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醫學專業優化“課程思政”呈現形式,提高立德樹人效能問題探析*

2021-12-06 07:47李美娜邵天洋王青青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場域專業課程課程思政

趙 玥,李美娜,左 源,邵天洋,王青青

(佳木斯大學 附屬第二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關鍵是解決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教學“兩張皮”的現象。這就需要優化課程思政的呈現方式,提高課程的育人效能,本文以口腔醫學專業為例,對課程思政如何優化呈現形式,提高立德樹人效能作一探討。

一、口腔醫學專業教育教學中“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思政”著力點不突出,缺乏觸動心靈的引領性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是道德素質和核心價值觀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現在的大學生既有很強的求知欲,又有一定的在信息時代廣泛獲取信息的能力,課程思政要正視學生的思想認知狀況,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教師要有對馬列經典的研究,有對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了解,有對學生的思想迷茫處、知識需求處熟悉和掌握,否則就找不到專業課程中課程思政的內生點,確定不了專業課程中思政因素的嫁接點,漠視學生困惑迷茫的敏感點,課程設計上就會成為缺乏針對性的千篇一律,不能對學生關心的問題做出正確的解答,不能形成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氛圍,導致學生對一些解釋不了的社會現象迷茫和憤世嫉俗,或以為看破紅塵而漠不關心。人生觀、價值觀的錯位,必然會影響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的職業理想、職業態度,會導致職業良知、職業榮譽的缺失,這是應該重視的。

(二)教學方法生硬灌輸,缺乏以“文”化人的浸潤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程思政的內容呈現,唯有“得法”,才能收到育人的實效。課程思政的實效既需要課程設計精心的預設,也需要在課堂特定情境中精彩的生成。如此才能做到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 “在改進中加強”。教師“貴在得法”,要以嫻熟地駕馭教學內容為前提,但由于有的教師缺乏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認同,更缺乏把教學內容有效呈現的方法,不能根據社會發展需求來整合、活化教學內容、領會教材內涵的思想因素,以及在背后支撐的廣闊世界[1],于是對于預設的內容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偶爾的生成離題萬里,不知所云,缺乏文而化人的浸潤性,缺少感動學生的思想和文化的力量。難以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甚至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三)教學評價重術輕道,缺乏關注生命的人本性

教學評價對教育教學有著導向功能、發展功能、反饋功能,課程思政中這些功能發揮的如何,最根本的標準要看是否促進學生精神的成長。教學要傳道授業解惑,課程思政是“傳道”的課程。思政之道是立德樹人之道,不僅是要給學生以道德認知,重要的是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促進學生的道德實踐。當下的教學評價存在著重術輕道的傾向,缺乏關注生命的情懷,多量性評價,少質性評價;多理論的考核,少實踐的考察,重視了知識的入腦,忽視了內化的入心,更缺乏“外化”的實踐活動,不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課程思政激發的正向情感和價值體系遷移到學習和生活中、遷移到臨床實習中去。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課程思政”的設計沒有找到專業課程的平衡點

醫學是人學,人文是醫學的內核,人文和醫學是密不可分的,學醫要以專業知識解除患者的痛苦,在服務人民的過程中提升自我,發展自我??谇会t學課程的專業內容和思政內容具有高度的統一性,但這種統一性并不能天然保證在口腔臨床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成功,還需要教師精準地掌握專業教學和思政教育的平衡點,要在尊重口腔專業教學體系,保障口腔專業課程完整知識體系,維護口腔專業課程價值體系的基礎上,發掘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滲透教學環節,依附專業知識,固定學習記憶,最后達到思想價值內化。這樣就會使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相映生輝,變得鮮活,有些教師或是忽視了這種平衡,或是不具備把握這種平衡的能力,只是生硬地向專業課程里填充思政知識,導致課程思政和專業課程的斷裂和失衡,課程思政的知識因而成為千篇一律的死的知識。

(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沒有找到文而化人的著力點

教育是傳承文化的事業,課程思政所表達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想、家國情懷、奮發意志都是文化精神的表達。所以課程思政教學要有以文化人的教育素養。這種素養體現為師生平等意識,“久沐文化,漸悟人的尊嚴”來自于對文化傳統的敬意和溫情;來自于教師以文化自信為基礎支撐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當教師缺失了這種文化情懷、文化素養、文化視角,就會缺乏師生平等的意識,重教師權威輕學生意愿,這與課程思政要求建立新型、積極師生關系的主張背道而馳;就會輕易地受歷史虛無主義、個人主義的影響[1],不僅不能矯正部分學生中出現理想喪失、信仰迷惘、信念危機的“癥狀”,甚至還會散布一些悖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言論,已經受到處分的湖北某高校梁姓教師就是其中的例子。這種教師欠缺人格魅力和文化修養,重知識灌輸輕文化培育,就會影響到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親近,不利于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三)“課程思政”評價改革沒有找到育人為本的創新點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它既是一種思想教育,又是一種政治教育,還是一種道德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摒棄那種將人視為物的純粹意識形態灌輸的理念。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高校思政的方法論:“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教學評價要堅持育人為本,無論是質性評價,還是量性評價,都要聚焦于學生的精神成長,體現育人為本的教育目標。一旦“目中無人”,一切改革都會流于形式,失去精神,很難走出重結果評價輕過程評價、重智育評價輕德育評價的弊端,再多的評價載體和評價方式也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三、提高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效能的具體途徑

