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防災減災重要論述的儒家文化尋跡*

2021-12-06 07:47王亞蘭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防災減災儒家

王亞蘭

(河北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400)

習近平指出:“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盵1]著名學者傅筑夫先生曾言,一部二十四史,相當于一部中華民族的災荒史。[2]在災害頻發的中國,中華文明卻綿延至今,儒家思想在防災減災中占據不容忽視地位。自我黨成立以來,一方面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另一方面十分重視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其進行揚棄的吸收和借鑒。儒家思想內涵豐富深刻,為習近平關于防災減災重要論述提供了寶貴有益資源。

一、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儒家的“仁愛”思想相通相承

(一)儒家倡導“仁愛”的防災減災思想

儒家以“仁”為其核心思想,講求“仁者愛人”,甚至有的學者認為整部《論語》都在談論“仁愛”。這一思想在防災減災實踐中也得到了彰顯,可作為中國古代防災減災的一個追求。如《論語》中記載: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被馂陌l生后,孔子的態度表明了對人的重視。儒學大家朱熹提出:“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皆為對“仁愛”的表述。秦漢之后兩千多年時間里,儒家思想雖有變化,但其核心思想“仁愛”未曾變化。當災難性事件發生后,統治者不會不顧百姓生死??鬃诱J為“災妖不勝善政”。面對自然災害,只要當政者施行善政,撫恤百姓,就一定能安然度過。歷代帝王都將防災、備荒和救災作為責任,甚至不惜傾全國之力抵抗災害。儒家注重人際道德,講求入世。儒家重視人際道德,講求入世,并將“仁愛”的思想拓展到防災減災工作,為新時代我國防災減災工作提供寶貴的思想資源。

(二)習近平防災減災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推諸至防災減災領域中,習近平將儒家的“仁愛”運用到防災減災工作。習近平始終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工作的根本宗旨。防災減災工作從本質上講是要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為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服務的。

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始終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防災減災的實際工作中。如2001年福建省進入汛期后,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對此十分關注,同相關部門負責人視察福建省的防汛抗災工作中一直強調,防汛工作要提前部署、落實到位,若遇到緊急情況,首先要保障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此外習近平十分關心千公里江堤建設,要求相關部門盡最大努力,攻堅克難,構建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防災抗災體系。拜托福建省各級防汛相關部門,在做防汛工作時要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保持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認真負責的精神去工作。2003年浙江大旱,夏季高溫近50年罕見,習近平任職浙江省省委書記期間,強調抗旱要“目中有人”[3]。2005年在防御臺風“卡努”時,習近平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政治立場,他強調:“不怕興師動眾,不怕勞民傷財,不怕十防九空”。2008年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習近平趕赴災區后多次強調,救援工作的重點一定是要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盡快恢復公共設施。2019年6月長寧發生地震,習總書記立刻做出指示,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災后救援要盡最大努力搶救傷員,拉網式搜救被困人員,醫療衛生持續跟進等。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再次強調生命至上、人民第一的理念。2020年春節之際,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針對患者國家出臺一些列醫藥補貼、減免措施。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指出,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人民戰爭,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無數次災害發生后,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與儒家所推崇的“仁愛”思想相符合,與人類文明發展總趨勢相適應。

二、習近平強調自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理念與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相通相承

(一)儒家強調“天人合一”的防災減災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殷周時期,發軔于《周易》,并在《周易》中明確提出“天人協調”思想。[4]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表現為一種“和諧”思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儒家思想認為自然生態環境與人類本就是同宗同源,二者均歸屬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如《論衡·物勢篇》中指出:“天地合氣,物偶自生”??梢娍闯?,儒家認為世界的本源是“天”和“地”,人類生活于自然之中,并在自然界長期進化發展,但仍然不能改變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不可凌駕于自然之上。人類起于自然,發展于自然,應正確看待人類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才能獲得恒久的生存和發展。

二是儒家思想表明自然生態環境和人類需共榮共生、和諧共生。如荀子在《荀子·天論》中指出:“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痹谶@里“天人之分”是指人、自然和社會的區別,而非人與自然因為“天人相分”的對立狀態,恰相反的是人類和自然處理一個和諧共生的整體中。又如《中庸》中指出:“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從中可見儒家推崇和諧共生思想。

