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福平致肝損害機制及基因多態性研究進展

2022-01-18 08:30陳智慧綜述劉泉波審校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童發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兒童發育重大疾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兒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400014
兒科藥學雜志 2022年1期
關鍵詞:利福平內質網淤積

陳智慧 綜述,劉泉波 審校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童發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兒童發育重大疾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兒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14)

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以藥物性肝損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最多見,危害性也最大[1]。研究顯示,我國涉及的主要藥物性肝損害中,抗結核藥物致肝損害(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ATDH)占人群總發病率的21.99%,位居第二[2],兒童結核患者中ATDH發病率約為8.80%[3]。ATDH可致抗結核治療選藥方案變化以及誘發耐藥,且二線抗結核藥物價格昂貴,均導致抗結核治療困難,可能引起治療中斷甚至危及生命,給個人、家庭及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利福平(rifampicin,RFP)是目前抗結核治療中廣泛使用并引起ATDH的一線藥物之一,但其引起肝損害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本文就RFP致肝損害的機制及其基因多態性相關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 利福平導致的肝損害

DILI根據發病機制分為固有型和特異質型,RFP所致ATDH多為固有型,其所致肝損害呈濃度及時間依賴性,具有可預測性[1,4]。臨床中抗結核治療以聯合用藥為主,利福平可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常引起肝細胞損傷型或膽汁淤積型肝損害[1,5]。RFP導致的肝臟組織病理學改變,多表現為急性肝炎、帶狀壞死及膽汁淤積性肝炎[6],鏡下可見肝細胞脂肪變性,伴輕度壞死和炎癥,部分線粒體、內質網腫脹斷裂,以及散在的膽汁淤積[7-8]。

2 利福平致ATDH發病機制

RFP致ATDH的發病機制較復雜,具體機制尚不明確,可能有多種機制共同參與,如線粒體氧化應激、內質網應激、肝細胞凋亡增加、膽汁淤積、PXR激活誘導多種藥物代謝酶及轉運蛋白的活性和表達水平增加等。

2.1 利福平增加應激反應引起肝細胞凋亡致肝損害

RFP可通過線粒體氧化應激、內質網應激,增加肝細胞的凋亡率,降低肝細胞的存活率,其所致細胞毒性具有濃度及時間依賴性[4,9-10]。利福平可使線粒體超微結構產生病理改變引起線粒體功能障礙,導致活性氧的過度產生和細胞色素C的釋放,誘導細胞凋亡、壞死和纖維化[10]。利福平與異煙肼(isoniazid,INH)聯合用藥時,由于肝臟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合成無法應對機體需求的增加或藥物活性代謝物的消耗性利用,導致GSH穩態失衡,引起線粒體氧化應激增加,誘導線粒體通透性改變導致肝細胞凋亡損傷[11]。GSH可與多種藥物的毒性中間代謝產物結合,并排出體外起到解毒作用[12],GSH消耗過多可致肝臟毒性產物集聚,進一步加重肝損害。

RFP通過激活PERK-ATF4-CHOP途徑,增加葡萄糖調節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蛋白激酶R樣內質網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PERK)、轉錄激活因子(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蛋白和基因表達水平,從而影響內質網應激,介導細胞凋亡[9]。內質網中未折疊或錯誤折疊的蛋白質累積也可導致內質網應激,進而激活未折疊蛋白反應,誘導適應性反應以重建內質網功能并恢復體內平衡[13],如果應激信號嚴重和/或延長,則細胞凋亡途徑被激活[14],從而導致肝損害。

但另一方面,RFP也可通過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AMPKα)介導核因子E2相關因子2/血紅素加氧酶-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 1,Nrf2/HO-1)信號通路,對肝臟起到一定程度抗氧化應激的保護作用[15]。

2.2 利福平引起肝內膽汁淤積致肝損害

多項動物實驗研究表明,RFP可引起小鼠肝內膽汁淤積。研究發現,利福平可抑制膽汁酸轉運蛋白及mRNAs的表達,如膽鹽輸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由ABCB11編碼)、Na+/?;悄懰猁}轉運蛋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er,NTCP,由SLC10A1編碼)、多藥耐藥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1,MDR1,由ABCB1編碼)、多藥耐藥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2,由ABCC2編碼)、有機陰離子轉運多肽2(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rotein 2,OATP2,由SLCO1B1編碼)、有機溶質轉運蛋白β(organic solute transporter β,OSTβ)。這些因子影響膽汁酸循環,血清中結合膽紅素、總膽汁酸的水平顯著升高,導致膽汁淤積及肝功能損害[4,12,16-18],但具體發生機制仍待進一步研究。Xu B Y等[19]研究發現,RFP可通過氧化應激激活蛋白激酶C-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protein kinase C-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c-Jun N-terminal kinase/p38,PKC-ERK/JNK/p38)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信號通路,引起網格蛋白介導的內吞作用和泛素-蛋白酶體降解MRP2,使MRP2在細胞膜的分布減少,抑制MRP2表達,導致膽汁淤積。熊去氧膽酸和丹參酮ⅡA通過Nrf2介導適應性應答,增加膽汁酸轉運蛋白表達則能減輕肝損害[4,20]。RFP還可影響緊密連接蛋白如ZO-1蛋白和閉合蛋白的連續性,破壞肝細胞連接,誘導肝內膽汁淤積[7]。肝功能受損后肝臟中有毒膽汁鹽逐漸積累,激活GRP78和CHOP等蛋白的基因表達,促進未折疊蛋白反應[21],增加肝細胞凋亡。

2.3 利福平通過人孕烷X受體途徑引起肝毒性物質積聚致肝損害

RFP為人孕烷X受體(pregnane X receptor,PXR)特異性配體,可引起PXR蛋白過表達和活化,誘導多種藥物代謝酶及轉運蛋白的活性和表達水平增加[25],可增加RFP自身及其他藥物代謝,并使卟啉、脂質及膽紅素等物質在機體內積聚導致肝損害。