(一)課程呈現的優化——內容的出新

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的構建,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指導下,在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觀照下,以專業課程為載體,挖掘蘊含在專業知識中的德育元素,自覺地把學生的專業知識、人文和思政素質恰當融合,形成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的潛移默化[2],讓專業內容和思政內容成為水乳交融的完整體,而不是油水分離的上下斷層。讓“課程思政”深入學生心靈,引領他們思想和精神的構筑,這種引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思政元素”滲透于專業課程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助力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我們通過細致審視教學內容,發掘專業教學內容中潛在的思政元素并進行系統整理,歸納出“八大思政元素”,即愛國教育、法治教育、敬業教育、誠信教育、友善(生命)教育、工匠精神、創新教育、創業教育,并有機的融入到口腔科臨床教學中。在口腔學概論教學中,列舉中國古代牙科的成就,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有西漢醫學家淳于意采用灸法和含漱法,治愈了齊中大夫的齲齒病。東漢末期,張仲景在其著作《金匱要略》中記載了最早的失活牙髓的方法,雄黃即硫化砷,是世界上最早記載用砷劑治療齲齒的方法。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口腔醫療得到的巨大發展,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感情;口腔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既可以到口腔醫療機構應聘,也可以自己開口腔診所,這就涉及到法治教育,要依法行醫;敬業教育和誠信教育是指要有敬業精神和誠信精神;尊重患者,善待生命,這是友善(生命)教育的內容;走向社會自己開口腔診所或醫院,這是創業教育,如何創新經營模式,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是創新教育;口腔專業需要非常強的動手能力,需要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這是工匠精神,這是工匠精神的教育。找到課程思政和專業課程的平衡點,就會發現專業課程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資料,課程思政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源源不斷的活水。

(二)方法呈現的優化——場域的構建

場域理論,是社會學的主要理論之一,是關于人類行為的一種概念模式,指人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的場域所影響,而場域并非單指物理環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場域理論的代表人物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認為:場域是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社會空間,相對獨立性既是不同場域相互區別的標志,也是不同場域得以存在的依據。一個場域自主性越強,它的邏輯越趨向于“是非”邏輯,一個場域自主性越弱,它的邏輯越趨向于“敵友”的對抗邏輯[3]。課程思政要通過方法呈現的優化,構建起一個自主對話的場域,在這一教學場域中,教育者圍繞關于價值、經驗、概念的多方話題激發對話,既可以是一對一的,也可以是一對多的,彼此以平等姿態參與其中,這個場域存在著矛盾和沖突,但這種矛盾和沖突是追求真理和發現真理的過程,是為了鼓舞和喚醒,是非不辯不清,真理不辯不明。圍繞著課程思政的八大元素設置的話題,師生之間展開關于人生、關于家國、關于社會、關于職業的對話,話題和思想的交鋒成為事件參與者的自我生成的滋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開放視野與平和心態。

教學場域也是文化場域,教師要以語言、圖像、多媒體等教學方式,創設出一個情感和理性交融的文化場域,這里說的文化,是內在于教學呈現方式中的文化引領,是教師的文化素養文化形象、學生的求知欲望、參與程度共同構建的課堂文化氛圍,在其中起主旋律的不僅有中國傳統文化投射的傳統美德和輝煌文明,也有社會主義新文化所張揚的文化自信,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的上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和共同指向性。教師可以將傳統優秀文化中的名人名言或歷史事件與授課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增強文化涵育,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三)評價模式的優化——實效的追求

教育評價模式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對評價的基本范圍、內容、過程和程序作出規定。主要有目標導向評價模式,決策、管理導向評價模式,應答評價模式等類型。課程思政評價模式的優化是以實效為導向,對各種評價兼收并蓄。評價效果上,一是看學生在課程思政的學習中,思想上、認識上產生了哪些正向的改變,形成了哪些獨特的體驗,產生了哪些認真的反思,這些既可以通過課堂的發言看出,也可以通過特意設計的作業,如心得體會等看出。但內化的程度最后還是要通過外化來檢驗的,否則很容易變成“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外化”是對學生經歷了一個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過程后,其思想意識和個性品質遷移到日常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行為學觀察、評價和分析[4]?,F代口腔治療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傳統意義上的治愈疾病恢復局部生理功能上,而是要更加關注患者的心理、情感和社會需求。比如如何消解口腔診治過程中的環境、氣味、聲音、冰冷的檢查器械等因素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牙科焦慮或者牙科恐懼等負性心理情緒,如何克服實習學生急于迅速掌握獨立操作的技能而忽視醫患溝通的功利現象[5]。充分地把握思政課程內化與外化的轉化規律,創新評價模式,創新評價載體,為優化課程呈現方式,提高思政實效起到正面的導向作用。上好口腔專業的課程思政,讓學生學有所得,促進精神的成長,是教學的要求,也是為師者的責任。對課程的優化,對方法的優化,對評價的優化,最終都要落實到人文素養的養成上,落實到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服膺上。

猜你喜歡
場域專業課程課程思政
汽車類專業課程混合式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
新文科建設探義——兼論學科場域的間性功能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以匯編語言與接口技術課程為例
場域視野下的射藝場建筑文化探析
體育院校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課程模式構建與探索
中國武術發展需要多維輿論場域
劉曉玲:突破學校德育的場域困境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