三是儒家思想強調人類社會發展應遵循自然規律、遵循客觀規律。如儒家創始人在《論語·陽貨》中記載:“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就是說四時運行、萬物生長,都是按照自然界的規律發展。再如《論語》中記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這里“畏”即指敬畏,“天命”則指自然規律。由此看出,儒家告誡世人不僅需要知道、了解自然規律,且在此基礎之上還應對自然保有敬畏之心,遵循自然規律辦事,不可肆意妄為。

此外,在人與自然關系方面,儒家還主張“以時禁發”的思想。如“取之有時,用之有節,則物蓄多”。這表明儒家很早就認識到自然資源保護的重要性,與當下我們實行的“休牧”“休漁”等理念不謀而合。故儒家主張人與自然共榮共生、和諧相處,人類活動應遵循自然規律,不肆意妄為、不過度干預自然。時至今日,這一思想被拓展到眾多領域,于我國防災減災工作中,成為重要的理念資源。

(二)習近平防災減災重要論述注重自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

論及防災減災領域中,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活動應遵循自然規律。習近平在唐山考察時指出:“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要更加自覺地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正確處理防災減災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在這里習近平的這一重要論述,主要包含兩方面含義。

一方面要自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的活動遵循自然規律,是人類存于自然界需遵循的基本法則,也是防災減災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習近平不論是在地方任職還是在中央工作時期,都十分重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處理、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地方擔任領導時,在“之江新語” 欄目寫稿時,提出“環境保護要靠自覺自為”“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等理念。之后在中央工作時,2013年海南調研時、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等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習近平指出:“你善待環境,環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環境,環境總有一天會翻臉,會毫不留情地報復你。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蔽覈鴶登甑臑暮κ泛涂篂氖繁砻?,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程度與災害的頻發息息相關。要從根本上扭轉災害持續惡化的趨勢就要妥善處理人與自然關系,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榮共生。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經驗表明,我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生態環境有所破壞,這已成為影響我們發展的短板,而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破壞是引發災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我們需更加自覺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注重生態保護,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有力支撐,且在防災減災工作和國家宏觀政策中,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貫穿其中。

另一方面,正確處理防災減災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在防災減災工作中,還需處理好防災減災與經濟社會發展問題,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之一。將國民經濟發展與防災減災統籌考慮,即防災減災工作有助于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同樣經濟的發展則可有效降低災害風險,減少災害損失。一是,防災減災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一種正相關關系。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提升有利于我們防災減災工作能力的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的提升則可最大程度降低災害風險,最大限度減輕災害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有利于社會經濟平穩持續發展。但在實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一些地區在發展經濟時,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甚至嚴重的引發了一定的災害事件,這是我們值得吸取的教訓。所以經濟社會發展中需將防災減災考慮在內,創造有助于經濟社會持續平穩發展的條件。二是還需注意到,在一段時間內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還需繼續向前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這也給防災減災工作帶了新的挑戰。因此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對各種潛在風險加大重視程度,最大限度規避風險,努力朝著更加安全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規劃、國家重大戰略中將防災減災問題考慮在內,不斷實現防災減災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習近平提出“以防為主”理念與儒家“預則立、不預則廢”思想相通相承

(一)儒家注重“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防災減災思想

《禮記·中庸》中指出:“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泵鎸暮Φ念l發,儒家認為并非要等到災害發生再去救助,災前預防可達到更好的效果。預防災害的發生也是儒家防災減災思想的重要內容。[5]從荀子提出的“強本而節用”“養備而動時”,可以看出儒家對災害預防的重視。以下主要從三方面分析儒家在防災減災方面的“防”“預”思想。

一是儲糧備荒?!抖Y記·王制》中記載:“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兇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后天子食,日舉以樂?!笨梢钥闯?,預防災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儲備糧食。災害面前,統治者儲糧備荒,以保障旱澇災害等可以安然應對。儒家的這些主張為當時的災害預防提供了有效辦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災害造成的影響?!抖Y記》中記載的儲糧備荒這一政策,我國一直延續至今。在1990年之后,我國初步建立糧食儲備體系,后經過不斷完善和發展,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發揮重大作用。當下,我國有四級糧食儲備的,即中央、省級、市級、縣級。有益于國內糧食供應平衡,且對糧價起到穩定作用。此外,儒家的防災減災思想,也為現今的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重要思想資源。