原卟啉IX(protoporphyrin IX,PPIX)是卟啉生物合成的中間體,通常在肝臟中濃度非常低,肝臟中高濃度的PPIX會導致肝損傷。RFP與INH聯用時通過PXR介導改變血紅素生物合成途徑,導致肝臟中內源性肝毒素PPIX積聚并致毒性作用[26]。而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aminolevulinic acid synthase,ALAS)是卟啉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PXR的激活可上調肝臟中的ALAS1表達[27],使其產物ALA增加,ALA是PPIX的前體,進而引起PPIX積聚導致肝損害。

過氧化物酶體增殖體激活受體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信號通路是PXR的一個下游靶點,RFP通過活化PXR誘導PPARγ信號通路及其靶基因表達上調,促使循環系統的甘油三酯轉向肝臟;另外脂肪酸合成的相關mRNA(Fas、Acc、Scd-1)表達上調,促進脂肪合成,加劇脂質在肝臟的積聚[28]。表達上調的PPARγ信號通路下游可檢測到圍脂滴蛋白,該蛋白可促進脂滴成熟并抑制脂肪的分解,導致甘油三酯聚集,但該傳導途徑未表現出劑量依賴性,引起的脂質積聚主要是低劑量RFP的毒性作用[29]。在另一項動物實驗研究中,高劑量RFP(>20 mg/kg)可通過間接激活mPXR的核轉位,誘導CYP3A11等PXR靶基因的反式激活,增加CYP3A在小鼠肝臟中的表達,而CYP3A高表達可能會引起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29-30]。

PXR蛋白過表達和活化也增加CYP3A4和CYP2B6表達,促進INH產生肝毒性代謝產物[25,31],熊果酸和齊墩果酸通過抑制PXR的反式激活作用,降低其表達則可減輕肝損害[32-33]。對于合并有艾滋病的結核患者,PXR還可通過CYP3A4依賴性途徑參與利托那韋生物活化、氧化應激和內質網應激導致肝毒性[34]。由于膽紅素的清除需要表達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RFP引起的高膽紅素血癥可能與PXR對UGT1A表達的負調節作用有關[29]。

2.4 其他

在以往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PPARγ信號通路、CYP參與的異生素代謝、GSH代謝、化學致癌作用和酒精毒性作用相關蛋白表達在RFP處理后的動物肝臟中呈劑量依賴性增加[29],對肝臟功能均產生一定影響。

3 利福平致ATDH相關基因多態性

在中國人群發現,ABCB11基因的rs2287616位點與抗結核藥物誘導的膽汁淤積型肝損害有關[17];OATP1B1的521T>C位點與利福平所致的肝損害尤其是膽汁淤積型肝損害密切相關[35];SLCO1B1基因的rs4149014位點、SLCO1B1*15單倍體[36],SLCO1B1基因的rs2417957位點T/T基因型、rs4149063位點T/T基因型和TGTG、TTTC和GTTC單倍型[37],以及Nrf2基因中rs4243387位點T/C基因型或rs2001350、rs6726395位點單倍型C-C[38]也與ATDH風險增加相關。轉錄因子BTB-CNC異體同源體(BTB domain and CNC homologue 1,Bach1)可與Nrf2競爭結合DNA,中國人群中Bach1的遺傳多態性也可能與ATDH易感性有關[39],日本人群中Bach1基因rs2070401位點C/C基因型更是發生ATDH的獨立危險因素[40]。

PXR基因在中國人群中的rs2461823-AA基因型[41]和印尼人群中的rs3814055-TT基因型[42]與ATDH風險增加相關,而PXR基因的rs7643645-AA基因型[41]、rs3814055變異型[43]、次要等位基因rs7643645和H0010001單倍型[44]與ATDH風險降低有關。巴西人群中CYP2B6基因的rs3745274位點516TT純合子變異型與RFP-INH導致的ATDH有關[31],中國人群中攜帶有CYP2B6*6/*6的男性患者發生ATDH風險也更高[45]。Huai C等[46]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及CRISPR/cas9介導的甲基化修飾細胞模型,證明AK2、SLC8A2和PSTPIP2基因區域或其附近的4個CpG位點與利福平治療后的細胞應答反應有關,并參與引起肝損害。

4 結語

ATDH是全球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可影響抗結核治療療效。近年國內外大量研究發現了ATDH的一些高危因素及易感基因,但由于ATDH機制的復雜性以及相關基因的多態性,不同抗結核藥物單獨或相互作用導致肝損害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了解ATDH發生機制有助于我們提前預測和識別抗結核藥物與ATDH的相關性及嚴重程度,減少肝損害的發生,為結核患者的個體化及精準治療提供理論基礎。但目前研究發現的易感基因包含SNP位點較少,也缺乏多種族、多中心的大樣本研究,尚不能作為獨立的分子生物標志物指導臨床抗結核治療,未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將更多的應用于結核病研究,逐漸展開更深入的分子遺傳機制研究。

猜你喜歡
利福平內質網淤積
按摩推拿護理緩解哺乳期乳汁淤積諸癥的作用
淤積性皮炎知多少
憤怒誘導大鼠肝損傷中內質網應激相關蛋白的表達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
公告
小型水庫泥沙淤積形態分析
——以咸陽市屯莊水庫為例
2013~2015年陜西地區結核分枝桿菌對利福平耐藥性及rpoB基因突變的相關研究
注射用利福平治療68例復治菌陽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療效觀察
內質網自噬
——疾病防治的新靶標
Caspase12在糖尿病大鼠逼尿肌細胞內質網應激中的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