過構建與思政元素緊密相關、密不可分的知識體系,形成一體化設計和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通過校企雙元合作開發,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的適合高職學生職業發展的新型教材。

2. 完善教材制度體系和評價標準,建好課程思政實施的新載體

課程教材是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載體,因而要從學校層面做好相應制度建設。一是制定教材建設管理制度,如專業課程思政教材建設規劃、年度編寫出版計劃,制定立項、檢查、驗收制度,強化對教材建設的過程管控。二是制定專業教材課程思政建設激勵制度,鼓勵專業課教師更新育人觀念、拓展非專業知識,對優秀教材給予物質獎勵,對開展專業課程思政教材改革的教師在評職評優、年度考核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三是構建合理完善的專業課程思政教材評價體系,評價理念應由靜態評價轉向動態評價,融入診斷和改進思維,促進知識目標和育人目標的有效融合;評價主體應納入第三方機構,確保公平公正;評價方法盡可能使用理論課堂和實踐環節過程中發生的相關數據;評價指標應重視包含思政元素選擇的科學性、形式的多樣性、融入的精準性等“融合性指標”。

(三)教法層面—做好新“配方”,用好新技術

教法作為工具和手段,是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體現,是連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通過教法改革,可以為高職教育的改革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1. 做好新配方,強化師生互動參與

傳統的高職課堂滿堂灌的方法和模式不受大學生待見,教師親和力不夠,教學方法上突出表現為“工藝”粗糙。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教學迫切需要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實施有高度、有溫度的啟發和引導,更新“配方”,向學生輸送健康的營養,增強親和力。一是要強化課堂提問、討論等師生互動環節,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7]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講解有關內容,學生參與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討論,每個學生都開動腦筋,運用所學知識,快速給出反饋,提出個人見解,教師再進行深化講解,比較其優缺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要以教學目標及任務驅動為導向合理融入思政元素。[8]在職業院校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當中,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引導學生用好各種實訓操作平臺;運用任務驅動教學,通過項目導向設定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學習和實踐,在教學中融入“誠信敬業”“職業道德”“政策自信”等思政元素。三是開展小組競爭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程開始時把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實施教學,并將“工匠精神”“勞動光榮”“敬業精神”融入學習當中,課堂上小組進行匯報展示和輪流評比,課后進行微講座的制作,并在下一次課前進行展示,讓學生感受到互助的快樂和團結的力量,讓學生在競爭與合作的推動下增強興趣和內化知識。

2. 用好新技術,注重思政元素的開發

積極響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拓展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內容,強化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研究和應用,加速實現教學技術和手段的現代化,提升教學質量。一是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課前充分運用學習通、藍墨云班課、雨課堂、職教云等平臺,把相關學習資料和視頻資源推送給學生,引導學生預習和思考;在課堂教學互動中,充分利用平臺的隨機選人、問卷、討論、課堂測驗、頭腦風暴、投屏等功能,讓學生深入理解和領會;課后提醒學生關注權威網站的最新內容發布,引導學生主動關注國家改革動態和前沿熱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情操和愛國情懷。二是采用新媒體交互式教學手段,精準跟進學生學習過程,通過新媒體交互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如在《納稅實務》的課程中,教師可采用H5交互的模式,制作一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稅收優惠政策”的專題視頻,學生可以通過小程序進行留言和評論,討論疫情期間國家出臺減稅降費的優惠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在專業知識的鞏固中激發學生家國情懷。

猜你喜歡
專業課程思政育人
汽車類專業課程混合式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改革分析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我們都是CEO”育人模式簡介
思政課“需求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