二是修筑河堤?!峨墓稀分杏涊d:“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草木昌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逼人?!碑敃r,水災旱災經常發生,給人民生活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儒家相當注重治水,興修水利來預防水災、旱災的發生。且儒家在治水方面并非與大自然對抗,而是強調因循自然的治水之道。

三是監測預報防災。查閱儒家經典著作可知,儒家十分重視雨澤監測奏報制度。甲骨文中有關于記晴雨的刻辭,推測殷周時期可能就出現了雨澤奏報制度?!洞呵铩分嘘P于地震的記錄為五次,地方官員向魯國報告后,史官方加以記載?!吨芏Y·春官·宗伯》中記載:“馮相氏掌年月日以辨四時之敘,保章氏掌天象之變異”。故儒家面對災害表現出一種積極預防的態度。

(二)習近平防災減災重要論述堅持以防為主的理念

置于防災減災工作中而言,儒家應對災害的一些措施,不論是儲糧備荒還是興修水利等,都體現出了積極的災害預防思想。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防為主”理念有一定契合之處。依據這一理念,我們今后的工作應重在防災,不斷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關口前移。顧明思義就是要掌握要在防災減災救災的主動權,“關口前移”就是要重點落實在“防”上,盡最大努力做好災害預防工作,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全權,為災后救援創造有利局面。

2005年第九號臺風“麥莎”,在浙江省登陸并造成一定損失。在之后號召開的省委委常擴大會議上,習近平指出,針對臺風“麥莎”,最佳措施是以防為主。他指出,臺風屬于突發性自然災害事件,采取以急應急、以硬碰硬的方法并不妥善。因此,最佳策略還是要加強日常防范,做到未雨綢繆。還應要從長遠進行考慮。所有已經完工的設施等要及時進行維修維護。對新建的設施和居民用房等都要注重防災等級的合格,加強防災設施的建設,及時消除隱患,做好防范,提升防災減災能力。2016年10月18日,臺風“莎莉嘉”登陸海南省萬寧市。海南省民政廳積極落實習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理念,提前部署各項防御工作,周密防范。主要工作包括對危險區域的居民進行徹底的調查,制定妥善的方案,提前對其進行轉移。提前采購足夠的救災物資,確保災害發生后受災人民可以正常生活。在臺風“莎莉嘉”登陸前就派出人員到相關地區對災害預防工作進行進行指導等。在海南省的提前預防,盡早部署中,同以往臺風災害比較,此次臺風登陸,全省人員零傷亡,經濟損失最小,防臺工作取得不錯成績。后將“以防為主”的理念寫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自然災害的發生雖然不能阻止、不可避免。但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我們應做好災害風險防范,加強源頭治理,不斷實現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關口前移,盡最大努力降低自然災害風險,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儒家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面對災害采取積極預防的態度,習近平在防災減災實踐中十分重視災前預防,二者一脈相承、相通相承。

四、結語

立足于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現代化、城鎮化繼續向前推進,防災減災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新問題、新任務、新挑戰,只有以習近平防災減災理念為行動指南,才能更好地保障前進道路的正確。由傳統儒家的“仁愛”“天人合一”,以及“預則立、不預則廢”等防災減災思想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基本原則以及以防為主的防災減災理念等,我們黨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減災之路。習近平關于防災減災重要論述不僅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揚棄和繼承,而且在新時代賦予其新的豐富內涵。簡而言之,我們需激活儒家思想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價值,不斷推動我國防災減災工作向前發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發展。

猜你喜歡
防災減災儒家
防震減災 科普先行
南通市三舉措扎實做好當前綜合防災工作
山東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減災技術
家庭防災應該囤點啥?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中國“防災減災日”問答
防災減災 共迎豐收之季
故宮防災的“超強鎧甲”
劉濤《音調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來關于孔子的論爭·序》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